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傳播學視角下的網絡文學傳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從拉斯韋爾傳播5W模式的視角,審視互聯網條件下網絡文學傳播過程中的五大要素,分析以“武俠世界”為代表的互聯網翻譯的模式特點,探究互聯網翻譯在對外翻譯和傳播中如何解決5W的問題上所具有的優勢,為中國經典文學外譯和傳播尋找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拉斯韋爾模式;中國網絡文學;互聯網翻譯
一、引言
本文從拉斯韋爾傳播5W模式的視角,以網絡文學外譯網站“武俠世界”為例,審視網絡文學傳播過程中的五大要素,分析網絡文學外譯平臺在對外傳播過程中的模式特點,探究網絡文學在對外翻譯和傳播中所具有的優勢,為中國經典文學外譯和傳播尋找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和啟示。
二、網絡文學外譯現狀
中國文學品類繁多,互聯網時代更是誕生了大量的網絡文學作品。國家也日益重視網絡文學的發展。和傳統經典文學以傳統譯介模式對外傳播不同,網絡文學則是生于網絡、譯于網絡,傳播于網絡,直接走的是互聯網翻譯與傳播模式,并且傳播效果不錯,擁有海量的海外讀者,并且其良好的讀者口碑正不斷吸引更多的新讀者。近兩年出現了把平臺設在國外而專門將中國網絡文學向外進行譯介的網站,他們多數致力于仙俠、玄幻小說(ChineseFantasyNovels)的外譯,于2014年12月創立的“武俠世界”是其中的代表,網站日均點擊量十幾萬,并通過社交網絡不斷擴大讀者圈,其在英語世界影響力在日益擴大。對互聯網翻譯平臺的翻譯傳播模式加以探討有助于更深刻的理解這一新現象,也為經典文學和互聯網相結合尋找可資借鑒的契合點。
三、拉斯韋爾5W模式下的網絡文學外譯
哈羅德•拉斯韋爾提出的傳播學5W模式認為傳播過程包含五大要素:“Who”、“What”、“Whichchannel”、“Whom”、“Whateffect”。這一模式邏輯清晰的闡釋了傳播鏈條中傳播主體、傳播內容、傳播方式、傳播受眾和傳播效果等各個相關環節。在中國文學對外譯介和傳播中,有必要對網絡文學外譯網站的譯介和傳播行為作以詳細考查,探究網絡文學外譯和傳播的規律和經驗,為中國經典文學外譯提供參考和借鑒。本文擬以“武俠世界”網絡文學翻譯和傳播平臺為例,以拉斯韋爾5W模式為參照,探究其譯介和傳播的模式和經驗。
(一)互聯網翻譯平臺“武俠世界”
“武俠世界”網站成立于2014年12月20日,是目前英文世界最大的中國網絡文學網站,內容以武俠、玄幻、仙俠為主。目前,在該網站的世界排名還在急速上升,在英文網絡世界影響越來越大。截止2017年2月,根據Alexa(alexa.cn)的數據(此為2017年2月23日當日數據,每日數據會有變化),“武俠世界”的全球網站排名在1200名左右,全美網站排名進入800名以內,每日UV(網站獨立訪客)在60萬左右,且日瀏覽量超729萬次。已經超越美國的主流文學網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武俠世界”在英語世界的網絡影響力已經不容忽視。
(二)“武俠世界”與拉斯韋爾5W
拉斯韋爾5W模式認為傳播過程包含五大要素:“Who”、“What”、“Whichchannel”、“Whom”、“Whateffect”,結合網絡文學外譯的具體實踐,就是“誰來譯”、“譯什么”、“怎么譯”、“為誰譯”、和“譯的怎么樣”五個部分。對于“武俠世界”而言,則更為具體。1.“Who”即“誰來譯”的問題“武俠世界”的翻譯人員當前穩定在四五十人左右,網站對所有申請加入的譯者按要求進行測試錄用,并分為不同的等級,由高到底為S-A-B-C,以A級標準為例,譯者需要有多年的翻譯經驗,或者在其他平臺上已經有50章以上的更新量,S級則以出版為目的,要求更高。網站對譯文還進行質量管控。翻譯成員來自世界各地,其中包括中國大陸、新加坡、新西蘭、英國等國家,大部分成員來自美國,年齡主要分布在二十到三十五歲之間。其中既有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也有學了幾年中文的網絡文學愛好者。已開展的項目有20-30個,每個項目有獨立的團隊,有些團隊可能只有一個譯者,其他的則有約七至八個譯者加編輯。2.“What”即“譯什么”的問題中國文學外譯的一個大問題便是“譯什么”。