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下時尚產業學院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產業學院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進行產教融合、轉型發展、服務地方產業的重要載體,是深化地方高校發展以實現高校、企業、社會協同育人的創新之舉。通過分析時尚產業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總結梳理出時尚產業建設的具體方案,以期對基于地方文化產業發展的應用型高校時尚產業學院建設提供有益參考和借鑒。產業學院是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進行產教融合、轉型發展、服務地方產業的重要載體,是深化地方高校發展,實現高校、企業、社會協同育人的創新之舉。對教育理念、制度建設、學科發展、校企合作、師資建設、教學方法、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科學研究、地方服務等方面的改革有促進作用,有利于整合政府、學校、行業、企業及協會等多方資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轉型升級,從而促進高校與行業、企業、產業間的共同發展。時尚產業是以消費時代人們的精神及文化需求為基礎的,設計、制造、推廣、銷售具有社會代表性和流行性,并美化人們生活的產品或服務的企業和組織。時尚產業包含時尚產品的設計、生產、傳播、流通及消費環節。時尚產品包含服裝、配飾、化妝品、家居產品、室內設計、時尚攝影、時尚微視頻等,時尚產業可以說是融合了高端制造業與第三產業的創意文化產業。通過創意、服務、設計、媒體、消費、傳播等增加附加值,可以說時尚產業對于地方文化產業的繁榮和發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地方高校建設時尚產業學院的必要性
依托燕京理工學院藝術學院與時尚傳媒集團,共同創建時尚產業學院,其必要性如下:
1有利于深化地方高校的產教融合
高校的教學與地方產業的深入融合成為現今地方應用型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以往的產教融合受限于高校與企業各自為陣、企業目標與高校目標不匹配、教學要求與實際崗位要求的不一致等問題,不能很好地激發企業、行業對于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尤其是處于今天這個數字化、信息化、個性化時代,時尚產業的發展呈現爆發式、多領域融合發展的特點,時尚產業所需要的人才知識結構逐步發生變化,設計創新、設計服務、設計推廣、設計營銷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激增。與行業、企業共建時尚產業學院,能使高校、產業、政府、行業的資源更有效地聚集起來,有利于更有效地開展產教融合、深化地方高校與產業協同發展的辦學體系,形成更有效的產學互動形勢,更有效地實現產教融合。
2有利于打通專業、學院之間的壁壘,突破學科邊界,實現學科交叉
時尚產業融合了制造業與第三產業中的服務、設計、傳播、營銷等業態,包含了設計、工業、信息、商業、傳媒等多個學科。時尚產業的建立,有利于開展多學科交叉的人才培養、教學改革、教學與科學研究、產教融合等工作,突破學科的邊界,真正實現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
3有利于服務京津冀地方的時尚文化產業,助推傳統產業向先進產業轉型
燕京理工學院所在的河北省擁有北方最大的服裝制造基地,毗鄰的北京為中國時尚中心、文化中心。通過燕京理工學院與時尚傳媒集團共同建立時尚產業學院,有效依托北京作為時尚中心、河北作為北方最大服裝制作基地的豐富資源,充分整合行業、企業、社會、高校的資源,有助于推動京津冀時尚文化產業的協同發展,有助于河北傳統服裝制造業等的轉型升級。
4有利于地方高校“二元”人才的培養
燕京理工學院與時尚傳媒集團共同建立時尚產業學院,共同開展“二元制”人才培養工作。本著更好地實現產、學、教、研相結合,共同為社會培養實用性人才,實現學校培養和企業需求無縫對接的目標,秉持“校企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以時尚產業鏈的各個工作方向為導向,立足區域,根據時尚產業相關的職業崗位職責及要求,聯合開展面向時尚產業的“二元制”人才培養工作。
5有利于地方高校品牌文化活動的深化發展
通過時尚產業學院的建立,有利于燕京理工學院國際大學生時尚設計盛典品牌文化活動的深化發展。通過時尚產業學院的建立,更有利于將國內外社會資源、政府資源、企業資源、行業資源以及高校資源等引入時尚盛典,時尚產業學院與時尚盛典品牌活動形成互為補充的兩個平臺,真正助力盛典品牌活動成為集聚產、學、研、商的交流、展示、宣傳的平臺,并進一步推動時尚產業的內涵建設。
二、地方高校建設時尚產業學院的可行性
