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現代教育下小學德育管理合理開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引言
在教育改革的大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于教育本質的理解更加深入,更加注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全面成長,希望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使其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有生力量。在這篇文章中,將會以德育工作為核心出發點,在充分考慮教學實際和時代背景的前提,系統性闡述現代教育視角下小學德育管理工作開展的有效途徑,以供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指導和參考,希望以此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能夠為教育事業作出一點微不足道的貢獻。教育的本質是“教書育人”,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技能,更要教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但是在當下的教育環境之中,由于種種現實因素和歷史條件的影響,教學活動中更加側重于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而非思想道德的成長,并由此形成“重智育,輕德育”的尷尬處境。小學階段,既是學生接觸教育體系的第一階段,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學生思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更應加強對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1教師秉承“教書育人”的基本原則,加強對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
盡管在當今時代,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素質教育方興未艾,但是應試教育理念根植于考試制度,只要考試制度沒有做出根本性改變,就永遠會有生存土壤和傳播途徑,會對教學活動施加難以想象的負面影響。在此教育思維的影響下,部分教師為了學生能夠獲得更高的分數,擁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將精力過分集中在成績提升上,甚至因此擠占了德育教育時間。教師既是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又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自身的教學傾向,將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教學活動的前進方向,進而影響學生的成長方向。由此可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意義,以及所能對學生造成的強大影響。故而,要想確保德育管理工作順利開展,就必須要清除應試教育理念的殘留影響,幫助教師樹立“教書育人”的正確理念,以此提高教師對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愿意為其付出更多的時間的精力,切實為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2教師對自我嚴格要求,充分發揮榜樣帶頭作用
小學生正處于思維成長的“黃金時期”,不僅模仿能力處于一生之中的最高峰,還因為價值觀念不健全,如同一張純白的“紙”,對于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迫切地想要模仿身邊人的行為來豐富自身。在小學生學習生活中,教師不僅與學生之間密切接觸,還天然占據較高的權威地位,一向是小學生模仿學習的首要對象。故而,教師要對自身言行嚴格要求,充分發揮榜樣帶頭作用,為學生做一個“看得見”的好榜樣。否則,教師一旦在校園內作出不好的行為規范,必然會為廣大小學生做出一個錯誤的表率,引導學生向著錯誤的方向漸行漸遠。例如,某教師在校園內出口成“臟”,不僅會抹黑教師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光輝形象,還會有部分小學生出于好奇心理,模仿教師說臟話的行為。并且,更為嚴重地時,當其他教師教導學生“講文明,不要說臟話”的時候,無法令小學生信服,反而會讓學生認為“憑什么教師可以,小學生就可以”,從而激發出小學生的叛逆情緒和抵觸心理,導致德育管理工作難以為繼。
3打造健康向上的校園環境,引導小學生形成積極價值觀
雖然先賢曾說“出淤泥而不染”,認為一個人只要品格高尚,即便是處于污穢的環境之中,也能夠堅持自身的節操,但那只是小概率事件。即便是古人,也認可“孟母三遷”的正確性,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更可能塑造出健全的人格;反之,一個不好的學習環境,更可能導致品格敗落。人是一種社交生物,在使用言行影響周邊環境的同時,也會被周邊環境所影響、所同化。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因為年齡較小,思維尚未成熟,在擁有較強可塑性的同時,也更容易被周邊環境所影響。故而,在校園之中,可以通過舉辦一系列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并在此過程中體會高尚的情感,例如,通過舉辦以“道德”“成長”為主題的知識競賽,可以在校園內營造良性競爭生態,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促使學生更加積極、更加踴躍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而在班級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設計并完成相關主題的黑板報,通常人們對于自己設計出來的事物,天然具有較高的親近感,以此拉近學生與德育教育之間的距離,促使小學生發自內心的認可積極價值觀。
