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外語教學環境下教師面臨的挑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隨著21世紀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外語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受關注。網絡外語教學模式是集教學目的與網絡交流,教學過程與互聯網資源相整合等特點于一體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有其優勢與不足,但始終代表外語教學的發展趨勢,也使得教師的職能發生了改變,更要求教師積極地應對挑戰并尋求解決方法。
關鍵詞:網絡;外語教學;教師
引言
我國的網絡外語教學在借鑒國外理論和模式的基礎上不斷發展,并日趨成熟。外語教學模式借助計算機網絡技術手段,不斷地與教學手段共同促進協調發展。2004年教育部高等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指出:“新的教學模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特別是網絡技術,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應大量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推進基于計算機和網絡的外語教學,為學生提供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和條件”。隨著教育走向信息化,網絡外語教學也越來越受到學生、教師以及教育界的關注。
一、網絡外語教學的定義及其理論根源
(一)網絡外語教學的定義
網絡外語教學指的是基于計算機、多媒體和網絡尤其是因特網的教學模式,它需要現代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支持和教學理論的指導,其核心問題是如何處理好教師、學生、教學媒體和資源的關系;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
(二)網絡外語教學的理論根源
網絡外語教學的理論基礎主要是皮亞杰等研究學者所提出的建構主義,亦即認為世界是客觀存在的,而對于世界的理解和賦予意義卻是由個人決定的,以個人經驗為基礎建構事實。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知識的過程”,不是簡單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過程,而是新舊經驗之間雙向的相互作用,即同化、順應、再同化、再順應的循環往復的過程。學習是一個主動建構而不是被動吸收信息的過程,因而必須將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網絡教學模式。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建構主義有了一定的物質支持,教師可以利用教學媒體和資源進行教學設計,創設合理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在進行語言輸入的同時加強語言的輸出,使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達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二、網絡外語教學與傳統課堂外語教學模式下教師職能的轉變
傳統外語教學基于課堂教學,基本要素為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室。傳統外語課堂教學有計劃、有組織(大綱、教案),教學內容線性安排和呈現,教學時間相對固定(課時),教學環境封閉(學校、課室),教學活動主要由教師控制,因此課堂外語教學不可避免地重教輕學。而這一章里我們重點比較網絡外語教學和傳統課堂外語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角色與職能的轉變。第一,關于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安排。傳統課堂外語教學模式下,教師根據大綱要求,圍繞教材進行備課,上課以教案為基礎按部就班地組織課堂活動,布置課外作業。而在網絡外語教學模式下,老師備課、上課和布置作業均可借助網絡,網絡上的豐富資源和便捷的信息傳送為教師備課提供了許多便利。第二,關于師生關系的轉化。傳統課堂外語教學中,師生之間的互動比較頻繁,這種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際和情感交流是最直接自然的,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就學生的學習表現和情感態度給予及時的反饋。而在網絡外語教學中,有些時候教師依靠網絡進行授課時,沒法與學生進行最直接的交流和溝通,也沒法及時地發現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傳統課堂外語教學中,教師主要承擔的角色是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教師主要依靠教材、教案以及自己的備課資料向學生傳授和講解語言知識。而在網絡外語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再只是傳授灌輸知識,而是幫助促進學生主動構建學習意義。在網絡教學模式中,教師首先幫助學生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幫助其完成學習任務,并且引導其進一步了解該學習目的更深遠的意義;其次,教師應主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對自主學習具有一定的信心;再次,教師應進一步引導學生,鍛煉其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學會在社會生活中共享信息、學習合作,提升學生的集體榮譽感與歸屬感,在融入社會集體的同時,也不忘保持和發揚自己的個性和獨特性。
傳統課堂外語教學已經是一種較為成熟的模式,相對來說網絡外語教學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使得教師面臨著一些新的挑戰。1.網絡外語教學借助多媒體和網絡進行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對相關技術具有一定的掌握程度,但是當前外語教師的整體素質還不能適應信息技術所創造的新環境,尤其是一些較有資歷的外語教師,他們已經習慣了傳統課堂外語教學的模式,很難一下子就適應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因此,需要對外語教師進行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技能的培訓。通過學校組織的集體培訓活動或者是自主學習,熟練掌握多媒體與網絡信息技術,熟悉各個學習網站的情況,了解各類網絡資源,與時俱進,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及時選取合適內容輔助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培養學生的文化認同感。2.網絡外語教學模式下師生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交流,這是網絡外語教學相對于傳統課堂外語教學的不足之處,因此也對教師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為了彌補這種網絡外語教學互動性的不足,教師應該想方設法利用網絡資源搜尋一些較為有趣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圖像、視頻或者音頻等影像資料,使自己的課堂盡可能豐富且充滿活力,以此來彌補因為互動性不足而使得學生上課走神,不認真聽課等缺點。另外,網絡教學模式互動性雖然不如傳統課堂外語教學,但是師生之間卻可以更直接地進行交流,學生一旦在學習中遇到問題就可以實時地通過網絡向教師求助,教師應該利用這一優勢促進學生的外語學習。3.網絡外語教學模式中,教師從傳統的知識傳授者向課程設計者、教學環境構建者和教學活動組織者等角色轉變,這一變化對教師而言無疑也是一個挑戰,因此作為網絡外語教學模式中的教師,必須要意識到自己的任務不僅是向學生傳授語言知識,更重要的是選擇合適的方法向學生呈現所選擇的語言材料,主要是利用多媒體技術,最大限度地刺激學生的感官,使他們對所學東西印象深刻;另外,教師還可以通過組織一些網絡活動,比如通過提出一些學習要求,布置一些聽力或者對話作業,再就這些網絡任務提出建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總之,網絡外語教學模式已由“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目前仍很不成熟,因而對教師而言不僅是時間和精力的消耗,更是精神上的壓力。面對這一巨大的挑戰,教師應該積極尋求應對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緊跟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最新發展,了解網上的動態,搜尋相關資料,充分利用先進的多媒體和網絡信息資源及技術,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創設更有意義的學習情境。我們應該堅信,在與網絡外語教學模式共同發展中,教師也會最終尋求到應對這些挑戰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彭慧.網絡外語教學與教學模式探索[J].湖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4(10):115.
[3]束定芳,莊智象,現代外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
[4]王海巖.以構建主義理論為指導的網絡外語教學模式研究[J].英語教學研究,2007.
[5]武英杰.基于計算機網絡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J].現代教育科學,2006,(1).
[6]祝智庭.現代教育技術-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鄭曉萍 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