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中西方體育文化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中西方體育文化哲學觀的差異
東方文化領域內的大多數民族注重在運動中修身養性,由此形成的體育文化往往將倫理道德視為重點,強調人文精神和人本思想,重文輕武,崇尚中庸之道。其中,尤以中華民族的傳統體育為典型代表,它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上,發展出以宗法體制為背景,以儒、道思想為核心的文化精神。中國古代的哲學家們提倡人與自然應該處于一種和諧統一的關系之中,因此提出“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的哲學觀,指的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力圖達到身心兼修,陰陽平衡,個人內外的協調統一。這種哲學觀一旦與體育活動相結合,就形成了以提高個體內在修養和塑造個體人格為目的的體育文化精神。由于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精神的根本要求是通過鍛煉身體以達到心靈的升華,因此可以說,中國傳統體育是一種“以心為本”的體育。既然古人從事體育活動主要是為了修身養性、益壽延年,那么就會傾向于選擇直觀領悟和內在意念修煉的方式而不是訴諸于求助外部力量,更不會通過人與人之間的身體對抗與較量來實現。所以,中國傳統體育活動方式表現出鮮明的“自娛性”特點,講求的是個體通過身心雙修,達到內在與外在、形與神的和諧統一,即在體育活動中,不僅要注重養身,而且還要自外而內地養性、養志、養氣、養心,強調運動中的身體最終能夠達到“精、氣、神”渾然一體的境界。即使是要進行體育競技活動,古人也認為那些體能、速度、技巧等身體機能的較量太浮于表面,高手之間較量的應該是精神境界的高下,包括心智、人格、修養。因此,在中國體育史上,鮮少發展出像西方體育那樣競爭性強、對抗激烈的比賽項目,這與西方自古以來崇尚挑戰和冒險,追求不斷超越人類運動能力極限的體育理念是截然相反的,熱愛競爭運動的西方人則在現代社會將這一體育理念明確表述為“更快、更高、更強”的奧林匹克精神。西方傳統文化是建立在個人主義的哲學精神基礎之上的,其總體特征主要表現為肯定個人自由,支持平等競爭,鼓勵個人不斷超越自我,突破生理與心理的極限。西方的哲學思想又助長了這種體育競爭意識,激勵著他們積極投入到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和對抗之中。長此以往,“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激烈競爭機制,使西方人逐漸形成意志頑強、個性獨立、思想解放、富于進取精神的民族性格。因而他們相信只要經過嚴格的體育訓練,不斷提高身體的運動能力,就能在競爭比賽中贏得勝利。與注重身體的內在道德心性修煉,內斂型的東方傳統體育不同,西方的哲學傳統、民族性格和社會歷史進程所孕育的體育文化,是一種注重身體外在能力提高,超越型的體育。這種體育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在一定規則范圍內展開的競爭運動,簡言之就是“競技型體育”,“公平競爭”是其核心要素。體育運動的“競爭”是參與者們憑借自身的體能、速度、靈敏度和柔韌性等素質,以及專門的運動技術技巧和心理能力,在完全發揮的狀態下所進行的激烈對抗與沖突。只要雙方遵守公平競爭的規則,競爭對抗愈激烈,比賽的精彩程度就愈高,個體的身體潛能就愈被開發,參與者的精神追求也就能夠得到越大程度的滿足。因此,運動員在體育比賽中總是竭盡所能地追求“更高、更快、更強”。西方以“競爭”為核心的體育運動是一種展現機體能力、意志品質、榮譽感、勇氣和斗志的活動,在此過程中個體人格精神亦得到完善與提升。但是,體育競爭的目的畢竟是為了最終的輸贏結果,其價值取向是線性的、單向的。現代體育的賽場上,絕大部分項目都是源自西方傳統體育系統,例如田徑、球類、拳擊等無不具有高強度對抗的特征。
2.中西方體育文化價值取向的差異
不同文化領域中哲學思想的比較差異往往導致了體育價值取向的千差萬別。如前文所述,中國哲學崇仰“天人合一”的理念,認為天地之間,包括人與自然都是由“氣”而成,由“氣”而生,因此在對待生命的態度上,中國人追求陰陽調和,中庸節制的養生之道。而西方哲學講究的是主客體之間的二元對立,在對待生命的態度上,注重對客觀對象的征服和自我價值的實現。在處理與客體的關系上,中國人注重物我合一,西方人注重以科學的方法認知對象;在思維模式上,東方人重直覺頓悟,西方人重抽象思辨;在生活觀上,東方人安于現狀,知足常樂,西方人富于創新,不懼冒險。以上因素都影響了中國和西方體育文化觀中價值取向的選擇。中國傳統文化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重視氣質、品德、精神的內在修養的體育價值觀,而把人的身體視作是三者的載體。道家主張順應天道、無為而無不為,追求道法自然的人格養成;儒家重視道德倫理和宗法體制,著力于塑造遵從禮法、積極有為的“君子”人格;佛家則主張超凡脫俗,六大皆空,追求心無一物的超脫人格的錘煉。