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基層干部網絡教育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干部網絡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運營機制
我國開展干部網絡教育有兩個系統,一個是國家部委,如財政部、國資委等委托部署的培訓部門或任教部門來完成培訓工作。另一個是中組部系統,更多的是委托給地方組織部。目前,幾乎所有的省、副省級市都已建立干部教育培訓網絡學院,開通了干部在線學習平臺,絕大多數是由當地組織部主辦,地方黨校或者廣播電視大學承辦,部分地區由公司提供技術支持和平臺維護服務。培訓對象基本覆蓋全體干部,包括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公務員、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基層干部等,規模呈逐年增長趨勢。
(二)課程資源
網絡課程類別眾多,來源多樣。課程內容一般包括政治理論、政策法規、業務知識、文化素養和技能培訓等多個類別。不僅包含世界經濟形勢、國家新出臺的政策措施、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等實用性知識,還有軍事、歷史人文甚至養生、心理調適等方面的知識拓展性內容,滿足各級各類干部的多樣化需求。大部分網絡課程自帶文字資料和考試題目。在各地的干部網絡學習平臺,一般都包含1000門甚至更多的課程,且定時更新。網絡課程一般通過采購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等國家級干部培訓機構的課程,或如精英在線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中國青年教育音像出版社網絡資源中心等公司的視頻資源。在授課師資上,有部長、司局長等官員、專家、學者,還有公司高管、國外專家等,課程資源質量優異。部分地區的課程除購買外,也有根據地區特色自建網絡課件或是公開課,更具實踐意義和地方特色。
(三)培訓方式
目前,各地多采用兩種方式開展基層干部網絡教育:干部網絡自助學習形式和專題培訓形式。大部分地區的網絡教育方式為干部在線自主學習,平臺提供課件超市、個人空間、學習社區、直播課堂、電子書庫等多個欄目,打造圖書館式自主學習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滿足各級各類干部的學習需求。對于報名和學習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和學習疑問,按單位組織有專門的在線學習聯絡員或管理員,負責本單位干部解決在線學習的報名相關問題和相關技術問題。此外,部分地區如安徽,大連、成都等還開展更具針對性的短期專題學習班,配有班主任或助學教師等在線引導和督促學員網上學習交流,解決學習問題。
(四)考核方式
考評方式大都采用學分(時)制,參加在線學習的干部需在一定時間(一年或是2-3個月)內達到規定的學時(或學分)要求。達到學分要求需要學習一定數目的必修課和選修課,其中大部分必修課需要考試或提交學習小結。部分地區如安徽、重慶等地還將學分考核結果和干部年度考核相結合,建有反映干部學習培訓情況的專門檔案和干部教育培訓情況通報制度,年終考核不合格的單位和個人將被相應扣分,并將此作為干部任職考察和提拔的依據。從上述干部網絡教育的現狀來看,各地在干部網絡教育方面已取得顯著成績。已基本建有干部網絡學習平臺,學員規模基本覆蓋全面,網絡課程資源豐富,基本形成“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規模效益。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自2006年國家政策出臺以來,網絡教育已引起干部培訓機構的重視,但是各地開展大規模干部網絡培訓還處于起步和發展階段,不僅實踐經驗有限,理論研究也甚為匱乏。對中國知網上關于干部網絡教育的文獻調查發現,不僅文獻數量極少,且研究主題較為狹窄,集中在探討網絡教學對干部教育培訓的推進作用和調研等基礎研究,以及系統平臺構建等應用研究方面,對干部網絡教育的內在規律和培訓的效果和質量方面關注極少。從教學管理角度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網絡學習對干部的吸引力不足
