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射背牌儀式中體育文化的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8年11月,在第九屆貴州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的表演項目中一個名為“射背牌”的表演項目甚是吸引觀眾的眼球,據了解,它就是以“挖掘民族文化中的體育元素”為宗旨創編而來的。本文以此為出發點,主要運用實地考察法、文獻資料法、訪談法等研究方法,通過對貴陽高坡苗族射背牌儀式的起源及其基本元素的介紹,從而解讀出射背牌儀式中所蘊含的體育文化,以期豐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寶庫,為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貢獻應有之力。
關鍵詞:射背牌;體育文化;儀式;高坡;民族傳統體育
1.射背牌儀式的起源
在高坡一直流傳著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對苗族青年戀人,男的叫地玉,女的叫地莉,他們相親相愛,感情很深,渴望結為夫妻相守一生。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如愿,絕望中雙方與父母和族人商量到坡上去射背牌,并發誓今生不會結為夫妻,但是約定死后要到馬郎坡上等著對方的靈魂,一起去陰間轉世投胎,等來世再成婚。后來,這種做法被許多有同樣情況的青年男女所效仿并逐漸演變成當地習俗流傳下來。
2.射背牌儀式的基本元素
2.1射背牌的服飾
各式各樣的傳統服飾是少數民族文化中的一大特色。在射背牌儀式中男女雙方以及族人都要盛裝出席,男方一般是頭纏黑紗長頭巾,上穿深藍色長衫,下穿黑色便褲,腳穿布鞋。女方則要用長長的黑紗巾纏頭并在頭前挽成船形,上穿無短袖對襟衣,雙臂戴花布袖套,背上掛著由女方母親或女方親自繡制的背牌,頸部戴銀項圈,下裝為中式布褲,前戴長條繡花“前腰”,后戴布殼質黑色“背腰”,腰纏兩條腰帶,紅色的要在里層,外面的那條可以隨意戴。其實這些服飾也是高坡苗族人民在出席盛大節日或慶典時的固定裝扮。
2.2射背牌的道具
射背牌儀式中所用的主要道具就是弓弩。弓弩是我國古代人民用來捕獵、防御敵人的重要器具,隨著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條件的改善,射弩逐漸演變成在閑暇時供人們玩樂的一項傳統體育項目,具有鮮明的體育特征,且射弩已經被列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的比賽項目。在高坡苗族的射背牌儀式中所用的弓弩自然也是源于苗族傳統的射弩,且一直保留著弓弩的原始樣式。其弓弩選用上好的木材由專人制成,弩弦選用有彈性的、不易斷的尼龍繩,規格一般是長約120厘米,高約80厘米,箭長約50厘米。還有一點要說的是,射背牌儀式中用的箭是沒有箭頭的,至于原因說法不一。據筆者調研時訪問到的高坡文化站站長羅廷開介紹,這是因為舉行射背牌儀式時周圍觀看的村民眾多,如果用有箭頭的箭會有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現在開展射背牌表演時所用的箭是由細竹子制成的無箭頭的箭,且細竹的兩頭都磨成平面并用錫箔紙包住,避免誤傷村民。射背牌儀式所用的道具除了弩和箭以外還有馬刀以及直管大蘆笙。
2.3射背牌儀式的過程
射背牌一般是在“四月八”或“三月三”舉行,地點在村子的背牌坡,主持儀式的長者必須是射背牌親歷者。儀式通常在中午開始,開始前要先把扎在架子上的背牌放在坡上,據羅廷開介紹,這只是在向大家展示背牌。儀式開始,首先男子將馬刀插在地上,弩和背牌放在一旁,人們圍著背牌和馬刀跳起蘆笙舞,跳三圈之后男子放下蘆笙,拿起弓弩,拉弓上弦,一齊朝天射三箭,請求上蒼作證;然后女子將自己的背牌攤放在男子前方約一米的坡地上,男子拉弓射向背牌,射三次,表示情定三生,今生不能結合,來世定當相依相伴。之后,女子拿過弓弩射向男子的衣下角。最后雙方互換信物,女方將射過的背牌送給男子,男子將女方射過的自己的衣下角送給女方,他們去世后信物將作為陪葬品,并約定死后在馬郎坡等待對方的靈魂一起去陰間轉世投胎,以期來世再見。儀式結束也預示著雙方今生的情緣就此了結,以后再見只能是朋友。由于射背牌需要花費很多的財力物力,在舉行射背牌儀式之前,男方家要殺豬辦酒席,邀請女方家族人和自己的親戚朋友來赴宴,有時操辦的場面甚至比成婚儀式還有隆重。因此在同一個寨子,舉辦射背牌儀式的人并不多。而且隨著時代的變遷,政府對自由婚姻的支持,人們的思想觀念慢慢發生轉變,且大量的青年男女都外出務工,自由戀愛,婚姻自主已經被當地人越來越廣泛地接受。據羅廷開介紹,高坡最后一次傳統的射背牌儀式是在1978年,此后一直到2002年左右,射背牌儀式才又以表演的形式重新出現。2007年,射背牌正式被列入貴州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F在,射背牌儀式幾乎每年都在農歷“四月八”當天由當地政府組織以表演的形式向觀眾展示。
3.射背牌儀式中的體育文化
3.1以身體運動為核心的客觀實踐
