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流通數字化轉型下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內容摘要:暢通國內大循環,必須打通生產、分配、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借助數字化技術,以供應鏈為基礎,融合商流和物流發展,是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關鍵。鑒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內涵,提出商流驅動物流、物流反哺商流發展的觀點,其次分析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的意義,并以新零售平臺和物流核心企業為中介,提出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模式,最后從優化營商環境、推動流通數字化轉型、發揮核心企業優勢、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的角度,提出我國商流與物流協同發展的政策建議,切實提高國內大循環發展水平。
關鍵詞:流通業;數字化轉型;商流;物流;供應鏈
引言
目前關于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的文獻還不多見,楊雪琴(2019)在大數據背景下,分析農產品商流和物流的區域整合,他認為商流和物流整合在需求端提升產品多樣性,同時市場細分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在供給端,商流與物流融合會帶來規模經濟,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李松慶(2021)提出了數字物流4.0階段,他認為企業數字化物流可以突破企業邊界,向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延伸,客戶端、企業和合作伙伴的數字化集成,使得信息在綜合交錯的網絡間傳遞。這一階段實現了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深度協同和高效運行。鞏家婧(2019)從產業競爭鏈和價值鏈整合的視角,分析我國流通的新模式。他提出我國流通模式應以消費者為核心,實現產供銷一體化流通模式,即實現商流與物流的融合發展。李玉梅(2020)在市場分割環境下,分析了我國城鄉商流和物流發展,發現市場分割會阻礙商流和物流的一體化,阻礙城鄉要素以及商品流動,抑制資源的合理配置。綜上,學者們已經注意到數字化轉型對于傳統商流和物流的影響,同時也嘗試從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的角度,分析流通一體化的發展。但很少有學者分析商流和物流融合的發展內涵與意義,以及沒有構建出合理的融合發展模式。這種理論上的匱乏,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商流與物流融合,不利于國內大循環的暢通。因此,本文首先分析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流與物流融合的發展內涵,提出商流驅動物流、物流反哺商流發展的觀點,然后分析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的意義,二者融合會改變傳統零售生態,提高物流規模化水平,從而提高流通效率;接下來以新零售平臺和物流核心企業為中介,提出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模式;最后,給出我國商流與物流協同發展的政策建議,以此提高我國內循環發展水平,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
一、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內涵
從商品使用價值和價值兩個角度出發,雖然商品價值不是通過市場直接創造,但流通卻是使用價值傳遞和價值實現的關鍵過程,商流從屬于這一過程,作為流通的終端環節直接作用于商品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實現。因此,商流的本質是作為交換要素而發揮“媒介供需”的職能,而物流過程則最終推動價值實現和使用價值的物質代謝,消費者只有最終購買商品,生產者才能回籠資金,滿足生產要素補償,再生產才更加順暢(謝莉娟、莊逸群,2019)。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旨在共享產業鏈上游生產計劃,協同產業鏈采購信息,促使廠商專注于提高產品質量。賣方則專注于下游的渠道拓展,擴大市場規模。用一票或者一碼制度,實現商品流通的可視化,同時,連接廠商生產和渠道銷售,降低產品流通成本,提高商品附加值。
(一)商流驅動物流發展
“天下沒有無緣無故產生的包裹,商業形態的演進影響著物流形態發展”,即商流在驅動物流發展。首先,供應鏈共享生產信息,銷售平臺獲取用戶需求后,在供應鏈平臺集成銷售信息,上游企業開始采購原材料,配套的物流企業安排中間產品運輸以及最終產品運輸和配送,以供應鏈為基礎,實現商流和物流融合。其次,消費需求變化引起商流模式改變,從而引領物流發展。餐飲的即時性催生了即時物流,即平臺眾包和轉送的外賣模式;家用電器企業的商品運輸,催生了大件物流配送模式等等。最后,供應鏈前端與消費者協同,可以獲取前瞻性的生產計劃,對供應鏈后端的企業提供指導。因此,運輸供應商和基礎設施服務商可以聚焦于提供專業的倉儲和運輸服務,促進供應鏈分工,提高流通效率。