網絡學習自身缺乏來自教師的教學監控和其他學員的學習參照,在校培訓作為繁忙工作的調劑,抓住機會會友敘舊、聯絡感情,使得干部對網絡學習存在消極心理。成人學習有“必須我想學才能學”,且“只學我需要學的東西”等特點。干部教育以組織委派形式占多數,還沒有形成良好的在線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一些干部沒有認識到網絡學習的自我充電和自我提高的價值,把網絡學習作為制度任務來完成。網上討論區少有針對學習問題展開,多是“網站找不到、登錄不進去、視頻打不開、學時不記錄、詢問考試答案、詢問考核標準”的帖子或留言。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出,存在部分學員為了達到學時、完成學分而采取應付敷衍的學習態度。另一方面,干部教育對象是一個以黨政干部為主體的特殊群體。干部之間年齡差距較大,網絡學習能力參差不齊,運用網絡媒介素養的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何芬(2013年)做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絕大多數干部網齡較長,擁有多樣化的網絡溝通和交流平臺,如MSN、QQ、微博、微信等,但是能夠有效利用平臺展現自我,主動參與并影響網絡媒介傳播的人很少。可見,在網絡信息交流方面,干部能主動融入網絡,熟練使用網絡,重視網絡互動的為數不多,更多的人只是網絡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不是主動。
(二)干部網絡教育定位不準確
一直以來,干部網絡教育被認作是黨校(行政學院)主渠道、主陣地的有益補充,這樣的觀念使得干部網絡教育從發展起初就困難重重。一方面,干部教育因覆蓋面廣,一直延伸到了基層一線和邊遠地區,培訓對象層次多,涵蓋了各級干部、公務員,有的地區還涵蓋了所有行政、企業、事業單位的各級各類人才,學習需求呈現出差異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鮮明特征,因此組織管理難度極大。另一方面,干部教育跟高校教育相比,多是非學歷教育,培訓機構沒有招生權和推薦權。在諸多因素影響下,實踐中發展起來的干部網絡教育的組織調訓者、教學管理者、資源建設/提供者、平臺技術支撐者、考核管理認證者,以及實施整個系統的運行管理者,都為不同的部門單位。組織人事部門內部干部培訓工作與干部管理工作之間的溝通協調較為困難,使得現有的干部網絡教育多為獨立于干部培訓組織調訓(集中培訓、專題培訓、涉外培訓、高端培訓)之外的一種補充。狹縫中發展的干部網絡教育多是網絡培訓平臺、手機學習平臺、數字圖書館等基礎設施建設上自主學習,學分考核也獨立于干部教育培訓登記管理制度之外,脫離了“訓用結合”的干部培訓核心。在干部網絡教育的初期,因其培訓資源優化整合、培訓對象全覆蓋的獨特優勢,在實現大規模培訓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質的過程中迅速發展,網絡自主學習可以獲得較大的規模效益,但隨著干部網絡教育工作進一步拓展,思想認識的偏差必將成為實踐發展的瓶頸。
(三)教學過程缺乏精細化管理
在網絡教學管理方面,當前多數地區采用相對寬松的管理模式,缺乏科學的管理和規范的流程,干部的學習過程和結果的實效性都無法得到保障。首先,資源管理方面,課程資源數量極大,具有普適性卻缺乏針對性,且多理論少實踐,課程學習對實際工作的指導性不高。另外,課程表現形式多是視頻講授式,學員處于“被動灌輸”狀態較長,不符合成人“喜歡在做中學”的學習特點。其次,在線學習缺少教學互動。現有的課件多數是三分屏形式,沒有辦法靈活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師和培訓管理者是無法通過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來掌握學員的學習情況和收獲體會的。這就導致了現有的干部在線學習仍屬于一種個體形式的自我學習,既有的學習論壇、學員博客、分組學習系統等發揮作用較小,在研討交流、學習氛圍等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陷。