從“武俠世界”來看,互聯網翻譯是船小好調頭,邊翻譯邊了解市場行情。通過市場反應來選擇作品,然后通過初步翻譯,卷首章節,獲得讀者反饋,通過對點擊率的高低,讀者留言的多少,支持與反對等等信息的獲取,及時調整選材方向和文體類型。讀者喜歡的作品數量可以擴充,相似類型作品可以不斷嘗試,讀者不喜歡的作品則可以暫緩推進,由此可以精準定位,解決文本選擇即“譯什么”的問題。通過互聯網翻譯進行外譯嘗試,尋找突破,從而發現讀者市場,開拓讀者市場,讓市場反過來幫平臺尋找合適的翻譯文本,正是利用了互聯網互動性的優勢。3.“Whichchannel”即“怎么譯”的問題“武俠世界”的每個翻譯組各自負責不同的項目,按章節推進翻譯,并彼此協調相關術語。也有譯者單獨負責一部作品,持續更新。所有完成的章節在之前交由編輯嚴格審校,再由平臺導出與讀者相見。在每一部作品的翻譯和審校中,允許譯者發揮主動性,只要能提出足夠的理由證明其翻譯合理。如何在真實展現中文原意和便于讀者理解之間找到平衡點是每一個譯者面臨的重大挑戰,過于直譯,會讓文字難以理解并且喪失閱讀趣味,但過于意譯又可能會扭曲作者的原意,其間的平衡沒有固定的衡量尺度,具體的問題千差萬別,但通常會集體討論從不同翻譯樣本中選擇最終相對恰當的譯文。4.“Whom”即“為誰譯”的問題對于“武俠世界”而言,其讀者多數為海外讀者,據Alexa統計,其27.95%讀者來自美國,4.35%來自加拿大,10%來自西歐(法國、英國、德國等國家),近20%來自東南亞(菲律賓、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剩余大約35%則來自其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拉美等他國家和地區。“武俠世界”的每一部譯作的點擊量,每一章節的留言,每一次讀者登錄,每一個讀者的登錄次數和閱讀篇章,在其后臺都有數據庫存儲,把這些點擊量、留言、登錄賬戶等等信息歸納整理,進行大數據分析,不難了解平臺面對的是什么樣的讀者,以及讀者各自有著什么樣的閱讀興趣、習慣和訴求,從而調整后續業務運作。5.“Whateffect”即“譯的怎么樣”這里是從傳播效果來說的。網絡文學的翻譯愛好者是以“喜歡”為動力,無償參與翻譯活動并獲取讀者的閱讀關注,由此獲取自身的“滿足”體驗,所以能夠為讀者提供免費的閱讀產品。盡管“武俠世界”并未進行任何廣告營銷,只借助讀者口碑和社交推廣,推廣速度仍然十分迅捷,成立兩年便爆紅海外。讀者之間互成“Daoist”即“道友”,甚至有美國讀者開始模仿網絡文學作品的文風和故事,進行本土化創作,這從一個側面可以反映“武俠世界”的翻譯和傳播模式已經在異域讀者間扎下了根,成功完成文本和文化的雙重輸出。
(三)啟示
“武俠世界”的互聯網翻譯模式,能夠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集合合格的譯者,靈活安排翻譯人員構成和把控翻譯質量,找到合適的翻譯題材,開拓潛在的讀者市場,并最終為異國讀者提供免費的資源、豐富的材料、精彩的故事,繼而培育和擴大讀者市場,已經展示出“互聯網+”條件下的網絡文學外譯有著自身的獨特優勢和特點。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網絡文學外譯已經有了一定的前期經驗,能夠為中國其他類別文學的外譯提供可資借鑒的啟示。國家和相關翻譯出版機構可以嘗試與國外互聯網翻譯網站進行業務合作,或直接在譯入國獨立創辦翻譯平臺,發揮互聯網翻譯的優勢,以網絡傳播為渠道,更好推進中國文學外譯,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
參考文獻:
[1]鮑曉英.中國文化“走出去”之譯介模式探索——中國外文局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訪談錄[J].中國翻譯,2013(5):62-65.
[2]耿強.中國文學走出去政府譯介模式效果探討——以“熊貓叢書”為個案[J].中國比較文學,2014(1):66-77+65.
[3]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M].展江,何道寬,譯.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
作者:張紹兵 單位:廣東石油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