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大學體育文化教育中的審美教育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審美教育
審美教育簡稱美育,旨在培養與造就一代具有審美感受能力、審美鑒別能力、審美欣賞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的新人。審美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也是美學的主要內容。這種雙重性決定了審美教育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所謂審美教育,就是以美學理論教育為中心的審美理想、情趣和素養的教育實踐。審美教育實踐,包括美學理論教育、藝術鑒賞教育、審美教育、情感陶冶教育,等等。其中,以美學理論為指導的情感、體驗、感悟的教育尤其占有重要的地位。人的情感并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審美教育的結果。在美學史上,美學家特別關注情感教育。在他們看來,審美教育就是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感情教育。蔡元培說:“美育者,應用美學之理論于教育,以陶養感情為目的者也。”在他看來,人們之所以提倡美育,在于使人類能在音樂、照片、圖畫、文學里找回他們遺失了的情感。在蔡元培先生之后,著名美學家朱光潛也竭力主張美感教育是一種情感教育,認為美感教育的功能,在于修身養性,等等。人們一旦進入了這個審美領域,情感就會得到凈化,精神就會得到升華,情操就會得到光大。從這個意義上說,情感教育可以說是審美教育的本質所在。審美教育是審美與教育的辯證統一。在審美教育活動過程中,人們既可以獲取美的享受,獲取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又可以得到情感的陶冶和心靈的凈化。審美是美育的前提,教育是美育的歸宿。而審美教育的目的,乃是通過完成審美教育任務而達到的。審美教育的任務就是培養審美能力。這種能力包括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
談到體育與美育,學者們都主張體育與美育相結合,希望在教學中做到體育與德、智相結合,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和諧發展。我國教育學家蔡元培先生繼承了我國古代體育與美育相結合的傳統教育思想,把體育與美育都列為教育方針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分強調德、智、體、美四育并重比較完整地論述了體育與美育的相互聯系[。體育審美教育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的教育目標追求的就是讓受教育者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和諧發展。現代教育中體育絕對不是單純的身體教育,它是多層面的教育,即與身體有關的生理教育、社會適應能力、精神狀態等。在體育教育的過程既要正確地引用審美因素,又要注重學生的精神享受,使其身心和諧發展,將其培養成有較高審美素質的人。審美教育是大學體育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2.1審美教育能使大學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
人類所面對的世界是客觀的世界,我們生存的世界是社會和人群。我們對于這兩個世界的認識是運用了不同的認知體系:世界—認識—記憶—思考—知識—考試—改造;生活—感受—體驗—情感—藝術—欣賞—生存。以前我們的教育比較少地關注學生們內心的真實體驗,而今我們教育的目標是:使人獲得全面的和諧的發展,獲得生命的意義和具有幸福感的生活。所有的教育活動都應圍繞這個目的,體育教育、體育文化教育也是如此。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除了自我價值的實現、社會價值的肯定,我們還非常渴望尋求我們生活的意義,我們缺乏在生活中去感受、體驗我們認知的客觀世界和社會人群,缺乏在情感中凝聚感悟,用藝術的眼光欣賞我們生存的世界,尋求人生的意義和幸福感是當代人新的追求和共識。人只要正常地活著,沒有感覺能力是不可能的。但是,感覺能力退化,人們變得粗俗、簡單,甚至麻木,人類感受和體驗的能力正在退化。隨著科技的進步,電話和網絡提供了人們交流和表達的無限可能,現代交通幾乎消滅了空間的隔閡。所以,離別變得可以輕描淡寫,我們就不再稀罕“思念”,但我們每天端坐在視頻前,與外界在沒有表情、沒有肢體動作、沒有眼神的交流、沒有真實的環境和氛圍的關聯中,我們的感受能力漸漸變得遲鈍,感受空間漸漸變得狹窄,就算“物質極大地豐富了”,沒有感受能力,作為“感覺”的幸福又從何而來?人類未來的福祉,是建立在物質產品極大豐富的基礎之上的,這是人類能夠得到幸福的外部條件;人類未來的幸福,必須建立在人人都能感受幸福,都有能力“感受”的基礎之上,這是內因,內因才是關鍵。