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世界杯網絡傳播淺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世界杯網絡狂歡的特點與表現
巴赫金的狂歡理論區分了兩種世界、兩種生活,第一世界是嚴肅的、等級森嚴的秩序生活,而第二世界打破了階級、職業、身份、年齡等界限,人們平等地交往、游戲、狂歡。①該理論的核心精神是自由與平等,影響廣泛而深遠。狂歡理論與2018世界杯網絡傳播的景象有契合之處,此次關于世界杯的討論,其規模之大、熱度之高、影響之久遠,無不體現“網絡狂歡”的熱鬧景象。社交媒體仿佛是人聲鼎沸的廣場,為人們提供了一個自由、平等、開放的釋放自我的平臺。總體來看,此次世界杯網絡狂歡有如下特點和表現:
1.狂歡的全民性。巴赫金認為“全民性是狂歡節的本質特征”,參與狂歡節的不只是特權階級,所有人都可以參與其中盡情釋放自己。互聯網具有開放性和互動性,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發表言論。世界杯期間,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被世界杯刷屏,網民們通過簽到、競猜、吐槽等形式討論賽事,“慌的一匹”“想去天臺涼涼”等網絡語言一度風靡社交平臺。出人意料的比賽結果引發輿情高峰,比如阿根廷與冰島打平、德國首戰不敵墨西哥、法國獲世界杯冠軍等,引發了刷屏式的討論。除世界杯賽事,關于球星的討論也甚囂塵上,C羅、梅西、姆巴佩的賽場表現、成長經歷、八卦新聞等時不時登上微博熱搜,成為全民熱議的焦點。此外,購買體育彩票也是重要的狂歡方式,人們樂此不疲地在社交媒體分享押注和競猜結果,刷存在感與參與感。由此看來,2018世界杯的網絡傳播成為名副其實的全民狂歡。
2.狂歡的平等性。巴赫金狂歡理論的核心原則是自由與平等,這也鮮明地體現在本屆世界杯的網絡狂歡之中。不論國家、階層、性別、職業等,人們暫時形成一種平等的關系,中心和邊緣的二元對立暫時消失,人們共同參與到世界杯的狂歡活動:關注賽事進程、討論球星八卦、吐槽競猜等。2018世界杯網絡狂歡的平等性體現在三方面:首先,互聯網的低門檻和開放性使人們平等地擁有媒介接近權,每個人都有權使用社交媒體吐槽、嘲諷、歡呼;其次,互聯網的匿名性模糊了社會精英和普通民眾,媒介不再只是精英階層的工具,實現了話語權的回歸。最后,真正的平等體現在觀點的自由碰撞,一方不必屈服于另一方的觀點,無論你歡呼吶喊,抑或吐槽,都可以毫不顧忌地在網絡世界自由地表達,大可不必如現實世界般屈服于權貴,隨聲附和。
3.狂歡的儀式性。狂歡節由一系列儀式構成,具有強大的凝聚作用。世界杯傳播本身就是一場儀式,吸引世界各地的球迷在同一時間觀看足球比賽,共同參加這場盛大的儀式。世界杯突破了時空限制,把全球的球迷召集起來觀看同一場比賽,在街道、餐館、酒吧,互不相識的人們像參加儀式般聚集在一起。在網絡世界中更是如此,世界各地的球迷和偽球迷因為世界杯聚集起來,在網絡社區、公共論壇、社交媒體等平臺形成一個個“共同體”,他們圍繞著世界杯刷屏式地分享信息、共話精彩、共享狂歡盛會。可以說,世界杯網絡傳播構建了一個自由、平等、歡呼、激情的文化共享的網絡狂歡。
二、世界杯網絡狂歡的原因探析
巴赫金認為,狂歡文化是相對于日常生活出現的一種文化狀態,是對平平淡淡的日常生活的創新化和陌生化。②世界杯網絡狂歡突破了人們常規的生活方式,無數人在世界杯期間徹夜不眠,在社交媒體歡呼雀躍。除了足球賽事本身的魅力外,還有什么原因促進了2018世界杯的網絡狂歡呢?
