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內隱學習對游泳技能習得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從閉鎖性與開放性的視角下結合實際的課程教學中各個階段進行分析,探討內隱學習對游泳技能學習所產生的影響。結合高校游泳課程教學實踐的需求,將內隱學習理論中的運動技能相關研究應用到高校游泳普修課教學中,再與傳統的外顯教學模式協同作用。結果顯示,內隱學習能夠豐富游泳教學模式的應用,且十分有效。
關鍵詞:內隱學習;游泳;教學
內隱學習應用在體育教學的領域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且大量研究表明,在外在或內在壓力條件下,內隱學習相較于外顯學習表現出更強的適應性。在某些運動技能中,內隱習得比外顯習得技能更穩定,且保持時間更長。內隱學習在體育教學的運動技能學習領域中,內隱學習的諸多學習范式都表現出優勢效應,這啟示我們應為內隱學習創造更多的實踐教學條件。如何將內隱學習的優勢應用到具體的體育教學或運動訓練中,使學習者能夠更好、更穩定地掌握運動技能,這也給我們體育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研究國內外的綜述發現,內隱學習的有些范式,如內隱學習、無錯學習與外在注意焦點等學習方法應用很廣泛,且大量研究都在探討內隱學習在實際教學中的應用及產生的效果。學習者在嘗試錯誤條件下,主動地發現和驗證假設,是一種有選擇模式的學習,而學習者在無錯條件下以被動的方式獲得技能,是一種無選擇模式的學習,即無錯學習。在實際教學情景中,學習受任務、環境和個體3方面因素影響,學習在不同的技能難度、性質、個體差異的情況下,內隱學習與外顯學習的最佳組合方式不同,教學效果也會有較大的不同,這在教學領域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啟發與思考。任務性質在運動技能學習領域是影響技能學習效果的要素之一。根據技能學習中環境的可預測性,可將運動技能分為開放性與閉鎖性2類。在實踐教學中得出,對于運動技能較為復雜尤其是一些開放性的運動技能的學習時,讓學習者先自己進行一段時間的練習且不加任何干預,指導者再給予指導,這種教學模式好于單純的傳授知識被動地讓學生學習技能。這種教學模式先讓學習者對技能進行內隱感知,然后加外顯指導語對技能進行詳細的外顯指導,這種協同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建立運動表象,學習或更加高效以及穩定。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教學實驗法根據指導語分離的實驗邏輯,設計了2種學習方式:內隱學習(提供3條內隱隱喻指導語)和外顯學習(提供7條具體的外顯技術指導),因變量動作評分標準。隨機抽取36名大學一年級游泳普修班男生(年齡為19~21歲),身體健康,自愿參加本實驗。受試均為游泳初學者,被隨機分入內隱組和外顯組,任務性質分為2類:閉鎖性任務和開放性任務,本次實驗分為2個階段的學習:陸上練習與水中練習。本次實驗的2個組次的任課教師均由筆者擔任,2個組次的人數(共計36人),教學時數(32學時,教學內容只包含技能教學),教學內容一致,上課時間及負荷量均保持一致。本次實驗強調的是2個組次只能有一個變量(教學方法),實驗組為內隱教法,對照組外顯教法,且僅此一個變量。當實驗結果有差異性時,則證明不同的教學方法在對實驗結果起作用。另外,采用單盲法進行教學實驗,每次測試2遍數據取平均值進行統計分析。
1.2.2數理統計法將實驗所得的數據采用方差檢驗各組的差異性,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分析使用Excel和SPSS16.0統計軟件包,并對實驗數據進行量化統計處理,對比分析的統計結果,以檢驗應用內隱學習理論的有效性。
1.2.3邏輯分析法本文在實驗后對整個實驗過程進行邏輯學分析,并對教學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歸納與演繹推理,揭示不同的教學模式與游泳技能學習在不同學習階段存在的邏輯關系。
1.2.4學習指導語外顯學習指導語摘自游泳本科教材,同時確定內隱指導語。
1.2.5評價指標動作評分:根據游泳教師或教練員確定建立的《蛙泳技能評定標準》,由2位評分者對2組學生的3個階段課時結束后的技能動作姿勢進行評定,將兩者的平均分作為最終的得分。總分100分,動作完整性占60分,包括收腿階段、翻腳掌階段、蹬夾水階段以及漂浮階段。動作流暢性占20分。
2結果與分析
2.1動作評分
為保證主觀評定的公正合理性,通常需要2個及以上的評分者對同一個目標進行評分。由2位評分者評定的數據在滿足正態分布的情況下,可以采用皮爾遜參數檢驗評分是否相對一致。
2.2閉鎖性與開放性技能學習效果分析
