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中生文學素養現狀及成因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對優秀的中外文學精品缺乏興趣,知之甚少
古今中外很多優秀的詩歌、散文、小說、戲劇豐富了人類的精神世界。詩歌中有鮮明的意象,小說中有鮮活的人物,戲劇中有尖銳的矛盾沖突,這些作品既是當時各國現實生活的寫照,又沖破了時空界線,讓人類擁有了共同的文學財富,但這些“財富”卻難以吸引中學生的注意。要說中學生不愛看書,其實也是冤枉他們。現在可供他們讀的書可謂琳瑯滿目,很多學生在讀書方面也有自己的愛好,如足球、棋類、兵器、航空專業書籍等。這些正當的愛好我們應該予以支持,但本文前面提到的那些現象,卻讓我們看到:一些低俗文字正在占據著本該由真正的文學作品占領的學生市場。我之所以稱那些口袋書、艷情小說為低俗文字而非通俗文學,是因為那些書內容低俗、情節雷同,人物性格千篇一律;缺乏現實基礎,缺少時代感;并且多是非法出版物,不應該也不允許在市場上流通。但有一部分學生對這些非法出版物卻如饑似渴,對真正的文學作品卻不屑一顧。他們對世界文學寶庫的了解,一般僅限于教材里面的一點內容,而且這種了解也往往是被動的、粗淺的。
二、對文學作品的解讀、欣賞能力較差
學生對文學作品缺乏興趣、閱讀量小,也談不上對作家作品及其生活經歷和生活時代感興趣。在這種情況下,要比較準確地賞析作品的情節、人物性格和語言等,那是很難的。教學《雷雨》時,我讓學生分析周樸園與魯侍萍之間的關系,有的學生得出的結論竟然是“奸夫淫婦”。對這些問題的了解其實并不難,但有些學生對作品卻產生如此曲解,學生的解讀、欣賞能力可窺一斑。不要說大部頭的中外名著,就是對一般的文章的理解,有時也令人啼笑皆非。要改變這種現狀,我認為有必要弄清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有待提高。語文是傳授語言和文學的基礎性學科,作為語文教師,在語言和文學方面要有相當深厚的功底才行。但在陳舊的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語文教師,他們中的大多數的個性已在“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競爭中被扼殺。他們習慣了用某種程式去解讀文學作品,在解讀時甚至帶著階級的、政治的眼光。在這種眼光下的文學作品又何來個性可言?語文教師的文學素養不高,又如何去輔導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其次,目前語文教學中的功利性傾向也影響了對中學生文學素養的培養。盡管各界對當今的中、高考制度頗有微詞,考試制度也作了一些調整,但“一張試卷定終生”的基本格局并未改變。學校要靠升學率來提高知名度,教師要靠升學率來證明教學成績。盡管我們口頭上不愿承認,但為升學而教學的功利思想已成為語文教學的主導思想。教師和學生把教與學的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考試題型、死摳考試重點、強化訓練弱點上。除了對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學作品進行講解和稍作延伸外,對教材以外的經典作品很少作閱讀要求。《學語文》雜志杜對我市中小學生閱讀進行調查的結果表明:教師指導學生閱讀方法和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偏少,65%的中小學生課外閱讀幾乎為零,35%的中小學生偶爾讀一點課外書(《重慶晨報》2007年12月5日27版)。在中學幾年中,教材所涉及的文學作品有限,學生受到的文學熏陶更有限。第三,網絡時代的中學生沒有在網絡中為文學留下一席之地。網絡利用得好,本可以極大地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擴大學生知識面,網上圖書館也可以成為學生進行文學熏陶的場所,但學生卻多是在網上打游戲、聊天,甚至光顧色情網站。學生在網絡上花費了太多時間和精力,也就再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
再次,“讀圖時代”的“快餐文化”影響了學生進行主動的文學欣賞。今天的社會已進入了圖像傳播時代,即“讀圖時代”,我們的普通文化越來越成為我們所“觀看”而不是“閱讀”的文化,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了有聲有色的圖像而疏遠了文字。紙質文學作品節奏緩慢,視覺感受單一,在快節奏生活中的學生就寧愿看電視劇《三國演義》而不愿看小說;一部電視劇《西游記》,20年來在各個電視臺輪番播出,有條件收看該劇的學生也許看過三五遍了,但絕大多數未看過原版的小說。從一定意義來說,形象大于文字,形象大于意義,但它不可能高于或者深于意義。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目的就在于促進人類重視閱讀傳統,延續書籍文明。圖像雖如快餐一樣,能讓人在短時間內比較輕松地有所收獲,但它比不上文字的內斂、意蘊豐富。快餐雖方便快捷,畢竟營養不足,多吃會造成體質下降;同樣,若長期讀圖,學生的理解和語言表達能力勢必受到影響,更談不上提高文學素養了。
我想,雖然當前高中生文學素養令人堪憂,但是只要我們弄清當前高中生文學素養的狀況及成因,強化提高高中生文學素養的意識,每一個高中語文教育工作者勇于對中學生文學素養的缺失擔負起主要責任,就一定能夠提高高中生的文學素養。
作者:祁樹云 單位:江蘇省鹽城市明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