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旅游龍獅文化產業開發問題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龍獅文化作為極具海南特色的文化類別,具有民俗文化和運動健身合二為一的獨特功能。以海南國際旅游島龍獅文化產業開發為研究對象,探討了該地區龍獅文化產業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龍獅文化產業發展策略與路徑,旨在為龍獅文化產業開發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旅融合;龍獅文化產業;問題;策略
近年來,海南龍獅文化產業發展路徑已經初步形成。依托文旅融合的新形勢,綜合性發展龍獅文化運動,為海南國際旅游島發展提供有效的地方文化產業助力,同時也推動了海南龍獅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但是從發展實際來看,受制于基礎設施、發展模式等束縛,海南龍獅文化產業在具體探索過程中仍舊存在明顯的問題,龍獅文化產品供給與社會需求符合度相對較低,影響了該產業高質量、創新發展[1]。
1海南國際旅游島龍獅文化產業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1.1政府扶持能力有限
近年來,隨著龍獅文化產業發展能力不斷提升,海南國際旅游島管理部門也加大了對龍獅文化產業的支持力度,并加大海南龍獅文化宣傳力度,積極開拓龍獅文化演出渠道,加大對龍獅文化劇團的財政支持力度。同時,為了推動龍獅文化的進一步發展與傳承,政府組織成立了龍獅文化產業基地、龍獅文化學會等。海南龍獅文化產業的主體依舊是各個劇團,劇團在經營上存在資金短缺、人才不足、傳承斷代等問題,而這些問題本質上只能通過各個劇團的市場經營才能夠解決,政府僅能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此外,還存在著龍獅文化產業與保護工作不系統的問題,未根據龍獅文化的需求出臺政策,如人才短缺方面,政府尚未出臺相應政策,只是給地方劇團提供演出、經費支持,扶持點相對較少。
1.2演出場所不足,經營管理理念落后
對于龍獅文化產業來說,演出場所是觀眾感受龍獅文化魅力的主要空間,演出場所是否充足直接影響龍獅文化的傳播力度。經營管理的理念直接影響劇團的發展情況。作為龍獅文化產業的主體,劇團發展受到影響必然會造成整個產業發展出現問題。龍獅文化演出場所主要受天氣情況及基礎設施的影響。海南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節性降雨相對較為集中。流動演出場所基本都在室外,一旦降雨就會影響觀眾數量,影響演出正常進行,造成演員收入不足,進一步影響龍獅文化本身的發展和傳承。從經營管理理念上來看,當前海南3家主要劇團雖然已經逐步提升了自身的管理能力,但是整體管理呈現粗放的特點,家族化管理色彩較濃,并且各個劇團之間存在惡性競爭,進一步影響了龍獅文化劇團的發展[2]。
1.3人才支撐不足
龍獅文化產業不僅需要場地、曲目創新支持,也需要龍獅文化創編的支持。從文化產業層面來說,內容是整個傳承的關鍵環節,內容缺乏創新和適應能力,會影響傳承的效率與質量。實地調查來看,當前的龍獅文化民俗運動創編主要是老一代演員隨機創編,創編依托固定性較弱,整體創編能力不足。同時,缺乏現代化曲創專業人才,如經過高等教育的專業編劇人才、舞臺指導人才等,造成龍獅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缺乏現代化內容的支撐,同時缺乏專業指導,影響傳承的質量。從人才培養來看,海南國際旅游島當前還沒有專業性的龍獅文化創編人才培養機構,整體龍獅文化創新能力不足。隨著傳承人老齡化,老一輩龍獅文化藝人相繼退出舞臺,該地區龍獅文化創編人才出現斷層,導致龍獅文化演出內容重復,影響觀眾的觀看興趣。從龍獅文化產業來看,演員素質與水平發揮有直接作用。如果演員有較高的素質與能力,能夠提升表演的可觀看性,從而推動龍獅文化品牌打造。從當前各個龍獅文化劇團的演員來看,雖然也有著綜合能力較強的“臺柱”,但數量相對較少,呈現出演員總體水平參差不齊的現狀與問題,這也是該地區龍獅文化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龍獅文化演員水平低主要由3方面導致。一是該地區龍獅文化演員多數未經過專業化和系統化培訓,本身起點相對較低。二是海南國際旅游島龍獅文化演員的學歷水平相對較低,對新知識的學習能力相對較弱,造成演員學習能力相對不足。三是龍獅文化產業有明顯的家族傳承、圈子傳承,部分演員來自家族與圈子之外,難以學習到龍獅文化最核心的內容。
