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構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實踐淺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幼兒的教學工作不是緊緊依靠幼兒園單方面的努力就能夠完成的,正如幼教專家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幼兒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能單獨完成的,必定要兩方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特別是現在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年輕的幼兒家長也想通過網絡加強對園內孩子們學習狀況的了解,加深對幼兒的認識,這也體現了家園互動的迫切需要。因此,本文就基于當前構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的不足以及有效的改進方法及實踐意義進行了分析,對于高效的構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具有一定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構建;家園互動;微課程;實踐
當前隨著課程改革的實施以及幼兒園教學綱要的一系列出臺,使得當前的家園互動得到了進一步的推進。但是,由于各方面條件不夠成熟以及一些外在條件的限制,使得當前的家園互動依舊存在很多矛盾和問題,再加上很多學生家長對幼兒園教學工作存在認識偏差,使得家長對教學工作存在不滿。因此,構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利用豐富多樣的微課程來推動家園合作,促進家園共育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前幼兒園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
1.當前家園互動中存在的不足
(1)傳統固定的溝通方式使得溝通效率大大降低
從當前的家園互動溝通方式來看,家園之間的溝通主要是依賴于一些傳統的活動方式,例如召開家長會、座談會、電話溝通、信息交流以及日常接送幼兒時的短暫溝通,這些固定的溝通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讓家長了解幼兒,但是只具體的向家長描述孩子的表現,容易讓家長在認識上存在偏差。而且這種固定的溝通方式額外占用的時間較多,這就大大降低了家校溝通的效率。
(2)線上交流平臺的使用給很多家長“偷懶”制造了可能性
目前,為了方便家長與教師之間的線上溝通,建立了微信家長群、QQ群、微博共享平臺等溝通的橋梁,但是卻突出暴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僅有少數的幼兒家長能夠做到經常與教師溝通,大部分的家長以工作繁忙為借口處于沉默潛水的狀態,僅僅在交班費或者表達學校某項決策意見時才會露面作簡單發言。這就讓這些線上交流平臺的存在價值大打折扣,制造了家長偷懶的機會。
(3)容易使家長情緒化、消極化
很多幼兒園家長由于缺乏客觀理性的認識,于是在面對幼兒出現的問題時容易情緒化,形成過激的行為。例如,亮亮的家長在看到自己的孩子被同學抓傷之后,容易產生負面情緒,不問清具體情況便指責老師和發生爭執的同學,同時將負面情緒放大化,容易影響其他家長的情緒,產生不良的影響,使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進一步惡化。近期某平臺一位家長在面對教師電話回訪的時候情緒十分激動,說出了一系列帶有負面情緒的話語,能夠理解這位家長面對自己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時的無奈和焦慮,也能夠理解教師頻繁打電話造成這位家長的抵觸反抗。教師讓家長配合檢查作業,這固然是教師的不足,但是家長身上也存在自身的缺點,沒有正視孩子考不好的客觀現實,過分的以工作繁忙為借口忽視對孩子的關愛,這些與孩子成績差都有直接的關系。
(4)給廣告商提供了推銷機會
由于眾多公眾號等橋梁的搭建,讓很多廣告商以及推銷者有了可乘之機,例如學習用品的售賣者、網絡課程的推銷者以及各類教輔興趣機構的宣傳者,他們想盡各種方法混入家長群或者通過公眾號公眾平臺獲取家長信息,向家長推銷自身產品,降低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配合度,不利于更好地開展家園互動。
2.構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的實踐路徑
(1)幫助教師和家長提升互聯網知識熟悉常規使用路徑
只有不斷提升教師和家長的網絡知識素養,才能夠更好的搭建起家園互動式微課程,有效發揮其作用,因此幼兒園教師以及互聯網管理員要充分了解微課程的實施過程,包括各類APP的使用流程,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為家長講解如何操作,包括注冊、登陸、使用、發貼回帖等各項流程,解決使用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因此可以通過“微課程專項培訓”、“使用答疑”等各種類型的培訓方式提升家長和教師的網絡素養以及使用常識。
(2)充分利用APP的模塊化功能促進家園互動
