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產業振興論文:文化產業振興的契機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本文作者:劉開云 單位:廣東商學院
我們知道,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文化需求,乃是最基本的也蘊藏著最高的需求,且是持續的、永久的需求。在商品交易過程中,消費者購買商品或服務,購買的(或看中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實用價值尤其是審美價值或文化價值),商家(賣者)看中的則是價值,是利潤。但價值的“代言者”是使用價值(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載者),因而,商家也不得不關注重視使用價值。在不完全競爭或壟斷情況下,商家從自身利益考量,或許會對消費者的需求有所怠慢,如在“短缺經濟”條件下,往往出現“我生產什么,就賣什么”的現象。但在完全競爭情況下,商家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它對消費者的需求絲毫不敢怠慢,所以“消費者需要什么,就生產銷售什么”。當前的市場狀況正是如此。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乃是一切企業經營活動的“第一推動力”,若推而廣之,它也是整個文化創意產業乃至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動力”!
企業是社會經濟的細胞。作為微觀經濟活動,企業行為要受制于整體社會經濟運行的狀況。而在一個崇尚創新,且有獎勵創新的社會機制保障的體制環境和文化氛圍下,勇于創新的企業會充當領頭羊的角色,逐步影響直至改變原有的社會經濟運行模式。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先生曾經指出:“社會進步的力量靠企業,企業進步的力量靠企業家,企業家進步的精神靠創新開拓和合作精神。”飛機的出現,使一個大千世界變成了小小“地球村”;汽車的普及,改變了原有的產業結構,拓展了人們的活動半徑,甚至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電腦、移動電話的普及,更是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交往方式、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這些商家企業既是經濟的弄潮兒,也是文化和文化創新的推手。
文化和文化創新也是需要開放交流的。英國作家蕭伯納講過這樣一句極有哲理的話:“我有一只蘋果,你有一只蘋果,我們彼此交換,還是各有一只蘋果;如果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兩人各擁有兩種思想?!蔽幕菦]有國界的,商業文化尤其如此,而它的推手就是跨國公司。微軟軟件和蘋果手機,好萊塢大片和迪斯尼動漫,麥當勞和肯德基風靡全球就是例證。同時在全球范圍內,也幾乎到處可見“中國制造”的產品。中國的孔子學院,在全球已近百家之多。當然,作為現代市場經濟產物的商業文化及文化產業在中國的發展還很滯后,這一點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客觀事實。正因為如此,2009年中國制訂了《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文化創新與文化產業的崛起
現在,人們經常可以聽到這樣一句話:“經濟搭臺,文化唱戲?!钡拇_,商業文化不是聊充配角的“龍套”,而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巨大驅動力,是最具張力、活力與魅力的社會契機與生產力要素。當前,在一些市場經濟發達的國家,其文化產業已成為支柱產業。據報載,美國文化產業年產值占GDP的18%-25%,400家最富有的公司中有72家是文化企業。2001年,日本文化產業產值占GDP的18.3%,是僅次于制造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相形之下,擁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文化產業卻仍處于起步階段。2001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為1907億元,僅占GDP的2.96%③。2007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2.6%,實現文化產業增加值大約是6412億元,比2006年增長18.4%。2008年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基本態勢,文化產業增加值達到近7600億元。同年,北京、湖南、云南、上海、廣東成為全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率先突破5%的五個省級單位。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具有悠久的文化傳統,古代四大發明為世界文明史作出了巨大貢獻。但必須看到,古老的歷史并不一定代表了今天的優勢。傳統文化不同于商業文化,更不等于文化產業?!墩撜Z》+算盤≠GDP。就世界范圍而言,歷史上的幾大文明古國,如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臘、古代中國,在全球經濟競爭尤其是文化產業競爭的馬拉松賽跑中,有的早已退場,有的表現欠佳,已悄然失去了昔日的風采。而只有二百多年歷史的美國,卻不斷創造科技和經濟奇跡,這與其商業文化、市場經濟理念和文化創意產業的功能得以充分發揮是分不開的。