1.4內容缺乏社會適應性
龍獅文化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已經逐步成為了傳播海南地區文化的一種渠道,肩負了滿足社群大眾文化生活需要的責任。但是,由于當前龍獅文化劇團本身的盈利需要,只能在民俗劇目中突出娛樂化功能。現代觀眾群體審美水平提升,過去的內容難以滿足中青年觀眾群體的審美需要,造成中青年觀眾群體對龍獅文化的興趣不足。從龍獅文化的劇目來看,主要有3種劇目背景,即依托封建文化的故事背景、依托地方鄉俗故事背景及依托各種政策背景。這些劇目類型對老年人群體來說有較大吸引力,但是對中青年群體來說吸引力比較低[3]。
1.5產業延伸不足
龍獅文化產業發展需要完整的產業鏈條。龍獅文化分布與地理環境相關,存在分布不均、獨立性較大等問題,加上經濟水平的影響,當前該地區龍獅文化產業鏈條仍舊不健全,造成傳承過程中的短板效應。該地區多數居民僅把龍獅文化視為自娛自樂的方式,而不是將其作為生存發展的依托。龍獅文化演員收入本身較低,進一步導致多數民眾對龍獅文化的學習積極性與發展積極性不足。從龍獅文化產業的產業鏈來說,應當包括民俗運動生產、民俗運動宣傳、民俗運動表演等內容,但是該地區龍獅文化產業鏈中僅涉及民俗運動表演與生產,宣傳能力相對較為缺乏。在民俗運動生產與表演中也有專業化較弱的問題,進一步影響了龍獅文化產業鏈質量。
1.6缺乏對外宣傳
龍獅文化作為地域性文化類別,要為產業發展提供有效的內容與產品支撐,就要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推動龍獅文化品牌形成與發展。但是就當前來看,海南龍獅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缺乏對龍獅文化本身的宣傳,影響龍獅文化品牌打造。部分龍獅文化產業主體在宣傳過程中缺乏全方位傳播與宣傳的意識,缺乏產業傳播矩陣的搭建,而是通過地方傳統媒體渠道、人際傳播等方式宣傳,龍獅文化傳播的范圍與廣度比較狹窄。此外,在調查中發現,海南省雖然已經成立了民間龍獅文化協會,但是協會本身傳播能力相對不足,缺乏專門的傳播人才和多元傳播路徑,進一步影響了龍獅文化的整體宣傳[4]。
2海南國際旅游島龍獅文化產業開發路徑與策略
2.1突出政府主導作用,打造“開發+傳承”體系
從龍獅文化產業的發展來看,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政府政策為龍獅文化產業與創新提供了基礎保障。龍獅文化產業的發展本身就是海南的一張名片。因此,海南應當充分發揮自身作用,通過完善政策制度、健全支持體系來引導龍獅文化產業構建“開發+傳承”體系。一方面,政府應當加大對龍獅文化創新的支持力度,通過資金支持、政策支持,調動社會群體對龍獅文化創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政府應當圍繞創新成果,引導龍獅文化劇團、地方媒體進行宣傳,提升龍獅文化產業的宣傳力度,拓寬龍獅文化傳播與傳承。同時,政府應當鼓勵民間資本注入龍獅文化產業,解決龍獅文化產業化發展過程中資金不足的問題。
2.2優化產業育人,健全龍獅文化人才培養體系
加大龍獅文化內容與形式的創新力度,可以依托各個劇團,加快培養龍獅文化創編人才、專業指導人才,健全龍獅文化人才培養體系。通過人才培養,拓寬現有龍獅文化的表現形式,積極融入現代化元素,以中青年觀眾群體的需求為基礎,對龍獅文化表演形式進行多元創編。例如在龍獅文化戲劇的背景上,可以現代青年的求職、就業、發展為背景,提取中青年群體的具體發展情況進行龍獅文化創編,能夠提升龍獅文化的豐富性,有效吸引中青年群體關注,提升龍獅文化對中青年群體文化需求的滿足能力[5]。
2.3結合社會需求,豐富龍獅文化運動的內容與形式
