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多媒體外語教輔圖書多模態應用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外語教輔圖書作為教材的補充材料,應具有助學、助考及培養外語綜合素質的作用。德國康乃馨教育出版集團的《德語語法活學活用》一書,展現了教輔書的科學性、立體性與多功能性,不一味追求數字化形式,更注重內容的深耕細挖,緊密結合外語學科的特點,打造優質多模態教輔書,既適應了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又突出學生能力的培養,啟迪了更科學、高效的教學實踐活動,為我國的外語教輔出版工作帶來靈感。
關鍵詞:多模態教輔圖書;教輔書與教學;德國康乃馨教育出版集團
隨著21世紀多媒體技術和數字化科技的迅猛發展,人類的學習習慣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靈活的移動性、更強的針對性、更鮮明的個性化成為當代人學習的特點,這也對學習教材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傳統的學習資料大多以紙質教材為主,文字作為主要的信息輸出通道,呈現出單維的交際形式;針對新時代的學習特點,教材和教輔圖書都需與時俱進,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教輔作為教材與教學的輔助出版物,不僅要遵循內容原創性原則,符合素質教育的發展趨勢,同時也要突破創新,與多媒體時代技術結合,突出學習能力的培養,才能在教輔市場脫穎而出。
多模態外語教材則是指“由多種模態共同組成的外語教材,包括文字、圖畫、表格、錄音、錄像共時或者按一定順序出現。其中,文字還是起主導作用,但不再是一種模態獨尊的局面,而是多種模態競相爭艷的局面”。[1]我國多模態外語教材由高質量的紙質教材配套數字資源,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與之相比,外語教輔書與新媒體的融合之路并非一帆風順。教輔內容缺乏新意,令人眼花繚亂的數字化包裝沒有實現增值服務,而紙質出版物主要以信息單向輸入為主,即用純文字或簡單圖像,空洞地描述語法現象,學習者只能通過“視覺模態”獲得內容,死記硬背語法語義;長此以往,學生會對外語學習失去耐心與興趣。此外,教輔書中大量雷同、過難過偏的練習題也只充當了“刷題”的工具,脫離了生活化的語境,完成應付考試的任務之后,教輔便沒有太多的用處了,不僅起不到輔助教材、教學、教育的作用,反而加重了學習負擔。
二、多模態教輔圖書的突破與創新
編制教輔教材不是理論贅述和練習題堆砌,而是一個復雜、系統的訓練過程。首先要弄清楚給誰編、編什么、怎么編,以及編制成果檢驗等。[2]到底什么樣的外語教輔書能更有效地配合課堂教材,擁有“授人以漁”的高品質,是值得探討的問題。由商務印書館2017年出版,從德國康乃馨教育出版集團引進的《德語語法活學活用》在輔助外語教學的針對性、科學性與實用性方面,做出了創新性示范。1.適用對象定位清晰相比較其他德語語法書,《德語語法活學活用》是唯一一本說明使用對象的教輔書。該書適用于A1至B1階段的外國德語學習者。根據歐洲語言共同參照標準(GER),德語課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六個等級:第一階段的任務是基礎的語言應用,分為A1和A2。第二階段能夠達到語言應用自如,對應等級為B1和B2。第三階段達到精通,等級為C1和C2。其中B1的具體要求是“在使用清晰的標準語言,以及涉及工作、學校、業余時間等方面的平常事物時,能夠理解話中要點。能夠應對旅游時在語言方面碰到的大多數問題。能夠簡單、有條理地表述平常話題和個人興趣領域。能夠表述經歷和事件,描述夢境、希望和目標,簡要論證或解釋計劃和觀點”。根據GER的描述,B1語言水平基本符合德語二外或者公共任選課的教學目標,不僅能夠處理日常生活事務,而且能簡潔明了地表達觀點,這也是部分德國大學審批入學資格的考核標準之一,滿足了中國德語學習市場的大部分需求。2.多模態教輔書的多維度與實用性導向《德語語法活學活用》精選了80個A1至B1級別最重要的語法點,包括動詞、陳述句疑問句、代詞名詞冠詞、介詞、形容詞、構詞法等,篇章結構的安排與高等學校德語課程的語法教學進程相配套,幫助學習者系統掌握德語語言規則。該書堅持“雙頁原則”,即每個語法點占兩頁,左頁為語法講解,右頁為配套練習。這種統一的排版不僅優化節省了版面,而且兼具了工具書的索引功能,使用者可以快速定位語法知識點。另外,每個章節都輔以總結性質的圖表和有趣精美的插圖,視覺上增強了語法理解的可讀性,幫助學生記憶、應用語法知識,以提高語言認知能力。以第三十四章節為例,該章節的主題是“可支配第三格或第四格的介詞”,講解部分完全摒棄了純文字的描述翻譯,而是以一幅“獅子跳躍、蝴蝶盤旋、小鳥飛翔、小兔捉迷藏、小女孩跑步”的卡通圖片結合看圖說話的例句,再輔以擬人化的介詞形象,詮釋了可支配第三格或第四格的9個介詞的意義及用法,語法點完全融入字、句、文構建的情景中。