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近些年國家對大國工匠的提出,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職業教育的實踐實操的本質特點也越來越有所體現。物流管理專業更是一個對實踐要求更強的專業,校內的理論教學,模擬操作顯然已經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的要求,也與職業教育培養目標存在一些偏差。所以校企合作便成為改變這一現狀的重要措施。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現有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對校企合作的模式進行改進與創新,從而更好地培養高素質技術型人才,適應社會發展。
1.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國家對人才的培養逐漸有了更清晰的規劃,其中職業教育就是最重要的一環。國家對職業教育的愈加重視,也體現出國家和社會對實用型人才的渴求。而如何做好職業教育,擺在所有高職院校面前的就是要對人才的培養由理論教學轉變為實踐動手鍛煉。需要做到這一點,現在最好的途徑莫過于校企合作。對于如何深入校企合作模式,使合作不停留于表面,是本文的所要討論分析的問題
2.現階段高職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在目前為止已經不是一個新的詞匯,大多高職院校都有進行校企合作。然而究竟所實施的校企合作與現在職業教育的要求能否達到一致,現存的主要校企合作的模式主要有哪些,有哪些利弊,本文將進一步做分析。
2.1與物流企業簽訂實習合作協議。與物流企業簽訂校企實習合作協議協議是目前最主流的,主要包括頂崗實習與跟崗實習,首先說頂崗實習,頂崗實習的輻射面最為廣泛,主要是將高職教學周期的3年分“2+1”模式(也有是2.5+0.5模式),前兩年學生在學校進行理論課學習,最后一年就直接離校在企業進行實習,此種模式的確相比于最傳統的教學,大大增加了實踐時間,且學校和企業互相影響的因素很小,因此也是校企能最容易協調一致的方式。但是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是十分明顯的。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兩個階段完全割裂開來,當然也有如醫學類專業銜接相對較好的專業,但像物流管理專業這種的則更多的體現出從教學上來說,由于將學習過程分為兩個階段,學校主要負責前兩年的學習,而第三年的學習主要負責第三年的實踐活動,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并不考慮融合性,理論課依然按照自己最傳統的方式將課程壓縮到兩年進行教學活動,而實習是將以前畢業后參加工作變為量提前一年進行適應,并且物流行業的流動性相對較大,前期的工作主要以一線崗位為主,許多學生堅持不下去,一兩個月就辭職的比比皆是。辭職后的實習階段,有在家休養幾個月的,準備公考的,也有轉行的,使得專業頂崗實習流于形式,即使堅持下來工作的,更多的也像是就業而非實習鍛煉。而出現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理論學習與后一年的實習階段銜接太弱,學生很多根本適應不了從學校到企業這樣的環境變化,加之最后一年學生也不在學校,約束上相對偏低了,離職這些現象也是屢見不鮮。而頂崗實習相對應的還有跟崗實習。跟崗實習將除頂崗實習以外,另外再將部分實習內容嵌入第一,第二年的教學活動中,這樣做的好處是讓學生提前對其所從事的專業有一定的認知,在頂崗實習的一開始階段不因為太過不適應而出現排斥。但是跟崗實習的實施過程中仍然是有許多問題出現,其中最顯著的問題就是學校和企業運營依然相對獨立,為了滿足校企能達到合作,很多時候的跟崗實習是以配合企業生產需要所制訂的。以物流行業為主,跟崗實習的階段主要都被放在了雙十一,618這樣的大促階段,企業大量需要用人,雖然學生的確是參加了實踐活動,但是更多的卻并沒有達到跟崗實習這種配合頂崗實習教學相長的作用。出現這種原因,首先是跟崗實習產生的如住宿,接送,企業指導老師費用,實習補貼等等許多費用大多是以企業承擔,那么必然導致企業在承擔此項目時雖然在安排中會考慮教學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滿足自身企業生產需求。加之跟崗實習的時間很短,又是在大促這樣的忙碌時間,所以各崗位輪崗也難以實現的。
2.2邀請專家進行講座。專家講座其實是學生對本專業一次全面了解的機會,也可以更加系統的了解物流行業。因為相對于企業的實習,基本涉及都是一線崗位,專家的講座能夠更加全面去分析到整個發展方向,給學生更多就業上的指導。同時對學校專業建設而言,也是結合現代物流前沿發展,進行教學改革,教研活動,結構調整的參考。但是此項目依然是在實施上有一定困難性。首先,地處一二線城市的高職院校會有先天優勢,更容易能邀請到知名專家進行講座,而地處三四線城市的高職院校就很難實現。其次,邀請專業牽涉到一些相關費用,而很多實力不是很強的高職院校,除非是學校特重點專業,否者是不會有相關的費用,自然這個項目也就更多存在于人才培養計劃中,未能得到實施。
