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淺談城市森林文化建設生態價值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當前社會生態建設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城市發展重點工作,建設森林文化作為生態價值的主要體現,國家及社會必須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首先闡述了城市森林文化的相關概念,基于城市森林文化和城市生態文明之間的聯系、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態文明的主要載體兩個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其后就城市森林文化建設生態價值,即固碳釋氧價值、水土保持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價值、對城市微氣候調節價值四個層面進行了具體分析,最后提出了城市森林文化結構的具體分析模式,希望以此提高城市森林文化的生態價值,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城市;森林文化;建設;生態價值
1城市森林文化的相關概述
1.1城市森林文化和城市生態文明之間的聯系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森林文化應當是城市生態文化的主要體現,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城區被改造,隨之而來的是日益嚴峻的生態問題。近年來,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生態文明的理念,城市森林與生態文明相互聯系,其主要理念和目標在于實現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的保護。創建城市森林文化從本質上來講就是為了打造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局面,營造出人類適宜的居住環境。
1.2城市森林文化是生態文明的主要載體
我國提倡生態文明城市的建設,而森林文化作為建設的重點內容,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對其引起足夠的重視,將其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實現生態環境的和諧、理想,以此推動和諧社會、和諧城市的進一步發展。
2城市森林文化建設生態價值的具體分析
2.1固碳釋氧價值
城市的環境與居民的生活方式、生產活動息息相關,尤其是一些化石燃料燃燒的地區、土地覆蓋率較低的地區,大氣的主要組成結構已經發生了變化。同時,根據相關調查研究得知,大氣層本身的理化特征較為明顯。二氧化碳是溫室效應的主要成因之一,在城市生態文化建設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森林固碳釋氧的價值,應當從根本上進行體現和完善。具體而言,森林在與外界進行物質交換時通過光合作用實現固碳方式,確保了二氧化碳的規定性,最終制造出氧氣。另外,植物通過自身特性對碳素進行了固定,將其保存在機體和土壤中,形成了二氧化碳。
2.2水土保持價值
當前,我國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水土流失十分嚴重,且很容易受到地形地貌、土地資源利用情況、森林資源等多方因素的影響。對于一些丘陵地區而言,在春季溫度上升較快,雨量較少,而在秋季溫度降低較快,雨量多,時常發生陰雨連綿的情況。這樣的現象直接影響著水土流失的發生,一旦發生水土流失土壤中的大量營養物質也會流失,土壤的整體肥力降低,無法為農業生產提供保障。在這樣的情況下,創設城市森林文化,建立健全的生態系統,能夠有效緩解水土流失的問題。森林生態系統本身具有一定的水土保持能力,不僅可以涵養水源,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發揮出固土保肥的作用。具體而言,在截流降水等方面發揮作用的主要是森林植被中的林管、根系以及落葉等,以此補充地下水源,凈化水質。
2.3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價值
森林從一定意義上來講是一個健全的生態系統,為動植物的多樣化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環境。由此可見,森林生態系統的高效建設為生物的多樣化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能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國家相關部門必須給予足夠重視。
2.4對城市微氣候調節價值
在森林中林冠層的面積是非常大的,其在功能上主要是對太陽光線進行隔斷,有效減少森林內部溫度的吸收,加速氣溫的散失,以此對森林的濕度、溫度等進行有效的調節。從一定意義上講,森林中的植被會在蒸騰作用下將蒸發出的水分排到大氣中,以此對城市的微氣候進行調節,增加空氣濕度。
3城市森林文化結構的具體分析模式
一方面,在建設城市生態文化的過程中可以根據當地城市的具體環境情況,污染現象進行深入了解,分析導致環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和成因,有針對性地進行動植物種類選擇,以此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充分實現生態價值。通常而言,地區為了推動森林文化建設會通過引入地帶性物種的方式解決植被問題,同時加強對鄉土植物的分析,明確動植物引入標準;另一方面,為了充分體現生態價值,應當對森林的土壤情況、動植物種類、水質情況進行系統調查,根據實際需求建立健全的森林管理體系。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加強森林文化建設就是要進一步實現城市森林的綜合效益。在這個過程中,國家應當搭建平衡生態機制,對生態環境的穩定性、合理性、系統性進行探究,以實現生態、社會、經濟效益的全面結合,實現城市森林的有序開展。具體而言,為了實現城市森林的社會效應,應當基于社會性質,注重森林的娛樂性,考慮到居民的日常生活等,切實滿足居民的生活、工作、精神需求,創建出多元化的文化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要實現森林的經濟效應,在開發階段就應當準確找到問題,運用一系列策略手段解決階段性問題,爭取林木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紀世玉.城市森林文化建設的生態價值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08):202-203.
[2]李雨亭.鄭州市城市森林生態安全評價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8.
[3]魏冬,李龍,倪細爐.銀川植物園城市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J].現代園藝,2017(21):12-15.
作者:妥玉萍 單位:嘉峪關絲路長城文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