當前海南國際旅游島龍獅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容與形式較為單一,不僅體現在龍獅文化本身的形式相對單一,也體現在其經營方式與演出方式的單一。對此,應當豐富龍獅文化的內容與形式,推動龍獅文化產業能力提升。對此,應當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首先,推動龍獅文化演出形式多樣化發展。龍獅文化在演出形式上相對單一,在龍獅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可以積極拓寬龍獅文化演出渠道,豐富演出形式。例如將龍獅文化融入到節日、節慶和會展中,創新演出形式。其次,推動龍獅文化與地方旅游結合。將地方旅游與龍獅文化融合,突出龍獅文化的傳播。建設以龍獅文化為主題的公園,不僅能夠提升群眾對龍獅文化的接觸,還能借助地方旅游的基礎設施進一步釋放龍獅文化產業發展活力,實現融合發展。
2.4借力文旅融合,開發龍獅文化系列文創產品
文創產品不僅是文化本身的一種標簽與時代化產物,也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一種有效載體。文創產品開發能夠帶動文化產業主體的盈利能力,進一步為文化產業發展注入活力。當前,我國多數地區的非遺文化傳承過程中,加大了對文創產品的開發力度,依托文化本身采取社會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文創產品開發,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例如故宮文創產品、陜西兵馬俑文創產品在開發與營銷過程中,不僅有效提升了景區收入,拓寬了景區產業鏈,也逐步將文創產品打造成景區文化的品牌,使更多群體通過文創產品加深了對景區文化的認識。海南龍獅文化產業在發展過程中,應當積極通過文創產品開發的形式,依托地域旅游發展,將龍獅文化實物化,推動龍獅文化產業更好地發展。一方面,龍獅文化可以提取民俗中的各種角色特征,按照龍獅的類別加工制作成工藝品并在景區和網絡上銷售,通過工藝品銷售來推動龍獅文化的傳播與發展。另一方面,海南國際旅游島可以將龍獅文化中的人物角色設計到地方特色產品的包裝上。這不僅能夠突出海南產品特色,同時可以拓寬龍獅文化產業的傳播渠道,打造龍獅文化衍生創意產品系列[6]。
2.5搭建龍獅文化傳播矩陣
互聯網時代,網絡傳播已經成為一種大趨勢。網絡打破了傳播的地域限制,同時提升了傳播內容的豐富性與及時性,能夠使一種內容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宣傳,提升傳播效率。龍獅文化產業與網絡傳播有明顯的適應性。通過網絡傳播,能夠使龍獅文化在傳承過程中面向更廣闊的群體,提升龍獅文化的影響力。同時,網絡傳播是現代經濟的一項重要構成,通過網絡傳播能夠推動龍獅文化產業鏈條完善,打造“網絡傳播+宣傳”“網絡傳播+帶貨”等矩陣,進一步提升龍獅文化產業的盈利能力[7]。一方面,龍獅文化在網絡傳播矩陣構造的過程中,要形成自下而上的形式,以各個民間戲劇團為主體、政府和媒體為輔助,搭建多元化的傳播矩陣,提高傳播效率[8]。另一方面,各個戲劇團要充分利用當前的網絡傳播渠道,結合龍獅文化的內容,形成一次生產、多元傳播的體系。各個龍獅文化劇團可以利用短視頻、微信公眾號、微博、搜索引擎等形成自身的傳播矩陣[9]。在構建好傳播矩陣后,要積極拓展傳播版塊與功能,在宣傳龍獅文化的基礎上帶動地方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在短視頻傳播過程中,可以發揮“短視頻+直播”的作用,促進地方農特產品、文創產品營銷,進一步推動龍獅文化產業的發展[10-11]。
2.6推動龍獅文化產業品牌建設
