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師范生學情分析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與對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全面、準確的學情分析是確保教學活動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以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撰寫的教學設計為例,分析學生在學情分析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以提高師范專業(yè)學生的學情分析能力,提高師范教育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關鍵詞]高職;師范教育;學情分析;存在問題;對策
一、學情分析的內涵與價值
學情分析,廣義而言,是對學生情況的全面分析,包括學生的學習情況,年齡生理心理、性格個性、班級狀況特點,城鄉(xiāng)地域學生差異、學習環(huán)境條件等情況。狹義而言,是對與學生學習密切相關的因素的情況分析,包括學生的知識結構、理解思維能力、學習風格、學習習慣等。教學過程是師生為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圍繞設定的教學內容,共同合作并動態(tài)交互推進教學活動的過程。任何教學活動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必須“有的放矢”,根據學生實情而展開。教學的本質是教“學生”,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案”。學生最佳的學習效果是課堂教學活動中的最大追求。因此,全面、準確、深入的學情分析,是教學活動具有針對性、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學活動達到預期效果的保障。脫離了學生,脫離了對學情的分析,教學活動就成為無的放矢,課堂成為教師一廂情愿的自我表演,教學效果可能低效,甚至無效。
二、存在問題的表現
(一)學情分析意識的欠缺
學情分析的意識欠缺,從教學價值觀的根源上說,是沒有真正建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生觀,沒有切實認識到學情分析的重要性。學生的學習是主動的,教師的“教什么”“如何教”是為學生的“學什么”“如何學”服務的。根據學生實際預設的教學目標是否合理、方法步驟是否科學、學習活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是判斷一堂課成功與否的根本標準。要做到設定的教學目標合理、教學方法步驟科學、學生學習達到預期目標,其前提是必須對學生的學情有充分準確的掌握。學情分析意識的欠缺,學情分析意識欠缺,教師在處理教學內容、教師、學生三者的關系時,就往往更多考慮對教材、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步驟的設計,忽略學生因素,認為把這些通過課堂上的講授,學生就能有效地接受。但實際上,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這個主體因素的忽略往往導致學生學習的有效性大打折扣,甚至無效,“有教”而“沒學”。在多年指導高職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撰寫教學設計的教學實踐中發(fā)現,有不少學生撰寫的教學設計,學情分析部分往往只是寥寥數語,并不作一個問題考慮,經老師評指出后,才重新思考補充完善。撰寫畢業(yè)設計時可以補充,但如果這個問題沒能得到真正的解決,將非常影響學生畢業(yè)后真正從教的能力和水平,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對學情分析的理解不全面、不準確
對學情分析的理解不全面、不透徹,從教學思想上來說,是沒有正確認識到學情分析所涵括的內容并在實踐中加于體現。對學情分析理解的不全面、不透徹,使得教師在進行學情分析時容易片面化、空泛化。片面化即不全面,狹窄,只注意到某一方面或部分,而忽視對學生學情因素全面的關注;空泛化即泛泛而談,浮于表面,不深入細致,空洞而不明確,沒有實質內容。如下面一個一位語文教育專業(yè)師范生所撰寫的關于小學四年級語文某一單元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例子:“四年級的學生有了前三年的學習經驗,具有一定閱讀能力和學習方法,他們能基本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但在抓關鍵詞句,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和課文方面還有一定難度。這幾篇課文根據四年級學生的特點以及理解能力而展開教學。另外,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他們很難把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內容的情境中去體會對生活、對生命的熱愛。所以教師要創(chuàng)設情境,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課文”。這段學情分析顯得狹窄,也比較空泛。雖然意識到學生是一名已有三年學習經驗、具有一定閱讀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四年級學生,但空泛而不具體,并沒有深入分析學生已具有了哪些具體的學習經驗、閱讀能力和學習方法;同時,這段分析也不全面,沒有涉及識字、寫字、朗讀、習作、口語交際、發(fā)展心理、學習特征等各方面具體情況,分析較偏窄。