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關系探討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1世紀以來,我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交往也更加密切,交往中產生的文化沖擊問題十分嚴峻。所以,基于此背景,必須要進一步創新本土傳統文化理念,滿足全球化背景下人們的精神文明需求。同時要確保保障本土化基礎,有效吸收國外的優秀文化因素,進一步傳承本土文化,有效發揚本土文化內涵。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探討民族藝術設計語言與現代藝術設計間的關系,旨在進一步促進民族藝術設計語言與現代藝術設計的有效融合,切實體現出我國民族的語言文化內涵。
關鍵詞:民族藝術;設計語言;現代藝術;設計關系
引言
當前,文明發展信息產業日益更新,改變了我們眾多傳統落后的觀念,也擺脫了傳統束縛的藝術疆界。設計屬于實用藝術,與當代的社會經濟和人們的生活緊密相關,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觀念,緊密貼合人們方式變化而不斷改變。設計不僅有商業功能,也體現出更多的藝術價值,尤其在商業中廣受重視,由于受到西方設計思想的影響,設計師習慣應用西方的設計語言與構圖形式進行自主設計,但是并不是明確的觀念,而是將西方的設計語言和構圖形式滲透或者是隱藏于設計作品的無意識之中。此種行為并不是貶低我國民族的設計語言,而是基于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背景,再加之世界意識形態呈現多元發展趨勢以及高度的工業化產品生產,人們的生活中,無意識地接觸到眾多的公共化商業設計。由于消費群體在國外的西式品牌中宣傳了西方傾向和設計審美理念,部分低年齡段的年輕人盲目認為西化的便是現代的、時髦的。錯誤地認為中國民族設計的產品是老土的、俗氣的,此種錯誤觀念導致大部分設計師為了迎合客戶與老板的設計需求而違背心愿的設計,此種情況不光是產品宣傳的較量以及商家產品的較量,也是國與國之間設計元素的較量。在此情況下,我國本土藝術設計元素特別是傳統的水墨元素,引起了國內頂級設計師的高度重視,并且在藝術設計中也掀起了中國人自己的設計這一革命浪潮。
一、民族藝術設計語言背景
當前,現代文明的逐步發展進一步推動了傳統理念的有效革新,隨著信息化技術的不斷創新與普及,各類文化理念逐步交融,并且擺脫了傳統的藝術設計邊界,由此可以看出當前藝術設計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并且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中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同時也根據人類文化理念發展而不斷的進行革新。根據我國的商業設計情況,看出由于受到西方設計理念的影響,所以,大部分設計人員習慣采用西方的組織形式進行作品設計,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我國本土民族語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由于消費者的審美觀念不同,為了迎合大眾消費,所以,大部分藝術設計家會習慣采用西方的設計觀念與模式,導致我國民族語言市場匱乏。
二、民族藝術設計語言融入現代藝術設計的必要性
首先,應當正確認識到民族設計語言內涵,民族藝術設計語言也可以稱之為本土藝術語言,是特有的民族歷史文化以及生存環境、民族民俗等各類因素逐步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元素以及藝術形式。中國的藝術設計必須要提出自身的設計理念,也就是本土藝術語言設計理念設計師必須要通過設計作品傳達一定的設計思想和意圖。由于思想寄托于語言之中,所以要想準確高效地表達思想,必須要選用我國民族習慣的語言以及表達方式,此種語言也就是本土藝術語言是現代設計中的母語。本土設計語言設計理念并不是復古思潮或者是片面狹隘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是藝術設計范圍中出現的國際風格的現代主義潮流后的多元化,強調本土性與傳統的有效融合,基于全球性的后現代主義文化發展觀念下,本土語言設計理念能夠為藝術作品的設計發展提供可能性。藝術作品設計從誕生那刻便尋找與其有相似情感的人群,通過人群進行情感共鳴和表達萬能語言,就是對語言的特異性的多元包容,就好像是設計師的品質,這一品質被無數人擁有,即便是泥土那般的質樸情感也能夠感染整個民族,所以藝術作品設計中必定有同民族人民共同的思想,也是心靈交流與情感共鳴的重要基礎。可以看出在藝術設計過程中,有效用本土語言能夠最直接、最為恰當地進行品質表達,應用此種語言能夠獲得不言而喻的表現效果。