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2017年10月18日,在報告中指出,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這里的改革已超越了傳統(tǒng)的經濟政治范疇,更多地延伸到了教育中。教育作為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整體國民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已成為必然趨勢。然而,在這一背景下,農村教育作為一塊短板,嚴重影響了教育的整體發(fā)展水平。所謂的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教育在農村難以得到有效落實,尤其是體育教學,更是不受重視。順應時代潮流,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正在圍繞著“立德樹人,強身育心”的目標不斷探索,然而這條道路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真正的素質教育應是鼓勵學生有效利用課堂,更應該走出課堂,促進自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全面深化改革;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
引言
體育是一種傳授運動智能和體育道德,促進學生獲得運動技能,養(yǎng)成體育風尚的教育。體育的主要任務包括:(1)有效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體的正常發(fā)育和機能的發(fā)展,增強學生的體質,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2)促使學生掌握身體鍛煉的基本知識和正確的技能、技巧,使其養(yǎng)成鍛煉的好習慣,提高自身的身體運動能力;(3)促使學生掌握衛(wèi)生保健知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保健習慣;(4)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體育道德品質。實現上述體育任務的內容主要有:田徑、球類、體操、游戲、游泳、武術等。體育的主要組織形式包括:體育課、早操、課間操、眼保健操、課外體育活動等。身體的存在是人一切活動的基礎,體育就主要是針對身體而言的,學生唯有身體健康才能投身其他活動,由此可見,體育教學的重要性。
一、全面深化改革背景概覽
2014年可謂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則是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愿景、新目標,并合理地規(guī)劃了深化改革的戰(zhàn)略重點、優(yōu)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這一決定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學指南和行動綱領。在這一背景下,各方齊聚發(fā)力,協(xié)同推進中國進步,特別是教育方面,一系列相關政策相繼出臺,農村教育更是抓住這一契機,提出相關措施,迎著時代的風帆,闊步向前[1]。
二、當前我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也逐一顯露。其中,最顯著的問題是教育水平參差不齊。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平衡,其二是各學科之間發(fā)展不平衡。究其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1)城鄉(xiāng)經濟發(fā)展水平差距大,導致教學基礎設施分配不均。據調查,目前在邊遠農村地區(qū),學校配備的體育設施僅為少量籃球、乒乓球設施等,相較之下,市區(qū)配套設施較為齊全,配有諸如羽毛球場、游泳館等。由此可見,硬件設施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農村中小學體育的發(fā)展。(2)農村地區(qū)師資力量薄弱,缺乏專業(yè)從事體育教學的人員,學生無法獲取較專業(yè)的體育知識,更難形成良好的體育風尚。(3)受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影響,唯“分”論的思想根深蒂固,只重視所謂的“主科”學習,忽視德、體、美、心的發(fā)展,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小學較普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顯然已經不能適應時展要求,改革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已經迫在眉睫。
三、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措施
深化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總的來說必須遵循兩個基本原則。其一是順應時代背景,契合時代要求,在這里也就是指要融入全面深化改革這個大背景中。其二是要“對癥下藥”,根據病因提出并實施相應的解決措施。新時代下農村體育教學改革必須以構建“立德樹人,強身育心”為指導思想,目前中小學體育教學存在一個普遍問題,即使部分學校有開展一定的體育活動,但仍存在一種傾向,即單純將體育教學作為一種增強體質的教育,只注重外在的鍛煉,而忽視體育對學生身心的多重功效,形成一種只強身而不育心的格局。新的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學改革應摒棄這種舊的思想,以培養(yǎng)良好體育風尚為導向,增強學生體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除此之外,還必須以“優(yōu)化課堂教學,重視課外活動”為手段來促進改革。那么如何優(yōu)化課堂教學呢?簡單來講就是需要“保證效果,增強效益,提高效率”;同時,重視課外活動也必不可少。課外活動是指在學校的課堂之外,由學校認可、教師組織的,用以補充課堂教學、實現培養(yǎng)目標的一種教學活動,具有自主性、靈活性、實踐性等特征[2]。
(一)縮小城鄉(xiāng)發(fā)展差距,促進經濟發(fā)展
歸根到底,農村體育教學落后最根本的原因是受到有限的經濟水平的制約。提高教育水平,必須先拉動經濟發(fā)展。因此,相關部門應該大力支持農村的體育教學改革,加大傾斜力度,重視農村地區(qū)的教育扶貧,落實較發(fā)達市區(qū)對邊遠農村的對口支援,完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為學生購置安全可靠并且相對完備的體育設施,鼓勵支持慈善事業(yè)對山區(qū)學校的扶持,以形成社會合力,與社會共同推進農村地區(qū)體育教學措施改革的開展。
(二)加強專業(yè)師資力量培養(yǎng)
離開專業(yè)教師的指導,學生難以掌握專業(yè)的體育知識、正確開展體育活動。因此,教育部門應加強對專業(yè)師資力量的培養(yǎng),同時鼓勵新一批教師到農村任教,更重要的是要改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薪資待遇,讓有能力的教師愿意去教、愿意教好。除此之外,教育部門還需要改革教師資格審核機制,嚴把關,考核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水平。
(三)大力倡導素質教育,提高師生素質
當前農村教育存在一個顯著問題,即從教人員、學生素質普遍低于市區(qū)。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農村地區(qū)很難跟上節(jié)奏。同時,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唯“分”論的傾向仍然普遍存在。改變落后的教育觀念是農村體育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革除落后觀念即提高師生素質,首先應當從教師及學校管理著手,深化他們對體育價值的認識,使教師成為推動農村體育教育改革的動力源;其次,通過教師向學生及家長傳遞正確的體育教學價值觀念,提高整體素質,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行動中。
結語
改革是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唯有在改革中才能不斷推陳出新,教育作為一個國家的立身之本,同樣需要順應時代潮流不斷革新。長久以來,農村教育在改革中收效甚微,體育教育存在的問題更為突出。面對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時機,農村體育教學更應當積極響應,在改革中不斷優(yōu)化自身,促進自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洪銀興.全面深化改革[M].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2017.
[2]楊雪芹.體育教學設計[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張成 單位: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新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