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低碳經濟下牛肉冷鏈物流發展策略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收入的增加,肉制品占據我國居民食品消費的比重不斷增高,尤其是含有豐富蛋白質、氨基酸的牛肉,愈發受到人們的喜愛。傳統生活方式中,我國居民以購買鮮牛肉為主,在互聯網和物流產業快速發展的推動下,伴隨各種途徑的宣傳引導,人們對冷、鮮牛肉的消費認知不斷提高,半成品牛肉、小包裝牛肉和中高檔牛肉逐漸成為大城市、中等城市的牛肉消費主流。在低碳經濟下,各行各業都要響應國家號召,盡可能減少對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排放量,保護生態環境,向著節能減排的目標不斷前進。肉制品的冷鏈物流是農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順應低碳經濟的時代趨勢。內蒙古作為我國最主要的牛肉主產區之一,在不斷優化冷鏈物流體系、確保產品品質的同時,還應提高物流效率和服務質量,如何將更多新鮮的牛肉及其制品及時運送至更廣泛的市場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因此,本文擬在分析內蒙古牛肉產業現狀、物流特點的基礎上,探討該區域牛肉產業在物流方面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結合低碳經濟和冷鏈物流的特點,提出低碳經濟下內蒙古牛肉冷鏈物流優化策略,為促進該區域牛肉產業發展、增收增效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借鑒。
一、內蒙古牛肉產業現狀及物流特點分析
內蒙古自治區地處我國北部邊疆,擁有遼闊的平原,地勢平坦、光照充足、土質肥沃,水源豐沛,為草類植被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是我國五大牧區之首。內蒙古畜牧業有著悠久的歷史,肉牛養殖在內蒙古自治區畜牧業中占據重要的地位,肉牛主要通過放牧養殖,飼料添加劑、獸藥的使用量很少,所產的牛肉幾乎沒有有害物質的殘留,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是我國牛肉的主要生產基地。近年來,隨著社會分散資金的投入,內蒙古牛肉屠宰、加工業迅速發展,東部的通遼市、赤峰市和錫林郭勒盟不僅有多家肉牛屠宰加工企業,更擁有大量有機牛肉生產企業以及現代化設施和加工生產線。內蒙古牛肉產業在物流方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牛肉及其制品的物流運作具有相對獨立性,冷凍牛肉、新鮮牛肉和牛肉制品有不同適宜的貯藏溫度,其中,凍牛肉的儲存溫度應為-18℃,以保證肌肉光澤、肉質緊實,冷卻牛肉的儲存溫度一般為0~4℃,而牛肉干等加工肉制品對溫度沒有特定的限制,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產品選擇適合的運輸工具和設備、技術手段進行分類運輸,嚴格控制溫度以保證其新鮮程度、口味質感;二是物流的時效性,牛肉物流包括從屠宰、加工企業到交易市場和中間商、最終消費者等過程,物流鏈較長,由于冷、鮮牛肉易腐壞,往往對運輸的時間要求較高,若品質受損或沒有及時送到目的地,可能會給生產企業或銷售商帶來損失,加大成本;三是運輸的多樣性,內蒙古牛肉除了銷往全國各地,還有一部分運往東南亞及中東地區。在運輸工具方面,公路是最常見的物流方式,可用于東北、華北等較近地區的配送,而對于水路發達的沿海地區而言,選擇水運可以降低物流的成本。此外,內蒙古牛肉的品質分類明確,高檔牛肉的價格較貴,往往選擇航空運輸,因此要根據目的地的遠近、位置和牛肉產品的品質,結合不同類型交通工具的特點,靈活選擇物流的方式;四是物流成本普遍偏高,牛肉的運輸需要先進的保鮮和制冷設備,能源消耗量較大,對相關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要求較高,企業必須投入大量的物力和人力。目前,內蒙古的牛肉產業和物流方面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第一,牛肉生產、加工企業的規模化程度偏低,競爭力弱,設備先進的大型屠宰企業占牛肉加工企業的比例較低,采用大規模先進技術進行分割、真空包裝的工廠較少,部分牛肉加工仍未經過標準化排酸處理,導致市場適應性較差,影響了牛肉加工企業的利潤水平和擴大再生產,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第二,內蒙古的物流及配套設施建設水平欠佳,未能跟上牛肉產品的銷售和配送需求,且冷藏控溫設備購買及維護的投入較多,部分生產及物流企業受到資金狀況限制,用于冷鏈配送的車輛和設備較少,倉儲設施老化,缺乏節能減排設計,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該區域牛肉新市場的開拓。第三,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凸顯,在牛肉的冷鏈運輸中需要運用制冷設備,制冷過程會不斷消耗燃料,有些物流企業未能合理規劃路線,運輸配送距離加大,造成更多的能源被損耗,不利于環境保護與生態可持續發展。第四,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肉牛及牛肉相關制品的運輸物流涉及牧民、屠宰企業、食品加工企業、銷售商、物流企業等多個主體,各主體間信息共享程度較低,時而出現信息滯后、流通不暢、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增加了物流環節不必要的消耗,企業的物流成本也隨之增多。
二、低碳經濟背景下的冷鏈物流