就中國國內的情況看,上述北京、湖南、云南、上海、廣東五個省市能夠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發展領頭羊,同樣不是僅僅依靠往日的輝煌。當然,北京是古都,又是當今的首都,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科技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無疑給北京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契機。湖南雖有馬王堆出土的古代文明,但其文化產業大省之稱號,恐怕主要是以廣電影視等現代傳媒為支撐的。而云南地處西南邊陲,遠離中原文化中心,其文化產業占GDP的高比重,則主要得益于旅游文化創意的商業運作。
上海、廣東成為當下中國經濟增長的引擎,也并不是從傳統文化或古老文化的余蔭處找到了新的增長點。恰恰相反,正因為擺脫了“背靠大樹好乘涼”的依賴性,而另辟蹊徑尋求文化創新的契機,才走出一條有別于傳統文化的商業文化之路。作為東南沿海開放地區,上海、廣東最早接近且接受西方文明,最早學習接受現代市場經濟理念,學習并運用商業文化。文化的開放交融激發了文化創新,進而贏得了文化產業的發展優勢。
近代以降,上海就是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素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一些歐美人眼里,上海是遠東地區最具現代商業文明的城市。上海的大世界,曾是聞名中外的文化娛樂中心?!耙股虾?,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上世紀30-40年代流行的一曲《夜上海》老歌,可以把人們帶回那昔日燈紅酒綠,繁華誘人的十里洋場。50-80年代,上海的電影、戲曲、音樂、圖書出版、報業等文化產業的繁華聞名遐邇,極具影響力,著名的“海上畫派”更是領潮中國畫壇的一支勁旅。上海朵云軒與北京榮寶齋齊名,有“南朵北榮”之稱,成為近現代以來中國書畫界最具影響力的交流、交易平臺。90年代初浦東新區的開發,給上海的發展包括文化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如今,上海的文化產業優勢不減當年。雄偉美麗的上?!皷|方明珠”電視塔作為中國和亞洲地標式的建筑,給上海這個不夜城增添了新的文化亮點。而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成功舉辦,在向世界展示上海這座東方文化大都市的迷人風彩的同時,也更增添了它的活力和魅力。
廣東經濟的崛起與文化產業的勃興,既得益于領改革開放風氣之先,也得益于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中央政府劃定的四個經濟特區,廣東就占了三個(深圳、珠海、汕頭),這是其它省市無可比擬的。以廣州為例,廣州是華南最大的金融、經濟、科技和文化中心。“廣交會”是中國最早也是規模最大且最持久的會展產業龍頭。廣州的傳媒產業成效卓著,南方報業集團和廣州報業集團都躋身全國最大的報業集團行列。廣州購書中心規模之大堪稱全國之最。廣州“大學城”的建設也開全國之先河。廣州動漫產業起步較早,動漫星城聞名全國,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推出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在全國熱播,深受歡迎。廣州還是嶺南畫派的發祥地,文德路字畫古玩及文房四寶一條街,直追北京琉璃廠文化街,現已成為了南方規模最大的書畫市場。廣州電視塔以“小蠻腰”之美譽,閃亮地在珠江之畔亭亭玉立,更給美麗的羊城增添了嫵媚。而2010廣州亞運會的成功舉辦,使得這座城市更加靚麗,更具文化魅力。
文化的雜交優勢與文化產業亮點
香港作為一座城市或一個地區,創造了經濟騰飛的奇跡,曾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與臺灣、新加坡、韓國并駕齊驅。不僅如此,香港還有它的文化(文化產業)亮點,其商業文化、文化產業運作模式堪稱一流。香港文化是雜交文化,受外來文化影響很大。前面引述過的蕭伯納的名言“如果我有一種思想,你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兩人各擁有兩種思想”,用來描述香港文化的雜交優勢,可謂恰如其分。無論從世界地圖還是中國地圖上看,香港只是一個彈丸之地,然而在世人眼里,她卻是一顆璀燦的東方之珠!一曲《東方之珠》,唱出了香港(百年)“滄海桑田變化”和(永遠)“風采浪漫依然”的迷人魅力?!皢柧堑们迦缭S?為有源頭活水來”,正是東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香港文化魅力四射。
香港的影視文化產業久負盛名,成就卓著,群星燦爛。香港歌壇是全球華人歌星的黃埔軍校。香港是全球華語流行歌曲的原產地。金鏞的武俠小說風靡全球,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金庸的武俠小說。香港也誕生了不少大師級人物。原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高錕獲得2009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貝聿銘———世界級的美籍華人建筑設計大師;陳復禮———世界級的華人攝影大師;饒宗頤———與季羨林齊名的國學大師。此外,香港的幾所大學,在世界一流大學排名中也榜上有名。
一言以敝之,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購物天堂、旅游勝地,而且也是名副其實的“文化綠洲”,文明之都。香港文化的最大特色,就是大膽地進行文化雜交、文化創新,就是文化與市場的對接,與商業的對接,走商業文化之路,走文化創意產業之路。
