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民族文化滲透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
民族民間舞蹈課是學校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將培養學生的高雅審美品位作為重要教學目標。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滲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要體現在服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各個方面,為民間舞蹈教學賦予更加豐富和厚重的文化內涵,這也是創新藝術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于高校來講,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進行藝術教育。近年來,在各高校的藝術課程設置中,民族民間舞蹈成為了形態訓練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在這長久的歷史中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國還是一個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個民族的不同生活習慣和風土人情,都為舞蹈藝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和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各個民族間的交流和交往在不斷融合和發展,舞蹈藝術也在這其中得到了良好的發展。高校民族舞蹈課的設置及內容也逐步走向了系統化和規范化,對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不僅是傳授形體動態的過程,更是傳授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過程,學生在課堂上不僅學習肢體動作,更是學習一種非語言文字的特殊人體動態文化。教育工作者要將培養學生的審美觀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的創造美、表現美、感受美的能力進行提高,在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過程中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使得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具有更加豐富的內涵。
一、在教學內容中民族傳統文化的體現
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形式多樣、種類齊全,這種文化的豐富性,也較好地保存在了各個民族的不同文化心態和文化樣式中。不同的民族舞蹈具有不同的舞蹈語匯系統,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要先進行民族心態和民族樣式的滲透。將表現出各個民族的舞蹈風格和當地的風土人情的動態語匯在舞蹈教學中進行充分的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將這些語匯進行分解,然后向學生進行講解,并加強其訓練。通過講解,讓學生明白這些民族的獨特文化和民族精神風貌,進而讓學生們能對不同民族舞的風格和動勢特點有著不同的掌握,從而將學生的肢體表現力提高,讓學生能將不同地區和不同民族的舞蹈用肢體語言表現出來,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反復不斷的練習,從而能重構出民族民間舞。在講授民族民間舞蹈的過程中,要讓學生明白這不是單純的形體學習的過程,更是對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文化的學習過程。首先,向學生講述各民族民間舞蹈的形成、來由,讓學生能明白該民族的心態和風土人情,從而更好地了解其文化,在表現形式上能夠更好地用身體語言表示。例如,對藏族的民間舞蹈來說,它是由當地的宗教文化和農牧文化形成的,具有獨特的動律特性,身體重心偏前,微微前送或是前傾90度,這與當地的政教合一和宗教精神需求有關系。藏族地域遼闊,舞蹈形式多樣。在風格上,講求跳、踢、踏、擺、悠,沉穩有力、講求多變。但是不管怎么多變,藏族舞蹈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性,在膝部上進行有彈性或小而快的不斷顫動,或是在膝部上進行不斷的柔韌屈伸,其中的“弦子”和“踢踏”表現尤為突出。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屈伸和顫動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必須注重把握民族民間舞蹈的審美情趣和精神氣質,例如中國東北地區的秧歌,它的形成具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和地域色彩。它區別于其他地區秧歌的顯著特點是具有很強的美、穩、俏和哏的特點,它的主體風格是“哏中俏”“穩中哏”“穩中浪”。在講授的過程中,就要充分把握它的步伐特點,從形態入手,掌握神態特點,從而將舞蹈的特點表現出來。