2003年英國的能源白皮書上正式提出低碳經濟的理念,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此概念被進一步擴展。低碳經濟作為新興的全球化經濟模式,其核心是發揮市場機制的基礎性作用,應用制度政策結合創新手段,促進高能效技術的研發和新能源的開發,優化現有能源的利用,減少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排放,進而達到低碳排放的模式。冷鏈物流是運送物品在生產、貯存、運輸、配送等環節中都處于低溫的狀態,確保其品質不會出現損耗的物流方式。冷鏈物流的效率和質量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如配送車輛路徑,消費者對于牛肉的新鮮度和口感的要求越來越高,當車輛路徑的優化不充分時,或在面對極端天氣、交通堵塞和車輛故障等突發情況時的處理不及時,即增加了企業的物流支出和管理費用,也對企業的口碑帶來不利影響,此外,信息技術水平、流通加工作業能力、需求響應能力和物流企業的組織管理能力均會對冷鏈物流產生影響。傳統物流是以利潤為導向,其目標是保證產品供應的同時降低總成本,在物流過程中大量使用制冷設備,消耗較多的能源,忽略了生態效益的損失。從低碳經濟的角度出發,需要物流鏈的各參與主體轉變發展理念,把低碳思維和意識融入到生產、物流和銷售中的各個環節,采取多種措施將降低配送成本與節能減排有機的連接起來,實現經濟與生態效益的雙贏。從各環節的不同角度看,在牛肉的屠宰、加工中要提高設備利用率、規范作業形式;在包裝中要較多地使用環保包裝;在裝卸中要避免亂扔、亂丟的現象;在運輸中,要合理規劃配送路線;在運輸工具的選擇時,要充分考慮不同設備的使用率。
三、內蒙古牛肉冷鏈物流優化策略
內蒙古牛肉早期的冷鏈物流通常采用普通車輛經過改裝的制冷車輛用于長途運輸,形成初步的肉類冷鏈物流。隨著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冷鏈物流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目前,經過多年的發展,內蒙古以大型牛肉屠宰、肉制品加工企業為主導,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冷鏈物流體系,但是在低碳的社會經濟背景下,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各牛肉管理部門和生產、加工企業可采取以下措施,應對低碳經濟對該生牛肉產業的物流發展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1、提升冷鏈物流設施化水平
相關部門應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低碳補貼和稅收優惠等政策,給予資金支持以幫助物流企業更新和維修老舊設備,引導牛肉生產和物流企業引進、應用先進的低碳冷鏈物流設備和技術,為組建高素質的專業隊伍提供人才支撐,加強對節能技術的創新和設施建設的推廣工作,促進物流企業在盈利的同時創造出更多的社會效益。
2、落實綠色可持續發展觀念
相關管理部門應將可持續發展觀念作為指導思想,幫助牛肉加工及物流企業完善、優化運輸結構,營造綠色發展的企業文化氛圍。同時,通過調研深入了解重點企業的實際情況和面臨的困難,針對特定企業提出切實可持續發展的方案,并給予稅收和財政的優惠措施,扶持其完成設施和管理的轉變。對于改造和運輸過程中出現的廢棄物,應集中收集和妥善處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3、引進及創新物流管理技術
為了實現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國內外的各行各業都在節能降耗,特別是資源較為匱乏、工業化水平高的發達國家,其節能、減排技術十分先進,值得內蒙古的牛肉冷鏈物流企業學習和借鑒,應注意不能不加取舍地直接應用,不同行業、不同國家的情況各異,在引進、運用新技術時,要結合物流行業的運營模式特點和企業的現實因素,以降低能耗為宗旨,縮短物流流程,創新冷鏈運輸的技術,積極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改善管理和運營水平。
4、加強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
為了提高牛肉冷鏈物流的管理水平、配送效率和服務質量,促進物流鏈中各主體間的信息共享,內蒙古的冷鏈物流企業應有效規劃信息和服務平臺,利用多種網絡信息管理技術對牛肉產品的運輸、倉儲環節進行實施監控,及時、準確地掌握物流線路和溫度情況,實現全過程的可視化和低碳運作。
四、結論
近年來,我國居民對牛肉的消費需求直線上升,在品質水平上要求也愈發嚴格,內蒙古作為我國牛肉的主要生產基地,在低碳經濟背景下如何利用冷鏈技術提高物流配送的效率和質量成為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文對內蒙古牛肉產業發展和物流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發現存在牛肉加工企業的規?;潭绕?、物流及配套設施建設水平欠佳、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凸顯、物流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的問題,著力探討了低碳經濟和冷鏈物流的內涵,在低碳經濟中,物流的各參與主體必須轉變發展理念,采取多種措施將降低配送成本與節能減排相結合,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鑒于此,內蒙古的牛肉生產企業可采取提升冷鏈物流設施水平、落實綠色可持續發展觀念、引進及創新物流管理技術和加強冷鏈物流信息化建設等措施,將低碳經濟理念貫穿到整個牛肉冷鏈物流環節中,以順應低碳社會經濟背景下牛肉冷鏈物流領域的發展趨勢。
作者:李新艷 單位:黃河交通學院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