隨著幼兒園微課程實踐步伐的不斷推進,使用微課教學的條件已經越來越成熟,目前出現了很多比較受歡迎的實施動態APP,可以向家長實時呈現幼兒在園區內的活動,包括上課表現、吃飯表現、睡覺表現、有沒有積極回答問題、有沒有和別的小朋友打架等等,這些家長比較關切的問題都能夠真實的呈現在家長的面前,這也就是當前類似APP如此受歡迎的原因,像有些APP都是十分火爆的,大大推動了微課程的實踐。其中這些APP最大的優勢與不同便在于它們具有不同的模塊化功能,如下圖所示:這些模塊化功能不僅可以更好地展示幼兒的實時動態,同時還具有完善的分享區域,教師可以在區域內及時分享各項趣事以及幼兒當天的表現,也可以將組織的活動精彩瞬間拍攝下來進行分享,更重要的是每位家長都可以參與互動點評,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APP中的學習分享模塊還會定期邀請一些專家以及教育學家等專業人士進行相關育兒知識的分享,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其健康快樂成長。例如,在兒童流行性疾病頻發的季節,可以邀請醫學衛生界的專家進行宣講以及知識的普及,防范手足口、流感、諾如病毒、小兒肺炎等病毒在園區內的傳播,大大提升家長、幼兒和教師的防范意識,構建安全衛生的學習娛樂環境。
(3)利用微課視頻提升幼兒的學習和動手能力
作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的主要內容,除了要充分利用好實時動態APP之外,也不能夠忽略既有的線上交流方式,同時多采用微視頻、微電影等有聲有色的教學手段取代枯燥的文字講解,這樣能夠更加清楚的向學生展示學習內容,同時也迎合了幼兒的心理特點,充滿趣味的動態化視頻更加能夠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例如,在進行手工課教學中,教師要帶領幼兒利用現有的材料制作風車,語言的描述難以講清楚要點,且幼兒容易忘記,因而可以按照步驟逐一用微視頻向學生展示制作要點,便于幼兒更好的進行操作,提高操作成功率,內心從而產生極大的成就感。
(4)利用現代化的溝通方式提升溝通效率
當前現代化的溝通方式比較常用的就是微信群以及QQ和博客等,這些固定的溝通方式具有其自身的優勢,能夠實時傳達教師和家長的意見,有助于更好地開展家園共育,同時家長能夠將學生出色的課后作業展示在家長群,為教師第二天更好地開展教學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所以,當前的家園互動式微課程不能夠只關注APP的使用,同時也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現代化的溝通方式,提升家園互動效率。
3.構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的積極意義
(1)提升家園溝通互動性,有效形成教育合力
家園互動式微課程的應用豐富了家園互動的形式和范圍,使得互動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和家長之間,不同的家長之間也可以進行很好的互動。哪怕是一個問題、一件提議、一幅照片,都能夠引起家長的廣泛參與。例如心怡媽媽說,我發現通過互動式微課的實施,心怡好像在課堂中更加注重自我形象了,能夠主動回答問題,還能夠好好吃飯了。這一話題引發了家長的廣泛參與,下面有很多家長參與其中“我家兒子也是,以前在家都要喂飯,現在不僅在學校主動吃飯,回到家也主動吃飯了”、“我家女兒好像更加勇敢了,之前膽小,不敢主動回答問題,現在知道主動的回答問題了”,家長們異口同聲,積極發表孩子們的變化,這種其樂融融熱情回應的氛圍更有助于形成教育合力,將家園共育的作用最大程度的發揮出來。(2)提升家園互動的實時性,幫助改進交流效率實時動態視頻反饋能夠解決家長心中的關切,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在校園內的表現,減少了教師簡單問題的重復回復。例如,寶寶有沒有好好吃飯、有沒有好好睡覺的問題,極大的提升了交流效率,能夠將寶貴的溝通時間用來交談一些更加有深度有助于幼兒成長的話題。
(3)提升家園互動的專業性,拉近家園之間距離
隨著線上溝通方式的穩定以及APP軟件的使用,使得家園之間的互動更加專業化、科學化,這也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有助于幼兒園教育水平更上一個臺階。例如,在APP模塊化中的每日出勤中,采用家長掃碼的方式實現接送打卡,實名認證,這樣便進一步提升了幼兒的安全性,防止不法分子乘虛而入,更好地實現了家園互動。同時可以利用主題活動板塊發起一些親子活動的倡導,提倡父母利用節假日雙休與幼兒一起進行像戶外郊游、大本營、會展活動等一系列的主題活動,并且拍攝溫馨的畫面分享在主題活動模塊,評選最受歡迎的親子主題活動,這樣一來大大提升了家長參與家園互動的興趣和主動性,同時也大大拉近了家園之間的距離,有助于化解家園之間的矛盾以及認識偏差,為幼兒的學習和成長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園環境!總之,構建家園互動式微課程在當前的教育環境下是十分有必要的,這是拉近家園距離、促進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活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幫助教師改進教學思路和方法、提升自我技能的重要渠道,因此要不斷學習優秀學校的微課程實施對策,改進自身園區內微課程的實施不足。同時也要密切聯系家長,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形成強有力的教育合力,從而有效提升幼兒園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玲莉.“利用網絡家園互動平臺促進幼兒園課程建設與實施的實踐研究”課題研究報告[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1(20):23-27.
[2]田娟.“互聯網+”背景下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實踐探索[J].教育信息化論壇,2019(12):242-242.
作者:董慧敏 單位: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中興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