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易班實名制下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易班平臺使用的廣泛化使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面臨極大挑戰。為了解高校易班網絡育人與校園網絡文化構建情況,采用抽樣調查法抽取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西安航空學院、陜西科技大學四所學校作為調查對象,分別從調查對象基本信息獲取、易班網絡育人使用情況、易班網絡育人學生用戶需求情況三個方面進行調研,并基于調查結果對高校易班網絡育人現狀、存在問題、影響因素進行剖析,在此基礎上提出提升易班實名制下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的對策及建議。
[關鍵詞]易班實名制;校園網絡文化;網絡育人
一、高校易班網絡育人使用情況分析
(一)調查對象基本情況分析
自易班推廣以來,隨著其功能不斷完善,已逐步成為高校實施網絡思政育人的重要平臺,但不可否認易班在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方面仍有欠缺。為探究易班在網絡育人及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方面存在的問題,本文采用抽樣調查法選取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陜西鐵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西安航空學院、陜西科技大學四所學校作為調查對象,被調查者中既有高職類院校,又有一類本科院校和二類本科院校,由于各學院對易班實名制下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的看法不盡相同,從而多角度掌握易班在網絡育人及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方面的不足,進而提升其網絡育人效果。本次調研所采用調查問卷由課題組老師共同制定,并邀請行業專家指導修改,問卷設計內容包括調查對象基本信息獲取、易班網絡育人使用情況調查、易班網絡育人學生用戶需求情況分析三方面內容,共調查639人。運用SPSS軟件對所得數據分別進行信度和效度測算,結果顯示問卷信度系數為0.977,效度系數為0.945,可見問卷設置合理、有效,可直接對原始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此外,被調查學生態度端正、積極配合,樣本數據準確,基本上能反映易班網絡育人的實際情況。
(二)易班網絡育人使用情況分析
1.易班功能價值實現分析
基于調查問卷結果可見,絕大多數學生在易班平臺使用時缺乏積極性,76.37%的學生是通過學校教師告知完成易班注冊安裝,僅僅只有0.94%學生是主動獲取易班信息,從而參與度偏低。而70.58%的學生認為易班平臺是大學生綜合服務平臺,21.6%的學生則認為易班是大學生事務管理平臺,僅有1.88%的學生認為易班是網絡育人平臺,可見高校并未有效發揮易班網絡平臺的育人優勢。調查中每天堅持使用易班的學生僅有31.92%,且66.04%的學生每次登陸時長都不超過5分鐘,每次登陸的主要目的是查看校內通知和班級打卡、請假,僅有3.76%的學生為了完成思政學習任務,可見各大高校在易班功能使用方面暫未實現易班價值最大化。
2.易班網絡平臺功能模塊使用情況分析
調查中學生表示易班功能模塊過于單一,校園、班級網絡文化建設受到了極大約束,24.88%的學生希望添加考試答疑專欄,15.49%的學生希望添加周邊美食專欄,11.27%的學生希望添加學霸經驗交流專欄,12.68%的學生希望添加學位晉升資料分享專欄,35.68%的學生希望添加校園招聘、兼職專欄,同時14.87%的學生希望易班與新聞類網站實現互動分享,48.83%的學生希望易班與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實現互動分享,4.38%的學生希望易班與視頻網站實現互動分享,21.75%的學生希望易班與學習類網站實現互動分享,3.91%的學生希望易班與購物、出行等生活類網站實現互動分享,6.26%的學生希望易班與電子競技類網站實現互動分享,可見易班從學生需求出發進行功能模塊多樣化是其發揮網絡育人優勢的有效途徑。
3.易班構建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情況分析