產業學院建設作為應用型本科院校推進加速轉型的重大探索,是大學和產業之間構建的教育共同體。依托燕京理工學院藝術學院與時尚傳媒集團舉辦時尚產業學院,具有較強的可行性,具體可行性分析如下:
1依托北京的地理優勢有助于時尚產業學院建設和發展
北京為全國時尚中心、文化中心、設計中心,時尚產業鏈最為發達,涵蓋了時尚設計、制作、傳播、銷售的所有環節,國際一線時尚品牌門店數位居全國第一,時尚商品年消費額僅次于上海,匯集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類雜志總部、時尚類活動舉辦地、時尚類行業協會,擁有國際知名影響力和風向標的時尚購物中心。燕京理工學院依托毗鄰時尚中心——北京的優勢,能充分整合北京時尚產業的行業、企業、高校等多方資源,為時尚產業學院的成立和發展提供各方面的資源支持。
2藝術學院有鮮明的辦學特色,專業設置基本覆蓋時尚產業鏈
藝術學院以“立足時尚產業,從時尚大概念的角度構建學科體系”的理念,將藝術設計學科專業及其方向的設置和時尚產業鏈進行融合,涵蓋服裝與服飾設計、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數字媒體4個專業,包含時裝設計、時尚配飾、時尚化妝、時尚圖形、時尚攝影、時裝表演、時尚傳播與推廣、時尚營銷等7個方向,依托時尚產品設計、制作、傳播與營銷等環節進行時尚設計類人才培養,滿足時尚產業鏈條中人才需求的全方位覆蓋。依托燕京理工學院藝術學院較為完備的且契合時尚產業全鏈條的學科、專業、方向、課程設置,為時尚產業學院的建設、發展提供充足的學科、師資、教科研、實驗室等資源。
3時尚傳媒集團具有全國最豐富的時尚產業資源
時尚傳媒集團整合全球時尚資源,是擁有《時尚芭莎》《時尚先生》《時尚家居》《羅博報告》《時尚健康》《華夏地理》等多本覆蓋生活方式各垂直領域的刊物的大型文化傳媒集團。時尚集團除了以16本高品質的雜志深刻影響著中國讀者的生活方式外,還不遺余力地借助多媒體平臺,以各種創意手段,創造了形式多樣的跨界、跨領域的活動,推動中國時尚文化產業的發展。通過引入時尚傳媒集團資源,共同組建時尚產業學院管理條例、師資隊伍,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承擔產教融合的教學改革重責,共同打造時尚設計盛典品牌活動等,為時尚產業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源,共同助推中國時尚產業的發展。
4藝術學院具有實戰性較強的工作室教學模式,有助于時尚產業學院成果的落地、轉化
燕京理工學院藝術學院擁有百名雙師型教師,引進了具有國際化背景的師資,設立了4個類別的專業教室和18個專業實驗室,保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與4E家公司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建立了“四層次”工作室。在教學中廣泛開展項目制教學、校企合作教學、課賽融合教學、案例教學等實操性較強的教學方法,為分類培養學生,進一步展開實踐教學提供了有利保障。產業學院與藝術學院“四層次”工作室教學模式的有機融合,也有助于時尚產業學院成果的落地、轉化。5依托時尚盛典,整合各方資源,打造產、學、研、商平臺隨著國際大學生時尚設計盛典賽事規模和影響力的提升,賽事舉辦在評委、嘉賓、參賽海外院校、合作機構等方面日益國際化,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賽事。通過時尚盛典這一品牌活動,燕京理工學院整合了大量社會、行業、企業以及高校資源,助推了時尚設計相關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專業建設,并將盛典逐步打造成集聚產、學、研、商的時尚類專業平臺。國際大學生時尚設計盛典這一平臺,為時尚產業學院的建立和發展提供各類高水平的國內外資源,也為時尚產業今后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三、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的時尚產業學院建設方案
通過時尚產業的建設,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服務地方創意文化產業發展,服務北京的全國文化中心建設,助力河北先進制造業的發展,推動校企時尚文化資源和產學研深度融合,以更好地服務社會、推動文化傳承與創新。根據初步工作方案,雙方將通過國際大學生時尚設計盛典品牌文化活動平臺、時尚產業研究與實踐平臺、時尚產業與教學融合平臺、全方位時尚產業鏈人才培養平臺這四個平臺,在京津冀文化產業融合發展、燕趙地方創意文化產業開發、國際大學生時尚設計盛典創意孵化、傳統服裝產業轉型升級等項目上廣泛、深入開展協同研究與落地工作。通過充分挖掘學校的資源優勢和企業的產業優勢,共同推進雙方在時尚產業人才培養、時尚文化交流、時尚趨勢研究、學術活動交流、時尚創新與孵化等方面的合作。燕京理工學院與時尚傳媒集團就以下幾個方面落實行動方案。
1時尚產業學院“三合一”模式