趙劍紅、闕立峻(2009)調研發現,干部培訓形式要求同樣呈現多樣性,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干部更傾向于實踐考察、案例教學、交流式教學和專題調研。如何充分發揮網絡技術的優勢以開展教學輔導,解決網絡教學中情感缺失、教學活動難以開展等困難,已成為未來在線培訓中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地區為增加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設置了網絡專題培訓班,并安排有專門的班主任或助學教師。但管理人員不足,一旦放開學習規模,僅靠現有的力量,無法為學員提供周到的技術支持和教學服務,特別是對教學過程的監控和引導。另外,培訓效果評估一直是干部培訓的一個難題。《2013-2017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出臺后,越來越多的培訓機構將干部網絡培訓納入干部績效考核,給干部網絡培訓帶來了更好的機制保障,但目前還缺乏完善的干部網絡學習成果考核評估體系,缺少對干部網絡學習成果的硬性制度規定。相對寬松的考核辦法,容易滋生學習惰性,出現代替學習,使用網絡遠程教育掛機學習軟件等現象,難以保證學習質量。在考核機制方面,還沒有將干部網絡教育納入當地組織部和公務員局直接管理,僅僅作為黨校或行政學院干部培訓主體班次第二學習課堂和自主學習的平臺,在制度上沒有辦法對參訓干部構成硬約束。
三、成都市的實踐探索
成都市對干部網絡教育一直頗為重視。頂層設計是干部網絡教育的有效性保證,合作機制是大規模進行干部網絡教育的基礎,而精細化管理則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服務。這樣,建立起推動干部網絡學習的內外部動力。
(一)頂層設計
提高干部網絡學習的積極性,首先從干部培訓工作的整體性和實效性來考慮。從2008年開始,成都市建立了干部培訓管理系統,逐步實現干部培訓管理的整體性網絡化,實現了調訓、師資庫、教學基地、培訓的電子檔案、培訓結果分析全部數字化。特別是培訓結果分析,是對每個干部的培訓情況進行質的和量的分析,統計分析出每個干部的知識儲備情況,使得培訓結果可視化,逐步形成對干部的推薦權。實現干部培訓的實效性,需要做到三方面的“訓用結合”:與組織需求相結合,與干部開展工作需求相結合,與干部任用相結合。其中,前兩個需求是培訓過程解決的問題。為此,針對第一個結合,成都市建立了“成都市干部在線學習城”,每年更新300多門課程資源,并提供國研網數據庫、中經要報等數據庫資源,滿足大規模干部根據自主需求選學。針對第二個結合,根據組織需求開設了提供有針對性、按需供給的專題網絡培訓。專題方向和必修課由組織部根據市情和工作重點來定,選修課則由干部根據自身需要自主選擇。目前已實施生態城市建設、社會管理、新型城鎮化、綜治維穩等類型的專題網絡培訓班68個,培訓領導干部共19993人次。針對第三個結合,首先,建立干部培訓管理的電子檔案和培訓結果分析,使干部培訓任用結合起來。其次,將網絡培訓與其它干部培訓同等對待。在制度上,2009年市委組織部將網絡培訓和黨校系統在校培訓、異地培訓等一并歸入了《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訓管理系統》進行統一調訓,納入黨建目標管理,未完成網絡培訓任務的單位,年底將作扣分處理。
(二)建立合作機制
由于我國干部網絡教育的特殊性,網絡教育工作涉及到組織部門、各級黨校部門和地方干部教育機構等多個部門,要依靠多方共同合作才能使干部網絡教育體系有條不紊地運轉。市級層面,建立有干部培訓管理系統和成都市干部學習平臺。依據市委、市政府對干部培訓工作的要求,建立了國家級干部學院與地方黨委部門分工協作、各司其責的網絡培訓管理模式:國家級干部學院提供優質課件、專家和技術保障;市委組織部負責調訓學員;地方干部培訓機構負責制定教學計劃、學員管理、提供培訓服務等工作;硬件平臺、數據存儲等方面的工作都是委托市云計算機中心;平臺維護、升級更新以及技術問題委托公司進行。這樣,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干部網絡培訓的共管機制,既充分運用了國家級干部院校的一流培訓資源,又有效發揮了市委組織部作為培訓主管部門的主體作用。