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語教學構思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DA評價屬于動態交互式評價,其優勢主要體現在教學與評估兩方面:教師關注點不再局限于學生本身已有的智力、能力,更多地注重學生學習動態發展過程,觀察學生的認知機能、最近發展區,最大程度為學生的潛能發展提供有利條件。通過教師與學生的課堂互動,DA動態評價將教學與評估有機統一,在兼顧測試學生成績的同時,作為一種教學干預手段記錄學生學習過程,提高學生外語的實際應用能力。
關鍵詞:外語教學DA動態評價;最近發展區;教學干預
DA動態評價全稱dynamicassessment,又稱學習潛能評價,最早應用于兒童心智發展測試、診斷與治療研究。區別于傳統兒童教育工作多關注于“兒童是如何發展成他現有狀態”,DA評價體系主要致力于探索兒童的“最近發展區”,即“兒童要如何發展成他還未實現狀態”。[1]外語課堂運用DA動態評價旨在幫助學生找到提升語言能力的“最近發展區”,考慮學生的個體需求,提高學生對外語的學習興趣,課堂上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課后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自主學習,形成課上與課下互補的教學效果,達到促進學生語言知識的積累和語言技能的提高的目的。
一.DA動態評價體系的理論基礎
DA動態評價理論源于20世紀30年代俄國心理學家Vygotsky的心智的社會文化理論,上世紀末期西方社會對此教學模式研究達到高潮,Feuerstein、Brown、和Lidz等學者分別從不同領域學科構建不同的DA評價體系,例如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等人文類學科都有廣泛應用。相對于國外DA評價體系研究,我國DA動態評價體系起步相對較晚。根據筆者在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網站搜索主題“DA評價體系”或“動態評價體系”相關結果,在我國該概念最早出現于1997年《學習潛能評估:一種動態的智力觀》(王穗蘋發表于《心理科學》)[2]一文,此后逐步引起人們關注,尤其在特殊教育、幼兒教育與心理、認知教育學、腦科學等發展教育相關領域研究較多。作為外語類專業課程改革與創新,DA動態評價初現于本世紀初。Kozulin&Garb(2002)、Antón(2003)和Gibbons(2003)通過相關理論分析比較EFL(Eng-lishasasecondlanguage)與ESL(Englishasaforeignlanguage)的教學,并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目前,在我國外語教學領域中,DA動態評價多應用于翻譯、演講、寫作教學及評價過程中。
教學評價是高校檢驗教師教學質量、學生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手段,具有目標導向作用。在大學,平時“樂逍遙”、期末“抱佛腳”的學生大有人在。尤其是有一定前期基礎的外語專業學生,此現象尤為嚴重。針對此現象,《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2000年修訂)指出:專業外語在“具有科學性、客觀性和可行性”的前提下,“測試和評估的方式和方法應根據不同的課程和不同的學習階段而有所不同”,“各校應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估”。專業外語教學評價必須由“靜”到“動”,注重學生日常表現,“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創造能力”。[3]在大部分研究型大學的專業外語教學過程中,動態評價體系早已與多媒體教學、混合式教學等多種模式結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相比之下,部分地方性應用型本科院校,尤其新建本科院校、貧困邊遠地區院校、部分民族院校等弱勢學院,因師資力量相對薄弱、教學設備欠完善,同時存在學生生源水平落差較大等系列問題,依然保留傳統教學方式方法,也有部分地方院校的專業外語教改存在盲目仿效重點高校的課堂教學模式,難免有牽強附會之嫌。鑒于此類情況,將DA動態評價體系理論基礎進行解讀,著重針對新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實際情況,將兒童教育與心理發展中常見的DA動態評價體系理論,通過評價主體、內容、標準等一系列實際操作方式運用于專業外語教學,形成適合應用型地方院校外語專業學生的多維評價體系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三.專業外語教學DA動態評價體系建構
1.以評促教、以評促學的建構原則DA動態評價體系立足于智力發展觀,強調以評促教、教學相長的教學理論。學生的語言能力測定需要教師評價的介入,同時教師的評價介入又應以促進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為目標。為了讓學生語言能力發揮至最大潛能,教師應全面了解學生的個體外語能力基本情況,并以此為依據,在教學過程中,因人而異,幫助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方案,進而引導學生進入最近語言發展區。即在DA動態評價體系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DA動態評價體系的準則,外語課堂采取的師生交互式教學學習活動。區別于傳統靜態評價,DA動態評價模式的實施過程中,學生的最后成績不能僅依靠某張試卷或某次行為表現進行評定。教師需要對學生的系列學習行為過程進行關注,并根據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進行目的性介入教學活動(或通過學生間的交互學習活動來繼續課堂教學進程)。學生在教師的介入幫助下,重點、難點通常會得到相應程度解決;教師通過觀察,根據上一教學步驟中學生對教師提出問題的掌握情況,對學生的掌握程度做出判斷,如此重復,直至學生對問題熟練掌握,之后,在已掌握的問題基礎上,設計下一步學習問題研究活動。