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管理流程優化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的特點
課程考試在各種教育形式中都是永恒的主題,它不僅是檢測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辦學主體教學和教務管理水平的集中反映,也是評估辦學主體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不過網絡教育的課程考試比之于傳統學校的教育考試,也表現出了許多鮮明的特征。
1.考試時間相對統一筆者瀏覽了各高校網絡教育學院的主頁,絕大多數網絡教育課程考試都是全國統一時間,考慮到成人學生的特點,考試時間一般都在周末,每一個科目的考試場次都是由各網絡學院統一制定,但也有幾所網絡學院存在本埠和外埠的考試時間不同,各中心補考或者重考時間不一致的情況。
2.考試地點分散統計數據顯示,各網絡教育學院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都設有學習中心,其中最多的浙江省有560個學習中心,最少的西藏自治區有2個學習中心,[9]而實際考試中,有些學習中心為方便學生考試,還在學生的相對聚集地租用教室設置考試點,因此各網絡教育學院的網絡教育課程考試都是遍布全國學習中心、考試點范圍內的一場大統考。
3.考試科目和考試人數眾多有數據表明,平均每所網絡教育學院開設的專業數達到12個,[10]這也意味著每所網絡教育學院期末考試的平均科目數要超過百門,而網絡教育在校生人數平均20,999人/網絡教育學院。[11]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12年秋季的網絡教育期末課程考試為例,考生分布在遍布全國的50個學習中心,考試科目總數達到288門,試卷分裝超過4千袋,印制總量達到11萬份。
(二)網絡教育課程考試常見的管理流程
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的管理流程,每學期開始階段學生要完成選課任務,選課結束后再根據網絡教育學院統一安排的時間預約考試課程;網絡教育學院根據學生的約考情況分配考場,再依據分配數據印制試卷;學習中心組織考試,考試結束按照科目分揀試卷,最后把試卷按時郵寄回網絡教育學院。
(三)常見流程存在的一些問題
1.操作環節多,管理成本增加
選課是在學分制的改革下各個網絡教育學院普遍采用的一種做法,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量和學習進程自由選擇教學計劃規定課程的操作;約考就是學生對照考試時間向學校預約考試課程,主要目的是避開沖突課程,選擇自己能參加考試的時間段。選課和約考是涉及所有學生的操作,選課結束不久,又要通知所有學生預約考試,這個環節增加了學習中心的工作量,而且約考和下游的考場安排高度耦合,有一個學生沒有完成約考就不能由平臺安排考場。考試流程環節多,涉及面大,每年考試次數過多還會大大增加學院和學習中心的管理成本。
2.信息技術運用不足,管理效率低
在課程考試管理中,信息技術運用不足導致管理效率低下,如由于考試科目眾多,同課程試卷的歸并在發放的分裝階段或者回收的分揀階段都是較大的工作量,這些可以通過現在比較成熟的機讀卡技術解決,不過目前只有北京郵電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和華東理工大學等6所學校網絡教育學院的部分課程使用機讀卡。
3.考試樣式多,標準不統一
部分網絡教育學院在正考之后對于有課程成績不及格的學生安排有補考或者重考,有的網絡教育學院在學生畢業前還組織有畢業清考,正考以外三種考試的自主性大,監管薄弱,甚至有些網絡教育學院的三種考試還由學習中心自主安排。正考和三種考試的管理流程不統一,標準不統一,監管不統一,勢必會挫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滋生學習惰性,影響網絡教育的教學質量。
二、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管理的流程再造實踐與效果
網絡教育的課程考試管理流程再造是以考試管理的流程為導向,以提高服務對象的滿意度為出發點,對每個流程進行再審視、再思考,對關鍵環節進行再設計。針對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的特點和現行管理流程存在的問題,有必要對現有流程進行再造,再造目標應該是達到這種理想的考試管理模式:“嚴格考試管理,考務組織應該采取相對高度統一的組織管理要求,每學期的開考課程科目由總校統一規定的組織管理要求,每學期的開考課程科目由總校統一規定并,考試要求(考綱和考卷統一)、考試日期、閱卷評分標準應統一。”[12]筆者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進行考試管理流程的再造實踐研究。