儒、道、釋三者可以說都對中國傳統體育價值取向產生過重大影響,這也造成了中國傳統體育多重的價值取向。在中國體育發展歷程中,顯而易見的一個特征就是人們往往按照由表及里、由外至內,由形而下的身體活動到形而上的精神修煉這樣的運動順序,實現倫理、自由、超脫等多重人格的造就。因此,中國體育文化并不一味追求身體運動能力的提高,而是以運動的方式達到養“氣”的目的,它不僅意味著對身體的養護,更主要體現為心性、人格、道德修為、乃至精神境界的滋養。西方在體育文化的價值取向上與中國完全不同。以西方傳統體育的代表古希臘為例,它重視外在的身體更勝于內在的精神。盡管古希臘的運動者也強調身體應與精神相一致,但是他們更認同的是在身體美的基礎上實現二者統一。與東方體育的代表中國相比,古希臘人更看重由身體的力量所展現出來的美感,他們的體育理想并不是身體內部無形的道德人格或精神境界,而是血統純正、體格強壯、身形健美、擅長各種體育運動的身體本身。古希臘人對理想身體的崇拜,無疑對其繪畫、雕塑藝術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而這種注重身體之美的價值取向,直接影響到希臘體育觀念的形成。他們以培育理想的身體為目標,創造出許多獨特的運動鍛煉方式和技巧。可以說,古希臘體育為推動西方體育文化的發展與成熟提供了重要的實踐基礎。
3.中西方體育文化方法論的差異
中國傳統體育注重養生,主張寓“養”于“動”。這是因為按照中國傳統文化的理念,人與自然是相輔相成。人們進行身體鍛煉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與自然相互交換的過程,從而排除濁氣,汲取真氣,最終達到五臟六腑通達順暢的目的。中國傳統體育一直堅持的信念是,人體健康和壽命的決定性因素在于內而不在于外,因此更注重意念的修煉,即使有身體動作,也是簡單而徐緩的,人們在掌握這些動作時,往往訴諸于直觀頓悟,追求動作的整體效果和內在神韻。概括地說,以靜養生,寓“養”于“動”,是東方體育運動的重要特征。由于它以身體的內部活動為主,輔之以外部運動,所以帶有肌肉劇烈收縮的動作并不太多,而且在具體的動作設計上講究緩慢、動靜結合,強調“形隨神游”、“澄心如鏡”、“靜悟天機”。這也就是為什么中國本民族的體育文化之中幾乎沒有產生像西方那樣純粹追求外在身體理想美的運動方法,也沒有發展出職業性的比賽,即使有對身體的關注,往往也是為了借此稱贊它所體現的內在氣質精神。還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古代的體育活動雖然源遠流長,但是它們主要依附于其他社會活動之中,相互之間未形成緊密的聯系,因此也就沒有發展出一個相對獨立的理論體系和與之相應的方法論。西方人渴望通過體育運動修飾外形,獲得強壯的體格和健美的肌肉線條,因而在西方體育文化中,大多數運動項目都需要人體大肌肉群的參與,而且程度非常劇烈。西方體育熱衷于通過不同的體育項目對人體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訓練,從而獲得人體各部位機能的全面提高。比如在跑步、跳躍、投擲、摔跤、體操等項目的運動中,人們分別鍛煉了身體的頭頸、手臂、肩胸、腿等部位,進而改善人體的運動水平。同時,西方體育重視對身體結構、運動方法的科學探索,注重對人體解剖和生理機能的研究,在運動方法上遵循力學原理,追求符合人體科學和比賽規范的對抗與競爭。因此,西方體育文化體系有嚴密的科學理論研究作為基礎,有嚴格的體育運動競賽規則作為規范,還有運動場地器材設施的精密設計作為支撐,這些都是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與其無法相媲美的。
二、中西方比較體育文化共同點
中西方體育文化雖然存在極大的差異,但是也有不少共同點。主要表現在:
1.共同的體育文化基礎
西方的體育自古希臘以來,就把追求和平、公正的運動精神作為根本目標。比如古希臘的伊斯利城邦與斯巴達人共同簽訂的“神圣休戰條約”,條約規定處于戰爭中的各城邦在奧運會舉行期間暫時停戰,共同參加神圣的奧林匹亞運動會,保證運動會在和平的環境下順利進行。奧運會的參與者們包括運動員和裁判員在內,比賽前必須到宙斯的神像前宣誓,保證遵守比賽規則,公平地參加各項比賽。古代奧運會所標舉的“和平”、“公正”的體育精神,為近現代西方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近代顧拜旦在古希臘奧運精神的基礎上提出“奧林匹克主義”,其核心原則是力求使體育運動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強有力因素”。“奧林匹克主義”的提出將西方體育引向了維護和平與公正的發展軌道,現代社會這一體育精神在各項賽事和運動會中得到繼承與發揚,和平的比賽環境與嚴格的規則規范確保了每一位選手在平等的條件下展開對決較量。中國本土的傳統體育雖然沒有像西方體育那樣經歷由古代奧林匹克向現代奧運會轉型的過程,也沒有明確將和平、公正作為運動的宗旨,但是在儒、道、釋文化的影響下,中國傳統體育無時無處不表現出貴“和”與尚“禮”的特點。比如規范武術行為的武德便是源自儒家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準則,武林的眾多流派無不以武德為其宗旨。這種遵守禮法規范/以“和”為貴的原則,實質上與西方體育一直貫徹的“公正”與“和平”原則在精神上頗為契合,所以就像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鑄就了西方體育精神一樣,東方的倫理思想也構成了中國傳統體育文化的精髓。
