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代學徒制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以我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為研究載體,校企共同研討,構建具有針對性原則、實踐性原則、以人為本性原則的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實現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相對接,培養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及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學徒。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校企合作;工業分析與檢驗;課程體系
引言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指出“各地要高度重視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加大支持力度,大膽探索實踐,著力構建現代學徒制培養體系,全面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培養能力和水平”。[1]2018年廈門市教育局從職業院校中遴選了若干個專業作為市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我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被確定為試點項目之一,以此為契機,我校認真貫徹落實相關文件精神,積極探索與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在2018級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培養工作。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作為實施現代學徒制教學模式的基礎,它的有效構建將對其產生深遠影響。
1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研究基礎
1.1理論基礎
“現代學徒制”是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終身學習能力為教育目標的教學模式,是將企業現場的學徒培訓與現代職業教育結合起來的一種職業教育模式,其有效實施能夠解決職業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學崗分離問題。而為此構建起來的課程體系多種多樣,英國學徒制的課程體系包含關鍵技能課程、職業資格課程、技能證書課程;英國的課程體系注重以工作為本位的職業培訓、重視重點技能的培養、實現學校學習到企業就業的過度。[2]德國現代學徒制的課程體系強調技能的掌握和時間能力的培養,注重將課程學習與學徒將來就業及就業后從事的生產崗位緊密結合,核心是培養學徒將來工作的綜合能力。[3]
1.2實踐基礎
1.2.1校企合作關系。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鎢材料產業主要產品產能處于行業前列,擁有完整產業鏈,在鎢冶煉、鎢絲材業務、鎢粉末和硬質合金深加工領域擁有較為突出的競爭優勢。公司生產的鎢絲占國內市場份額前列;生產的硬質合金產品具有質量優、單價高的特點,產銷規模為國內前列。學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創辦于1958年,既是與廈門市十三五規劃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需要的專業,又是福建省十三五規劃重點支持的石油化工等產業發展密切相關的專業。企業對本專業畢業生需求量大,與我校有多年合作。1.2.2實訓基地保障。學校擁有專門的化工實驗大樓,分析實驗實訓面積大,實驗儀器設備充足;多次承攬化學檢驗員職業技能鑒定和廈門市工業分析檢驗賽項技能大賽的任務;廈門市現代學徒制項目每年撥款可供實驗室建設。合作企業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亦能為學徒提供先進、充足的實習實踐基地。校企雙方均能滿足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對實訓基地的要求。1.2.3校企師資隊伍。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選派了檢測中心主任、主任助理、分析工程師等技術骨干作為現代學徒制的企業導師,他們參與現代學徒制專業的教學研討、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開發、教材建設等工作;負責學徒制特色課程的授課以及學徒崗位實習的指導工作,對崗位實習中涉及技術難點進行具體指導。學校導師則由高級講師、雙師型教師、骨干教師等資深的教師構成,他們擔任常規專業技術技能課程的授課,與企業導師進行教學研討、教學經驗交流。
2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
2.1構建原則
2.1.1針對性原則:對接企業需求。現代學徒制區別于普通職業學校教育在于能夠無縫對接企業需求,為此其課程體系的構建模塊應涵蓋企業認同的包括文化、技能、發展等相關的知識內容。基于該課程,通過雙導師教學,有針對性地培養快速適應企業需求的人才。2.1.2實踐性原則:傳統與創新并存。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仍應在教育部門的總體規劃要求下構建,遵循傳統的公共基礎課和專業課的設置。在此基礎上,積極尋求創新,可在常規公共基礎課上滲透企業文化和課程思政;增加崗位群技能課程。2.1.3以人為本原則: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現代學徒制區別于傳統教學,除了促使學徒快速為企業所用,還在于關注其自身綜合素質提升,幫助學徒在往后的職業生涯中,自身素質得以可持續發展。為此,課程體系的構建與實施應該考慮多導師共同培養的原則。
2.2構建思路