與香港一橋之隔的深圳,同樣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樣版。深圳原本是一個只有2萬多人的南海邊陲小小漁村,只用了近30年的時間,便奇跡般地建成了擁有近2000萬人口的,可以和北京、上海、廣州乃至香港媲美的現代化大都市。深圳是當代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其文化雜交優勢十分明顯。
若用傳統的觀念,戴著有色眼鏡去看,深圳沒有什么(傳統)文化,甚至有人稱它是“文化沙漠”。的確,要想在深圳尋找“秦磚漢瓦”,別說挖地三尺,就算你挖地三千尺,恐怕也難找到,但深圳也有它的文化創新亮點。如,深圳作為移民城市,大量引進人才,因而是平均學歷(文化程度)最高的城市,其企事業單位,碩士、博士畢業生所占比重之高是全國之最。又如,率先提出“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的口號,創造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這種快節奏、講時效的“深圳文化現象”,當年在全國起到了示范作用。作為最年輕的城市,深圳人口中年輕人所占比重也是最高的,又因為毗鄰香港,當年香港的時髦服飾、流行歌曲等最先在深圳流行,再“轉手”到內地。趕時髦、敢為人先,也成為一種“深圳文化現象”,曾令國人耳目一新。
尤其是,深圳的商業文化,文化創意產業,更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比如,打造錦秀中華、中華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歡樂谷、東部華僑城等主題公園;定期舉辦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簡稱“高交會”)、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最早興起營業性歌舞廳;創作了紅遍全國的《彎彎的月亮》、《春天的故事》歌詞;出現了“天天生產蒙娜麗莎”,年銷售額過億元的大芬村畫家村;深圳寶安農民工街舞團的街舞表演,還登上了2011年的央視“春晚”,等等。另外,深圳書城也是全國最大的購書中心之一。又如,深圳報業集團,它持有資產總額50多億元,已成為中國目前經營規模最大、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報業集團之一。深圳報業集團廣告年營業額在25億元以上,在中國媒體中排名第二、平面媒體中排名第一。而2011年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也給深圳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文化創意產業的分類與統計測算
文化產業,嚴格意義上講是文化創意產業。一般認為,文化創意產業是指依靠創意人的智慧、技能,借助于高科技對文化資源進行創造與提升,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產生出高附加值產品,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產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包含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與智能產權三項內容。也有人將文化創意產業分別稱為文化產業、創意產業和創新科技。不難發觀,文化創意產業,乃是最具活力和魅力的朝陽產業。
本文所探討的文化、文化價值、文化產業,是從經濟學的視野,從統計學的角度,從可操作性(可統計測算)的層面來界定的。引述國家統計局頒發的《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編制說明中的定義:從廣義上講,文化是指人類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狹義上是指語言、文學、藝術及一切意識形態在內的精神產品。《文化產業分類》中,將文化產業概念界定為: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根據國家統計局制訂的標準,文化產業分為以下9類:新聞服務;出版發行和版權服務;廣播、電視、電影服務;文化藝術服務;網絡文化服務;文化休閑娛樂服務;其他文化服務;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生產;文化用品、設備及相關文化產品的銷售。
在現行文化產業分類目錄中,教育、體育和自然科學研究未被列入,而公園管理、游樂園、休閑健身娛樂等卻被納入。這是值得商榷的。我們認為,教育和自然科學研究,作為文化產業,在理論上應當不會存在什么爭議。體育比賽(尤是藝術體操、花樣滑冰、跳水、水上芭蕾等)與文藝表演,同樣收取門票,同樣是給觀賞者以美的享受,理當納入文化產業。但將休閑健身娛樂等活動納入文化產業,似乎與文化創意相去甚遠。這類活動最主要的功能是保健,能帶來身心放松、精神愉悅,恢復健康,卻鮮有“文化”元素,也無“創意”之意。若將其列入文化產業,那么,則似乎不僅可以將醫療衛生行業全納入文化產業,而且餐飲業、建筑業等等均可向文化產業靠攏。當然,在英國,建筑業確實屬于文化產業。而在日本,則是將娛樂觀光業(包括博彩)與文化產業大致等同起來。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從國家戰略層面來說,科教興國不只是一句口號而已,必須將它落到實處。既然現在已將發展文化產業,增強文化軟實力也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的高度,那么,也就沒有理由不將教育和自然科學研究納入文化產業分類。將教育和自然科學研究納入文化產業統計,而將休閑健身娛樂等這類與文化創意相去甚遠甚至南轅北轍的行業調整出去,或許會使中國的文化產業統計分類更趨科學,更有文化和文化創意!