沒能從學生年齡階段的學習心理、已有知識經驗、技能方法及能力、“最近發(fā)展區(qū)”、學習語文課的動機、興趣、方式、條件、環(huán)境以及如何獲得成功感等方面入手進行具體細致的分析。具體來說,一個四年級的學生:應具備2500個識字量,并能熟練書寫其中1600字左右;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詞句意思;并能簡要說出自身感想;清楚敘述自己的所見所想和印象深刻的事物;對自己喜歡的事物展開較為較具體的分析。因此,其教學目標應達到:具備獨立識字的初步能力,能準確運用相應方法查閱字典、詞典;在閱讀方面,重視對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培養(yǎng)主動思考的習慣,并通過充分閱讀來品味、積累和運用語言。顯然,對學情分析的狹窄、空泛,將直接影響到教學目標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采用和教學質量的高低。
(一)加強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對教學價值觀的正確理解,真正確立起學生是學習主體的教學價值觀。我國于2018年出臺、印發(fā)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個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強調要加強新時代教師資隊伍建設,為教育改革提供堅實的師資隊伍保障,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度罩屏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在觀念上雖已被大多數教師所認可,但由于慣性的作用或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的不足,在實踐中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很多老師還是習慣于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無法體現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難以適應教育現代化的要求。因此,要加強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對現代教育理念的理解,全面樹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的教育價值觀,增強學生學情分析的意識。
(二)增強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關于學情分析的能力與素養(yǎng)。學生只有掌握一定關于學情分析的知識和方法,才能有效進行學情分析。開展學情分析的方法可有如下一些:一是文獻學習研究法。通過文獻研究,把握青少年兒童的生理規(guī)律和學習心理。當前,有關青少年與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學習心理特點的科學研究成果已非常之多,要加強學習和應用,廣泛用來指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并由此實現經驗型學情分析研究向科學型學情分析研究的轉化。二是日常觀察法。通過觀察學生課內、課外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日常表現,在與學生的接觸交流中,掌握學生的學習習慣特點、心理情感特征、性格個性特征、思維特征等,深入、細致地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個體情況,并歸納出學生整體學情。三是搜集資料歸納分析法。通過搜集關于學生的文字記載材料,如作業(yè)、練習本、筆記本、日記、試卷、成績單、檔案材料等,了解其學習、思想、性格、生活、興趣、愛好及其動態(tài)的發(fā)展變化等,系統歸納分析學生的學情。四是問卷調查法。通過有目的地設計問卷題目進行調查,歸納統計分析答卷情況,掌握學情,以了解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方法、學習特點、學習習慣等信息。
(三)加強語文教育學生教學實踐,強化學生的學情分析能力。從實踐中得來的體會認識,遠比從書本中得來的要深刻得多。高職院校的語文教育專業(yè)學生,由于受學制三年的限制,時間比較緊,安排上課實踐的機會不多,只有二年級的一次見習和三年級學完專業(yè)課后臨畢業(yè)前的一次分散實習,真正上講臺實踐的也只有三年級臨畢業(yè)前的這次分散實習,由于是分散實習,受各種客觀條件的限制,教師的實時指導并不能到位,學生得不到及時的指點總結提高,匆匆忙忙畢業(yè)走上了工作崗位,影響了實習效果。應該增加集中實習的實踐機會,使學生能得到老師實時及時的指導幫助。在有實踐親身體驗的基礎上,再交流反思學習,收獲肯定會更大,學情分析的知識涵養(yǎng),就不僅是從理論到理論,而是從理論到實踐,再從實踐到理論,加上學生日后在工作崗位的不斷實踐,學生的學情分析能力將能實現一個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2]唐亞娟.小學語文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12.
[3]郭曉琳.論基于學情的語文目標教學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6.
作者:謝強 王琴 單位:陽江職業(yè)技術學院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