區(市)縣層面,由干部培訓管理系統統一管理,學習系統則建立了10個各自獨立的干部在線學習城子平臺,課程資源由成都市干部學習平臺提供,其他專題設置和考核則由區(市)縣學習城各自管理,形成了成都市與區(市)縣各自管理、資源共享的合作機制。這樣不僅解決了區(市)縣網絡培訓資源不足的缺陷,又解決了大規模培訓管理力量不足的問題,也調動了區(市)縣參與網絡培訓的積極性。這種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3年全年共有9557名干部參與了成都市干部在線學習城的自主選學,學次數達158598人次。錦江區開展的“社會公共管理服務”網絡培訓班,在學習“中國城市化進程與區域發展”網絡課程后,積極展開研討,課件中“每一個城區都是景區、每一個街巷都是景點”“、步行街文態提升應走商業、旅游、文化‘三維一體’發展路子”等觀點,對其草擬的《關于對春熙路步行街實施文態提升的對策》有很大的啟發和借鑒,通過學習后,參訓學員提出建議達80余條。
(三)注重精細化教學管理
首先,從基層干部培訓需求入手。一是圍繞推動市委、市政府一系列重大決策和戰略部署的落實,著重從提升干部的責任意識、發展理念和創新精神入手,組織開展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集中培訓。2012年,根據成都建設世界生態田園城市的遠景目標,策劃實施了時間跨度達5年之久的“提升領導干部現代化國際化素質”專題網絡培訓,分年度具體組織實施,每年有兩期培訓班,已集中培訓干部10000多人次。二是圍繞成都階段性任務和目標開展需求調研,進行形勢研究判斷,著力在打造精品專題培訓上下功夫。2013年,圍繞成都建設首位城市對干部適應市場經濟能力素質提出的新要求,先后組織開設了“創新社會管理”“、新型城鎮化”等8個培訓專題。其次,從提升針對性實效性入手,建立了一套“訓前專題調研、訓中跟蹤監督、訓后反饋調整”的工作流程。如針對受訓機會相對較少、又急需提升能力和開拓眼界的大學生村官、村(社區)干部、基層黨務工作者等群體,采取分類培訓。除從國家級干部學院中精選培訓資源外,還注重選取各村(社區)具有地方特色的課程。在培訓過程中根據不同對象的需求,采取分類小班培訓的組織方式,視頻直播與專家面授、在線答疑、分組討論、異地考察等多種手段相結合,使培訓方式更加豐富多彩、靈活生動,有效提升了學員主動學習、自愿培訓的積極性。為推動網絡課程與實體培訓相銜接,還積極探索推進“反芻式”教學,將網絡課程穿插在實體培訓中,學員自學網絡課程后,在課堂上開展專題討論,由老師進行現場點評,幫助干部加深認識。最后,實施網絡培訓制度化和項目化管理。針對傳統網絡培訓由于管理不到位導致一些干部參訓流于形式、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等問題,一方面更加注重規范管理、跟蹤問效,另一方面分別建立適合純網絡培訓和混合式培訓的干部網絡培訓工作流程,對負責在線學習引導的輔導教師實行“項目制”“、首位問責制”等,從制度上保證了培訓服務的質量。
四、需進一步探索的領域
以上是成都市在干部網絡培訓中一些較有成效的做法,但干部網絡培訓還有較多領域需要進一步探究。
(一)創新干部教育的混合式培訓模式
網絡教育將成為未來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形式和組成部分,在未來一段時期內,網絡培訓的不斷發展會對黨校、行政學院等傳統培訓機構的師資、課程、經費等方面造成越來越大的沖擊。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網絡培訓能夠替代傳統培訓。二者關系的焦點主要在于培訓資源的再分配,網絡教育在補充黨校師資力量不足、教學內容不夠豐富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所以,網絡教育和傳統教育各有所長,相輔相成。因此,如何整合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形成優勢互補、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是非常必要的。