1.社會心理因素。據清博大數據統計,觀看2018世界杯的受眾有78%為男性,且以年輕男性為主。該群體是當今社會的中堅力量,承擔了家庭、工作的重任,生活單調乏味,心理壓力大。世界杯期間,他們通過觀看比賽暫時忘卻現實的苦惱,并以戲謔、調侃、吐槽、歡呼等形式參與互聯網的在線狂歡,緩解壓力,釋放情緒。除此之外,球迷們在互聯網中形成了一個個虛擬社區,志同道合的人“歡聚一堂”,如“朋友”般暢所欲言,渴望獲得歸屬感,在互動中排解孤獨,緩解焦慮。另外,在從眾心理的驅動下,平時不看球的偽球迷們不想錯過四年一次的好時機,也紛紛加入狂歡的隊伍,尋找存在感和快感。
2.平臺支持。近幾年,以手機為接收終端的社交媒體迅猛發展,使用移動社交媒體展示自我已成為重要的生活方式。世界杯期間,新浪微博憑借開放性、匿名性、低門檻性成為主要的輿論陣地,匯聚了專家、媒體、明星大V、普通網民,為眾多球迷提供了一個溝通互動的平臺,他們利用文字、表情包、動圖、短視頻等形式掀起一陣陣狂歡高潮。微信朋友圈頻頻被世界杯刷屏,分享觀球體會、吐槽爆冷賽事、調侃足球明星都是人們狂歡的方式,微信自媒體巧蹭熱點推出世界杯相關文章,引發轉發狂潮,打造“10萬+”佳績。簡而言之,移動社交媒體是世界杯網絡傳播重要的輿論陣地和狂歡平臺,發揮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3.商業利益驅動。四年一屆的世界杯擁有居高不下的關注度,其背后的商業價值不容小覷。正如貝肯鮑爾所言:“在綠茵場上滾動的,不是足球,而是黃金。”世界杯網絡狂歡的背后,離不開商家的精心操縱和媒體的策劃營銷,他們合謀將世界杯網絡傳播利益最大化。以新浪微博為例,其抓準2018世界杯這個絕佳時機,爭奪市場份額,運用“互動+資訊+傳播”的策略,通過新鮮信息、超級話題、競猜結果、賽事預告等手段吸引注意力,滿足用戶不同的需求;為了打造全民狂歡,邀請當紅明星擔任首席星聞官,調動女粉絲的積極性,帶動流量。在網絡世界,流量就意味著商業利益,新浪憑借不可低估的流量吸引廣告商,賺取廣告費,廣告商利用新浪平臺,爭取潛在客戶,獲得雙贏的局面。
三、世界杯網絡狂歡后的反思
世界杯引起的網絡狂歡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自由與平等,使人們在枯燥的生活中獲得釋放和快樂,但正如中世紀的狂歡節是一種暫時的解脫,世界杯網絡狂歡也只是短暫的麻痹和愉悅,淺薄的快樂之后隱藏著令人深思的問題。首先,商業力量操縱下的網絡狂歡景象只是現實生活的特殊呈現,短暫的狂歡和釋放后,人們必須從虛妄的網絡狂歡中抽離出來面對現實社會秩序,就像中世紀的狂歡節雖有上千年歷史,但從未從根本上沖擊西方的等級秩序一樣,所謂的“自由與平等”只是當代人們烏托邦式的美好想象。其次,眾聲喧嘩的網絡狂歡實質上是孤獨的狂歡,孤獨的人們渴望在網絡世界獲得情感的共鳴,把網絡社區看作情感的避難所,但這種想象的“共同體”反而使他們沉迷虛幻、逃避現實,最終造成線上狂歡、線下孤寂的局面。最后,在人聲鼎沸的世界杯網絡狂歡中魚龍混雜,各色價值觀、低俗內容、網絡暴力充斥其中,缺乏明確自我認知的群體潛移默化中受其影響,喪失原有立場和信念,比如青少年群體容易在人云亦云中迷失自我。由此,所謂狂歡化的生活只是烏托邦式的想象,一味追求情感宣泄只會帶來更大的空虛寂寞,暫時解放不代表改變現狀。唯有擺脫外在力量控制,有能力獨立理性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自我解放。
注釋:
①胡春陽:《網絡:自由及其想象——以巴赫金狂歡理論為視角》[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②王海迪:《狂歡理論視閾下對直播答題的闡述與思考》[J],《新聞傳播》,2018年第5期
作者:楊雙雙 單位: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傳播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