4引入傳統文化,熏陶學生心靈
我國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沒有文化斷絕的“文明古國”,有著十分悠久的文明歷程,并在上下五千年中沉淀出優秀的傳統文化,并且其中形成了完整的道德邏輯鏈條,是支撐德育教育開展的關鍵所在。但是在現代社會之中,生活壓力逐漸增大,社會風氣日漸浮躁,一切向著經濟效益看齊,而傳統文化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并不能夠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社會影響力不斷衰退。在此情況下,當代小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難以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只能夠在課本教材中尋覓到“一鱗半甲”。如此,實現德育管理與傳統文化的有機結合,將會為小學生打開一扇全新的大門,使其心靈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同時,我國德育教育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健全的理論體系,傳統文化的融入,為其提供了理論支持,使其能夠更好地開展起來。另外,在新時代,我國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的時刻,更需要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性繼承與發展,以此在國民群體之中形成“大國自信”和“文化自信”。小學生是未來的“接班人”,更應學習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國家凝聚力和文明向心力。例如,三字經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啟蒙讀物,即便是在現代教育體系之中,也依舊可以發揮出巨大的作用,“玉不琢,不成器”,可以深化小學生對學習的認知,“玉”只有經過雕琢,才能夠成“器”,人也是如此,唯有經過刻苦地學習,才能夠取得不俗的成就。此外,在小學階段,學生對于德育教育缺乏足夠的認知,這就導致如果教師只是將傳統文化教育流于表面,只是在課堂上對于學生進行言語教育,可能小學生并不會將教導的內容聽到心里去,只是左耳朵進右耳朵出,達不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所以,要想使得傳統文化浸潤到小學生的內心深處,光靠言語上的教育是不夠的,還需要實踐行為上的教育,要讓傳統文化走進小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去,在日常生活當中聯系實際講授傳統文化。例如,如果有學生欺負同學,教師就可以將相關的歷史典故以講故事的形式說給學生聽,然后讓學生對于這個故事進行思考,如果該同學還沒有意識到所犯的錯誤,可以讓利用傳統文化當中名言名句對學生進行教導,讓學生意識到自身所犯的錯誤,并監督該學生向被欺負的同學道歉,并保證永不再犯。
5加強對網絡世界的關注程度,做好信息防護工作
在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突破,互聯網應用體系逐漸完善,逐漸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通道,同時,互聯網用戶數量也不斷擴增,越來越多的小學生也漸漸加入到互聯網大軍中去,成為互聯網用戶中的一員。而互聯網本身作為一個開放性平臺,對所有信息內容兼收并蓄、來者不拒,且又不具備高效的檢索機制,這就導致網絡信息魚龍混雜,既有著大量的有益信息,也存在著不在少數的有害信息。即便是一個成年人,在網絡世界中也難免被不良信息所蠱惑,更何況小學生心智發育不成熟,精神世界更容易被不良信息所侵害,進而走上錯誤的發展道路。而在教學實踐中,盡管教育行業已經意識到了信息技術的重要性,并將信息化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方向之一,但因為受到傳統德育模式的影響,未能夠及時意識到互聯網的危害性,更沒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德育管理措施。要想做好信息防護工作,守衛小學生心理健康,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方面,做好與學生家長的協商工作,在小學生所能夠接觸到的數據終端內部安裝“未成年人健康上網APP”,從根源上掐斷不良信息的傳播途徑,避免其對學生成長造成不可挽回的危害;第二個方面,正所謂“堵不如疏”,現代互聯網體系如此發達,即便是千防萬防,也難以完全斷絕不良信息與小學生之間的聯系,更何況明令禁止之下,會激發出部分小學生的好奇心,自己主動去接觸不良信息,針對此,教師應當通過擺事實、舉例子等方式,生動鮮明地向小學生闡述不良信息的虛偽性和危害性,增強小學生對不良信息的抵抗力和辨別力;最后,清掃網絡不良信息,應當得到社會全體成員的共同關注,在政府相關機構的帶領下開展“凈網活動”。
6尊重個體差異,突出“個性化”特征
