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應用信息技術、優化改進教學模式是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發展的主流趨勢, 也是舞蹈教學落實教育信息化基本要求的必然選擇。基于此,文章簡要分析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 舞蹈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重點從建設移動學習平臺、廣泛整合教學資源、優化改進教學模式、豐富 實踐教學活動四個方面探究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實時化交互;資源籌劃;舞蹈技能
中職院校舞蹈教學具有基礎性的特點,旨在培育學生的舞蹈特長,為學生后續就業及職業發展奠定堅實有力的基礎。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迎來新的契機,但也面臨著愈加多元的挑戰,傳統以課堂為主、教師講授為核心、學生理論學習為要點的舞蹈教學模式,以及有限的教學資源、固定的學習空間已經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全面發展需求,呈現出明顯的滯后性與局限性。唯有立足實際,順應信息技術發展形勢,不斷探尋舞蹈教學與時俱進的有效方法,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改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途徑,體現出學生在舞蹈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并在實踐中培育學生舞蹈素養,才能夠發揮中職院校舞蹈教學的獨特優勢,促進學生成長。
一、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
在信息通信技術不斷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中職教育領域不可或缺的教學輔助工具,也是學生廣泛學習知識的有機載體。綜合而言,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的重要意義體現在以下三大方面:
(一)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不再以向學生傳輸舞蹈理論知識、技巧等為單一目標,更重要的是將舞蹈教學塑造為美育、思想教育、德育、價值觀教育的有機載體,使學生通過學習舞蹈課程逐步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念、良好的審美情趣、堅毅的品格與高尚的道德情懷。而傳統舞蹈教學以知識講授為主,忽視學生的審美及情感體驗,致使學生只能跟隨教師學習舞蹈動作技巧,欣賞與解讀舞蹈作品的歷史記憶與時代價值,這樣會制約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并且會導致學生學習舞蹈課程的興趣十分薄弱[1]。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以信息技術的科學、合理運用為著力點,挖掘舞蹈課程資源內的文化價值觀念、人文底蘊等,將抽象的觀念、思想精神轉化為直觀的影像、視頻等,并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習為核心,使學生在欣賞感悟、交流探討、實踐體驗之中自然而然地汲取舞蹈理論知識,建構舞蹈美學思想體系,聯系舞蹈的動作技巧等,這樣可以發展與培養學生的創新創造力、審美實踐力、文化品格,對于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大有裨益。
(二)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學質量
中職院校舞蹈教學質量集中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的內化吸收程度以及基本素養的提升水平上。傳統舞蹈教學所選擇的資源十分有限,雖然強調以基礎性為主,但部分教學資源與時代審美語境脫節,也與舞蹈藝術市場、社會對舞蹈人才的需求等相背離,難以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奠定基礎。不僅如此,傳統舞蹈教學所采用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教學模式固定僵化,通常由教師揭示舞蹈理論、示范舞蹈動作等,忽視學生的即興創造與自我展現需求,會弱化學生參與舞蹈學習活動的積極性,進而降低舞蹈教學質量[2]。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利用信息技術可以廣泛整合網絡內優質的舞蹈教學資源,教師可以通過觀看優秀教師授課提煉其中先進的舞蹈藝術思想與觀念,學習其有效的舞蹈理論與實踐教學方法,并遷移應用到教學實踐中,進而顯著提升舞蹈教學質量。
(三)能夠突破舞蹈教學的時空限制
傳統舞蹈教學局限在課堂、校園之中,忽視了舞蹈與藝術市場、社會、自然等各個領域的聯系性,導致學生的舞蹈藝術視野狹窄,難以接觸多元化的舞蹈藝術表現形式,當其未來步入社會并從事舞蹈相關工作時,便會因缺乏創新精神、創造能力、靈活的藝術思維等難以完全契合工作崗位的技能要求,進而壓縮學生的就業空間,降低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效率。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各類技術手段的開放性、共享性、便捷性可以為學生打造與各領域聯系緊密、契合碎片化時間需求、隨時隨地了解舞蹈資訊的移動式學習空間,突破舞蹈教學的時空限制,允許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相關企業及社會組織等之間的實時交互,有利于舞蹈相關信息的共建共享與互聯互通,有助于拓寬舞蹈教學空間及實施渠道,一方面可以使學生認識到舞蹈學習對其未來發展的重要價值,端正學生舞蹈課程學習態度,提升其舞蹈學習的自覺性;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廣泛涉獵舞蹈信息,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從而促成學生深度學習,有效提升學生舞蹈素養。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的有效路徑
基于信息技術的舞蹈教學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復雜性的工程,不僅包括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改革,還涉及教師固有觀念及教育思想的轉變。若想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提升舞蹈教學的實效性及人才培養質量,我們便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扎實推進舞蹈教學改革。
