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真人秀節目對青少年的影響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對體育真人秀節目、青少年、參與體育等概念進行界定,闡述體育真人秀節目的發展現狀,從體育認知、體育態度和體育消費三個方面分析體育真人秀節目對青少年參與體育的影響,全面了解青少年接觸體育真人秀節目的情況及該節目對青少年體育態度和行為的影響,促進青少年終身體育觀的形成。同時提出通過體育真人秀節目優化青少年參與體育的策略,包括打造精品節目,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強新運動傳播,吸引青少年參與;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升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
關鍵詞:體育真人秀節目;青少年;參與體育
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整個社會環境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數字電視、網絡等媒體對體育文化的傳播和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各種類型,各種題材的體育真人秀節目充斥著青少年的生活,這類節目契合他們的思想價值觀念和行為生活方式,吸引著他們的眼球,追求娛樂的同時集體育與娛樂于一體,調動他們參與體育的積極性,進一步產生體育運動行為。
1概念界定
1.1體育真人秀節目
體育真人秀節目是指以運動為核心,將運動、競技、娛樂融合為一體,通過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眾參與,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種娛樂氛圍的節目形態[1]。謝耕耘、陳虹編著的《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一書將真人秀節目分為“表演選秀型”“野外生存型”“職場創新型”“生活服務型”“益智游戲型”“室內體驗型”“婚戀約會型”“角色置換型”八大類,并且從人物、故事、情節、沖突、懸念五個角度分析了真人秀節目的敘事策略[2]。現階段體育類真人秀節目多為益智游戲型真人秀,體力和智力相結合,加上邀請的嘉賓尤其是當紅明星對青少年具有較大的吸引力,看到自己的偶像身體力行、展露真實,滿足了他們對明星言行性格的好奇心理,因而節目在青少年人群中保證了較高的收視率。
1.2青少年
少年強則國家強,青年興則民族興,青少年是國家未來建設發展的中堅力量,占據著一定的人口比例,這個年齡階段是身體和心理變化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體育觀念、體育態度、體育行為深度培養的階段。青少年是體育真人秀節目的主要接受群體,多元化的體育信息能夠激發他們的運動興趣,提高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對于促進我國全民健身戰略的有效實施發揮著難以估量的作用。
1.3參與體育
美國著名的體育社會學家凱尼恩將“參與體育”分為直接的“參與”和間接的“參與”兩大類。所謂直接的“參與”,是指作為競技者親自參加體育運動。所謂間接的“參與”,包括體育的業務、消費等直接參加以外的所有參加形式[3]。國內體育社會學家呂樹庭教授進一步豐富了參與體育的內容,將“參與體育”操作化為四個層次:一是認知層次,即對體育的價值取向程度;二是情感層次,即對體育的喜歡程度;三是直接參與層次,即對體育運動的直接參與程度;四是間接參與層次,即對體育運動的間接參與程度[3]。綜合以上論點,青少年參與體育不僅僅是直接參加體育相關活動,還包括形成正確的體育認知、積極的體育態度以及健康的體育消費。
2體育真人秀節目發展現狀
中央電視臺在1998年播出的“城市之間”是國內首例體育真人秀節目,獲得不錯的反響,各個地方臺根據自身地方特色、地域文化特點也相應制作出不同類型的節目,使得體育真人秀節目迅速發展起來。
2.1節目分類
綜合前人的研究結果,根據體育的不同項目和節目的不同類別,體育真人秀節目可分為以下類別:體育對抗類,如“武林大會”,側重于民間武術愛好者與專業運動員之間的實戰對抗,以民族傳統體育為代表的娛樂綜藝節目;普通大眾類,如“沖關我最牛”,通過完成設定的關卡晉級,考驗參與者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節目主要針對普通群眾,難度設置不高;明星效應類,如“奔跑吧兄弟”,這檔從韓國引進的體育真人秀節目在國內掀起了熱潮,也將體育真人秀節目推上了一個新的臺階,這類節目邀請明星參與,增強了節目的觀賞性,帶動了全民體育的發展;體育精英類,如“超級戰隊”,邀請某一運動領域的精英參與節目,完成一些高難度的挑戰,給觀看者帶來視覺的沖擊和心靈的震撼[4]。這些類型的體育真人秀節目,促進了體育項目的推廣和體育文化的傳播。但是隨著節目日益增多,節目質量也參差不齊,部分節目能夠體現娛樂屬性,但對青少年的目標導向不明確,體育文化、體育精神弘揚不夠。
