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企業人力資源危機管理淺議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企業所處的復雜的社會環境,使其時刻處于危機當中。危機管理是當代企業必須面對的問題,尤其是人力資源危機管理。本文從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入手,淺析人力資源危機的表現和危機管理面臨的問題,闡述企業人力資源危機管理的階段,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管理對策,以期為現代企業人力資源危機管理提供借鑒。
關鍵詞:人力資源危機;危機管理;人力資源危機管理
企業均處于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危機已成為一種常態,它可以讓企業從挫折中成長,也可以讓企業在危難中一蹶不振。無論企業出現什么類型的危機,都會跟人力資源管理有千絲萬縷的關系。因此,人力資源危機在各類型危機中處于極其重要的地位。顯而易見,人力資源危機是企業最常遭遇的,也是企業難以解決的。因此,怎樣對人力資源危機進行管理,穩定員工隊伍、培養人才、激發員工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促使企業安全度過危機,這是企業必須考慮的問題。通過正確認識人力資源危機、分析人力資源危機的表現和面臨的問題、明確危機控制過程,幫助企業進行有效的人力資源危機管理。
一、概念界定
(一)人力資源危機
人力資源危機,是由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出現問題,使員工對企業產生不滿而造成的一系列消極行為,從而影響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不利于企業實現戰略目標的情況。
(二)危機管理
危機管理是企業為預防和解決危機,而進行的檢測、規劃、控制等過程,使企業降低危機帶來的損失,擺脫困境,保持正常經營。
(三)人力資源危機管理發現和確定引起人力資源危機的因素,并開展一系列的措施解決危機,最大限度地降低消極影響。
二、人力資源危機的表現
(一)人才資源流失現象頻發
人才流失是人力資源危機最常見的一種形式,包括普通人員流失和核心人員流失。員工有離職意向時,流失前的無心工作、懈怠待工,流失后的工作交接等都會對業務進程產生一定阻礙。人員流失還會造成客戶對企業的不信任,長此以往會影響企業拓展業務和未來發展。核心人員的流失除了以上損失外,還會出現攜帶一定數量的員工一起離職的現象,這些員工或具有重要技術或擁有原企業內部信息,也會對企業造成巨大損失。
(二)人職不匹配或員工勝任能力差
根據任職匹配理論的表述,每個員工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長和職業專攻方向,而每一個崗位因環境、方式、條件的不同,對員工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但中小企并不注重人力資源管理,崗位缺乏明確的任職標準,管理人員不了解員工,也沒有相應的協調機制,導致員工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地發揮,工作效率低下,進而引發人力資源危機。還有的企業對員工缺乏必要的職前和職后培訓。入職后員工的知識若不能及時更新,就不能勝任更高層次的工作,員工會對職業前景感到迷茫。
(三)企業文化建設欠缺
不少企業管理者,只追求企業當前的經濟利益,不顧及長遠發展。有的企業在創建初期就沒有建設好文化,錯失了建設企業文化的時機;或沒有根據企業發展階段及時地更新文化,經營理念落后,被市場所淘汰。企業文化建設不好,一是會造成“內耗”,員工之間缺乏信任和親和力,信息交流不暢,人人競爭等等問題接連出現。二是會激化員工與管理層的矛盾。若管理人員不關心員工,片面追求企業經濟利益,那矛盾會愈發升級,導致人力資源危機。
三、人力資源危機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缺失人力資源規劃體系和危機管理模式
國內還有很多企業沒有完整規范的人力資源規劃體系,企業員工的擴充和縮減都是隨機的,沒有標準和依據,導致面臨人力資源危機時無法進行動態調整。目前,大多數企業的人力資源危機管理模式是比較落后的,甚至有些企業沒有將危機管理納入人力資源管理中,并未正視人力資源危機。這種危機管理模式的缺失讓企業面臨危機時,無法做出靈活的反應。此外,人力資源危機管理模式的落后,會減緩處理危機的速度和應對能力,擴大危機影響程度。
(二)降低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企業人力資源危機發生后,員工們往往擔心自己會受到危機的波及,從而無心工作,人心惶惶。企業同樣受到影響,出現經營問題,效益下降,最終仍是影響到員工身上,員工的福利待遇降低,無論哪方面都會對員工積極性造成極大的打擊。有的時候,人力資源危機也會影響員工對企業前景的預測,若處理不當,會提高員工的離職率,使在職員工喪失積極性。
(三)缺乏人力資源危機評估