易班平臺已全面實施實名注冊,確保易班用戶身份真實性的同時也可保護其信息安全,調查中學生希望高校可以通過易班舉辦形式多樣化的網絡活動。其中,52.58%的學生表示高校可通過易班舉辦一些文體娛樂活動,16.43%的學生希望可以舉辦學科競賽活動,17.68%的學生希望舉辦讀書學習活動,僅有13.3%的學生希望通過易班舉辦思想政治教育,且35.99%的學生希望學校通過易班優課網絡公開課推進思想政治教育,14.4%的學生希望學校通過易班線上競賽推進思想政治教育,15.81%的學生希望學校通過線下娛樂活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17.68%的學生希望學校通過社會志愿服務推進思想政治教育,16.12%的學生希望學校通過其他活動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對校園網絡文化生態建設關鍵點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具體如圖1所示。但當談及易班平臺建設對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的影響時,90%以上的學生均表示易班平臺建設對校園文化生態構建影響巨大,僅有33.49%的學生對所在學校易班平臺網絡思政育人效果非常滿意,93.27%的學生希望將易班融入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中,可見易班網絡平臺在校園網絡文化生態的有序建設上展現出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易班網絡育人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用戶缺乏主動性,功能價值未實現最大化
易班推廣初期,絕大多數高校是通過輔導員、任課教師、行政推動“易班”建設等方法,引導學生注冊易班,注冊率雖高,但學生缺乏主動性,參與率偏低。且絕大多數易班用戶上網動機較為單一,主要集中在查看校內通知、班級請假、銷假模塊上,學生完成相關事務就會立即退出易班平臺,其他功能模塊并未有效利用。
(二)易班功能模塊使用率偏低
易班網絡平臺的功能模塊主要有易喵喵、微社區、易班優選、易班論壇、易班頭條等,使用對象主要是高校學生,范圍基本固定在高校區域,相比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用戶群體不夠龐大,普及力度遠不及其他網絡平臺,這對易班網絡平臺的廣泛應用提出了巨大的挑戰[1]。
(三)高校易班網絡思政育人意識淡薄
易班為高校實行網絡思政教育、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提供了新載體和新機遇[2]。然而絕大多數高校雖然重視網絡思政教育及校園文化生態構建,但缺乏專業的易班育人團隊,導致易班網絡育人工作問題頻現。尤其是作為網絡思政育人主力軍的輔導員,繁重的工作內容使其無法與學生在易班平臺上有效開展學習交流。此外,絕大多數輔導員并未經過系統專業的易班育人培訓,使得易班網絡育人實效欠佳。
(四)易班與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結合力不夠
易班文化是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易班實名制為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提供了保障,通過對易班網絡育人學生用戶需求情況分析可知,絕大多數學生群體也認為易班平臺的思想政治教育能有效約束個人行為,并希望學校加大易班與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的結合力度,優化易班網絡育人成效。可見高校應進一步完善易班與校園文化生態共建機制。
三、影響易班網絡育人效果的原因剖析
(一)學生用戶對易班網絡育人不重視,缺乏理想信念
作為易班網絡平臺主要用戶,其價值理念、道德行為等對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至關重要,但當代大學生普遍思政意識薄弱、對自身理想信念教育缺乏學習主動性,忽視易班網絡育人需求,進而無法實現易班網絡平臺功能價值最大化。
(二)易班功能模塊過于單一,缺少特色板塊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對網絡提出了多樣化需求,簡單、單一的功能模塊已無法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此外當代大學生群體是一個很獨特的群體,他們追求時尚、個性化,對未來有獨特的看法,喜歡新鮮的事物,同時又是最具活力、最具智慧的群體,因此,易班模塊特色化是其發揮網絡育人優勢的必要條件。
(三)缺乏專業的網絡思政教育隊伍
絕大多數高校并未成立專業的易班育人管理團隊,網絡思政育人工作主要由輔導員或班委兼管,兼管前僅對輔導員和班委進行簡單的培訓,以備查看學校通知或獲取信息時登錄使用,而輔導員和班委自身的工作任務和學習任務導致其無暇顧及易班平臺的優化教育,從而使易班平臺網絡思政教育活動無法體系化、系統化,致使易班網絡思政育人成效受限。