(二)物流反哺商流發展
物流產業發展,降低運輸價格,給商流發展帶來價格優勢。首先,物流作為商流發展的配套設施,物流效率較高,物流成本較低,可以提高消費者滿意度和獲得感,從而提高平臺的銷售聲譽,促進商流發展。其次,物流模式創新,例如及時達、隔日達等,改變了傳統的銷售生態,創新銷售發展,從而反哺商流發展。然后,物流融入商流,為產品供應鏈發展奠定基礎,借助供應鏈平臺實現可視化,提高銷售和生產信息在供應鏈上的傳播效率,促進生產、流通和銷售的專業化發展。最后,為金融賦能提供條件,供應鏈金融按照物流融合商流的發展方向,借助區塊鏈技術,實現全供應鏈的資金融通。
二、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的意義
商流發展旨在借助互聯網技術,實現廠商和消費者間信息互通有無,打通供銷渠道,降低不增值的冗余環節,同時降低信息傳遞成本,提高商流附加值。商流發展圍繞供應鏈全產業布局,借助信息集聚優勢,幫助企業迅速掌握市場,簡化中間環節,將產品利潤真正留給供需雙方。傳統物流集中于商品運輸,企業規模小、運輸效率低、運輸成本高,普遍存在“散、雜、亂”的特點,降低了供應鏈附加值。借助互聯網技術,將傳統物流企業進行篩選,可以實現運輸、倉儲、庫存、裝卸搬運以及包裝等物流活動的集成式管理,統一物流服務標準,建立物流交易保障體系,降低傳統交易方式下的交易成本,并且提升服務質量。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依托數字化轉型,打通產品流通環節,實現產品運輸端和銷售端的規模經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一)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改變傳統零售生態
傳統零售模式以線下實體店鋪為核心,市場是店鋪周邊的居民,實體店進貨銷售,依靠批量進貨,賺取價差。隨著電子商務發展,互聯網打破傳統零售模式,借助平臺實現銷售信息傳播,銷售用戶為全體網民。新零售是我國傳統零售轉型升級的方向,是一種新的零售生態。首先,新零售作為一種留痕式發展,借助數字化轉型技術,廠商可以根據平臺的數據分析,獲取市場消費需求的變化,時刻掌握市場動態,為產品創新和升級提供數據依據,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新零售轉型模式。其次,發揮商流銷售信息集聚的優勢,以及物流規模經濟的作用,出現了如興盛優選等社區團購模式,借助于線上銷售和線下統一配送,降低傳統社區超市的倉儲和店鋪成本,簡化中間環節,提高流通效率,真正降低生產成本且提高銷售收益,將流通產生的利潤留給供需雙方,提高消費者和社會福利水平。并且,線下配送催生了小件物流配送模式,菜鳥網絡平臺承接了淘寶和天貓的物流運輸,促使快遞、倉儲和零擔物流發展,小件商品借助互聯網的拼單和優化運輸職能,改變產品運送模式,實現小商品的大批量運輸,借助商品的數量規模優勢,降低單件商品運輸成本,同時提高車輛運輸效率。最后,城市便利店和連鎖店、專營店鋪的出現,借助商流專業化的規模經濟優勢,專攻一個領域,實現精細化的零售模式。為了配套連鎖店鋪銷售模式發展,物流數字化轉型出現了前置式倉配模式。例如:京東在很多城市都設立倉庫,雖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倉儲成本,但是該模式下只是將企業的后方倉庫向前延伸,可以降低企業工廠的倉儲成本。同時,前置式倉庫可以縮短產品運輸時間,提高消費者購物獲得感,實現隔日達配送。蘇寧和國美等家用電器企業則孕育了大件物流配送模式,各銷售網點有專門的配送人員對大件物品進行配送,給消費者帶來運輸便利,提高消費者滿意度。
(二)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提高物流規模化水平
數字化轉型賦能物流發展,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我國出現了很多新的物流生態。首先是即時物流,餓了么和美團發展,產生了即時物流模式,特別是在行業不斷細分的情況下,出現了專送加眾包的配送模式,將人們的需求集聚于網絡平臺,發揮需求的規模經濟優勢,催生了專業的外賣人員和行業,使外賣配送業務規模化,降低了食品運輸成本。其次是冷鏈物流,滿足了生鮮產品對于運輸條件的要求,冷藏車和冷庫規模不斷擴大,推動了冷鏈物流發展,提高了居民消費的多樣性。隨著我國5G技術和互聯網的發展,我國進入了萬物互聯的時代,物聯網促進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協同發展,從而催生了大件物流和供應鏈式物流。以供應鏈為基礎,實現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中間產品的專業化運輸,促進供應鏈企業生產分工,提高企業生產效率,降低產品生產成本,形成B2B的生產模式。基于中間產品的批量運輸,在B2B模式下產生了大件物流運輸方式,借助中間產品的規模經濟,降低供應鏈上中間產品的運輸成本,從而降低供應鏈上最終產品的價格,提高社會福利。
(三)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提高流通效率