產業學院需要在大學、產業、行業、政府之間達成更多共識、展開更多的聯動,通過建立產業學院,實現校企合作模式(時尚傳媒集團等)、校地合作模式(省地市級政府)、校行合作模式(北京服裝設計師協會等)的“三合一”合作模式,推動教育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化聯動。以“三合一”合作模式為基礎,以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為抓手,采取聯合組建管理機構、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展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立產學對接實踐教學平臺、開展創新創業等方式,形成以滿足個人職業發展需求、行業產業發展需要為目標的時尚產業人才培養體系。
2協同提高時尚設計類學科專業建設
通過對時尚產業學院時尚設計美學科專業的建設,可以有效融合高校與社會企業、行業、協會等各方資源,打造依托時尚產業全鏈條的學科、專業建設模式,制定高校設計類專業與時尚文化產業深度融合的建設方案,打造出服務地方文化產業的、具有鮮明特色的學科與專業。根據時尚產業、創意文化產業的發展趨勢,積極整合高校各學科資源,拓展復合型學科與專業的發展方向,高校與資深專家共同組建師資團隊,共同設置學科專業培養方案與實踐類課程教學體系,打造面向產業一線的實訓實踐教育平臺,進而推動時尚設計類相關學科專業的建設。
3協同地方高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在時尚產業學院運作框架下,高校與時尚產業、行業擁有共同的平臺,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提供了更好的途徑。時尚產業學院通過一線的產業、行業調研及產業、行業的資深專家,參與高校人才培養工作,形成更有針對性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制訂更準確的時尚產業類人才能力標準,構建更合理的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根據時尚產業標準及企業對員工能力的要求,對已有課程進行整合、優化,或者引入企業課程資源,開發全新的課程;開展以面向產業、行業所需的學生基本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最終形成適合時尚產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理念、目標、方法及管理體系,實現面向地方時尚產業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四、協同開展時尚產業、時尚設計、時尚流行趨勢等研發
產業學院應當承載行業、企業創新的功能。依托藝術學院的社會設計專業與服務研究院,對國內外時尚產業展開深入、系統研究,為產業學院搭建高水準的研究平臺創造條件。針對時尚行業關鍵、核心問題,高校要與企業共同組建科研團隊,共同合作開發,提高研發的針對性、實踐應用性。一方面,時尚行業、企業的設計中心、流行趨勢研究中心、技術中心等可直接建在學校,充分利用高校相對完善的硬件條件和人力資源;另一方面,時尚行業、企業又為時尚產業學院研究成果的落地與應用提供了實戰平臺。
五、協同培養地方高校的應用型師資隊伍
在中國文化復興、信息革命、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等時代新趨勢的背景下,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以學科交叉為手段進行專業化打造,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時尚設計類人才。通過時尚產業學院的建設,依托時尚產業、時尚行業等資源,協同培養、引進一批專業的師資人才隊伍,特別是在時尚產品創新設計、數字化設計、智能制造、虛擬現實設計、時尚傳播與推廣、時尚營銷等方面,根據時尚產業的發展需要,共同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師資隊伍。
參考文獻
[1]王春利,孫丹丹,徐瑤.“五個一體化”現代產業學院新模式建設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21(04):149-156.
[2]李一,王曉蓬,屈萍.浙江省時尚產業產教融合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絲綢,2021,58(01):47-51.
[3]李向軍.北京時尚控股與北京服裝學院達成戰略合作優勢互補推動北京雄安新區時尚產業融合發展[J].時尚北京,2018(01):252.
[4]李寶銀,湯鳳蓮,鄭細鳴.產業學院的功能設計與運行模式[J].教育評論,2015(11):3-6.
作者:陳良雨 沈宏 陳旺 單位:燕京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