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語磨蝕研究下的高校外語教學啟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語言磨蝕是每位語言學習者都不可避免要碰到的問題。長期以來,國內外對外語磨蝕已做出大量研究,在歷經大半個世紀的研究和發展之后,它已形成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目前,已探明的影響外語磨蝕的因素主要有八個:磨蝕前外語水平、受蝕時間、外語接觸量、年齡、外語學習方式、情感因素、讀寫能力和性別。其中性別是國內學者在做出實證研究后新增加的一個影響因素。由于本文主要探討外語磨蝕對大學生外語學習的影響及對高校外語教學啟示,因此筆者主要闡述影響大學生外語磨蝕的四個重要因素。
1.1外語接觸量
停止或減少外語接觸是外語磨蝕最原始的前提性動因,它是外語磨蝕的本質屬性之一。外語學習者的外語磨蝕速度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習者同受蝕語的接觸量有關。一般而言,外語學習者在外語正式學習結束之后,如果不處于外語環境中,即可認為他們已經進入外語的磨蝕階段。在這一期間,受蝕者與受蝕語的接觸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自然狀態;另一種是人工干預狀態,如參加防止外語磨蝕的培訓班。研究表明自然狀態下與受蝕語接觸多的受蝕者,在語言技能的磨蝕程度上要明顯低于接觸少的受蝕者。而人工干預(如定期進行外語培訓或外語水平測試)可有效預防和減少學習者的外語磨蝕。
1.2磨蝕前的外語水平
國外學者Kennedy早在1932年就發現磨蝕前的外語水平對語言磨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隨后Vechter等人經研究提出了“倒置假設”(InverseHypothesis)這一概念,即磨蝕前外語水平與磨蝕的量或/和速度成反比。研究者還發現不同的外語水平對外語磨蝕的影響力度也不一樣,高水平的外語學習者的語言水平不易磨蝕,而低水平的外語學習者的語言則很容易受到磨蝕,并且其間存在明顯的分界線。1984年Neisser將這一分界線稱為“關鍵閾值”。因此,從語言磨蝕的角度來看,學習者若是想要有效地預防外語磨蝕,保持或提高外語水平,他們必須達到或超過“關鍵閾值”所代表的外語水平。
1.3外語習得方式
學習者的外語習得方式對其日后外語磨蝕程度的影響不容小覷。日本學者Nagasawa通過對7名學習日語的美國大學生進行案例研究后證實:通過課堂學習掌握的外語能力相對更耐磨蝕。1999年Hansen發現與浸泡式(或直接式)習得方式相比,通過明示式教學習得的外語更耐磨蝕。此外,Hansen還發現外語課堂教學的側重點和強度的不同同樣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語言磨蝕。強調接受性技能(聽和讀)的課堂培訓出來的外語能力比強調產出性技能(說和寫)的耐磨蝕。由此可見,外語課堂的教學方式、側重點和強度的不同均會對外語學習者日后的外語磨蝕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1.4社會情感因素
影響語言磨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習者的情感態度。有關社會情感因素對外語磨蝕影響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態度和動機上,且得出的結論相似:社會情感因素是影響外語磨蝕的間接原因之一。Nagasawa(1999)的實證研究結果表明,具有強動機和正面語言態度的學習者要比負面態度的語言學習者的外語磨蝕程度小。筆者在平時的外語教學中也發現,具有積極外語學習態度和強動機的學生,其外語水平一般比較穩定,外語磨蝕程度較小。而一些具有負面情緒(如焦慮、恐懼或疲勞等)或缺乏外語學習興趣的學生則很容易出現外語磨蝕問題。
2對高校外語教學的啟示
通過對國內外外語磨蝕研究現狀的探討和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外語磨蝕是語言習得的逆向過程和伴生產物,如果不給予足夠的重視,它會直接影響我們的外語水平和教學成效。如何有效地保持高校學生的外語水平,防止語言磨蝕,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和概述影響大學生外語磨蝕因素的基礎上,提出對我國高校外語教學的如下啟示:
2.1加大學生的外語接觸量
由于外語接觸量是影響外語磨蝕的最主要和根本性原因。國內外研究也證實自然狀態下與受蝕語接觸多的受蝕者其語言磨蝕程度上要相對較小,而且人工干預可有效預防和減少學習者的外語磨蝕。因此,在平時的外語教學中我們必須加大學生的外語接觸量,一方面使學生盡可能多的在自然狀態下接觸外語,另一方面加強人工干預力度,通過人為的方式使學生頻繁接觸到外語。目前我國高校學生最主要的外語接觸途徑就是外語課堂學習,除此之外,他們接觸外語的機會很少。筆者認為外語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利用新的媒介增加自然狀態下的外語接觸量。如鼓勵學生使用Coursera和Ted等網絡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利用“英語流利說”等手機軟件開展外語學習。除此之外,學校和教師還可以加強人工干預力度,創造學生接觸外語的機會。如針對在校生開展定期的外語水平培訓與測試,組織國際交流活動等。
2.2采取抗磨蝕的有效教學方式
磨蝕前的外語水平和學習者的外語習得方式對外語磨蝕程度的影響要求高校教師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方式,最大程度地減少學生的語言磨蝕并提高其外語水平。受到語言環境、師資力量、課程設置等多方面的影響,我國高校學生很難越過“關鍵閾值”,因此容易出現外語磨蝕。我國高校應進行課程改革,加大外語教學的力度,爭取使學生盡早突破“關鍵閾值”。高校教師也要重視系統的外語課堂教學,更多通過明示式教學法,增加學生外語知識的輸入,鼓勵并指導學生多讀多寫多練。同時,教師自身也要不斷學習和提高,改變傳統的呆板的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或網絡等形式增加課堂互動和知識的趣味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翻轉課堂”使學生通過參與和實踐獲得個性化的學習。另外,也可以利用“微課”的形式開展日常教學活動。
2.3培養學生外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動機和正面的學習態度可有效地預防并減少語言磨蝕。外語教學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要端正其學習態度和動機。筆者曾在所教班級做過調查,發現很多非專業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都是為了過大學英語四、六級或者取得學位證。這種純粹以應試為目標的消極被動的學習,使得不少學生在過了四、六級之后就停止了外語學習,導致外語水平迅速下降。由此可見,在外語教學過程中,老師不能過分依賴課本去死搬硬套,而應該注重知識的拓展,調動學生語言輸出的積極性,并使之最終轉變為學習的動力。老師還應采用正確的引導方法,幫助學生克服語言學習的負面情緒,在課下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習變成一種樂趣,從而使學生習得的外語更耐磨蝕。
3結語
語言習得不僅包括學習和獲得的一面,也包括喪失和磨蝕的一面。語言磨蝕是語言習得的逆向過程和伴隨產物,它是每個語言學習者都要碰到的問題。若想使學生有效地維護和提高外語水平,高校外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注重課堂上知識的傳授,還應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學生的外語接觸量,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學方式,并始終把培養學生的外語學習興趣和端正學習態度放在首位。總之,對于從事外語教學工作者而言,如何最有效地減少學生的外語磨蝕依然是值得我們深思和不斷探索的問題。
作者:蘇會娜 單位: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