在中國,統計考核指標向來都具有風向標的作用。多建一些學校、科學館,與多建一些浴足城、棋牌(麻將)房,二者的文化創意孰多孰少顯然是不言而喻的。當然,不可否認,休閑健身娛樂等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它為解決中國的就業難題、增加稅收、GDP的增長乃至“維穩”等作出了重大貢獻,功不可沒!但就統計行業劃分而言,它仍然只能是第三產業中的居民服務業,而沒有必要納入(第三產業中的)文化產業,就像交通、金融、商業、醫療衛生等重要產業均屬于第三產業而不應納入文化產業一樣④。
對文化產業進行準確的分類界定的確較難,而進行精確統計測算則更為復雜。正因為存在諸多現實難題和理論困擾,也就需要人們去不懈地進行研究和探討。從調整產業結構角度看,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的居民服務業(包括其中的休閑健身娛樂等),以及交通、金融、商業、醫療衛生事業等,與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的文化產業一樣,都是無可非議的。但從國家戰略層面考慮,重點發展教育、科學技術、信息產業、文化產業(尤其是其中創意產業、智能產權),則是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當今世界的經濟競爭可歸結為科技和人才的競爭,而歸根到底,是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文化創意產業,處于整個社會經濟產業鏈的高端,其輻射拉動作用是不可限量的⑤。因此,必須從戰略的高度,來認識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比如,信息技術暨信息產業的輻射功能,幾乎能覆蓋到所有產業,擴散到每一個家庭⑥。而作為行業旗艦,微軟軟件的每一個新的創意,都會給全球范圍內整個行業帶來新的變化。因而,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公司,在全球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而中國網易公司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丁磊,曾幾度名列福布斯中國富豪榜首或中國IT產業首富。“網易”及丁磊,在中國的IT行業也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愛因斯坦等科學巨擘的科學創意,改變了世界歷史。凡高、畢加索、杰克遜、麥當娜等藝術巨星的藝術創意,給世界帶來賞心悅目(悅耳)的不朽藝術杰作。諾貝爾獎得主們的科學研究或文學創作成果,奧斯卡金獎影片,好萊塢的大片等,這些科學和文藝成就,無不充滿人類智慧,無不充滿創意!創意、文化創新,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核,而文化的創新又愈來愈需要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撐。文化創意產業堪稱萌發或孵化大有潛質的文化創意的搖藍。請切切記住恩格斯的一句衷告:“一個民族要站在科學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沒有理論思維。”⑦
結語
總之,文化是一條長河,從傳統走向現代,由傳統到創新,乃是必然的過程。傳統文化是歷史的積淀,沒有傳統就沒有創新,拘泥傳統也不可能創新。這里既有傳統與現代,墨守成規與革舊鼎新之間的沖突,也有東西方文化的交鋒。這種文化、文明的交融碰撞,是客觀的存在,也蘊藏著文化創新、民族文明復興的契機。發展文化產業,首先必須有文化底蘊,所以不可否認傳統文化的作用。但也不可拘泥于傳統,沿用陳舊的思維模式。任何新的科技成果和文藝杰作,無不來源于創造性思維。而任何新的產品和服務,也都發端于新的創意。所以,必須打破陳規,標新立異,敢為天下先,必須有創意,萌發新的創造性思維。
在三次產業劃分中,文化產業屬于第三產業的范疇。這里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探討:既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又要保證工業(第二產業)的發展勢頭和農業(第一產業)的基本穩定;而在第三產業中,又還存在發展文化產業與商業、金融、交通、衛生、信息產業、傳統服務業等之間的關系問題;在文化產業中,也還有各行業之間的關系等等。當然,還包括本文所探討的關于文化產業分類、統計測算方面的難題。還有一個似乎更值得引起關注的問題,恐怕應是城鄉居民精神文化消費水平與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內在聯系與邏輯關系問題。
探討文化創意產業及相關問題,必須關注消費者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費者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的有效需求,只能是消費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文化產業作為文化產品和服務的供給方,必須有相對應或相匹配的有效需求,即消費者不僅有對精神文化消費的偏好或嗜好,而且擁有可用于精神文化消費的貨幣支出量。早在一百多年前,馬克思就曾指出:“憂心忡忡的、貧窮的人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雹嘤靡痪渥钚碌木W絡流行語來講:沒有鈔票,“神馬都是浮云”??磥?,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無論從供給方還是需求方講,都還有許多問題值得深入地去研究、去探索,它雖不像發展航天航空和生物科技那樣尖端高深,但也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今天的中國,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雖然已成績斐然,但離發達的市場經濟社會尚有很遠的距離。當然,也還有許多現代商業文化、市場經濟文化之課要補。可以說,文化價值、文化創新所體現的是現代商業文化、市場經濟的靈魂。而關注文化價值,重視文化創新,乃是打造企業文化、培植文化創意產業乃至實現民族文明復興大業的題中應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