(一)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管理的流程再造實踐
1.重新審視業務,精簡流程
重新審視業務就是要在流程再造的思維下把視野轉移到現有管理范圍及其環節本身的合理性上來。管理者對每一種管理都要提出這樣的問題:這種管理必須存在嗎?可以開展信息化管理嗎?必須由本單位來完成嗎(可不可以“外包”)?“外包”以后會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嗎?[13]約考環節必須要存在嗎?約考是為了避開考試沖突,自由選擇考試時間,這兩個目的可以通過提前設置科目考試場次和考試時間達到。選課前設置科目考試場次,有沖突的科目不能被同時選擇;每學期初公布課程考試日期,讓學生足夠預留考試時間,達到“所學即所考”,如果學生預留考試時間有困難,可以增加申請緩考環節,在考場安排之前“誰需要誰操作”,而不是“部分需要全部操作”的反向選擇,這樣約考環節的功能在選課時可以一并成完成,兩個環節合并。試卷分裝可不可以外包?試卷分裝工作量大,精度要求高,筆者見過個別網絡教育學院的試卷分裝工作,全院動員,“全民參與”,業務流程再造中我們認為這部分工作可以外包給具有保密資質的單位來做,經過兩次磨合,外包單位已經非常清楚學校的意圖,可以高質量地完成工作。試卷分裝的外包減少了學校的資金投入,節約了人力,使學校可以把管理重心轉移到應該管、必須管好的領域。
2.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提高工作效率
有學者認為信息技術是業務流程再造的“使能器”,是業務流程再造的基石。[14]同課程試卷合并、閱卷登分等人工環節可以通過廣泛使用信息技術來提高效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從2011年秋季開始推行所有科目使用機讀卡,首先制定試卷的命題格式標準和統一的機讀卡,學生作答前在機讀卡上填涂學號和課程代碼,機讀卡回收以后全部掃描,機器把機讀卡上的學號和課程代碼作為關鍵字識別,能自動按照科目歸并答卷,客觀題由機器評閱,主觀題掃描成jpg圖片由閱卷教師在電腦終端上手工評閱,閱卷結束系統自動生成標準格式的成績庫。相同科目沒有完全集中安排考場的要求,考場就能得到最大的應用,只有最后一個考場可能不足30人,這樣能節約學習中心租用考場的成本。流程再造要求數據高度共享,學習中心完全共享學生的選課數據和場次安排,據此設立虛擬考場,學校見到考場數據后再把學生分配到位,最后導出分配數據交付印刷。考試結束后,學習中心將缺考數據傳遞至學校,學校將缺考數據、閱卷數據和考試數據三者對沖校驗,檢查閱卷、登分環節可能出現的錯誤。數據共享減少了數據的手工傳遞環節,工作效率和工作精度都得到有效提高。
3.完善規章制度,不留管理“死角”
所有考試執行相同標準才能保證考試的公平、公正,保障教學質量,杜絕學生產生“正考不過等補考”的僥幸心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每年只在6月份和12月份舉行兩次正考,教學計劃中第一、三學期和第二、四學期的課程分別集中安排在第一天和第二天的第一至四場舉行,學生每學期的選課數最多為8門,如第一學期課程不過,第二學期選課時可以把當前課程選完后再選擇上學期沒有通過的課程,第一學期未通過課程會在第二學期的期末考試中出現,所有未通過的課程都是在正考中完成,在此基礎上,制定了《網絡教育課程考核管理條例》,形成了完善的課程考核規章制度,在標準上做到統一、規范、透明,不留管理上的“死角”,減少重感情、憑良知、依賴責任心辦事的現象。
4.“以服務對象為中心”,提高服務質量
我國的網絡教育有兩種管理模式“學校—學習中心—學生”和“學校—公共服務體系—學習中心—學生”,[15]這兩種模式中學習中心和學生都處于整個管理鏈的末端,都是學校管理服務的對象,流程再造應該從服務對象的需求出發。
三、結束語
流程再造不僅適用于工業、商業和宏觀的教育領域改革,同樣適用于教育管理中一些微觀流程的優化,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網絡教育課程考試管理流程再造的成功實踐,開拓了業務流程再造理論應用的新領域,也創立具體教學管理流程優化的新視角。網絡教育是我國學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網絡教育的教育教學質量,首先要規范管理,提高管理運行效率,較為科學的辦法就是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等多個層面優化教育管理流程。實踐證明,業務整合能精簡流程,信息技術能優化流程,創新制度能暢通流程。在教育管理流程再造的實踐中,可以把握流程再造的理論核心和網絡教育的基本特征,根據業務屬性、組織屬性和職能屬性不同,構建高效的網絡教育管理體系,促進終身學習體系的建立。
作者:賀亞鋒 成中梅 單位:中國地質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