(四)易班與校園網絡文化生態共建機制不健全
當前,各大高校已逐步意識到易班已成為高校網絡育人的新陣地,但忽視了校園文化生態構建不僅要營造濃郁的網絡思政育人氛圍,還包括和諧的網絡人際關系、正確的網絡道德觀、安全的校園網絡環境、健全的校園網絡安全體系,可見高校健全易班與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機制迫在眉睫。
四、改善高校校園網絡文化生態的對策及建議
(一)強化理想信念教育,搭建易班網絡育人載體
線上線下同發力,助推理想信念教育。利用易班網絡平臺分享豐富的主流文化信息,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理想信念,如依托易班網絡平臺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思想政治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鑒賞、中外名著鑒賞、理想信念知識競賽等更多線上活動,并通過易班進行互動分享、留言點贊;通過線下座談會、表彰會、分享會等形式,強化對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此外,可借助榜樣力量拓展網紅格局。例如,高校可以有意識地培養一批思想端正、態度積極、人格魅力較強的輔導員、教師、學生易班育人團隊,依托他們的領袖作用影響、引導、啟迪學生,切實提升易班網絡育人實效。
(二)基于校園文化需求搭建易班多模塊內容,提高使用率
易班已在各大高校廣泛推廣,在校生都有注冊,但學生對易班網絡平臺的各大功能模塊并不了解,使用率偏低,且很多功能板塊根本無法滿足學生的多樣化網絡需求。因此,易班亟待以學生需求為基點,搭建多模塊內容,如構建易班與QQ、微信、微博、視頻網站、新聞網站、購物出行等網站互動機制,提升學生參與易班學習的熱情。同時還可在易班現有功能基礎上增加一些新的模塊,如考試答疑專欄、周邊美食專欄、學霸經驗交流專欄、學位晉升資料分享專欄、校園招聘,兼職專欄等,從而進一步提升學生參與易班活動的積極性。此外,教師創新教學方法,將易班運用到教學中,讓學生可通過易班獲取課堂所學知識,與教師實現課后互動,踐行低碳教育理念,提升學校易班平臺的使用率。
(三)組建高效的易班育人團隊,讓網絡思政工作落到實處
易班校園網絡文化生態構建是易班網絡思政平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易班網絡思政育人主力軍的輔導員,要加大網絡素養培訓及易班操作的系統化學習,樹立網絡思政意識,結合所轄班級實際情況制訂易班工作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思政學習。同時學校可成立專業的易班管理部門,邀請經驗豐富的易班推廣團隊,協助輔導員進行易班班級管理,也可直接制定易班思政培訓課程,進而有效發揮易班網絡思政育人功能。此外,抓住“易班網絡學生骨干”團隊,發揮其在班級的領導作用,號召學生使用易班平臺,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易班思政政治教育內容,真正實現學校、教師、學生協同育人的目的。
(四)以“三全育人”為基點健全易班校園文化生態共建機制
“三全育人”理念下,易班網絡平臺成為高校進行網絡思政育人的重要基地。要實現易班平臺與高校校園文化生態協同發展,高校必須踐行“三全育人”理念[3]。易班網絡思政育人要求全員參與,輔導員發力的同時也需其他各部門的積極配合,如專業教師、行政人員、學生本人、學生家長、后勤人員、優秀校友等。同時易班與校園網絡文化的構建需貫穿教育的全過程,確保網絡思政教育的完整性和延續性,從學生入學到畢業、放假、實習都要積極推行易班網絡育人功能,形成系統的易班校園網絡文化生態共建機制。此外,以全方位育人為目標,創新易班網絡育人模式,網絡思政教育應覆蓋專業學習、心理教育、職業生涯規劃、就業創業、社會實踐等方面。
參考文獻:
[1]黃倩欣,楊震倫.基于文化生態論的高校易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5):135-136,169.
[2]蘇敏.易班在高職院校班級思政文化建設中的運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4):41-42.
[3]韋夏利.“三全育人”理念下基于易班平臺的大學生網絡思政教育探討[J].廣西教育,2020(11):143-144.
作者:尚麗 單位: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經濟與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