射背牌儀式中主要的兩個活動就是跳蘆笙和射背牌,而這兩個活動均是以身體運動為核心。射背牌是整個儀式的主體部分,更是男子強健體魄的展現。男子拉弓射向背牌雖然在現在的表演中只是象征性地一射,但是傳統的射背牌儀式是極其嚴肅且神圣的,規定男子必須要在三箭之內射穿背牌,如果射不穿要跨過背牌再射三次,但若還沒有射穿背牌或者弩的弦斷了就會有不吉利的事情發生,結果就不會好。所以射背牌對男方的技術和力量都是有一定要求的。跳蘆笙也是射背牌儀式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苗族傳統文化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跳蘆笙時表演者一邊吹奏蘆笙一邊踩著極具苗族特色的舞步,坡上一片歡樂的氛圍,儀式達到了高潮。每年的“四月八”,高坡的男女老少以及外來旅行的游客們都會匯聚在高坡云頂村的云頂草原或者其他村子(每年舉辦活動的寨子不一)上舉行盛大“苗族風情節”,節日上除了精彩的射背牌表演以外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熱鬧的就是“千人蘆笙舞”了,跳蘆笙充分地表現了苗族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2情感宣泄和心理慰藉的體育價值
舉行射背牌儀式的目的就是使兩個由于種種原因不能結婚的青年男女通過這一儀式來了卻今生情緣,并約定來世再結為夫妻。但我們又清楚地知道,誰又能保證來世一定就能是夫妻呢?不過是對上天的請求、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和寄托罷了。我們可以想象以前舉行射背牌儀式的兩個人是懷著多么悲傷、多么沉重的心情,面對嚴格的婚姻制度,他們不能反抗只有順從,只能把心中無盡的不滿寄托在這射背牌儀式中,只能把情緒通過這射出去的箭來宣泄。所以,射背牌儀式又何嘗不是為兩個苦命的男女提供了一個合理的宣泄情感、寄托情思的場合,給他們受傷的心帶來一絲絲慰藉。而這也正和我們現在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所追求的目標相契合。當下社會發展迅速競爭激烈,人們無形中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很多人都因為無法承受這巨大的壓力而患有嚴重的心理疾病更甚有輕生的想法,而積極地參與體育鍛煉能很好地緩解這種心理疾病。因為通過參加體育活動可以和更多人接觸、交流,更能敞開心扉,也能把不良情緒通過跑步、打球等激烈刺激的體育運動合理地宣泄出來,有效地促進了參與者心理和精神的健康,這正是體育的價值所在。
3.3承載族群記憶
射背牌作為高坡苗族獨有的一種民俗活動,從古代傳承至今,雖然已經由傳統的儀式活動改為儀式表演類的節目,但射背牌儀式中的這種身體活動所形成的本民族特有的身體記憶是不可磨滅的,它是高坡苗族的象征,是整個高坡苗族文化的識別標志。這表現在當其他民族的同胞看到射背牌表演時能自然而然地判斷出表演者的民族歸屬,同時還能使表演者強化自己的民族歸屬和民族認同意識,激發他們更好地傳承、保護好本民族的傳統文化。
4.小結
4.1射背牌是一種融合了蘆笙舞、射弩、民族服飾等多種民俗事象的少數民族儀式性的活動,是苗族人民在高坡這種獨特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經過長期的生產生活而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文化空間形式,是苗族對婚姻與情感的智慧處置,通過射背牌使有情人各安其份,回歸現實的婚姻家庭。同時射背牌儀式中也蘊含了豐富的體育文化,這不僅僅只表現在身體活動上,還有它能夠使參與者宣泄內心的情感情緒、使心理得到慰藉的體育價值和承載族群記憶的體育功能,為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4.2在筆者的調查中發現,高坡當地很多村民對射背牌的認識只是知道或者聽說過,而他們并不了解為什么要射背牌,不知道射背牌背后蘊含何種意義,尤其是當地的年輕人很多都在外地讀書或打工,對于本民族的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可見射背牌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面臨很大的問題。據筆者調查總結得出,解決此類問題最行之有效的辦法就是將類似于射背牌這種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編入教材,使它們進入課堂,再加上基層政府的廣泛宣傳和活動的開展,定會取得好的成效。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繼承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民俗活動,才能讓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傳統文化經久不息地流傳下去。
參考文獻:
[1]吳秋林.美神的眼睛:高坡苗族背牌文化詮釋[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1:63+90.
[2]彭兆榮.人類學儀式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1-15.
[3]黃秋月.桂南村落儺舞儀式活動的體育文化探析[J].體育世界,2018,(6):112+97.
[4]李志清.鄉土中國的儀式性少數民族體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18-22.
[5]劉鋒,徐英迪.“射背牌”:婚外情的智慧處置[J].貴州大學學報,2011,29(6):118-125.
[6]馮勝剛.貴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理論與方法[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11:80-88.
作者:張風芹 單位:貴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