中國屬于第三世界,中國并未完全經歷過殖民化過程,也并未消失過本土民族文化凝聚力,所以挖掘本土特色的設計理念,在現代社會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和優勢,屬于重大的課題。要想有效實現中國藝術設計的多元化發展,應當提出本土設計語言,能夠由傳統單一的藝術設計從屬形態逐漸轉變為獨立形態,由傳統的形態轉變為動態形態,所以本土語言在設計理念主要體現在本土語言設計激發的種種交流以及對話的可靠性,能夠體現出生存領域和語言的豐富性,傳統圖形資源十分豐富,在演變與發展過程中有相連的脈絡,并且有更加多彩的風貌。在此過程中,隨著時間推移以及歷史的演化,逐步沉淀和延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藝術體系。該體系凝聚了傳統文化的智慧精華以及華夏民族的藝術精神,是現代設計的珍貴資源,也是值得借鑒企業傳承的民族語言內涵。民族語言設計并不是獨立的,必須要融合多種話語才能夠共生,所以國際藝術設計領域有多種語言和多種風格的有效交融,并不是這一方壓倒另一方,是文化在交融過程中進行思維共享。
總的來說,中國可以將民族藝術設計語言定義為本土藝術語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發展背景以及生存環境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藝術特征。民族藝術家在設計作品時,應當應用準確的設計語言表達作品的設計思想與內涵,選擇本民族的語言方式,才能夠體現出藝術設計本質。但是融入民族藝術設計語言,并不是簡單的膜拜,而是在民族藝術的前提下,將民族藝術設計語言與現代藝術設計理念有效契合。在進行設計時,必須要加強設計思想內涵與消費者精神的有效融合,通過情感共鳴凸顯消費者的共同氣質,從而體現出民族藝術設計語言的重要價值,由此可以看出這也是民族藝術設計語言中最為簡單且直接的表現方式。民族設計語言的有效導入能夠輕而易舉地傳達設計思想,進一步推動傳統的藝術形態,平穩過渡至現代藝術形態,有效實現精神的對話和交融。當前我國的傳統文化資源經過了不斷的發展,進一步沉淀和演變,構成了相對完善且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藝術構架,涵蓋了傳統文化內涵,并且高度體現了傳統藝術理念。這些都是傳統藝術理念的重要體現,也是現代設計師的寶貴資料,是值得我們推廣且應用的。
三、民族藝術設計語言在現代藝術設計中的有效應用
藝術設計人員不僅要完成設計任務,同時也應當承擔起自身的社會責任。從社會責任角度分析,設計人員必須要勇于承擔自身對于民族藝術設計語言的重要責任,例如,通過民族藝術設計語言充分展示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性,為國際藝術設計提供豐富的資源。由此能夠看出民族藝術語言的有效導入,體現出生動貼切等各類特征,加強民族藝術語言與商品化語言的高度契合,有效導入文化價值,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并且進一步拓展文化價值。通過導入民族設計語言,有效擺脫了年代的束縛,吸引了較多的受眾,具有良好的表現效果。將當前的藝術教育與平面設計進行融合,年輕的藝術設計師打破了對于傳統的思維影響,結合了藝術設計行業的多元發展趨勢,有效應用了傳統藝術設計語言,進一步體現出藝術作品的設計魅力,有效傳承并發揚了本土藝術內涵。
四、結束語
由此能夠看出,中國屬于多民族國家,文化璀璨,并且有5000年的文化傳承與發展歷史。藝術設計語言應當構建在中國文化的理解前提上,對于中國民族文化進行理解和超越,不僅要延續千年的民族情感,也應當豐富自身的生存體驗,加強對于本民族文化元素的正確理解和認識,創造出具有時代性的作品內涵,才能夠進一步傳承并且留存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為民族藝術設計以及國際藝術創造提供來自于中國的想象力與智慧。藝術設計語言有較強的應用,應用范圍也十分廣泛,所以,設計人員必須要全面了解中國平面設計傳統,從藝術設計作品中體現并挖掘出傳統文化內涵,將中華民族特色與現代藝術理念有效融合,才能進一步創新中華民族文化,并且體現出民族語言的設計韻味。
參考文獻:
[1]曹偉.現代設計對民間藝術的善用與創新[D].西安:西安美術學院,2017.
[2]王珺.中國傳統民間藝術與中國現代設計的關系探討[J].商業文化,2018(9).
[3]陰勇.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務管理系統交互設計研究[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6.
[4]王婷婷.民族藝術設計語言與當代藝術設計關系分析[D].北京:中國地質大學(北京),2016.
[5]劉怡斐.淺談民族藝術設計與現代藝術設計內涵[D].天津:天津美術學院,2016.
作者:柴德華 單位:云南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