閱讀后讀者腦中浮現的是一段動態且連續的故事,體現了多模態教材多維度的立體特征,同時也使教材的科學性與藝術性充分結合。在練習部分本章也共配有21幅與日常生活情節有關的圖片,使本來枯燥的介詞變得生活化,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將語法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提高語言運用的準確性,體現了該語法書的實用性導向。3.教輔書內容和形式的協同化、網絡化《德語語法活學活用》除了通過簡明的圖表和活潑的插圖突出了教輔的多維化,還配套了會話練習和聽說訓練,將圖、文、聲融為一體,全方位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大大增強了學習者對語言的感受與認知能力。書中將80個語法點分為11個章節,根據每個章節的語法側重點設計了11套互動型會話,每套會話練習也秉持“雙頁原則”,需一組搭檔共同完成。其中一頁正面印刷,另一頁倒置裝幀,并用紅色標示自己的任務,用灰色注明搭檔應給出的正確答案,經過這樣的巧妙設計,學習者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任務,還可以對對方的回應給予糾正性反饋,完成結果展示和學習評價環節,在一問一答的過程中共同推進任務并互相監督,提高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活學活用的目的。其中三套會話練習是以游戲的形式完成任務,如通過擲骰子隨機接受造句挑戰,能更大程度激發學習者的興趣。除此之外,該書還配有針對每個語法點的聽說訓練,通過對常用句型的反復操練,建立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系,熟悉德語的句法結構系統,最終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學習者可以掃描二維碼或者下載音頻資源,隨時隨地進行聽說操練,將紙質教材與移動資源緊密結合。教輔書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立體、功能完善,充分利用了現代教育移動數字化的優越性,實現了教輔圖書的多模態建設。
三、教輔書與教學活動同向同行
教輔教材不能陳規守舊,要依據成熟的理論不斷完善自我。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曾提出“學術教輔”的出版理念,努力將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實踐,將出版學術著作的要求與規范貫徹到教輔出版的全過程。[3]筆者發現從外語教學法理論出發,《德語語法活學活用》的編撰同樣有理可循,即形式主義與活動主義的結合。前者強調語言形式、結構和規則的操練、記誦和翻譯,而后者則著重在語言的直接應用中給學生提供感知和體驗語言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語言使用技能。[4]這兩種語言學習方法靈活搭配,全方位滲透在教輔書中,最終服務于教學活動和設計。該書出版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習者鞏固語法知識,打好語言基礎,以語法和詞匯為主要內容,以翻譯和講解為主要手段。但與傳統的“語法翻譯法”不同,該書弱化了德語(目的語)和中文(母語)的差異與互譯,盡可能地避免直接翻譯語法,用精簡的中文提示、直觀生動的圖片、表格式歸納與演繹,獲得普遍語法的規則,促進學生用德語的思維理解、分析、運用德語,無形中提高了閱讀能力與外語認知能力,為日后深入的德語學習建立起規范的語法系統,對教學工作也起到了推動的作用。書中配套的聽說訓練與20世紀40年代產生于美國的“外語教學聽說法(Audiolingualism/AudiolingualMethod)”不謀而合,強調對語音、詞匯和句型的強化訓練;其中行為主義是聽說法的心理學基礎,它強調通過不斷練習模仿與重復來強化學習效果。該書總結提取了典型句式,通過反復聽說訓練,學習者不僅熟悉了德語語言的結構意義,還提高了語言的流動性。前兩個方面體現了《德語語法活學活用》注重語言形式語法規則,適用于形式主義的教學方法,而書中配套的互動型會話練習則是建立在“完成任務”基礎上的語言交際體驗,兼顧了活動主義的教學理念。該書通過創造接近實際生活的語境,采用循序漸進的語言實踐活動,強調過程與結果并重的練習途徑和方法,使會話參與者在口語互動練習中處于一種主動而且積極的心理狀態,通過不斷的練習、監督與自省反思,提高語言的流動性、準確性和復雜性,內化語言技能,即“在做中學”(learningbydoing),符合“基于任務的語言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有助于從“知識型學習”轉為“能力培養型學習”。該書的內容設計兼顧了外語教學法的形式主義與活動主義,幫助德語學習者保證語言正確性的同時,通過聽說訓練及互動會話,提高了語言輸出的流暢性,引導學習者逐漸向語言聚焦階段過渡,即正確性與流暢性共存,以達到更高的外語水平。由此可見,《德語語法活學活用》不是充當語法練習的一次性工具,而是一本可以反復利用的教輔學習材料。
