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外國文學傳播的文化精神及價值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基督教影響下的中世紀文學。
繼古希臘文明之后,經過了十個世紀的漫長發展,基督教開始在歐洲興起,風靡整個歐洲的宗教狂熱自然影響了當時的文學創作。基督教崇尚上帝,以嚴格的教義束縛人們的生活和思想,宣揚“神”的愛,而不是“人”的愛。這在一定程度上,違背了自古以來的人本思想、自由平等、博愛的價值觀;禁欲、對無所不能的“神”的崇拜成為當時西方文學宣揚的普世價值觀。
(二)文藝復興的時代烙印。
經歷了文學史上壓抑、黑暗的中世紀,人文主義在13世紀得到復興。因為同時期資本主義的萌芽,打破基督教的禁錮與束縛。此次文藝復興運動勢頭兇猛,人們重新開始遵循以人為本的價值觀,重塑古希臘、羅馬時代傳承而來的文學、繪畫、雕刻、運動等技藝。并且此次文藝復興雖打著古希臘的旗號,卻帶上了新興資本主義的烙印,強調人的重要性、尊重人的訴求,在這種價值觀下涌現了大量優秀文學作品,如:《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麥克白》等,體現了資本主義初級階段的價值觀與時代色彩。
(三)18世紀啟蒙運動。
文藝復興運動以來,歐洲資本主義繼續發展,人們進一步擺脫封建教義枷鎖。在18世紀,出現了一批爭取自由、平等、秩序、理性的藝術家,這批啟蒙藝術家不但在其文學作品中關注人類個人價值的實現,而且致力于建設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
(四)西方文學的人道主義關懷。
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各國陸續進入了資本主義時代。但眾所周知,資本原始積累階段是血腥、殘酷的,往往伴隨著對無產階級的殘酷剝削與壓榨。因而,這一時期的西方社會是動蕩不安的,也催生出了抨擊資本主義丑陋社會形態的文學作品。比如:《雙城記》、《巴黎圣母院》、《三個火》等,皆是揭示統治階層的腐敗不公、人民生活的悲慘以及覺醒的人民反抗暴政的極具現實意義的小說。由此可見,18世紀西方文學開始關注資本社會對人性的摧殘,并開始催生對資本主義壓榨下的人民的人道主義關懷。
(五)現代西方文學。
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發展經歷了原始的積累,開始邁向穩定、富裕。西方文學逐步呈現出回歸自然、探討內心的趨勢。出現了各種流派,比如:魔幻現實主義、印象主義、超現實主義、表現主義、黑色幽默等。這一時期的西方文學對人性探討更深入,也不乏表現現實社會對人性的影響。
二、外國文學價值觀的傳播及其導向
文學來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因此,經典的文學創作大都關心人類的思想、感情、生活,充滿由社會實踐而來的豐富哲理。外國文學的文化精神傳播及其價值導向在現代中國的價值觀培養中應該遵循以下幾點:1.人是最大生產力,以人為本,提升公民自尊、滿足公民人生價值;2.創造互相尊重、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和諧社會;3.塑造青少年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青少年良好的審美能力,提升國民素質。
三、結語
研究外國文學文化精神及其價值導向,讀者應該追隨西方歷史的各個發展階段,感受其在某一特定歷史階段生成的獨特的文化特征,這樣才能克服語言和文化差異的障礙,深入到對外國文學的欣賞中。外國文學發展到現在,其所體現的價值觀必然是應時而變的,一如人類社會也在變革中發展。但崇尚自由、民主、和平、以人為本的價值觀一直決定著人類進步的方向。這種價值觀跟我國的傳統價值觀也是一脈相承、殊途同歸的,而完善自身思想價值觀的建設,對不同文化求同存異,取其精華,棄其糟粕,以客觀、唯物的角度來欣賞外國文學,助力我國思想文化建設尤為重要。
作者:付斯敏 單位: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