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校園微信公眾號校園文化建設現狀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通過現實采訪,網上數據調研的方式來討論現如今北京市中學微信公眾號建設和相關校園文化發展情況。作者通過深入學校的實地調查與采訪,了解得出了現如今北京市各中學校園微信公眾號建設情況,并總結其中的發展特點,基于微信公眾號這一媒體形式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發展,認為當下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總體呈現出民主化,開放化,多元化的趨勢。并提出相關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微信公眾號;校園文化建設;宣傳
1研究背景
作者網上調研發現,如用年齡將所有的微信用戶分類,再來關注他們關心的話題,可以發現:60后70后最為關心的話題為雞湯文化,80后最為關心國家大事,政治局勢,90后00后最為關心則是娛樂八卦。由此便可以看出不同年齡關心話題的不同。不同的微信公眾號,所文章的內容往往針對不同的年齡段,微信公眾號建設的成功取決于其內容的用戶針對性。作者走訪調查了北京市幾所重點中學微信公眾號運營情況,采訪了后臺人員,長期觀察記錄其內容的狀況,發現了以下主要兩個現象:①校園微信公眾號關注量的主體來源是00后的學生及60后70后的學生家長。②其的內容,一大部分是來自同學們撰寫的關于校內生活、校外活動的內容,另一部分是來自于教師的教研動態,勵志演講,教育感悟心得類文章。將這兩個現象聯系起來可以發現,同學撰寫文章的供稿內容輕松活躍,印證了90后、00后在微信用戶調查中顯示的年輕用戶的閱讀傾向;教師所撰寫的內容偏向“雞湯”風格,同樣符合數據中60后、70后的閱讀選擇習慣在微信用戶關心話題調查中最為關心的內容。通過上述數據及作者調查得到的事實便可以理解校園微信公眾號內容所代表的校園文化宣傳的大方向:一方面要符合學生心理,另一方面要符合學生家長心理。這便體現出了以微信公眾號為工具的校園文化宣傳過程中其表現出趨眾,民主化以及內容上多元化的特征。
2從微信大數據看校園微信公眾號
《2018年微信大數據報告》顯示出的三個重要數據:①60%的微信用戶為年輕人;②所有微信用戶的平均好友數為128個;③微信在一線城市的滲透率達到93%。(1)60%的年輕用戶,決定了他們關心的微信公眾號一定是偏向娛樂化的。作者調查得到的一個重要數據就是大部分校園微信公眾號的文章是由同學們撰寫的,帶有著輕松活躍的文字風格,符合年輕人的心理。而通過微信公眾號這樣一手段建設傳播自己學校校園文化,其主要目的是宣傳學校。校園微信公眾號文章由大多由同學們撰寫,帶有的輕松活躍的風格特點,符合了超過半數的微信用戶的關注特征,可以更好地達到宣傳學校的目的,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建設。筆者認為上述數據和現象體現了如今校園文化宣傳的民主化的趨向。(2)所有微信用戶的平均好友數為128個,這看似不是一個很大的數字,但是數以億計的微信用戶每個人都擁有128個好友,這數字的總量是十分龐大的。各個學校正是抓住并且充分利用了此特點:假設現在某一學校,在其公眾號上了一篇文章,在所有閱讀文章的人中,僅有一人將此文章轉發至自己的朋友圈,此時該人的128個好友里,又僅有一人恰巧閱讀并轉發,以此方式,該學校這篇文章便在公眾中流傳開來了。此假設還只是假設在每次傳播過程中僅有一人閱讀轉發的情況。由此可知,如今各校建設校園文化的目的不是為了建設而建設,而是為了能使更多的人了解自己學校,增加自己學校知名度而建設校園文化。這便體現出了如今校園文化的另一特征———開放化,校園文化是面向公眾的。但值得一提的是,微信傳播是單向環狀私密傳播的,其對象是無數個密閉的個體疊加,是一種點對點的小范圍傳播,所以文章的閱讀轉發僅限于個人的熟人圈,傳播廣度較小。但也正是因為文章傳播范圍局限在個體添加的好友范圍內,憑借著個體與其添加好友間人際關系、興趣相投等原因,好友會認真閱讀該個體轉發的文章。因此,文章在微信中的轉發閱讀效率是非常高的。這正是校園文化建設需要的。(3)微信在一線城市中的滲透率近乎達到100%,作者調查的樣本僅限于北京,每個人幾乎都擁有微信,每天也都會看微信,微信是北京市百姓的“必需品”,因而在北京這樣一座超一線城市中,學校通過微信公眾號的手段宣傳建設校園文化,意在利用一線城市“人人有微信,人人用微信”的大環境,直面公眾,使更多人了解、接觸、體會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由此可再次印證校園文化,尤其是北京這樣一線城市,各校校園文化建設呈現開放化的趨勢。
3當前校園微信公眾號存在問題及解決措施
為了了解北京市中學微信公眾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扮演的角色,作者進行了采訪調查,并設計了問卷,在此基礎上對選中的幾所中學的微信公眾號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觀察。公眾號想要取得更多的關注量,提高知名度,學校想要獲得校園文化建設的成功,亟待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3.1原創力不足
根據作者調查問卷中的問卷填寫人的回答,各校校園微信公眾號推送的文章均無大幅抄襲現象,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都有借鑒網絡文章的現象。借鑒范圍包括:借鑒網絡文章的語言、網絡文章的評議觀點等,不能真正體現出同學們的思考力,缺乏原創力。公眾希望看到的是同學們所寫所感的原創內容,因此,想要在校園文化的宣傳建設過程中取得進一步的成績,必須解決原創力不足的問題。撰寫原創文章,的確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但是對于學校校園文化的建設,長遠來看是有益的,必須提供給公眾更多更為真實的原創內容。