四、德國康乃馨出版社的經驗
1.創建一流教育圖書品牌康乃馨出版集團(CornelsenVerlagGmbH&Co.OHG)是由FranzCornelsen于1946年創立的,是康乃馨基金會(FranzCornelsenFoundation)所屬的出版集團中最大的一家出版機構。康乃馨出版集團是德國最優秀的教科類出版社之一,該集團出版各類教科書、教輔、職業教育及成人教育圖書共23,000多種。康乃馨出版社作為德國最大的教育出版社之一,十分重視編輯團隊的培養和再學習,出版社內部于2000年成立了由60余名優秀教師和教育行業精英組成的“康乃馨學術小組”,梳理挖掘既滿足一線教師教學需求、符合目標學生認知水平,又迎合市場的教輔選題。此外,“康乃馨學術小組”定期組織線上線下教師培訓活動,活動主題圍繞教學法與教材建設,內容豐富新穎,形式多種多樣,截至2020年4月,已為超過5萬名教師提供培訓服務,同時也不斷吸引更多杰出教育工作者加入學術小組,以此實現圖書品牌良性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康乃馨出版社依托龐大的教育資源和雄厚的技術實力,針對德國十六個州不同的教育方針和考試政策,為師生及自學者設計編纂各具特色的教學材料,獲得了德國教育界的廣泛認可與支持,這種高程度的本土化優勢令很多嘗試進入德國市場的國外教育圖書出版社望而卻步。隨著現代教育數字化的普及,康乃馨出版社也做出了順應新時代學習需求的嘗試,為學習者在學校和家中創建了一個交互式的多媒體學習世界,例如開發了適用于初高中階段的互動式電子教材mBook,適用于小學階段的移動閱讀平臺Leseo,優化課堂資源的Unterrichtsmanager(課堂經理)。另外,還搭建了學習網站Scook.de,專為使用康乃馨公司出版的教科書的師生提供網絡和數字服務,包括實體書的電子版本、教學輔助材料的數字版本、多媒體輔導內容以及在線教學管理等,深層次挖掘數字化教學資源的潛力,為傳統紙質教輔書籍實現有效增值[5]。2.重視中國市場康乃馨出版集團十分重視中國市場的拓展與維護,積極與國內高校及外語培訓機構開展合作,介紹最新的適合中國學習者的德語教材,并組織開展相關的教師培訓活動,推廣主流德語教學法理念和教案設計趨勢;同時與中國各出版社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成為國內德語教材市場上的領軍者。例如,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多媒體立體化教材StudioD(《交際德語教程》)、適合青少年德語學習者的PrimaDeutschfürJugendliche(《快樂德語》),使用范圍頗廣,以其先進的教學理念、合理的篇章結構、豐富立體的課程資源、情景式的人機互動,深受廣大師生喜愛。康乃馨公司還參與了由德國外交部2008年發起的PASCH項目(項目英文名為Schools:PartnersfortheFuture)。通過PASCH項目,康乃馨出版社為非德語母語的中小學生量身定做的德語教材進入了40多間中國學校,其中“快樂德語”系列已經占據了同類書約90%的市場份額。
五、結語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成熟發展和廣泛應用,外語教學越發凸顯其網絡化、立體化、移動化的特點,為適應新時代的學習要求,教學材料尤其是教輔圖書也在推陳出新的道路上不斷探索。由商務印書館引進的德國康乃馨出版社出版的《德語語法活學活用》實踐了教輔圖書的多模態應用,符合多媒體時代的學習特點,為外語教輔圖書做出了有益示范。
參考文獻:
[1]張德祿,張淑潔.多模態性外語教材編寫原則探索[J].外語界,2010(5):26-33.
[2]唐磊.外語教材編制理論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2000(12):22-31.
[3]王焰,倪明.我們必須打造學術教輔[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2-05-07.
[4]武和平,武海霞.外語教學方法與流派[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5]李巖.新媒體環境下教輔圖書出版的發展路徑[J].編輯學刊,2019(11):66-70.
作者:王斌 單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