商流和物流是商品流通的兩個重要環節,實現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可以提高流通效率。首先,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會降低商品銷售端和運輸端交易成本,降低商品流通的冗余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收益。其次,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會提高流通信息資源的配置效率,借助數據分析平臺,實現商品信息的運輸和銷售共享,從而提高運輸資源利用效率,降低資源浪費。同時,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使得企業信息互聯互通,實現企業融合和互信,降低了企業間合約成本,為供應鏈金融發展奠定信譽基礎。最后,商流和物流融合為供應鏈智能化、自動化發展掃清制度障礙,銷售端企業和運輸端企業相互融合,可以打造運輸銷售一體化的供應鏈模式,降低運輸和銷售之間的制度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綜上,我國商流和物流融合發揮了數字化轉型后商流與物流發展的優勢,改變了傳統零售模式,催生了線上線下、社區團購和直營連鎖等新零售業態;憑借配送眾包和轉送以及物聯網模式,優化運輸和配送網絡,提高物流的規模化水平;最終借助數據分析平臺,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我國流通效率。
三、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模式
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一方面應發揮數字化商流和物流優勢,即商流收集銷售信息數據、可視化物流配送過程的優點,提高居民消費體驗感。物流利用數據分析技術,實現規模化、智能化運輸和配送,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應以新零售平臺和物流核心企業為中介,促進商流與物流實現融合發展,借助供應鏈平臺,實現商流和物流信息多方共享,從而統籌供應鏈全鏈資源配置,提高流通效率。
(一)商流發展模式
現代商流發展模式,以新零售平臺為中介,客戶從終端下訂單,然后訂單信息通過平臺傳送到后端,平臺后端對數據進行分析整合,傳送到廠商倉庫終端,由倉庫安排出貨,聯系快遞公司,進行零擔運輸,并同時將倉庫庫存信息傳送給生產車間,由生產商進行統一備貨。商品出倉后由物流公司統一運輸,發揮物流的規模經濟,并且,物流公司會將商品信息傳輸給平臺,由平臺將運輸信息反饋到消費者終端,實現運輸的全程檢測與可視化。商品運輸到所在城市后,由城市內網點進行統一配送,最后到達消費者手中。現代商流模式如圖1所示,借助新零售平臺,實現商品信息和物流信息的傳輸與共享,降低零售地域限制,發揮平臺集聚信息的功能,提高信息利用率,改善商品零售環境,提高零售效率。
(二)物流發展模式
現代物流模式有別于傳統的商品運輸功能,B2C的運輸模式和零擔運輸已經成為現代物流的組成部分,B2C也是商流發展的一部分。現代物流發展孕育了以供應鏈為基礎的B2B運輸模式。零售終端獲得產品訂單信息后,由零售平臺匯總形成生產信息,然后將信息傳輸到核心企業,由核心企業分析信息,再做出生產決策,統一安排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生產任務。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材料出庫后,既可以自行運輸到核心企業,也可以尋找產品承運商,由承運商尋找第三方物流或者利用承運商的自有物流進行配送,最后讓原材料到達核心企業。現代物流模式借助萬物互聯的優勢,實現企業級的原材料和中間產品流通,可以提高物流運輸效率,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實現流通的高質量發展。物流發展模式如圖2所示。
(三)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
流通高質量發展旨在融合生產與流通、流通與消費各個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促進國內大循環發展。商流與物流融合是流通與消費融合的變現。商流和物流融合以流通供應鏈平臺為中介,通過產業互聯網實現上游供應資源整合,并結合供應鏈互聯網實現下游銷售資源一體化,如圖3所示。借助供應鏈平臺,使物流企業和物流服務商嵌入供應鏈,可以降低供應鏈要素流通成本,提高供應鏈附加值和利潤,促進供應鏈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我國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首先應優化商流模式,降低產品銷售端交易成本。其次,應借助數字化力量,提高物流運輸管理能力,實現物流運輸的規模經濟。最后,借助供應鏈平臺,實現銷售端和運輸端信息互聯互通,依托平臺數據分析能力,合理統籌生產運輸和銷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從而提高流通效率。
四、商流與物流協同發展策略
