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生村官文化建設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引導大學生更新觀念,樹立基層服務的長期意識
一是大力宣傳大學生自主創業成功者的事跡和經驗,引導大學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業,貢獻社會。引導大學生弘揚奉獻精神,激發青春熱情,把自己融入到城鄉統籌的新農村偉大實踐中去。二是教育大學生正確樹立三觀: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樹立胸懷祖國服務于人民的遠大志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走與人民群眾相結合之路,融入歷史發展洪流中,不斷增強創業意識,切實轉變擇業觀念,努力鉆研理論和技術,變成身懷致富技藝、立志到農村建功立業、與廣大農民齊奔小康的人才。同時,大學生也應該積極響應黨和國家服務基層的號召,認清就業形勢,轉變就業觀念,在實踐中不斷提高為基層服務的本領。三是培養大學生村官樂于奉獻、為民服務的精神。農村各種環境較差,大學生村官在農村工作和生活中將面對諸多困難,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要自覺磨煉意志和毅力,做好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不怕吃苦,樂于奉獻,用豐富的知識和技能盡快熟悉農村情況,從農民最歡迎的具體事情做起,運用所學知識為農民服務。農村基層組織在這一過程中也要注重選派基層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對新任“大學生村官”培訓,對他們重點教授政策法規、農村工作方法和農業科技知識;還要引導他們掌握農村的實際情況,培養他們正確處理農村復雜社會問題的能力。
二、改善農村基層環境,為吸引優秀人才創造條件
農村尤其是偏遠落后地區的基層環境差,這已經成為一個毋庸置疑的共識。怎樣才能讓“大學生村官”長期服務農村?農村靠什么留住“大學生村官”?靠什么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來農村建功立業?一項重要的舉措是改善農村基層環境,給“大學生村官”提供一個較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一是尊重大學生村官意愿,給予更多的自主權。基層組織要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做好引進、培養和用好大學生村官的工作,在工作中應給予他們以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放手讓他們充當骨干,為他們早日成才提供條件。還應盡快讓“大學生村官”擔任實職,給予他們更多參與處理村里重大事務的機會,為他們搭建創業的平臺。在村“兩委”換屆時,應動員大學生村官積極參與“兩推一選”、“公推直選”,使其早日進入決策層。二是改善大學生村官生活條件。目前,各省市也一直在想方設法吸引大學生到農村基層任職。可以說,在今后國家和各省、市(直轄市)、自治區將會在改善農村基層環境方面下更大的力氣,這些措施對于調動了大學生村官的工作積極性,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服務基層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健全和完善各種保障制度,促進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
一是制定大學生村官制度方面的法規,明確大學生村官法律地位。大學生村官政策已經歷時13年,但是目前還沒有一部關于這方面的法律法規出臺,缺少了法律法規的保障,大學生村官在農村事務中的身份困惑也將長期存在,各種保障和激勵措施也很難到位。二是落實好大學生村官的各種優惠政策和待遇,增強其歸屬感與榮譽感。畢業生下鄉當村官的優惠政策,通過農村廣闊的就業天地和創業前景來吸引他們,如保留城市戶籍、提供較高的工資待遇、公務員考試和考研加分、減免學費和助學貸款等。要為大學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創造必要的工作、生活條件,提供相應的資金支持、安全保障和社會保障,解除他們到農村創業的后顧之憂,形成大學生爭相下鄉、努力到基層的局面。同時,農村基層組織也要關心大學生村官的生活與情感需要,定期召開座談會與他們進行交流,并定期收取他們的書面思想匯報,以便及時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工作進展和身體狀況。讓大學生村官能夠“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讓他們能在農村安心工作和創業,在對社會的奉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三是重視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發展,健全后續政策。大學生到基層任村官,必須重視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發展。推薦優秀大學生村官直接進入選調生隊伍序列,鼓勵大學生村官在任職期滿后參加公務員考試,并給予適當的政策照顧,進一步探索大學生村官職業發展的新機制。在城鄉統籌規劃的實踐中,已經涌現出許多在平凡崗位上做出重大貢獻的“大學生村官”。只要國家、社會、農村基層為大學生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健全各種保障制度、激勵措施,做好各項配套改革,那么,“大學生村官”在城鄉統籌規劃中的作用將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