其中的難點是,網絡教育對教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如教師如何適應網絡培訓方式,有效搜集豐富學習材料、有效組織網絡教學、使用網絡工具調動學員的積極性、鼓勵學員深入地探索相關問題、在線批改作業和點評、整理學員提供的材料形成生成性知識等,這些工作都需要教師對網絡學習平臺的操作比較熟悉才能得心應手。網絡教育與傳統教育融合——混合式培訓,需要教學形式的創新。一方面,網絡教育應借鑒傳統課堂教學的優勢和教師主導作用,注重師生情感交流,變人機交互為師生、生生交互,為學員營造集體學習氛圍,提高網絡課堂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應充分發揮網絡教育原有的理想模式,如以“學習者”為中心、最大化利用優質資源、突出學習者的認知主體地位和學習的主動性等優勢。加強對教學過程監控,避免網絡迷航、學習者被動接受視頻教學,在學習上出現放任自流等負面效果。
(二)建立干部網絡教育的質量評估體系
質量是提高網絡教育水平和認可度的保證。但干部網絡培訓開始較晚,相關理論的建設和實踐正處于起步階段,對培訓的主體、測評方式、評價指標的設計等涉及衡量培訓質量的一系列基礎問題都還沒有深入研究,難以提供一整套切實可行的、科學的、系統的評價網絡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不管是教學評估,還是干部培訓效果、培訓機構績效、學員滿意度等方面,都沒有一整套公認的。目前對網絡教育的質量評估主要集中在學員滿意度方面,對整個培訓項目和教學質量的評估普遍還處在探索和調研階段。對干部網絡教育的質量評估,首先是需要明確評價主體,包括對培訓機構、教學過程、學員培訓效果的全部培訓項目的評估。再有是建立完善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對培訓機構,包括參訓人員完成率、培訓效果、基地建設、經費保障等;對教學質量包括課程設置、教師教學方式、培訓效果等;對學員培訓效果的評價,包括受訓干部是否掌握政治理論要點、受訓后素質和能力是否有所提高等,應有一系列詳盡和便于操作的評價指標。最后,應重視評估的激勵促進作用。特別是對教學質量的評估,保證對學員有必要的激勵和約束,通過“網考”等技術手段,對學時學分、學習成績等提出具體的量化要求;通過“模擬討論室”、網絡學習和面對面學習的銜接辦班等新形式,強化集體感,增強約束力,從而保證培訓的質量和效益。
(三)加強干部網絡教育的服務意識
不論是網絡教育還是傳統教育,能做到以學習者為中心,從學習需求出發,提供充分的學習支持服務,就能更大程度上激發學習者的內驅力。在非面對面的網絡教育中尤其要注意對學習者的支持服務,增強服務意識。一方面,在課程設置上,要充分考慮干部自身需求。領導干部的學習需求是多樣化、個性化的,不能僅從崗位需求角度設置課程內容,要一定程度上滿足其個性需求。另一方面,教學過程中的互動交流一直是網絡培訓的重要話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的不足是網絡教育固有的局限,但可以從提高培訓管理服務的精細化,營造網絡學習的“軟環境”來改善。首先,是教學設計的精細化。加強培訓需求調研,可通過問卷調查、干部訪談等方式深入細致調研,從整體上了解不同層次、類別干部的培訓需求,特別是問題的“小調研”,從細節上把握學員所在單位、學員本人在網絡學習中最需要解決的具體問題,由此決定培訓目標和課程設置。其次,是網上學習環境的精細化。包括提供操作便利的學習平臺、完備流暢的學習資源、足夠的虛擬實踐操作機會,加強學員之間、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教學交互。還有,形成以評估促學習機制。加強學員對課程設置針對性、師資授課藝術性、教學管理細致性、教學方式多樣性等滿意度調研,定期召開視頻會議搜集學員學習疑問,每周學習情況統計報告等,激發學員學習動機。最后,深入挖掘學員電子學習檔案。根據在線學習平臺能夠詳細記錄干部學員的學習活動,例如選修了哪些課程、觀看課程視頻的時間、在線答疑和學習論壇的發言記錄、在線考試的記錄和得分、提交的作業和教師批改情況、參與課程共建和資源分享的情況等,進行數據挖掘和分析,根據這些數據與分析結果,對干部教育培訓的現狀進行研究,對每一類干部群體進行分析,查找每一類干部群體的學習需求點與學習熱點,為制定干部培訓規劃、進行培訓管理提供重要的參考數據。
作者:王燕枝 張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