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實踐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闡述在網絡環境下,計算機技術人才的職業教育,實施1+X制度,探討教育目標、教學模式、課程標準、評價機制,從而進一步提升專業人才的綜合性技能水平。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教學模式,評價機制。
0引言
基于網絡時代,各領域均以“互聯網+”為指導,從而也對網絡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職業標準。高校是向社會輸送技術人才的主要機構,需以推動就業、服務發展為指導原則,依據“1+X”制度來明確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深化推進教研的融合發展模式,構建先進的教師隊伍,保證計算機人才的培養質量。
1“1+X”證書制度與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教學
隨著“1+X”制度的滲透與發展,行業市場也對網絡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也就是說計算機技術專業需向社會輸送更多的綜合性人才,以此提升技術的發展效果。“1+X”制度可對當前的市場發展需求進行全面迎合,體現出傳統產業轉型的必然需求,要求計算機專業人才在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術的同時,還需拓展研究涉獵的范圍,具體體現為各相關學科實現融合發展。此外學生實現全面的發展需要綜合性教育人才的支持。在網絡技術專業教學方面,如果能夠培養學生掌握更多專業相關知識,便需教師基于專業知識內容來持續對相關學科領域進行拓展教學,為網絡技術人才提供更為理想的教育資源和輔助的動力[1]。基于“1+X”制度指導,新的技術和理論發展較為迅速,因此只有對以往的教學方式進行變革,側重應用和實踐方面的內容滲透,才能準確迎合市場發展趨勢,滿足市場對專業人才的需求。
2教學設計
高校在推進“1+X”制度深化落實期間,需對培養的目標、模式和具體的評價制度進行優化轉變,以市場角度衡量專業群的契合效果,促進產教緊密結合。具體的變化可體現在下述方面:(1)培養目標。基于1+X證書制度指導,需突出學歷的培養目的,促使學生全面掌握專業核心技能、知識及職業規范等內容,輔助學生形成扎實的學科知識體系。“X”是職業技能證書,需培養學生形成更高水平的職業素養,拓展其職業技能。因此實施1+X證書制度,便可將“1”與“X”高效融合,發揮素質教育的本質性和實踐性特征,側重提升學生的解決問題的技能,從而將培養目標設置為能力培養為主,全面兼顧其他領域[2]。(2)培養模式。在1+X證書制度指導下,為優化學生的專業能力,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也需向校企合作的方向深度發展。通過全面梳理崗位技能和核心技術等,在專業“1”中滲透“X”的部分內容,從而制定出適當的培養方案,提升人才在設計和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在此期間,高校需與企業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設置與市場需求相符的課程內容,將課堂教學與崗位需求有效銜接,以職業技能的標準來保障人才發展與時代同步。此外還可在合作期間實施“1”的綜合性教學,以及“X”的培訓活動,制度的重點在于在教學方案中滲透證書部分內容,從而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轉變以往知識堆積教學的模式,側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迎合其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需求。(3)評價機制。在推進1+X證書制度期間,其評價體系也逐漸向雙元、考培分離等方向發展。也就是說學校的考核工作逐漸轉變為培育工作,實施第三方的考核機制。其中“雙元”便指培訓組織和院校均需對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進行評價。“雙兼”主要指學生同時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并能夠靈活掌握操作技能。
3教學實踐
校企共建,完善專業課程體系。我國的教育改革方案為1+X證書制度的推進落實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院校可作為落實方案的主體,1+X證書制度與網絡技術專業的融合,需從企業的崗位需求著眼,學科教師和企業人員也需對崗位的規范、要求加強研究,對1+X證書制度體系下的課程進行專業化的設置。專業課程可作為整個1+X融合的前提。“1”便是專業的學歷教育,學生可獲得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培養,實現綜合能力的提升。“X”便是依據職業等級對崗位技能開展的培訓活動。將上述兩種教育體系融合實施,便需從科學設計課程體系著手,將“X”技能標準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如對于“云計算云維與開發”資格證書,高校應該依據崗位的具體需求,結合云架構網絡操和系統等設置獨立的課程內容[3]。對于“Web前端開發”證書,便可將jQuery等技術開設課程。高校需緊密結合企業的具體需求,從行業角度定位學生的層次,依據“X”證書的不同等級標準來構建1+X制度的新型課程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更新課程標準。將1+X證書制度標準作為參考,將課程技能標準與崗位要求統一。高校需主動引入專業領域的專家和高級工程師人員,形成校企人才交流、互聘的模式,將行業先進技術、企業的真實項目等均作為教學資源,從而培養學生逐漸形成更高水平的職業技術和素養,形成新的專業課程標準,對專業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設計,形成模塊化的知識體系,促使學生將知識與具體應用渠道緊密結合。依據網絡技術專業發展趨勢,校企可定期研究制定適合學生學習的1+X試點教材,這便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教材部分信息的滯后問題,迎合企業對技術人才不斷提升的需求。其中將培訓和教學內容進行緊密銜接,可作為校企合作的著力點,雙方需更為重視資源的銜接和有效使用,將理論與實操有效融合,在課程的體系和教學手段方面形成創新。創建信息化橋梁,推廣混合式教學模式。在實施1+X證書制度期間,以往的教學模式難以迎合當前的技術教學需求。模塊化的教學更需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撐。當前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的技術手段發展相對成熟,終端的使用規模也在不斷拓展,OMO模式場景更多用于教育領域,可有效提升教學活動實施期間應用OMO的作用[4]。對“X”項目教學中的資源進行科學整合后,形成線上具有開放性的課程體系,促進學生成績和評價等數據的信息化。構建不受時空等因素限制的客觀環境,讓傳統教學與信息化教學形成優勢互補,全面推動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如在云計算的云維和開發項目中,“云架構操和系統”相關知識能夠綜合涵蓋網絡操作和云平臺搭建等多領域的知識內容,將課程中的顆粒化的知識信息綜合在線上教育平臺上,學生便可利用空閑時間隨時開展學習和研究,從而明顯提升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4結語
1+X”證書制度下,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相融通[5-7],體現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區別。“1+X”證書制度不僅是教育制度,更是就業制度。高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不斷加快“1+X”證書實施速度,提高人才培養效率。
參考文獻
[1]郭文超.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技術試行1+X證書制度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09):103-105.
[2]李豐.1+X證書制度下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課證融通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天津職業大學學報),2020,29(02):36-40.
[3]王慧敏.“互聯網+”背景下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1+X證書制度的人才培養方案研究[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20):23+25.
[4]曾德生,龐雙龍,陳曉丹,唐玉芳,邵翠.1+X證書背景下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工業和信息化教育,2021(04):1-7+13.
[5]于洪濤,林忠會,董紅梅,張巖.基于“1+X”證書制度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究——以黑龍江農墾職業學院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為例[J].就業與保障,2020(05):119-120.
[6]張欽鋒.“1+X”證書制度下高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優化策略[J].廣西教育,2020(03):174-175+186.
[7]伍雁鵬,黃磊,袁赟.試論高校計算機網絡專業教學改革[J].信息化建設,2015(06):43.
作者:楊海明 王文增 單位:山東華宇工學院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聊城市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