2.3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崗位鍛煉。物流管理專業是要和物流行業的發展相結合的,學生需要實踐,老師同樣需要實踐。物流學科不同于數學、語文、英語等基礎學科,許多內容是基礎公理,而物流日新月異發展速度相當快,并且現在我國的物流行業雖然有較大的體量,仍然是處在初級階段,各方面發展還是停留在最原始的狀態,而現在從事物流管理專業教學的老師,許多也并非物流管理專業,而是由工商管理,市場營銷等相關專業演變而來,那么由此可以推斷老師所教授的內容自然是與社會需求有著一定差距的。為了滿足職業教育的教學要求,就必須要求不斷學習,掌握最先進的知識。
3.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及改進建議
3.1校企合作的不足。由目前物流管理專業的主要的校企合作模式,可以看出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首先,簽訂頂崗實習或者跟崗實習雖然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基于現有學校企業機制和制度最容易達成合作的一種模式。但是此種模式雙方都更多的是相對獨立的,即是企業按照自己的生產需要安排崗位,學校按照自己理論課程進行教學,只是把兩個獨立的個體名義上進行了合作,其實實質性的內容并沒有做到雙方共同制訂,共同建設,資源共享。其次,針對邀請專家這一項,對于一些實力并不是很強的學校,加之學校地理位置并不占優勢對于行業的知名專家本來就沒有吸引力,且部分學校由于資金費用等方面的問題,甚至于非重點專業的校企合作項目由系部進行自行組織,院級并不參與,就導致了這個模式基本只存在于一些地理位置良好,資金實力雄厚的重點專業,重點院校之中,而多數物流管理專業學生并不多的此種模式都只停留于計劃之中。最后,關于教師掛崗鍛煉,針對一些師資雄厚的院校,完全是可以做到的。但許多實力一般的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的教師本來就少,專職的專業老師只有一兩個,如果教師進行量企業崗位輪崗,便嚴重影響了教學秩序,加之學校資金緊張,也很難有統一進行組織。
3.2校企合作的改進意見。綜上來看,其實核心問題在于企業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院校缺乏支撐的政策導致。那么針對具體情況本文提出以下建議:首先,由院級單位進行介入單個系部或者專業負責,往往很難達到一定的合作廣度和深度,在政策上也能更好協調。第二,學校的教學不能再單獨進行,要邀請企業也參與進來,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教材編寫,甚至把企業課程嵌入與理論學習中,同時也將簡單的實習轉變為課程式實習,滿足雙方要求。第三,校企共同建設實訓實習基地,不僅僅局限于校內規劃,也同時要與企業需求,物流技能訓練相結合。第四,對于一些實力不強的學校,可以和國內一些知名的物流企業進行合作,進行專家邀請,并進行資源共享,解決部分學校由于各方面條件不足導致的無法落地實施的困境。最后,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基礎上,教學活動也由校內校外共同承擔,實行教師互派,企業派駐專業師傅進行部分理論課教學,傳授最前沿的知識同時分擔校內教學壓力。校內教師到企業進行輪崗,學習實操并完成企業任務指標。
4.結論
隨著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對于高職教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了。校企合作并不是一個新的名詞,近些年來也取得不小進步,但是仍是有許多不足之處需要進行改進。其中核心問題就是進行校企合作的深度合作,使雙方能夠更多參與進行,同時積極爭取一些政策支持。隨著時間的發展,大家的認知也逐漸開始改變,相信校企合作模式以后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引用出處
[1]汪瑋瑋.試論高職旅游英語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公關世界,2020(24):131-132
[2]張虹.新常態下改制院校在校企合作中發揮主體作用的機制研究.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6):3-5.
作者:周藝 單位:達州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