商流與物流協同發展,以流通供應鏈平臺為中介,收集下游采購商和上游供應商信息,通過數據分析,給物流企業和服務商發出物流指令,實現原材料和中間產品運輸,以及最終產品配送,降低生產流通和銷售交易成本。提高商流和物流協同發展水平,首先應發揮有為政府的作用,優化營商環境,降低產品流通的制度成本,同時加速流通數字化轉型,推廣一物一碼一鏈技術,提高產品供應鏈流通效率;其次,發揮核心企業優勢,形成以供應鏈為基礎的商業聯盟,促進產業分工;最后,改革現有的物流和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研究物流和電子商務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為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優化營商環境,降低流通的制度成本
通過簡政放權,提高政府效能,優化營商環境,可以降低流通的制度成本。首先,進行市場化改革,打破地區和行業壁壘,形成真正統一的大市場,通過看不見的手實現流通資源最優配置,降低政府對于市場干預,降低資源錯配帶來的流通福利損失。其次,規范流通主體行為,建立商業誠信體系,降低流通環節中高昂的交易成本。完善流通體制機制和法律法規建設,形成一套良好的流通信用市場體系,降低產品生產附加值在流通端的流失,提高廠商和消費者福利水平。再次,建立全國統一的流通標準,當前我國不同的流通方式有不同的標準。國家應盡可能地統一運輸標準,降低轉運成本,提高轉運效率,改善流通資源配置。最后,協調區域流通政策,不同地區不同的流通政策會提高流通成本。例如:不同地區對于超載的標準不一致,對于流通優惠和免費政策的不一致,都會提高流通成本。因此,國家交通部門應做好頂層規劃,對于不同區域不同政策需要統一標準,對于不能統一的內容也應在官方網站公布,降低政策不透明帶來的流通成本上升效應。
(二)流通數字化轉型,提高供應鏈流通效率
流通數字化轉型可以解決流通的時間和空間矛盾,促進信息流通與共享,提高供應鏈流通效率。首先,推進新基建發展,完善偏遠地區的網絡基站建設,加快投資建立支撐商品數字化流通的云端基礎設施,實現流通的云化運行,促使經濟高質量運轉。其次,政府應加大對于流通數字化發展的扶持力度,對參與商品數字化流通的生產、物流和商業實體企業提供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鼓勵銀行可以給予商品數字化企業低息貸款,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最后,以供應鏈為基礎,統一信息傳播接口,同時提高智能化水平,為每一種原材料和中間產品提供二維碼標記,通過后臺的數據分析平臺和前端的二維碼技術,實現商品生產流通和銷售的全自動化,即一物一碼一鏈技術,提高商品生產的可追蹤性,從而提高流通效率。
(三)發揮核心企業優勢,打造企業聯盟
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需要發揮核心企業優勢,建立企業聯盟,發揮大企業和小企業的優勢。一方面,利用核心企業的資金優勢和技術優勢,構建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平臺,收集供應鏈企業生產流通和銷售信息,在平臺進行數據分析,為供應鏈上不同企業的分工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以大企業為核心,建立包含眾多特色中小企業的聯盟,以核心企業為供應鏈主干,各具特色的中小企業發揮其靈活多變的優勢,建立精細化、特色化的流通枝干,創新流通發展模式。同時,核心企業的信息數據來源于小企業的銷售終端,數據分析結果也可以為小企業提供生產決策,因此核心企業要發揮流通的規模經濟優勢,必須與中小企業形成優勢互補。
(四)優化人才培養,提供人才保障
實行電子商務和物流融合發展,培養商流和物流復合型人才,實現流通高質量發展。首先,各高校和職業院校應改變傳統思路,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必須把物流專業的基礎課程作為核心課程學習,物流專業的學生也應學習電子商務的核心課程,實現學科的交叉融合,在高校開始培養商流和物流復合型人才。其次,加強校企合作,電子商務和物流專業學生必須同時去電子商務企業和物流企業實習,了解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企業生產情況,具備供應鏈思維,為商流與物流融合發展奠定基礎。最后,國家科研基金應提高對于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項目的支持力度,為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項目提供資金保障,同時引領科研人員在商流和物流融合發展方向產出更多成果,保證流通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楊雪琴.大數據視角下農產品商流與物流的區域整合研究[J].農業經濟,2019(8)
2.王術峰,何鵬飛,吳春尚.數字物流理論、技術方法與應用——數字物流學術研討會觀點綜述[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6)
3.鞏家婧.產業競爭鏈與價值鏈整合背景下商品流通模式分析[J].商業經濟研究,2019(4)
4.李玉梅.市場分割環境下城鄉商貿流通一體化運行及實現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20(5)
5.謝莉娟,莊逸群.互聯網和數字化情境中的零售新機制——馬克思流通理論啟示與案例分析[J].財貿經濟,2019,40(3)
作者:周若涵 單位:重慶外語外事學院國際商貿與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