而唯一專職用來激發、保持、豐富人們感受能力的東西就是藝術、審美。審美依賴的是心靈的敏銳、情感的豐富和充沛的想象力,而僵化的知識往往可以掩蓋和扼殺敏感性和想象力,在這樣的教育環境里培養出來的是具有豐富知識卻不知人間煙火和人情冷暖的人才,只能培養出具有專門技能但卻沒有創新精神的“勞動工具”。所以,當前通過藝術欣賞和審美教育,為學生們提供豐富情感體驗場所、經歷,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力,已經成為大學人文索質教育的當務之急。大學體育文化中審美活動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非常需要學生個體親自參與、體驗、感悟的教育教學活動。大學的體育文化的審美教學課程的開設,能為大學生們提供參與、體驗、感悟生活,追尋幸福生活和意義的重要途徑和舞臺。
2.2審美教育能使大學生感知真、善、美
審美教育與智育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教育,但是,二者并不是沒有關聯的。審美心理結構和智力心理結構各自都不是封閉的。美育與智育間存在著必然的雙向互補的關系。正是這樣一種雙向互補關系,才使美育能夠感知、學習,體會真、善、美。
(1)審美教育對象本身的認知價值。
審美教育借助于一定的審美對象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審美對象不僅具有審美價值,而且也具有認識價值。可見,美在具有審美價值的同時,它的外在形式所包含的內涵,在一定范圍內跟知識具有同樣深刻的認識價值。至于美麗的大自然,則在更大范圍、更高程度上具有這種雙重價值,因為它既是藝術和審美的對象又是自然科學認識的對象。對于客觀規律的科學認識和把握,有利于增進對大自然的審美體驗和審美理解。而對于自然藝術認識和審美把握,也有助于更加直接而明確地把握客觀真理,更加完整、更加全面地認識世界。
(2)審美教育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智力創造活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探求科學真理和創造發明必不可少的條件。在這方面,它表現為靈感、頓悟、直覺、想象等。科學研究主要是一種邏輯活動,依賴于人的邏輯思維作用。而非邏輯思維就是靈感、頓悟、直覺和想象等。在科學史上,許多重大的科學發現或發明,科學家往往經過長期的冥思苦想而沒有所獲,而在一個偶然的時刻卻靈光閃現,獲得了突破,這已為許多科學事例所證實。事實上,科學活動中的直覺,跟審美直覺有某種相通之處,即都是在感性直觀中通過想象而達到對事物本質的領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培根認為審美直覺對于科學具有方法論意義。創造思維能力中的最主要成分是想象力。這里,如果說靈感、頓悟、直覺(包括審美直覺),對于科學創造有重要意義的話,那么想象力意義則在于它是創造活動中的智力因素,是貫穿于整個創造過程最活躍的角色。這是因為,想象力是人類思維創造性的主要標志。沒有想象力就意味著失去了創造力,愛因斯坦之所以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不僅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且是因為想象力是知識進化的源泉。
2.3審美教育能激發人的探索精神
對生活的興趣是人們熱愛生活的前提。一個對某項事物毫無興趣和感情的人,就不可能對它進行孜孜不倦的追求。興趣、愛好是人們追求科學真理的原動力。審美教育就是這種精神動力的源泉之一。世界是美麗的,有許多生動、富有靈性的東西,對于那些未知領域的神奇魅力,人們總是愿意花費精力去探求的。
2.4審美教育是實現人格完善的必由之路
人格是個體的內在心理機制和心理素質的整體組合。知識、意志、情感是人的心理活動的最基本的要素。而理智感、道德感和審美感以及智力結構、自理結構和情感結構等穩定的心理機制,則是構成“自成統一”的人格心理的基礎。人格完善是一個過程,而且要求全面發展。人格就是由知識、智能、道德、意志、情感、審美力等內在因素構成的有機系統。在這種系統結構中,人的全部本質特征,都是人格系統結構中不可分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審美教育在于完善人格,而完善人格則又是由知識、情感、意志品質組成的整體結構,因為人的全面發展教育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
3.總結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就要使智育、體育、德育、勞動教育和審美教育形成一個統一完整的過程。美育作為整個教育的一個有機整體,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
作者:萬有善 單位:黑河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