即在評價過程中加入教師干預環節,其特點在于,前期對學生的動態評價診斷結果是后期教師介入學生個體學習的起點。學生在學習環節中表現出的問題及時地反饋給教師,使教師能夠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并據此不斷制定或更新教學方案設計,借此提高外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教學相長,促進學生語言水平提高的同時,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2.以學生為中心的介入式教學設計基于動態評價的DA體系立足于學生個體情況,突出因材施教,將教師的關注點落實到每一位學生身上,改善傳統課堂中教師與學生角色定位,擺脫傳統教學對學生個性的束縛,考慮不同起點的學生,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在照顧起點較低的學生同時也為基礎較好的學生提供發展的空間,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發展潛能,提高他們的語言專業技能水平,達到培養外語類專業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目的。DA動態評價體系的教學設計旨在改變傳統教學中“教師為中心”,“學生啞巴英語”現象。在教師學習、運用相關理論指導下,通過利用線上教學系統平臺,結合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將測評介入到學生的外語學習過程中,根據不同課程要求與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提出合理教學設計及相應的教學支撐材料。DA評價環節設立有多種價值取向,要求教師了解學生認知能力變化,設立多個時間點觀察、評估學生的學習現在與跟進程度,了解學生動態認知歷程、學習遷移與認知能力變化的特點和潛能,并據此對教學內容作出調整,加大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個體的影響。3.動態、綜合、客觀科學的評分標準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起著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是考核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成功教學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DA動態評價體系改變傳統外語教學中“大一統”的教學考核評價方式,提升評價結果的客觀性與公正性,改變靜態測試“一考定乾坤”的終結式測試結果。以英語寫作為例,測評成績組成如下:○1,前期準備———“利用在線教學系統這個大平臺,借鑒過程寫作理論,將評估活動介入學生的整個寫作過程,根據各個寫作階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設計相應的教學支持手段”;[4]同時告知學生評分標準。○2寫作初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完成初稿,教師根據初稿實際情況,掌握學生現有水平,同時給出學生初次分數。○3寫作中期———及時將學生初次文章中的問題進行反饋,過程中也可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學生對初稿進行修改后,二次提交。教師給出二次成績。○4寫作末期———教師對學生的中期文章進行點評、展示,優秀作品與進步較大作品均可酌情加分。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可提出第三次成績提交,直至達到教學目標。學生的最后成績為幾次提交作品成績的平均值。
四.DA動態評價體系的優勢
教育部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中提出對地方高校要求:“找準學校的定位”,“結合學校實際和生源狀況,大力推進因材施教”[5]。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外語教學應在突破傳統教學的同時,區別于研究型大學,著眼于將學生培養成為滿足新時代需求、服務于地方發展的應用性人才,基于動態的DA評價體系為此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簡而言之,DA評價結果不僅可以發揮傳統的終結性評估的教學檢測功能,其本身更是一種反思性教學手段,通過評估介入教學,進而促進學生的能力發展。正如北京外國語大學韓寶成教授說言,DA動態評價“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方法,它把評價與教學、輔導、診斷、培訓、矯正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參考文獻
[1]張艷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研究[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2]王穗蘋,張衛,莫雷.學習潛能評估:一種動態的智力觀[J].心理科學,1997(04):347-351.
[3]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10,14.
[4]張艷紅.大學英語寫作教學的動態評價體系建構[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33(01):46-50+127-128.
[5]教育部.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EB/OL].
[6]韓寶成.動態評價理論、模式及其在外語教育中的應用[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41(06):452-458.
作者:唐鈺瀅 王校羽 侯英華 單位:河北民族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