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網絡傳播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自媒體時代信息化的普及和發展,使得網絡熱點問題滲透到大眾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國大學生上網人數不斷增加,通過互聯網獲取各種信息,網絡上傳播的熱點問題對大學生心理上和行為上都會產生諸多影響,因此正確引導網絡傳播熱點對大學生的思想影響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程,探尋有效的應對措施,也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任務。
一、網絡傳播熱點問題的特征分析
網絡熱點一般是在互聯網媒體上迅速傳播,并在社會上能引起廣泛關注、評論和轉載的熱門事件。網絡熱點迅速傳播是在社會發展和互聯網自媒體時代的共同作用下,使得熱點傳播呈倍數的增長,最終形成了網絡焦點。網絡熱點問題的特征一是傳播速度快,在自媒體時代下,QQ群、微信群、抖音、快手等各種即時信息傳播工具為網絡熱點事件的傳播提供了便捷的手段[1];二是涵蓋范圍廣,涉及政治、經濟、社會、民生、娛樂和安全等方方面面[2];三是社會影響大,熱點問題出現后,會引發各種群體、個人的廣泛討論,產生規模化的場域效應,社會影響力比較大。網絡熱點事件易引起社會民眾高度關注,比如“全面二胎政策”、“學術不端博士翟天臨論文抄襲事件”、情法相撞的“于歡案”,這些事件對社會民眾會產生較大的觸動,通過對事件的關注內心深處情感也會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變化,意義深遠。
本次研究主題是《網絡熱點問題對大學生思想行為影響》,向我校大學生發放問卷255份,回收有效問卷255份,沒有無效問卷,調查對象的社會認知普遍比較成熟,對外界具有獨立的思考和看法。
(一)大學生的網絡使用現狀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得上網十分便捷,通過對大學生調查問卷的分析,得出大學生網絡使用現狀。圖1為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長,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學生每天的上網時間都在2小時以上,甚至有9.4%的人達到了8小時以上,僅有12.9%的大學生每天上網時間在2小時以內。圖2為大學生上網目的調查結果。大學生上網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四個方面:關注當前熱點問題;游戲娛樂,看電視;網上購物;獲取學習資源。多數大學生經常關注網絡熱點,占比76.5%。調查數據顯示,大學生主要通過微信或QQ群關注網絡熱點問題,其次是通過各大網站新聞網去關注,而且關注最多的熱點問題是社會熱門事件和時政新聞。關注的網絡熱點事件,一般也主要是通過簡單瀏覽的方式對待,但對某些感興趣的熱點話題會持續跟蹤后續事件發展,和同學們進行討論、轉發和跟帖,在朋友圈表達自己的想法,不感興趣的一般不會刻意關注。大學生對網絡熱點問題的看法主要是通過自己思考形成的,并且也認為網絡跟帖的網民表達出的情緒有些偏理性或非理性,瀏覽過網民的評論后,偶爾會改變對熱點事件的看法。有一半的大學生認為網絡熱點事件產生的正面影響和負面影響基本持平,需要依據具體事實。大多數學生對網絡熱點只在表面上有所了解,不會深思和探究,只會當新聞熱點看待,極個別嚴重的社會問題才會引發思考,但有的會視情況而定。
(二)大學課堂是否普及社會網絡熱點問題的討論通過調查數據分析可以看出,62%的同學反饋大學課堂上很少引入網絡熱點問題的討論。一般情況下,經常和同學、朋友交流社會上發生的熱點事件,大學生普遍對弱勢群體人員發生的熱點事件感興趣,其次是明星和一般人員。大學生關注網絡熱點問題主要是了解社會動態、拓展知識面,其次是豐富課余生活,再次是娛樂和休閑。圖3為網絡熱點問題對自己的影響調查數據,21.2%的同學認為網絡熱點對自己沒有什么影響。54.9%以上的學生認為網絡熱點事件對自身的生活態度或方式產生了影響。對于頻繁發生的社會道德事件,大學生認為還是會有自己的行為準則,不會完全相信網上傳言。近半數的大學生提倡和支持網絡紅人,只要是法律允許范圍內,他們希望出現更多的多才多藝的網絡紅人,喜歡接受新鮮事物。
三、網絡熱點問題對大學生的影響
當今社會上網絡熱點問題對大學生的影響分為積極和消極兩種情況,積極影響是增長大學生的見識,拓展視野,不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多知天下事等等,也能使大學生增強社會責任感,自覺地融入社會活動中,提升社會化的進展,整體性地促進能力和認知的發展等。同樣網絡熱點對大學生的心理、價值觀和人際溝通等方面也會不同程度上產生不利性影響。第一,大學生心理比較浮躁和焦慮。在紛繁多雜各種網絡信息沖擊下,每個人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尤其在校大學生,人手一部智能手機,可以每天看新聞、看電子小說、打游戲、購物和看視頻等娛樂方式,生活呈現便捷化,娛樂項目隨之增多,但實際上當前大學生卻表現比較浮躁,做事不踏實,易急功近利,在這種快節奏生活下,每天都表現出很忙,但沒有獲得感,久而久之就表現出情緒焦慮,尤其是斷網下,更會緊張和不安,社會上已出現一種“網絡焦慮癥”現象。第二,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通過問卷分析,得出大學生每天平均上網時間是4-6小時,各大新聞網站、QQ和微信是大學生上網的主要載體,上網的主要目的是娛樂消遣、關注網絡熱點和網上購物,大學生日復一日地沉浸在網絡世界里,在網上進行娛樂消遣,以及時常關注網上傳播負面新聞,會對大學生認知產生影響,大學生的價值觀會發生偏差,難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嚴重情況下會形成“網絡人格”,即是網絡中和現實中完全不同的人格表現。第三,人情冷漠,缺乏人際溝通。據我院調查分析,目前大學生狀態是每人拿著一部手機看,互相不溝通,都沉迷在自己的世界里,這也是當今大學生的真實生活寫照,生活中的“低頭族”。大學生頻繁使用網絡,占據了大部分時間,擠占了生活中的人際交往,大學生缺乏人際溝通,漠然看待各種人或事,從而使親情、友情疏遠,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的脫離,會使大學生適應力差,難以融入社會,缺乏社會規范行為。