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下,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愛崗敬業、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分析檢驗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畢業后即能在石油化工、環保、新材料、食品、醫藥、各級質量檢驗檢測部門等相關領域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構建,關鍵要突顯“校企雙方共同培養、學生和學徒雙重身份的轉換”,讓學徒快速適應企業崗位要求。同時,應考慮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發展,促進學生自身可持續發展。以我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現代學徒制試點班為研究載體,通過調研崗位與崗位群的需要獲得“公共基礎”、“專業技能”、“崗位技能”等課程模塊的設計素材,并嘗試探索“學徒個人發展需求模塊”,構建課程體系,實現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崗位能力相對接。形成校企雙方“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協同育人機制及人才培養模式。2.2.1公共基礎課程模塊。通過企業調研及企業相應的崗位人才需求分析,結合企業文化,參照傳統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課程體系,結合廈門鎢業對本專業人才需求規格開發相應的課程,強調將企業文化和崗位實際相結合。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將“制度敬畏、自覺遵守、環保理念、感恩生命、客觀嚴謹的科學觀念、團隊協作以及愛崗敬業”等融入職業素養課程模塊。將本專業學生培養成具備基本職業素養、滿足企業需求的分析與檢驗工作者。2.2.2專業技術技能課程模塊。通過對企業需求的調研,明確行業通用的崗位要求,分析其職業能力,收集資料,參照傳統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課程體系,結合企業實際加以提煉重組。培養學生掌握化工行業的基礎專業技能,學會用基礎技能解決同行業不同企業的類似問題。2.2.3崗位(群)技術技能課程模塊。學校和廈門廈鎢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聯合,根據企業需求,結合學生一二年級已有的知識基礎,量身打造現代學徒制特色課程《企業綜合項目分析》,知識得以遷移。課程采用項目教學法,緊扣典型工作任務,由企業導師主導教授。(1)項目一:礦產品的取樣和制樣學生在《工業分析》常規課程中學習過固體的采樣和制樣,在此基礎上,結合廈門鎢業實際情況,在校企課程中細化礦產品的采樣和制樣。包含:礦產品的抽樣方法,取制樣的一般原則、步驟、方法,取樣方案制定。相較《工業分析》采樣章節,校企開發的內容針對性強、操作指導具體。(2)項目二:礦石檢測檢測項目包括:EDTA滴定法測定鎢精礦中鈣;電位分析法測定高含量鈷等等。學生在常規分析檢測學習中已經接觸過常規滴定方法,理論和實操都具備一定的基礎,由此滲透企業典型工作任務也將得心應手。(3)項目三:鎢鉬檢測鎢鉬是廈門鎢業的重要產品,它在常規課程教學中很少涉及,學生對其認識非常淺,本模塊將詳盡地學習其性質、分離及相應的檢測方法。學生在二年級已經學習了以上分析方法,在此基礎上,導師帶著學生將其運用在鎢鉬的檢測中。企業典型任務的引入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更快、更好地對接企業實際工作打下基礎。(4)項目四:新型鋰電池材料分析新型鋰電池是廈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主營產品之一,本項目主要學習其相關材料檢測。包括:雙指示劑法電位法聯合測定鋰電池材料三元、鈷酸鋰、錳酸鋰中鋰溶出量等。
3實施建議
3.1雙導師授課安排
工業分析與檢驗現代學徒制三個課程模塊的具體實施如下。第一、二學年教授“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及“專業技能課程”兩個模塊,大部分課程由學校教師在學校完成授課,靈活利用每周三下午(學校安排教師教研活動,學生素質拓展活動)邀請企業導師教授企業文化、職業規劃、崗位素養、企業常規技能等。“崗位技能模塊”則由企業導師根據校企共編教材《企業綜合項目分析》,于第五學期在學校和企業兩個場所交替授課,此外,該學期還需進行“化學檢驗工”的技能取證工作,由校企教師、導師共同指導、考評完成。第六學期,經過雙向選擇后,學生進入廈門鎢業頂崗實習,兩年半的現代學徒制培養后,學生在導師的帶教下,能很快地進入角色,獨立完成大部分的檢測工作。
3.2引入更多企業導師
為促進學徒自身動態可持續發展,根據企業需求,實行“多個導師對應多個學徒”的模式。導師從不同角度引進企業文化,指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教授崗位技能。利用導師個人優勢各異,促使學生在各方面能力得以提升,以適應生產技術及管理方式的隨時變化,為學生的成長之路添磚加瓦。
3.3加強職業引導
雙導師授課中,應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歸屬感,幫助每位學徒很好地明確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樹立對未來生活的信心,以此激發他們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勇于面對困難的信心。職業引導并不只局限于某門課程,如《職業生涯規劃》,更強調貫穿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為此,學校教師和企業導師應注重對學生“人文關懷”,助力其順利完成從學校到企業的過渡。[3]
4結語
我校工業分析與檢驗專業作為廈門市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其建設得到了各級的大力支持。以此為契機,校企積極組織研討,構建了具有針對性原則、實踐性原則、以人為本性原則的課程體系,包含了“公共基礎模塊”、“專業技術技能模塊”、“崗位(群)技術技能模塊”三個模塊。實現課程體系與職業標準、崗位能力相對接,形成校企雙方“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協同育人機制及人才培養模式。培養了快速適應企業發展需求及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學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Z].2014.
[2]王維思.英國高等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研究[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8.
[3]蔡添嬌.現代學徒制背景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研究[D].湖北:湖北工業大學,2019.
作者:張小瑜 饒金星 黃曉鋒 黃秀麗 單位:集美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