人力資源危機評估是指在危機發生之前或之后,對危機造成的各種影響或損失,進行量化評估的過程。但縱觀各企業的機制體制,似乎并沒有將人力資源危機的監測和評估置于重要的地位,很多企業在危機發生后,因沒有對其進行正確的認識分析,就算采取了某些措施仍一觸即潰,人力資源受到較大沖擊。
四、人力資源危機管理階段
(一)監測和識別階段
無論是什么危機類型,在其爆發之前都會有一些跡象出現,也就是說造成危機的基本條件正在形成。這些跡象發揮很大作用,它能給企業發出預警,提供有關危機的各種信息。這正是危機的前兆階段,也是防范危機的最好時機,若這時企業能夠及時地監測到并識別危機,進行處理,那就可以使局勢轉危為安或降低危機的不良影響。
(二)避免危機階段
企業在人力資源危機萌芽階段,危機管理人員應根據之前出現的預警信息,做好一切準備來避免危機。在這一階段,領導者應在實際調查后及時做出危機決策,可能的話最好用預期利潤補償危機決策。最終決策必須是經過幾番優缺點的比較,選出的最佳決策。當危機無法避免時,這階段做的準備工作也會對之后控制和解決危機發揮巨大作用。
(三)控制并解決危機階段
有些人力資源危機在前兩個階段已經得到有效的處理,但是為避免某些細節被忽視或處理不當,導致危機重現的情況,第三階段仍然有必要進行,以徹底地消除解決危機。企業領導者應根據之前作出的決策,指導員工控制危機,防止危機擴散,并將危機決策迅速地運用在實際中,化解危機,使企業恢復經營。其次,企業需要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給員工提供激勵,穩定員工的情緒。
(四)善后處理階段
在這個階段有兩個重要的任務:一是鞏固成果。人力資源危機解除后,必須發現并控制解決與危機有關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會導致危機的再次發生,要做善后工作以鞏固危機管理的成果。二是對發生的危機事件進行總結和評價。危機管理部門應詳細記錄整個危機事件的發生和處理過程,包括相關數據、信息、出現的錯誤等,總結其經驗和教訓,規劃企業新的工作方向。
五、加強企業人力資源危機管理的對策研究
人力資源規劃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職能,發展良好的企業應明確自身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對企業自身有較為準確的估計。對員工的開發與培訓是為滿足企業各崗位對人才的需求,提高員工素質,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環境,促進企業發展。薪酬管理直接關系到員工的根本利益,引導人力資源管理向著合理科學的方向前進。
(一)確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營造良好文化氛圍
在管理和文化建設過程中,只有將員工的需求和發展作為出發點,才能實現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要想留住員工、留住人才,企業就必須轉變傳統的管理理念,關注員工的需要,關愛員工,給員工人文關懷。企業文化始終貫穿于企業的發展全程,是提高員工忠誠度,增強員工與企業情感的重要方式。通過創造勤于進取、不斷學習的文化氛圍,培養員工共同的價值追求和凝聚力,并引導員工將個人目標向企業目標靠攏。
(二)構建動態人力資源規劃體系,將危機管理納入人力資源管理系統
規劃體系是固定不變的模式,這種模式越來越不能適應當前復雜的競爭環境。企業應該構建動態靈活的人力資源規劃體系,當危機發生時,企業各部門和人力整體規劃能及時做出調整和變動,根據政策和規定有條不紊地面對各式各樣的危機事件。同時企業應成立專業的人力資源危機管理小組,將危機管理作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職責。
(三)提高人職匹配度,加強危機事件的培訓
根據帕森斯的特性-因素理論,實現人職匹配需要三個步驟:評價員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分析崗位對員工的素質要求;實現員工與職位相匹配。因此,人力資源管理需要詳細分析每個員工的特性和崗位的特點,將員工的素質與崗位所需的知識和技能相匹配,實現人職匹配。盡管有的企業在培養員工能力方面做得比較突出,但少有企業會在培訓中加入危機的識別、確定、危害等有關危機事件方面的內容。因此,有必要讓員工加入危機管理的培訓中,根據不同職務安排不同類型的培訓課程,讓所有員工對危機處理都有了解。
(四)強化勞動關系管理,穩定員工隊伍
勞動關系涉及到員工的流入與流出,在人力資源管理中至關重要。建立員工與企業和諧的勞動關系,既可以吸引高質量人才的流入,也可以減少優質員工的流出,提高企業人力資源質量。當人力資源危機發生時,企業應強化勞動關系管理,比如,一方面,可以適當地簡化危機處理人才的入職程序,加快發揮人才在危機中的作用,為及時解決危機提供保障。另一方面,企業需要照顧在職員工的情緒,穩定員工隊伍,防止出現士氣低落、工作懈怠、大量離職等現象。
作者:王祥榮 單位:青島大學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