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欠發達地區文化產業發展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文化產業已發展成為一個生機無限的經濟增長點和重要的支柱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商機。作為貧困山區的寧夏西吉縣要趁勢而上,抓住機遇,充分利用當地文化資源優勢,發展文化產業,發揮其在縣域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推進縣域經濟跨越式發展。
西吉縣是寧夏南部的農業大縣,也是文化大縣,是中華民族文明發祥地和古絲綢之路的必經地,文化底蘊深厚,多種文化相融并舉,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西吉縣緊緊圍繞打造南部山區“文化強縣”的戰略目標,充分挖掘資源優勢,逐步拓展文化產業領域,積極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大力整合文化資源,不斷豐富文化產業樣式,確立文化產業主攻方向,主打“刺繡”、“古錢幣”品牌,力求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結構合理、機制靈活,滿足不同層次需要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探索出了一條文化產業引領轉型發展之路。
一、西吉縣文化產業現狀調查
我縣現有文化產業經營單位177家,其中歌舞廳5家,網吧24家,打字印刷復印業14家,書店、圖書零售業9家,音像制品零售業1家,古錢幣商店1家,刺繡作坊2家,婚慶公司5家,各類棋牌活動室98家,表演團體(包括縣文工團)3家,民間文藝團隊(自樂班)縣城6家、鄉村16家,有書法、舞蹈、聲樂、工藝美術等藝術培訓業約10家。一是我縣以大力弘揚民俗傳統手工藝文化為目標,開展婦女創業致富活動,傳統民族民俗企業發展初具規模,有西吉縣回鄉刺繡、藝美文化產業、回鄉園培訓中心等文化企業,招聘培訓殘疾人、下崗職工和農村婦女,采取集中培訓和家庭作坊式等方法,挖掘開發制作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繡、剪紙、工藝框畫、服飾配飾等民俗工藝品,使手工藝制品成為西吉縣農村婦女增收的致富產業,為發展“繡娘經濟”打造一個堅實的平臺。二是我縣被譽為“華夏錢幣收藏第一縣”,古錢幣藏量豐富,品種齊全,上起商周,下迄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為了更好地打造古錢幣品牌,展示古錢幣文化,我縣注冊成立了集古錢幣收藏、收購、經營為一體的古錢幣商店,開發的產品品種齊全,做工精美、裝幀別致典雅,具有極高的收藏和觀賞價值,深受游人及文物愛好者青睞。三是我縣的新型產業主要是私有制,這些新興的文化產業經營單位和個體還處在起步階段,規模小而零散,一部分經營攤點的產品質量低,沒有形成規范化和規模化經營。
二、文化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文化產業不能適應多層次群眾文化需求,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文化精品生產與人民群眾的需求相比顯得相對貧乏,也缺少高雅文化、經典文化的經營者。
(二)文化產業不能適應多種所有制經濟發展格局。其投資遠遠低于其他產業,并且主要靠政府投資,投資體制和機制的單一性嚴重約束了文化產業的發展。
(三)政府缺乏對文化產業強有力的宏觀管理和調整,管理體制還存在著政事不分、政出多門的情況。政府的職能部門既管文化又辦文化,在產業機制上還沒有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運行機制。
(四)文化產業最大的資源是人才資源,但目前,我縣從事文化事業的各類專業藝術人才短缺。文化隊伍中相當一部分是企業職工,學歷和綜合素質普遍偏低。
三、對發展文化產業的建議
(一)我縣屬于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要積極爭取國家對老少邊窮地區文化發展的扶持,增加文化產業的投資,扶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藝團體,扶持重要的文化遺產和優秀民間藝術的保護工作,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各類群眾文化。
(二)對全縣傳統的文化產業要進行形象重塑,打造品牌,發揮資源優勢。充分利用文藝創演、古錢幣收藏的資源優勢發展文化產業,大力開發刺繡、剪紙、雕塑、工藝品制作等民間文化產業和民俗文化產業,形成產、供、銷一條龍的規模化、集約化經營。
(三)要正確引導、培育、繁榮文化市場,對新型的文化產業,如電子音像制品、歌舞廳、攝影、打字印刷、酒吧等的整頓規范,逐漸萎縮小而散的攤點,組建集團(公司),逐步形成規范的集約化經營,不斷提高產品質量,以質量和信譽占領市場。
(四)要加強管理,不斷規范文化市場的經營活動。規范的市場秩序是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按照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健全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機制,規范文化經營活動,使文化市場健康有序良性發展。
(五)要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旅游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產業,能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繁榮。西吉的旅游文化產業主要以掃竹嶺石窟群為代表的古人文景觀,以將臺堡紅軍會師紀念碑為代表的紅色之旅,以單南清真寺為代表的回教民俗文化,以火石寨丹霞地貌國家地質、森林公園、黨家岔震湖為代表的自然景觀。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景觀,都要以文化提升旅游產業的品位,以文化的旗幟引領旅游業的發展。
作者:王婭琪 單位:寧夏西吉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