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統計學在現代企業管理的運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企業統計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市場經濟體系日益成熟,企業需要建立一套完整正規的統計制度和指標體系。在生產和經營企業中,產值和銷量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嚴格的統計制度可以使企業保持穩定有續的發展,然而在實際調查和研究中我發現,企業的統計工作明顯偏弱,這主要是因為統計制度不健全、統計方法不客觀不科學、統計人員素質不高造成的,就此引發了統計數據和結果的失真,造成企業管理者對統計數據不信認,最終形成了越不信認,統計結果偏差越大,逐步形成了這樣一個怪圈,我認為主要在于企業管理者對統計工作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首先是認識不足,管理者一般認為統計是計劃條件下的產物,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都是計劃產生的結果,這從主觀上就限制了統計的地位和作用的;其次,經營管理者認為統計工作只是為了應付上級或主管部門的數據上報工作,工作越多企業支出的人力和物力越大,對企業的經營和發展沒有任何好處;再次,經營管理者認為統計工作只是反應企業的生產規模,而企業的經營是以盈利為目地,要想盈利主要是控制好財務與會計工作。
二、統計學在企業管理中的具體應用
2.1企業管理中的概率分析。隨著我國經濟制度的完善,企業的商業運作不能只依靠管理者主觀的意向來決定,其中的不確定因素需要利用統計的原理進行分析,尤其是利用概率來對不確定性和隨機性進行判斷,例如:一個大型的超市的進貨管理問題,如果每周只進1次貨,為了保證銷量和庫存量的平穩,需要對多周的進貨數據和銷量進行統計,而每天的銷售量不同,這就需要對每天的銷量數據進行分析,因為這是一個隨機變量,我們可以利用統計學中的概率進行預測。利潤分配問題也是企業管理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之一,例如:企業分布的銷售點為15~20個,每銷售一個產品利潤為30元,當消費者對該商品的需求量超過商店上周對該商品的進貨量時,零售企業就需要從其他的商業企業進行貨物調配,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經過調配后的單位商品的獲利為80元,此時企業的經營者就需要運用統計學的原理對此次活動的平均利潤進行整合計算,運用到的統計學原理就是統計學的二元型連續型隨機變量的數學期望值。
2.2數理統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數理統計在生產企業和經營企業中的應用也非常廣泛。例如:某集團對下屬食品銷售點進行營業情況抽樣,抽樣數據反饋一個月內的營業額總計為500萬元,其中兩家店面為15萬元,從數理統計理論中的參數區間進行分析,以90%的可信度對兩家店面進行評估,其結果為兩家店面在各區的市場營業額占有率為15.1%~20.5%,從而能夠讓管理者清楚掌握企業各銷售點的市場優劣勢。生產企業也可以利用數理統計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生產一樣產品的工序分為五道,每道工序的合格率都不盡相同,怎樣才能知道這個產品的一次性合格率是多少?通常我們也會遇到這類問題,企業管理者也會提出這類問題,我們投入100份原材料,一次能產出多少合格的成品?通過數理統計和概率我們就可以知道答案,例如:我們利用全概率公式和貝葉斯公式設整個工程的合格率為P,工序1的合格率為P(A),同理工程2,3,4的合格率為P(B),P(C),P(D),那么整個工程的合格率就為P:P(A)*P(B)*P(C)*P(D)=0.98*0.93*0.95*0.96=83.11%,而不合格率為1-P=16.89%。
作者:毛青 單位:海南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