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文化產業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全新的歷史背景下,對于應用型音樂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式進行深入分析,從而促使其能夠充分適應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需求,已經成為當前音樂專業建設過程中極具發展性的研究課題。針對文化產業的基本概念,對于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研究進行全面的梳理,以文化產業為基礎,深入分析音樂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并明確其中存在的挑戰和相關的培養計劃。
關鍵詞:文化產業;社會需求;人才培養
文化產業主要包括廣播影視、動漫、音像、傳媒、視覺藝術以及表演藝術等多種方面。而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絕大多數一線城市的城市化和現代化程度也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在此背景下對于文化創意的基本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人們更是在不斷地追求著異類文化。在該種背景下,已經形成了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培養體系。
一、對于文化產業的說明
文化產業的基礎是世界各國對于文化產業并沒有形成統一的說法,美國更是沒有形成文化產業的說法,其通常僅僅認為其屬于文化娛樂產業和信息服務業。而日本政府則認為只要和文化存在關聯的產業都屬于文化產業。在英國、加拿大等國家則是將文化產業稱之為內容產業。根據英國文化新聞體育部所的相關消息,創意產業的定義是出自于個人創造性和技能以及智慧的知識產權,該種創造可以實現財富和就業機會的提供。在我國對于文化產業的理解和認知存在極大的差別,當前主要有文化產業和創意產業以及文化創意產業三種說法。根據國家相關部門下發的通知得知,對于文化產業的界定是從事文化產品生產和提供文化服務的所有經營性行業。其屬于與文化事業相對應的兩個不同概念,但是其都屬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產業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然的產物,其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逐漸形成的新興產業。根據我國統計局2004年的統計,認為能夠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都稱之為文化產業。
二、在文化產業背景下對于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機制問題的探討
1.社會發展對于創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增加。在文化創意背景下,音樂發展的基礎便是創意和創意的基本方式,絕大多數文化產品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都囊括了創新的音樂形式。在當前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當前社會,創意產業對于應用型人才的基本需求也在不斷上升。絕大多數文化創意產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除卻自身基本的業務范圍和內容之外,必須完成企業文化的創新,繼而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最終實現應用型音樂人才創意水平和能力的提升。2.缺乏明確的培養目標。當前在應用型本科音樂培養機制下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傳統的音樂教育,其在傳統音樂教育的基礎上加入一定的現代音樂教育思想,而另一種則是完全拋開傳統教育理念,通過社會和經濟對于人才需求的角度進行分析。在該種背景下產生的結果便是,前一種學生的就業范圍極小,其絕大多數都是在從事傳統行業,而后者雖然能夠快速適應職業發展的基本環境需求,但是因為缺乏傳統文化和思想的教育,使得其在實際發展過程中難以完成創新。培養目標的混亂化使得創新型人才出現了嚴重的匱乏,其根據原因在于學校并沒有對此形成足夠的重視。
三、應用型音樂人才在適應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具有極強的迫切性
目前來說,應用型音樂教育主要存在著兩種基本情況:一種是以傳統教育模式為主,并融入一定的現代音樂教育方式,從而實現新舊結合;而另一種則是完全拋棄傳統教育方式,以當前的市場發展需求和經濟發展為基礎,嚴重忽視傳統文化具有的巨大價值和作用。在此背景下,前者教育方式背景下形成的學生可以選擇的就業范圍主要集中在傳統產業,其難以快速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甚至有可能被淘汰。而后一種教育方式背景下形成的學生,雖然能夠快速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需求,但是因為其自身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傳統文化學習和思想理念支持,使得其在長期工作過程中出現創新思想和基礎匱乏的現象,也難以維繼自己的長期發展。出現該種現象的根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教學培養目標缺乏應有的明確性。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也是以音樂表演為主,缺乏對于當前社會發展大環境的說明和指導,相關知識的匱乏使得學生難以形成系統性的知識體系,更使得音樂文化產業發展難以形成明確的發展方向。二是課程體系設置缺乏明確性。當前,絕大多數課程依然是以傳統課程體系為基礎,僅僅強化了電腦音樂基礎和表演基礎的教學工作,對于管理和經濟課程的納入極為有限,甚至部分學校根本沒有將其劃入到自身的課程體系中。三是學校內部的管理體系極為混亂。教師隊伍在實際建設過程中依然沿用傳統的教育方式,對于師資隊伍的更新和完善缺乏應有的監管和提升體系,在學生管理過程中也是按照傳統師范學生的管理機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教育模式,所能夠培養出的學生根本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基本需求。伴隨著文化產業的不斷發展以及相關人才需求數量的不斷增長,應用型音樂教育未來的發展之路已經變得極為模糊,是以傳統教育方式為核心繼續發展,還是敢于迎接挑戰和機遇,進行大膽改革已經成為當前所有音樂教育者所面對的重大課題。對于應用型音樂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來說,其自身有責任,更有義務積極地投身到文化產業的市場調研和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過程中。
