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藝術設計的美學理念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設計的功能美學
功能性是藝術設計的最基本屬性。設計最基本的目的是滿足人類的實用需求,改變和規劃人類的物質生活。每一件物品都有其自身的價值,也就是其自身的功能。設計的功能性本質就是其存在價值的體現。無論以何種形式出現,滿足功能需要是設計的根本。設計過程中的功能性始終是首要的,這是由于設計是圍繞某一目的而展開的,假如設計的結果遠離了這個目的,那么這種設計就是去了意義。設計因人而存在,以滿足人的需求而發展。“物以致用”是藝術設計的創作原則,是藝術設計發展的思想沉積。設計作品是思想觀念的物化形態,設計發展史也可以視為人類思想的發展史人類在改造客觀事物的活動中,通過反復實踐、積累經驗,得出了特有的思維方式和造物觀念,體現了人類的進步。在距今約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開始磨制各種石器,當時的工具制作已經逐漸出現了多樣的形式變化,并且使用起來更加方便。隨后產生了陶器,7000多年前出現一種陶器,稱為“尖底瓶”,是針對打水制作的?!凹獾灼俊逼可磔^粗,呈錐形。在瓶身偏下的位置系繩子,把瓶子放在水而會自動下沉,灌滿水后又會自動歪倒,水不致溢出,打水非常方便。尖瓶底由喇叭形的器座相托,在土地上挖洞,能夠平穩放置。當時的人們設計器皿時,十分注重實用性,高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造物思想。人類認為“美”的事物,首先對自身是有用的。人類經過長期的實踐,總結出了客觀事物的功能美。設計的功能美是人類審美的基本原則,代表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藝術設計審美觀點。實用性和宜人性是藝術設計的最基本理念,是設計的審美源泉。從古至今,設計充分發揮實用功能,不斷與人類日常生活相融合,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產品設計的興起,新式功能產品的出現,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設計的功能性與人類的物質生活息息相關,功能的完善是設計不斷追求的目標。
2設計的內涵美學
內涵美是藝術設計的精神屬性,是設計在充分具備實用功能為前提下,所體現出來的精神內涵。人類以實用性為美,在滿足了自身物質需求的同時,人類便逐步探詢藝術作品的內涵美。內涵美是設計更高層次的美學,是人類對客觀世界更深刻的領悟,對藝術設計作品進行的藝術審美追求。設計要具備藝術的屬性,要通過豐富的表現手法,展現思想內涵、社會文化、藝術審美等,設計同樣也是設計師傳遞和表達思想感情的媒介。設計中同樣也存在形式美、意蘊美和意境美等多重藝術境界。從外形美到意境美,是設計思想逐漸深入的過程,設計不僅要有優美的外觀,更要具備積極進步的思想內涵。設計的美包含多個層次,功能美是藝術設計最基本的美,內涵美則是藝術設計的思想內容,藝術內涵是設計不可缺少的元素。普列漢諾夫在《再論原始民族的藝術》指出,“社會人看事物和現象,最初是從功利的觀點,到后來才轉移到審美觀點上。”人類早期制作的器物只是純粹的實用品,沒有任何美的元素,隨著人類思想意識的不斷變化,在實用品的制作中,逐漸融入了人類的思想情感和審美意識。例如,各種以實用性為主的彩繪陶制品的出現,使遠古人類的思想狀況、生活方式,通過彩陶工藝得以展現。純粹的工具逐步融入藝術元素的過程,是功利性逐漸淡化的過程。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就逐步擺脫功利的世界觀,向審美的思想轉變。在設計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融實用與審美于一體的優秀藝術設計作品。意大利的米蘭教堂、巴黎的凱旋門,都是實用功能與藝術審美融合的經典作品。同樣,工業造型設計是工業化時代新興的設計門類,其突出的特點是使造型藝術與工業產品相互融合,創造出大量既富含先進的技術性,又有新穎美觀形式的產品。工業造型設計在美化生活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遠古時期的彩陶器皿到現代工業造型設計的創作,都充分結合了藝術的審美特性,體現了設計與審美的特殊關系。在現代社會,人類更加注重對精神價值的期望,因此現代的藝術設計要繼承實用結合審美的理念,不斷豐富藝術設計的思想內涵,通過設計作品表現一定的哲學思想、精神意義,突出設計的意境美,使設計達到美善相兼的效果。
3設計的社會美學
設計與社會的關系日益密切,反映了社會生產力水平、社會生活和意識形態。設計的創作源泉來自社會環境,設計的價值需要社會認可。不同時期,不同社會背景,造就了不同風格的設計。設計全面反映了社會,既反映了各種社會關系,如生產關系、經濟關系等,又與上層建筑緊密相連。設計的社會美是建立在實用功能和藝術審美的基礎上,設計的功能性、審美性在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形成了深刻的社會意義。設計的社會性是更加先進的美學觀。
3.1設計反映了社會的生產力水平
在現代的工業社會,設計的創作、制造都與機械化大生產密切相連。生產力水平的不斷發展,使設計進入了新的時代生產力的提高為設計的審美開拓了更廣闊的空間。新材料的開發和應用、電子技術的普及,豐富了藝術設計的表現形式,給人類帶來煥然一新的欣賞價值。社會生產的進步,大大改變了設計的狀況,設計開始進行機械化批量生產,以此滿足現代人類的物質和精神需求。設計的變革,充分反映了社會生產的發展,反映了工業化時代的氣息藝術審美與科學技術相互融合,是現代藝術設計的特征。
3.2設計反映了現代社會經濟關系
伴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商品經濟也逐漸繁榮。設計受到經濟的影響,反映社會經濟狀況在現代社會,設計的產品具備了商品價值,成為商業的一個組成部分。設計的經濟價值建立在設計的功能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上。設計自身的價值主要體現在為人類的物質生活服務,提供積極的精神意義,因此實用功能和審美價值依舊是設計在商業化時代所必備的要素。實用功能和藝術價值決定了設計的經濟價值。只有實用價值高、精神價值豐富的藝術設計品,才會擁有更高的商業價值。同時,商品經濟又給設計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課題。現代的藝術設計,不論是平面設計還是造型設計,都十分注重節約成本。商業的盈利性決定了藝術設計要利用更低的成本創造更高的價值,滿足消費者更多的需求。巧妙運用材料,降低制作成本,是商業社會對藝術設計的新要求節約材料、降低成本,不僅有利于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有益于自然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3.3設計反映了不同的社會意識形態
在現代社會中,人類不僅追求物質需求,而且還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F代社會向多元化發展,藝術設計也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設計要與積極進步的思想、文化相結合,才具備更高的社會意義。只有蘊涵深刻文化內涵、代表時代特色的藝術設計作品,才能成為經典作品。在現代機械化人生產與商業相結合的社會背景下,設計雖然可以通過機器設備批量生產,但還要兼顧文化價值,注重精神欣賞,滿足現代人類多層次的需求。設計是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成果,是人類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完美統一。設計的美反映了人類從物質方面到精神方面多層次的需求。同時,設計與社會學、倫理學緊密相連,成為社會時代的物化形態。設計美學隨著時代變化,有著不同的理念和辨別標準,每一次產業革命都給設計注入了新的生機。但是不變的是,設計美學在現代藝術設計的經濟價值的主要決定因素。
作者:湯賀平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