二、民族文化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不同的民族氣質和舞蹈樣式表現在不同的民族舞中,在具體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要充分滲透民族形式和民族文化。舞蹈的形體和動作是民族舞蹈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將其作為教學的重要部分,從而將對學生的氣質和內涵的培養忽視掉了。在具體的教學工作中,因為沒有具體的民族文化培養,也缺少教學的具體方法和措施,很難做到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滲透進民族文化。而且學生們的舞蹈基礎也各不相同,有些高校甚至都沒有對民族舞進行細分,不能進行統一的排練教學,使得民族特色的表現不明顯,對舞蹈的排練成為了學生的簡單復制和操作,將舞蹈的真正涵義忽略掉了。
三、在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滲透民族文化的措施分析
(一)將一些民族文化講解課程加入到舞蹈課程設置中。
在進行一種民族舞的學習過程中,先簡單講解該民族的文化和風土人情,從而在舞蹈教學中滲透進適當合理的民族文化知識,讓學生在感受各民族文化和風土人情的同時,進行民族舞蹈的學習。例如在講授朝鮮的腰鼓舞之前,先講解一些朝鮮族的風土人情和當地文化,或是利用多媒體資料播放相關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們在了解朝鮮族文化的基礎上進行舞蹈動作的練習。同時也可以給學生講解一些當地的宗教信仰情況和地理環境特點。
(二)將各民族民間舞的風格進行重點講解。
首先,讓學生對民族舞的基本動作進行掌握,這是掌握民族舞的獨特動作和舞姿的關鍵所在,這也是各個民族舞能夠體現出不同的關鍵,是民族舞最富有特色的部分。要抓住各個舞蹈中的經典動作,各個民族舞都具有其獨特的動作,這些獨特的動作使得民族舞具有自己的風格。在民族舞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抓住舞蹈中最具代表性的動作,同時在教師的講授過程中,也要降低講授速度,使得舞蹈的感染力和表現力得到充分提高。在舞姿的講授過程中,教師要做到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讓學生能逐步對要點進行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民族舞具有不同的韻律和動作,這就要求教師在教授舞蹈的過程中,盡量做到規范化和系統化,及時在教授的過程中發現并總結問題,便于為以后的授課做準備。對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能力和舞蹈協調能力也應該充分注意,民族舞的學習不是單單讓學生學會幾個重要動作就可以了,而是通過對民間舞的學習,讓學生的學習性和協調性得到充分提高,學生能夠熟練運行氣息,這種氣息不僅僅是單純的氣息訓練,而是進行藝術性的呼吸,通過運用人體氣息,達到內心旋律和身體協調性的完美融合,這樣形成的舞蹈才是具有不同舞蹈風格的民族舞蹈。
(三)民族文化從舞蹈服飾上進行體現。
在舞蹈的表現力中,服裝起到了重要的承載作用,舞蹈風格的形成受到服裝很大程度上的制約。一些地域的文化特色和風土人情在我國的民族舞服裝中得到了極好的反映,它能充分地表現出該民族的風格和生活特性。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時,為了將民間舞蹈的風格和特色進行充分的體現,可以讓學生穿上民族服飾,以加深學生對民族文化和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認同感。
(四)采用多媒體方式讓學生進行名家舞蹈的體會。
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信息技術的進步,多媒體技術已經被應用到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民族民間舞教學中發揮其作用。多媒體教學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通過播放音頻和視頻軟件,讓學生們進行舞蹈名家經典舞蹈作品的賞析,通過學習和模仿,讓學生理解和了解民族民間舞,揣摩名家動作和神韻,從而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提高學生學習民族民間舞蹈的質量。
四、小結
我國的民族多樣性決定了我國的民族民間舞的多樣性,在具體的舞蹈教學中,必須進行相應的民間本土體現。藝術來自于生活,只有充分感受民族文化和民族風情的多樣性,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了解我國的民族民間舞蹈,才能真正將民族文化滲透到民族民間舞的學習中。通過對學生進行民族文化的滲透,讓學生充分了解我國民族舞蹈文化的精神和內涵,從而吸收各個民族文化的底蘊和精髓,為民族民間舞的不斷發展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吳迪.民族舞蹈教學策略分析[J].黑龍江科學,2014,(12).
[2]王奇.民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民間舞蹈教學[J].通俗歌曲,2014,(04).
[3]李曉君.淺談民間舞蹈文化與民間舞蹈教學的有機結合[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1,(1).
[4]康可可.我國民族舞蹈教學研究[J].大舞臺,2014,(03).
作者:梁曉晴 單位:徐州市青少年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