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環境下網絡會計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網絡會計模式的會計假設
會計的基本假設是會計活動的前提。傳統會計模式下有四大假設,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會計分期假設和貨幣計量假設。網絡會計模式下,需要重新解釋四大假設。
1.會計主體假設
會計主體是指會計工作服務的主體。傳統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是物理概念,具有較強的穩定性;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的概念比較模糊,例如“虛擬公司”“媒體空間”等網絡關系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經濟實體。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通過網絡系統連接成為開放式組織,沒有廠房,沒有辦公設備,沒有明確的物理實體,依靠互聯網,實現遠程操作和遠程監控。目前,虛擬企業在國內外已經有了不少成功的先例:美國的戴爾計算機公司通過自身開放式網絡組織,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供貨商納入自己的網絡,并與其分享設計數據、技術資源和信息;能夠在36小時內為客戶定制電腦,并送貨上門。總體而言,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主體假設應該具備的特征包括:
(1)存在于特定的經濟實體;
(2)系統具有獨立性,系統的經濟業務與其他的會計主體具有良好的區分度;
(3)系統具有資金的管理權,能夠核算并對外報告。
(4)系統能夠與外界進行溝通。
2.項目清算假設
傳統會計模式下,假設企業將以現有狀態持續經營下去,即持續經營假設。這是因為在原有經濟模式下,企業相對穩定,風險較小。而在信息時代,企業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面臨較大風險,企業隨時都有清算、破產的可能,因此,網絡會計模式下,持續經營假設變為項目清算假設。網絡會計下成立的虛擬公司,是臨時性的,多從事一次性交易,交易完成之后組織宣布解散,存在周期很短。項目清算假設的基本特點:
(1)項目周期短;
(2)項目成立迅速;
(3)項目具有較強的專業性;
(4)存在清算可能。
3.實時傳遞假設
傳統會計模式下,會計分期假設要求財務信息報告的周期是月、季、年等,具有明顯的周期性。網絡會計模式下,突破了原有的周期約束,實現了信息的實時性,會計分期假設變為實時傳遞假設。實時傳遞假設是指在網絡環境下,企業向社會公眾披露的財務信息是公開、公平的,信息使用者在任何時刻只需登錄互聯網,就可以查閱各類信息,如果信息使用者對信息的質量、準確度有任務疑問,都可以通過留言、郵件等方式與企業互動。實時傳遞假設的基本特征是:
(1)沒有明確的周期,信息披露具有即時性。
(2)信息披露是雙向互動的,而不是單向的。
(3)具備較強的便利性,信息傳遞方法多樣化。
4.在線貨幣假設
傳統會計模式下有貨幣計量假設,即核算必須以貨幣作為計量單位。網絡環境下,企業的資源除了有形資源外,還包括無形資源,比如商譽、市場占有率、客戶黏性、創新水平、人力資本等,僅僅依靠貨幣計量,并不能完整的展示企業各方面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來講,隨著電子貨幣的出現,傳統貨幣受到了較大的沖擊,紙質貨幣的需求減少,幣值穩定性較低,傳統貨幣不斷被邊緣化。在線貨幣假設指以計算機網絡數字符號代表現實貨幣,代替貨幣行使價值尺度(在線價格)、流通手段(電子貨幣)、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職能。
二、網絡會計模式的會計實務
1.網絡環境會計模式下會計對象
會計對象是會計工作的客體,是一切會計工作的起點。傳統會計工作中,會計對象包括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在網絡會計模式下,這些會計對象都發生了變化。比如,在對資產的界定中,傳統會計模式注重有形資產,如廠房、設備和土地,并不重視商譽、技術、品牌等無形資產。在網絡會計模式下,無形資產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微軟公司的賬面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差異,關鍵就在于其擁有強大的無形資產。
2.網絡會計模式下會計確認基礎
傳統會計模式下,以權責發生制為基礎,即當期取得的收入或應付的費用,計入當期,無論款項是否已經收付;非當期取得的收入或付出的費用,即使已經發生了款項流動,也不應該計入當期。網絡會計模式下,權責發生制已經不適應信息化的要求,取而代之的是現金流動制。現金流動制下,不僅關注實際已經發生的現金變化,也關注可能和虛擬的現金流量。
3.網絡會計模式下的會計基本職能
傳統會計模式下會計的基本職能是核算和控制,核算是基礎職能,控制是主導職能。在網絡會計模式下,計算機代替人工執行運算和傳輸職能,會計數據輸入計算機之后,自動在后臺進行核算,在極短的時間內給出結果。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的核算和控制職能變為了管理職能,財務人員和管理者無須進行復雜的財務核算,更加專注于處理輸出結果,服務外部信息使用者。
4.網絡會計模式下的財務會計報告
傳統會計實務中財務報告的主體是各類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財務報告中反映的信息主要是貨幣信息,反映信息的方式以文字為主。網絡會計模式下,既反映貨幣信息,又反映非貨幣信息,信息輸出的方式除了文字之外,也包括圖片、網站、在線分析工具等。
作者:鄭雪瓊 單位:廣州華夏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