四、在文化產業背景下,對于應用型音樂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的相關計劃
1.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伴隨著我國文化產業市場的迅猛發展,社會市場技術性人才需求逐漸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為了充分滿足社會市場人才的基本需求就需要構建完善的人才培養模式,做好各項資料準備工作和市場調研工作,分析學生的實際就業情況與企業成長情況。同時,充分掌握企業在學生就業中面臨的各種問題,并且需要對文化產業學生的工作適應能力進行深入調研,并分析學生工作能力上的缺點。然后再進行對比和分析,研究高校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在分析和研究過程中可以讓用人單位和專家學者進行相應的指導和建議,尋求針對性和價值性的教學方案,以文化主創意產業角度對教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培養進行綜合考慮,確保教學模式充分滿足應用型音樂人才的基本需求。同時,構建完善的教育教學系統和教學戰略,充分應用到實際教育教學中,此外,嚴格執行教育教學計劃,制定符合實際的教育教學目標和教育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方式等。此外,通過實踐不斷論證與改進教育教學模式,讓文化產業專業人士或者專家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效果進行相應評估,從而不斷優化人才培養模式。2.強化教學過程中的實踐教學。實踐是創新的基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強化實踐教學的基本過程。基于此,高等院校應當在院校中創建音樂工作室,繼而吸引更多的具有創作熱情和才華的學生參與其中,通過學校晚會和外接項目等多種方式提升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的參與性,保證學生在長期參與過程中能夠積累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充分了解市場對于創新技術性音樂人才的基本需求,繼而形成適合自身的發展計劃。3.在音樂人才培養體系下涉及到的核心。(1)形成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養目標。作為藝術類專業的一種形式,音樂專業除了必要的藝術學習目標之外,還應當形成具有較強針對性的培養方案。促使音樂人才能夠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繼而滿足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高級原創性思想人才的基本需求。文化產業在實際發展過程中所必需的是高端的技術性人才,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制定出具有極強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和方案,繼而實現人才教育的精細化和個性化以及多元化發展。在實踐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應當同構與文化創意企業的合作,實現學生能力的提升,并且保證學生能夠深切接觸到文化創意的核心內容和思想。總而言之,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能夠更加合理地提升學生的創新和實踐能力,促使學生能夠更加明確地理解和掌握國家以及社會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基本思想,繼而迎合社會發展過程中對于音樂應用型技術人才的基本需求。(2)形成完善的人才培養計劃。在原有的課程體系基礎上,應當形成更多門類的必修和選修課程,并且通過豐富的課程設計實現學生視野的拓展,繼而提升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的選擇性,保證學生能夠針對自身的學習形成更具針對性和發展性的學習計劃。另外,根據當前文化產業發展對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方向,形成相關的課程體系。增加第二課程的教育,通過舞臺設計和舞蹈編導以及影視音樂創造等多種方式,實現學生特長和創意能力的培養,而小班授課的基本模式則能夠極大地提升人才培養的規范性。
五、結語
總而言之,根據當前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的現實情況,音樂類院校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促使教學和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的基本思維相銜接。通過現實的教學活動和管理體系改革和創新,滿足社會對于多元化人才的基本需求,繼而為社會提供更多的高素質應用型音樂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賈茹.音樂專業學生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J].音樂時空,2016,(9):171-172.
[2]祁蒙.高校音樂表演類藝術人才的培養模式[J].戲劇之家,2016,(1):193-194.
[3]黃莉.就業視角下的音樂表演人才培養模式[J].大眾文藝,2014,(9):226-227.
[4]張剛.基于文化創意產業視域下的應用型音樂本科人才培養模式[J].戲劇之家,2016,(3):65-67.
[5]宋迪.文化創意產業視野下的民間音樂開發[J].黃河之聲,2012,(11):132-133.
[6]陳為智.舞蹈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現代融合———《舞蹈藝術與文化創意產業》書評[J].戲劇之家,2014,(12):145-146.
作者:田甜 單位:陜西青年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