在過往的年代之中,由于信息渠道單一,學生所能夠接觸到的信息內容大抵相似,使得學生思維呈現出明顯的同質化趨勢,所衍生的德育問題也相差不大。在此情況下,采取統一化德育管理方式,無疑是最簡便、最有效的方式。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互聯網問世之后,受到互聯網多元體系的影響,當代小學生思想和價值觀念也朝著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彼此之間的差異性顯著增大。如果繼續采取“統一化”德育管理模式,必然會嚴重脫離現實實際,難以達成預期之內的教學效果。唯有貫徹“實事求是”的基本原則,對于固有德育管理模式進行開創性改進,尊重當代小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突出“個性化”德育管理特征,才能夠達成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隨著網絡娛樂體系日漸成熟,各種各樣的娛樂形式出現在互聯網上,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較弱,一旦沉迷其中,往往不可自拔,因此,網絡成癮也成為困擾小學生成長的難題之一。同時,雖然網絡成癮表現形式一樣,但不同的網絡成癮學生之間也存在著極大的不同,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小說,有的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有的學生沉迷于王者榮耀,有的學生沉迷于重生細胞;有的學生因為缺乏家庭關愛而投身網絡,有的學生因為自卑在網絡上尋求自信。只有深入了解學生的方方面面,才能夠對學生之所以網絡成癮有一個更為準確地判斷,進而在此基礎上“對癥下藥”,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
7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德育管理能力
在教育改革的大時代背景下,任何一項教學活動都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即便是德育管理工作也不例外,衍生出了無數先進的德育理念和管理方法。二十一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也是“共享”的時代,任何一位教師閉門造車,都不太可能推陳出新,制定出更加高效的德育管理模式。唯有群策群力,在于他人討論交流的過程中,不斷汲取外界的“養分”,學習先進的德育管理方式,才能夠不斷提高自身德育管理能力,更好地守護小學生成長。同時,學校方面也應當設立內部培訓機制,為教師掃除能力提高道路上的阻礙,一方面可以組織教師前往其他院校參觀學習,借鑒先進的德育管理經驗;另一方面考慮到教師都有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可以將培訓內容錄制成多媒體課件,以供教師隨時隨地觀看學習。
8建立學校家庭一體化的德育教育體系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當中,教師和家長都發揮出了相當重要的作用,究其本質,就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在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間形成合力,才能夠對于學生造成最大化的德育教育效果。通過建立學校家庭一體化的德育教育體系,教師就可以加強和家長之間的聯系,突破學校的限制,對于學生的狀況有一個更加詳細的了解,為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同時,家長也可以更加準確的了解到學生的在校情況,從而配合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在具體的學校家庭一體化德育教育體系建立過程當中,不僅可以通過組織召開家長會的形式,讓家長到學校里來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還可以讓教師定期去學生家里問訪,了解學生在家庭生活當中的所作所為,進而制定出更加符合現狀的德育教育方法和內容,從而確保學生的德育教育質量。除此之外,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做到隨時交流隨時聯系,可以第一時間把握學生的狀況。例如,如果一個學生經常不寫作業,在放學后就跑去網吧打游戲,教師如果不和家長取得聯系,就沒有辦法完美地解決這一狀況,在學校是學生的教師,但是放學后教師嚴格來說就沒有對學生監管的權利了。所以,必須要借助家長的力量,有問題及時和家長溝通交流,更好地幫助學生改正不好的行為習慣。
9結語
總的來說,小學階段加強對德育管理工作的重視程度,并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正確合理開展教學活動,既是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又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的內在訴求。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教育體系雖然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逐漸邁入成熟階段,但是受限于刻板教育觀念的影響,德育管理體系一直缺乏足夠的重視程度,在種種方面存在一些瑕疵與不足之處,再加上時代劇烈發展,傳統教育觀念與其激烈碰撞,衍生出一些不匹配、不協調之處。要想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德育管理工作的優越性,還需要教師團隊不斷在教學實踐中總結經驗教訓,才能夠探尋出最佳教學路徑。
作者:余建彪 單位:甘肅省臨洮縣八里鋪學區王家大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