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論醫校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體育精神作為一種教育因素,對實現學生的身體、心理、精神等方面的均衡發展卻有著巨大的作用。只要我們把握住它的內涵,及時捕捉教育時機,通過學校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運動競賽及課外體育鍛煉等途徑,促進學生體育精神教育與培養的有效實施。
培養醫科院校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性
(一)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學校體育開展體育精神教育與培養,是促進學生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與手段,尤其是在對體育教育重視程度較低的醫科類院校,培養學生的體育精神尤為重要。由于醫學學習的復雜性、艱苦性和長期性,作為醫科院校的學生,更應該具備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體育精神。培養學生頑強拼搏、爭創一流的精神,使他們掌握先進的技術、知識和管理方法,為社會和國家培養更多具有先進覺悟和先進技能的人。
(二)是增強民族體質、造就民族性格的需要
上世紀初,我國許多優秀知識分子就提出了通過教育與體育培養人的精神品質進而改造民族性格的思想。魯迅一生致力于中華民族性格的改造,主張健全的肉體寓于健全的精神。體育是發達體魄的重要手段,體育精神的培養勢必成為民族體質的增強和民族性格發展的有效途徑。醫科院校研究醫藥與健康較多,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較弱。因此,更要重視學生體育精神的教育與培養,不僅可以使學生的體魄得以發達、意志得到鍛煉,學習、就業等壓力得到宣泄,潛能也得到發揮。這樣的學生輸送到社會,對我國民族體質的增強以及民族性格的塑造都有積極意義。
(三)是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需要
傳統的體育教學觀傾向于對學生體質和運動技能的培養,很少對學生進行體育精神的培育。當前體質教育思想需要作進一步的拓展和升華,體質與精神須是不可分割的。體育要培養的人已不能再停留在體質的增強上,更應滿足其精神需求。醫科院校的學生做的是為全社會人的健康服務的行業,不僅要懂得醫學健康知識還要具備具備健康的體質和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促進學生德智體的全面發展、精神面貌的改觀和身心的健康發展。
如何通過體育教育培養醫科院校學生的體育精神
(一)體育的集體主義精神的教育與培養
通過學校體育教學或運動競賽中,學生能夠感受到集體活動中團體協作精神的重要性。教師應充分利用這種環境引導學生正確地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和高尚道德修養。醫科院校學生畢業到社會醫療服務工作當中,要與服務團隊的合作為更多的患者提供服務,集體主義精神必不可少。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嚴肅教學組織性和紀律性,鼓勵學生相互幫助、共同進步。例如,球類課要突出團結協作、密切配合的集體主義思想;在體育比賽中,如拔河、接力跑等集體性項目,使學生在體育競賽的凝聚力中感受到體育協作精神的巨大力量。從而促使其認識人生、認識社會、學會合作和相互尊重,培養集體主義精神。
(二)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精神的教育與培養
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思想、能力、態度等特征暴露得特別明顯。醫科院校課程內容繁重而復雜,很多的醫學概念都需要學生以記憶為主,學習單調、乏味,加之缺少自主活動的時間和精力,學生不免產生厭倦情緒和思想壓力,因此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和拼搏進取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作為教育者,應抓住學生在思想和行為上所暴露的顯現問題,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順利與挫折、長處與短處,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礙,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例如,田徑中的中長跑教學課,可以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和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調節能力。
(三)創新精神的教育與培養
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向學生灌輸體育運動發展過程中創新的典型事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以創新的精神吸取知識、運用知識。醫學類院校要以醫學體育理論課程等教學形式豐富學生知識結構,拓寬學生專業發展方向。教學內容應結合各個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和發展方向來設置。例如,公共衛生、中醫藥等專業學生開展傳統體育項目教學,如太極拳、五禽戲等,適應社會對保健、養生人才的需要;護理等專業康復體育教學,可開設健美操和體育舞蹈等內容,實現培養優雅的氣質和良好的儀態,為從事未來職業奠定基礎。在專業設置上積極探索醫學與體育的結合點,培養適應社會的綜合型、應用型人才。
(四)競爭精神的教育與培養
公平競爭是體育運動精神的核心,在規則面前沒有個人、等級、國家、種族的差異。學校體育教學中,雖沒有激烈的競技場面,但競爭精神隨處可見。醫學類院校的就業前景比較樂觀,但醫學類院校的就業領域較為狹窄,在激烈的競爭中醫科院校學生要想成功就必須具備競爭意識。通過學校體育教學和各類教學比賽,培養學生不怕困難、力爭一流的競爭意識。鼓勵學生增強競爭意識,但是不能弄虛作假,憑自己的實力去贏得榮譽、贏得尊重。
(五)遵紀守法精神的教育與培養
參加體育活動,必須遵守裁判規則,否則要受到規則的懲罰,競技場上沒有特權和偏袒。大學生在參加體育活動時認識和遵循體育運動特定的裁判規則,違反則受罰,取得成績受獎,恰是對社會契約精神及其文明行為方式的了解和模仿的過程。醫科院校學生畢業從事的是大眾醫療服務行業,在工作中更應該注意個人行為的文明和紀律性。在學校體育中,通過在體育競賽中要求他們必須遵守規則,對違反規則,不服從裁判和不文明舉止,不僅要批評教育,而且要按規則給予判罰。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社會規范認識和行為的自我控制力,克服不良行為。
結束語
本文研究體育精神的基本理論以及培養醫科院校大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性,從體育教育教學實踐入手,分別闡述如何培養醫科院校學生集體主義精神、艱苦奮斗精神、勇于拼搏精神、創新精神、競爭精神、遵紀守法精神,旨在為促進醫科院校學生體育精神的樹立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作者:穆颯 單位:廣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