現代文化產業更需要品牌特色。當前,在龍獅文化傳播過程中,雖然已經形成了地方口碑與品牌,但是品牌影響力相對不足,與龍獅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需求不相符合,在走出地域范圍后,難以發揮出品牌的作用。品牌本身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通過品牌打造出核心觀眾群體和核心傳承群體,能夠促進傳承本身更好地發展[12]。一方面,龍獅文化產業在品牌打造過程中,要發揮整個行業的作用,通過行業之間的交流、溝通與互動,在更廣的層面上突出龍獅文化。這就需要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健全龍獅文化學會組織,發揮龍獅文化學會組織在品牌打造過程中的資源調動與整合作用,優化龍獅文化品牌打造過程[13-14]。另一方面,龍獅文化的品牌打造需要逐步走出“民俗運動”的界線。通過將龍獅文化與地方行業融合,構建龍獅文化品牌陣營,推動海南國際旅游島龍獅文化在更加廣闊的舞臺上展示。政府可以將龍獅文化作為一種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設中,打造出城市特色,實現龍獅文化品牌化。
3結束語
海南國際旅游島龍獅文化產業發展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把握品牌發展趨勢,推動龍獅文化從地域性走向國際性。同時,要發揮政府引導、產業主體自主創新探索的作用,形成健全的行業育人體系,加強龍獅文化人才培養力度,提升龍獅文化產品的創新能力,提升龍獅文化與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全方位的助力。此外,要積極拓展發展空間,探索與海南國際旅游島旅游行業融合發展的路徑,開發相應的文創產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業主體的盈利能力,實現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艷.自貿區背景下:海南省文化創意旅游模式探析[J].公關世界,2020(18):7-8.
[2]陳凱,蔣惠敏.“一帶一路”背景下海南民俗文化對外傳播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20(20):179-180,183.
[3]莫蘭,袁麗,萬里,等.海南省龍獅運動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術研究,2017,2(1):99-101.
[4]徐游.談海南國際旅游島形象建設[J].旅游縱覽(下半月),2020(10):100-102.
[5]邱新慧.海南國際旅游島全域旅游的生態文化建設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34):192-193.
[6]李瑞軍.如何利用好國際旅游島政策促進海南鄉村旅游及本地農產品的發展[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9(9):50,52.
[7]陳正.海南生態文化旅游開發研究[D].三亞:海南熱帶海洋學院,2019.
[8]楊振之,郭凌,蔡克信.度假研究引論———為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提供借鑒[J].旅游學刊,2010,25(9):12-19.
[9]李燕琴,劉莉萍.夏威夷對海南國際旅游島可持續發展的啟示[J].旅游學刊,2011,26(3):16-24.
[10]時雨晴,虞虎,陳田,等.城市旅游效率演化階段、特征及其空間分異效應———以海南國際旅游島為例[J].經濟地理,2015,35(10):202-209.
[11]張新.基于海南國際旅游島的區域旅游開發評價及開發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大學,2011.
[12]王家忠.論海南國際旅游島文化共同發展戰略[J].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0):121-126.
[13]李睿.龍獅文化發展三途:競技運動,舞臺展演與國族象征[J].體育與科學,2016(2):43-49.
[14]謝明川.舞龍獅運動與龍獅文化[J].軍事體育學報,2005,24(2):65-67.
作者:郭曉紅 陳冬冬 單位:海口經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