2.共同的體育文化理想
現代社會一般是以真、善、美三個方面來評論人格價值的。真、善、美的統一,是最高的人格境界。現代體育以其變化莫測的結局、恢宏的氣勢、優美的藝術性塑造著人們理想的人格。現代體育的競技性決定了“公平競爭”是它的靈魂,人們在相同規則的制約下,必須通過自己真實的技藝,才能取得勝利,贏得觀眾的認可和贊美。現代體育把人生過程常遇到的成功、失敗、挫折、艱辛、淚水和歡笑等悲歡離合,融注于短短的瞬間,使人們一次次去經受各種意志的考驗、心理的沖擊,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和失敗的痛苦。它以百折不撓的精神激勵人們追求新的希望、新的理想和新的人生。體育還為人類塑造著美,它不僅有像藝術體操、花樣游泳、健美操等審美特征很強的項目,而且任何體育項目都蘊含著動作、形體、姿態等美感因素。無論是直接投身于運動過程或是觀賞一場體育比賽,人們都會感受到生命躍動的活力,領悟到人生奮斗的快樂,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現代體育以其特殊的方式,使人們在運動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不僅使人們身體健康、充滿活力,而且使人善于從生活的各個方面去發現美、欣賞美、享受美,培養出美的情操,塑造出美的心靈,使生活充滿情趣,在促進人們身體和精神完美的同時,使人格得到完善。理想人格的塑造一直在中國傳統文化建構中居于首要地位。因此,對于在儒、道、釋思想互滲互融的文化氛圍中逐漸成熟完善的傳統體育來說,如何在體育活動中錘煉個體的人格精神,提升內在的道德修養顯得尤為重要。中國傳統體育的特點就是通過體育活動來啟迪心智,教化情操,使身體修養和道德修養二者兼備,共同塑造理想的綜合性人格。顯然,其塑造方式主要是通過個體的修煉來完成對道德品格的培養,精神境界的升華。在中國傳統的體育活動中,無論是武術還是太極,乃至各類養生方式,都是在活動過程中極力實現內與外、德與體的協調與統一,簡言之就是既要體現“仁”之精神,又要謹守“德”之原則,還要追求“勇”之品格。因此,中國傳統體育的終極理想目標就是通過德體合一、身心兼修的體育活動,塑造融合了儒、道、釋理想的綜合性人格。
3.共同的體育文化目標
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使人類獲得各種高科技帶來的身體享受,由此也導致身體能力的下降,日益發達的頭腦和日漸柔弱的身體形成強烈反差。現代體育以促進人的健康與發展為己任,它以追求身心和諧發展為號召,將人們引向了朝氣蓬勃的運動場、健身館和賽道,引向了充滿生命力的大自然。人們在運動中增進彼此交流,與大自然中的動物、植物等生命融洽相處。在運動活動中,人們可以充分的放松精神、鍛煉肌肉,使身體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體育既使人們得到現代科技所帶來的各種享受,又使人們保持了健康強壯的身體素質,極大地推動了人類身體與精神的和諧發展。也正是因為如此,體育日益成為現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必要內容。據現代研究表明,人類的身體與大腦都蘊藏著豐富的潛力而不為人知,目前已開發的只是非常少一部分。奈斯比特在《大趨勢》中預言,技術與人類潛能是今日人類面臨的兩大挑戰和機遇。所以,盡可能地挖掘和發揮人的運動潛能對于現代社會的發展來說無疑具有深遠的意義。在奧運會賽場上,體育紀錄一再被刷新,極限也屢屢被突破,這恰恰證明了借助于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人們能夠不斷提高身體機能,甚至創造出人類歷史的奇跡,“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始終引導著人類在探知身體潛力的道路上持續前進。與西方體育一樣,中國體育也是明確將不懈追求人的發展與完善作為終極目標。中國傳統體育中就已提出德體合一、身心兼修的原則,它要求人們通過由外在身體的鍛煉到內在精神的修煉這一過程達到修身養性,領悟生命之道的目標,從而真正實現身體與精神上的成熟和完善,即所謂的“成人”。這就決定了中國體育活動必然是一個自我求索和自我領悟的過程。所以人們往往發現,真正武藝和武德兼備的武者,并不急于憑借他的武藝高超勝人一籌,而是以其深厚的修為和高尚的人格令眾人誠服。中國的武術精神中自始至終貫穿著德藝兼備的觀念,認為只有外在的身體與內在的心、意、神完全統一,才能達到武術的至高境界。中國的太極拳素來就有“拳打千遍,神理自然”的俗語,所要求的就是習拳者應在實踐中去揣摩拳法之精妙,去領會太極之玄奧,甚至從中參悟出“天人合一”的終極之道。
作者:曾憲剛 單位:湖北美術學院公共課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