四、基于網絡傳播熱點,大學生思想教育對策
(一)高校應以國家官方平臺為載體,宣傳網絡思想文化首先,高校應在大學生中提倡使用官方網絡平臺,比如由主辦的“學習強國”平臺、人民網、新華網和中國新聞網等;其次,高校可以自己創辦網絡平臺,利用學校的官方網站以及學校官方微信、貼吧等,宣傳國家時政新聞、網絡文化和國家政策。高校要善于利用校園平臺獨特的優勢,建設好校園網絡文化宣傳陣地,利用這一平臺對大學生進行網絡思想文化洗禮,平臺上要放一些和大學生相關度比較高、有吸引力、能引起大學生興趣的話題,結合大學生經常關注的話題進行轉載和評論,使大學生學習有平臺,倡導學生在平臺上發表言論,積極互動,正確引導大學生思想態度,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最后,高校要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氛圍,要定期召開網絡熱點問題的討論會,可以請相關的資深人士對網絡上比較熱的話題進行深入解讀,引導學生正確看待網絡熱點問題,不盲目聽信,要有思考,不要成為負面輿論的接收器,學會甄別,積極進行心理建設,正視一切網絡現狀,摒棄有害信息,使得網絡獲得感最大化。
(二)利用高校課程思政引導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調查問卷顯示,有61.2%的學生一致認為課堂上從未引入過網絡熱點問題的討論,因此高校課堂對課程思政的融合還是欠缺,應進一步加大課程思政和專業課程的結合和融入,強化高校老師在課堂上進行課程思政的教育。老師在課堂上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對網絡熱點問題的討論,引導大學生積極發表看法,通過對網絡熱點問題的討論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高校老師要有專業知識素養,科學分析網絡熱點問題,把思想教育全程融入課堂上,為學生答疑解惑,使其健康成長。老師要引導大學生理性地在網絡平臺上發聲,不隨意惡評和轉載,要提高自身的網上素養,增強輿論防控意識。
(三)要發揮高校輔導員工作隊伍對大學生網絡熱點問題的引導高校輔導員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引領者、組織者和實施者,加強高校輔導員網絡素養也是重中之重。首先,高校輔導員要對網絡上出現的熱點問題保持敏銳性,對出現的熱點事件要高度警覺,一個簡單的網絡熱點問題如果處置不當的話,就會升級成輿情,因此高校輔導員要高度重視網絡上的熱點問題,保持其嚴肅性。其次,高校輔導員要具備專業的網絡素養能力,熟練使用各種網絡平臺,經常瀏覽大學生平時喜歡使用的網站,要與時俱進,挖掘潛在信息,針對網絡熱點引發的大學生出現的思想問題,輔導員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班會對其進行思想引導,科學分析熱點問題,教育大學生對網絡熱點問題要明辨是非,保持客觀的態度和清醒的頭腦看待事件,不盲從聽信。最后,高校輔導員要持續跟蹤社會熱點事件對大學生的影響,對大學生正確對待網絡熱點表現要予以肯定,對出現負面情緒的學生要個別談話加以引導。總之,高校的輔導員要主動占領網絡輿論陣地,引導輿情走向[4]。
(四)鼓勵大學生多實踐,積極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首先,高校要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大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和擅長的活動,積極參加,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其次,建議大學生放下手機,走進圖書館,多讀書,通過閱讀豐富自己的課外業余生活,提升大學生精神文化。最后,經常和同學們、朋友們及父母談談心、聊聊天,加深感情,多些溝通和交流,減少對網絡的依賴。
參考文獻:
[1]董立國.淺析如何運用網絡熱點事件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J].決策探索(下),2020(11):45-46.
[2]蘭麗娟,羅作勤.網絡熱點事件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40):6-7.
[3]雷燕君,任凱利,尚建勇.基于網絡熱點下的新聞輿論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及應對策略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S2):85-87.
[4]陸麗瓊,劉娜.網絡輿論熱點對大學生思想傾向的影響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39):232-234.
作者:閆健娜 單位:邢臺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