(一)打造移動式舞蹈學習平臺,充分發揮
學生主體作用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打造移動式舞蹈學習平臺是舞蹈教學改革的先決條件。目前微信等社交媒體、101云課堂等教學軟件等都可以較為便捷地構建舞蹈學習平臺[3]。在設計平臺功能時,我們需緊緊圍繞中職院校社會定位及辦學特色,契合舞蹈教學基本目標,在此基礎上將平臺劃分為四大模塊。其一為學生學習空間。教師定期在平臺上發布舞蹈相關學習資源,引導學生結合自身舞蹈基礎水平、興趣愛好、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個性化學習需求等自主選擇學習資源,了解目前所從事行業對于人才舞蹈技能的要求;其二為學生交流模塊。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此分享自己的舞蹈學習心得、經驗與體會等,探討舞蹈學習中遇到的困難。教師結合學生的評論、交流及反饋總結學生共性問題并為學生提供指導,可以利用開放共享的網絡空間實現師生、學生之間的立體式與泛在式交互;其三為學生展示模塊。教師定期評選課堂表現良好、學習成績優異、學習態度端正并在舞蹈上具有一定特長的學生,展示其學習經歷與所取得的成果;其四為教師評價模塊,用以統計學生主要選擇的在線學習資源、登錄平臺并自主學習頻率、學習時長等數據,分析后進一步把握學生自主學習需求、個性化學習習慣等,并以此為依據優化資源結構及投放方式。
(二)廣泛整合舞蹈教學資源,拓寬學生舞蹈藝術視野
拓寬舞蹈教學資源是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的著力點。因為舞蹈教學以培育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舞蹈課程教師需應用信息技術,廣泛整合中國民族民間舞蹈、西方傳統舞蹈、現代舞蹈等資源,秉承貫通古今中外的資源籌劃原則,充分體現出舞蹈的藝術魅力、歷史價值、人文精神等。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對所整合的資源進行篩選與分類,指向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求及職業規劃,并將舞蹈資源劃分為不同的知識點,再將知識點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進行整合,形成契合舞蹈教學目標的模塊化課程內容。在正式授課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學生表現等對知識模塊進行靈活組合,可以在豐富課堂知識面的同時提升教學效率。
(三)充分發揮微課教學優勢,優化改進舞蹈教學模式
微課是信息技術與教育領域融合發展的新高度,將其運用于舞蹈教學中可以克服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首先,教師結合具體教學內容設計時長在10分鐘以內的知識型微課,涵蓋本節課核心概念、舞蹈理論及舞蹈動作技巧。在課前將微課發送給學生,與學生共同制定預習任務清單,指導學生記錄預習中難以解決的問題[4];其次,在正式授課時播放提前設計好的探究型微課,以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請學生分析微課所呈現的舞蹈表演情境,探究舞蹈表演的注意事項及高水平發揮方法,提煉其中的舞蹈動作技巧、舞蹈創編理念等。同時,教師要注重課堂上的一課一結,借助多媒體呈現知識類、探究類與開放性問題,以競賽形式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強化學生對本節課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教學實踐表明,探究型微課的運用可以將教學意圖滲透至真實的舞蹈情境及具體案例之中,激發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并活躍學生思維。而且競賽活動的開展還可以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吸收與內化舞蹈知識。
(四)依托新媒體發展形勢,提高舞蹈實踐教學實效性
舞蹈是一門以實踐為主的課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實踐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途徑,也是學生發揮創造力的活動,加之當前社會對人才舞蹈技能的需求愈加多元,學生既需要在不同音樂與情感場景下即興表演舞蹈,還需要結合活動需求等創編舞蹈。為適應信息技術發展形勢,教師需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舞蹈興趣小組,如民族舞小組、現代舞小組等同時定期布置小組探究主題,如“舞蹈中的蝴蝶形象塑造”“蒙古舞的動作”等,請學生發揮自身創造力、想象力、審美經驗,經歷從構思立意,到題材選取,到動作創編,再到排練表演的舞蹈藝術創作全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教師利用移動平臺解答學生疑惑,為學生提供指導。鼓勵學生錄制舞蹈表演視頻并發送到新媒體平臺,通過視頻下方的評論、自我反思及教師指導發現自身不足之處并改進,從而實現學習、實踐、評價的一體化。
三、結語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個性發展、提升舞蹈教學質量并突破舞蹈教學的時空限制。為此,我們應當依托互聯網打造移動式學習平臺,廣泛整合優質的舞蹈教學資源,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以改進教學模式,并依托新媒體提高舞蹈實踐教學效率,以此扎實推進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舞蹈教學改革。
參考文獻:
[1]徐本根.移動數字媒體在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20,(46):216-217.
[2]熱比亞·買買提.淺談中職舞蹈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發明與創新(職業教育),2020,(10):13+15.
[3]伍映月.淺談中職舞蹈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興趣的有效策略[J].中國文藝家,2020,(05):213-214.
[4]孫愛林.新時期中職院校舞蹈教學改革的有效性探究[J].北方音樂,2020,(07):216+234.
作者:毛夢媛 單位:海南省文化藝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