3.2糾錯能力有待提高
經過作者對于選中的幾個學校微信公眾號文章一段時間的觀察,發現所觀察學校公眾號的文章中時常會出現錯誤。其中包括用詞用字錯誤、標點符號使用不準確、科學性錯誤等。出現錯誤后,公眾號后臺并未及時進行刪除文章,重新,導致錯誤長時間留存在公眾號文章中。錯誤長時間留在的內容中,一定是其發生的原因為后臺在文章前后,自己都沒有再次并未進行閱讀檢查導致的,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便表明如今各校微信公眾號后臺管理人員的改正糾錯能力有待提高。作者認為,若是用詞用字等小錯,則會使導致文章讀者閱讀體驗差,進而導致對此學校好感度降低,如若是科學性錯誤,極有可能造成文章的錯誤的大面積廣泛傳播,對于學校造成消極影響。這就需要撰寫者寫文章前一定對文章的科學性進行驗證,查閱資料,廣泛求證,并要求后臺管理人員在前、后多次檢查,同時避免文章的字詞使用錯誤,提高糾錯能力。
3.3用戶參與程度及后臺反饋問題
經作者觀察后發現,各學校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底部的留言數量偏少,用戶參與程度不高。從校園文化建設的角度來看,各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對于公眾積極性的調動依然有待提高。這就要求文章的撰寫者需要想方設法通過改善文章內容,增加文章的互動性,開展線下獎勵等措施,提高用戶的參與程度,更好建設校園文化。作者在調查問卷中問道后臺運營是否進行過公眾號留言的收集和回復,僅有一半的學校進行了此項工作。公眾號的留言體現的是關注者對于公眾號的各類意見,對于公眾號留言的收集是十分重要的,是了解校園文化建設在公眾心中認可程度的重要手段。因此,學校公眾號必須要對留言進行定期的收集回復,這樣才能提高公眾心目中對于學校的好感度,促進校園文化建設。
4趨勢分析判斷
無論是校園微信公眾號還是其他類型的微信公眾號,其受眾對象是廣泛的微信用戶,因而如何更好地滿足微信用戶的需求,同時達到自己經營此微信公眾號的目的,是所有微信公眾號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到的問題。(1)根據作者的調查,各校校園微信公眾號的被關注數仍不是很多,最多的也突破不了兩萬人。因而擴大自己的用戶群體就成了各校一個重點的問題。對于校園微信公眾號來說,在未來校園發展的過程中,大體發展趨勢可以分為兩種:①繼續發表符合如今用戶群體(即學生及家長)心理的內容。②試圖發表符合社會總體特征的內容,即應合社會發展需要。前者更具個性化,即單一符合已成形的用戶群體的需求,后者更大眾化,即更加符合社會上群眾的需求。作者認為前者更加符合大多學校校園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前景。對于學校而言,校園微信公眾號的針對的群體就是學生及學生家長,受眾群體之一的學生,他們關注校園微信公眾號想要看到的只是學校中的活動,動態等;另外一部分受眾群體學生家長,他們關注校園微信公眾號想要看到的只是教師動態,升學情況等內容,所以作者認為,大多學校還是會繼續發表符合如今用戶群體的內容,但需要指出的是,這樣對于學校校園文化建設是有一定影響的,繼續發表這樣的內容不能真正體現出學校的校園文化。但對于少數已經在廣泛的社會公眾心理建立起一定影響力的名校,他們應該會選擇更多的符合社會發展的內容,受眾群體擴大,知名度進一步提升,自己學校校園文化進一步深入人心。(2)據作者的前期調查,如今各校校園微信公眾號無論是后臺管理,編輯,攝影,文章撰寫等各項內容全部是學校內部師生進行實施。在未來不斷發展發展過程中,可以肯定的是,微信公眾號會成為學校宣傳自己校園文化,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工具。在此過程中是否會形成一種更加具有經營性,專業化學校官方與校外媒體機構進行合作的新運行機制,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作者認為對于中學名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他們一定會想方設法,建設自己的校園文化。但學校教師及學生能投入微信公眾號、校園文化建設的精力畢竟有限,此時就需要一個專業性的機構參與建設,拔高建設學校的校園文化。
5結語
對校園微信公眾號話題的研究,可以看出當下校園文化建設的新形式,和新媒體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力。無論是校園微信公眾號的選擇還是校園微信公眾號的優勢,都反映出未來校園文化與新媒體這一形式越發融合緊密的趨勢,其中的問題和不足,也正是我們在尊重趨勢的前提下應給與重視的。校園微信公眾號在微信的影響下,表現出了一些新特征。這既體現出了校園文化的建設在新媒體環境中的適應,還表明了新興媒介手段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在校園微信公眾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反映出的是校園文化建設與新媒體這一形式越發融合緊密的趨勢,其中的問題與不足,需要我們在尊重此趨勢的前提下,解決修善,這樣才能更好利用微信的媒介,充分地宣傳建設校園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易.微信營銷與運營:策略、方法、技巧與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2]李東臨.新媒體運營[M].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3][美]埃姆•格里芬.初識傳播學:在信息社會正確認知自我、他人及世界[M].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4][網站]“微信年度大數據”.
作者:李天一 單位:北京工業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