2.2.1游泳教學訓練中在陸地上(閉鎖性)技能學習的效果分析游泳技能學習肌肉層面的肢體間協調模式的學習可一分為二(陸地上和水中),在陸地上進行技能模仿練習時可視為閉鎖性技能學習,即在穩定、有固定支持和可預見的環境中完成技能,學習者可事先熟悉技能結構和信息,之后跟隨教師的教學策略進行學習,通常只需模仿學習教師的示范動作,然后重復相同的動作練習,對于技能結構要領方面的學習負擔較低,學習者可以將大量的注意力分配到對動作結構的認知層面(記憶指導語)的學習上。在教學實驗的實際技能學習過程中內隱學習和外顯學習各有利弊,內隱學習對信息加工全面且效率,但實際完成技能較為模糊且運用得較為緩慢。游泳技能陸地上的練習動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結構單一便于學生利用外顯指導語進行學習,這時學習效率表現出良好。因而我們認為,在學習初期陸上的身體模仿練習不涉及到繁瑣的技術動作,且學習環境穩定有固定支撐,采用外顯教學手段可最大程度將學生的注意力放在技能學習上,為接下來的水中練習打好基礎鋪墊。在陸上練習采用外顯指導語幫助學習者學習動作技能,外顯指導語能詳細概括蛙泳腿部動作的3個部分,對每個部分的動作結構特點、動作軌跡及幅度大小有很明確的解釋,學生在穩定的陸上環境,有固定支持身體去練習各個階段的技術動作,大腦的意識層面可完全去支配身體去做各種練習,外顯知識將內隱知識顯得更加具體,內隱知識形象化了外顯知識,使得學習者理解和記憶3個階段組塊的動作要領效率更高,有利于動作知識的掌握。
2.2.2游泳教學訓練中在水中(開放型)技能學習的效果分析在開放性動作技能學習即學生在水中的練習時(前提是學生都是初學者,無任何游泳學習經驗)的學生在蛙泳內隱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動作效果、動作姿態更好,這與其他項目中(排球、網球、乒乓球)的研究結果基本保持一致,即當面對動作技能結構較為復雜的認知任務時,采用內隱學習進行教學所產生的效果要好于外顯學習,即當任務信息不明確時,內隱學習的優勢能作用得更加明顯。由于工作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傳統的學習模式下的學生接受的大量指導語信息可能超過其記憶的容量限度,容易混淆學習的指導語內容,導致無法清晰地理解與記憶蛙泳技術動作知識,進而影響了動作姿勢的質量。運動技能學習包括認知層面記憶動作要領的學習與肌肉層面技能操作的學習,學習者在接受蛙泳蹬腿動作的外顯指導語雖然具體,但數量多且比較專業,學生沒有實質的動作體驗,增加了信息加工量,而且沒辦法去體會動作如何能在水中進行,游泳的初學者很難在短時間內消化大量的技能信息,所以可能影響蛙泳蹬腿的動作結構要領的掌握,影響動作姿勢的建模,使得蛙泳蹬腿技術難以提高。學生在陸上練習中先接受的外顯學習指導語概括性地涵蓋了蛙泳3個部分的技術動作的結構、軌跡及動作幅度,需要進行加工的信息量明確,有助于學習者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領。通過水中練習中加入的內隱指導語練習,又進一步地強化動作細節,3種知識的互相協同作用,學習者理解和記憶動作要領更加充分。學習者伴隨著水感的加強,記憶負荷的減少,可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到肌肉感覺層面進行技能練習。練習中采用的隱喻(蛙泳蹬腿動作的形態、軌跡等運動學特征的抽象與概括)有助于被試蛙泳蹬腿整體運動表象的建立。運動技能學習的初級階段,通過內隱學習可以有效地建立技能的整體概念,尤其是初學者效果更加突出。
3結論
不同的教學手段應用到教學的不同階段中去會對教學效果產生極大的影響,教師需要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根據不同的教學效果及時調整教學手段,在傳統教學與新型的教學手段中找到平衡,找到最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教學方式的組合,并在以水陸結合的教學手段中調整學生陸上練習與水中練習的任務量比重,找到不同階段學生適應性的最佳教學環境,爭取能最大限度地加強學生的教學時效,將復雜的游泳教學化簡,豐富原有的模式化的教學手段,更好地應用到學校體育的游泳教學中去。
參考文獻:
[1]郭秀艷.內隱學習研究綜述[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4(22).
[2]馮永輝.國內近十年來內隱研究綜述[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5).
[3]丁俊武,等.內隱學習理論的研究進展及其對體育教學的啟示[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6):816-817.
作者:羅偉 單位:鹽城工學院體育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