2.2樣例分析
浙江衛視近年來制作的“來吧冠軍”這檔體育真人秀節目,選用了奧運冠軍、運動健將及明星團隊,青少年“追星”的同時既學習了體育項目的活動內容、鍛煉方式,又體會了體育文化、體育精神,該節目的體育價值導向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生理價值方面,青少年處于身體的快速生長期,運動鍛煉必不可少,“來吧冠軍”娛樂的同時傳播了直觀的運動技術和運動規則,參與者的體育精神也影響青少年的思維能力和行為方式,逐漸養成運動習慣;心理價值方面,節目邀請的體育嘉賓基本都是奧運冠軍或者是在某一運動領域健將級的運動員,喜感十足的游戲設置加上運動員在完成游戲過程中所展示的肢體運動之美對于青少年而言極具吸引力,在收看節目過程中獲得輕松愉快的心理氛圍,青少年從“觀看者”逐漸變成“體驗者”,健身方式出現多元化;社會價值方面,“來吧冠軍”節目的高收視率不僅給贊助商提供了很好的宣傳同時還獲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錄制節目的地點不固定,根據運動項目特點進行選擇,促進了地方體育旅游的發展。
2.3發展環境
國家廣電總局從2005年陸續出臺一系列針對真人秀節目的政策方針,對節目內容、邀請嘉賓、播出平臺等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創新節目、優化結構、豐富內容,以免節目為了追求高收視率不注重質量,忽略正面的文化傳播,對青少年產生負面的引導。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衣食住行獲得滿足的同時對于精神方面的需求進一步加大,思想觀念也從“生產型”逐漸向“消費型”轉變,電視媒體也逐漸成為消費品進入大眾的生活,人們享受生活的同時對身體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各種類型的體育真人秀節目迎合了大眾的心理需求,娛樂的同時可獲得相應的健身資訊和運動方法,加強觀看者的運動興趣和運動體驗。電視節目經過不斷的發展,加工制作水平也逐漸提升,伴隨著科技的發展,智能手機、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觀看自己想看的體育真人秀節目,并且可以在觀看的同時用手機進行互動,參與投票、領取獎品……樂在其中使得體育真人秀節目的魅力無可取代。
3體育真人秀節目對青少年參與體育的影響
3.1體育認知方面
曾提出“沒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民小康”的口號,健康是一切的根本,要建設全民健康的社會,青少年的健康是重中之重,他們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是國家未來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年齡段基本都處于求學階段,體育課是必修課程,但體育課對部分青少年而言缺乏吸引力,參與興趣不高,應付式的完成需要考核的運動項目練習,不會對體育理論、運動技術、體育文化進行認真的思考。現如今信息化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青少年閑暇時間選擇的娛樂生活方式多為電視、電腦、手機等,深入其中所獲得的滿足感對于青少年而言有極大的吸引力。體育真人秀節目邀請明星參與,明星的出現能夠帶來較多的“粉絲”觀眾,而青少年是“粉絲”群體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對于偶像的好奇心理吸引他們坐在屏幕前觀看節目;體育真人秀節目將運動項目游戲化,改造加工創新玩法,更具娛樂性和趣味性,能夠調動青少年的觀看興趣甚至將游戲生活化,模仿明星在節目中完成的運動游戲,如“奔跑吧兄弟”中出現的“撕名牌”游戲,青少年玩的不亦樂乎,既鍛煉了身體,心理上也獲得了滿足。這些影響力能夠提高青少年自發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在各種游戲鍛煉過程中形成體育認知,正確的體育認知可以培養青少年的體育行為習慣終身化。體育真人秀節目在運動過程設置中,保證節目娛樂性和趣味性的同時要從體育鍛煉的真正目的出發,青少年的模仿和學習能力較強,大幅度改造過的運動項目和過度的游戲化,容易給他們造成學習誤區,認為體育運動就是“玩”,在以后的體育運動中體會不到運動對抗的樂趣,體育吸引力就會逐漸降低。
3.2體育態度方面
青少年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和體育意識是在體育媒介傳播信息的影響下逐漸形成的。一個健全和完善的體育媒介可以促使青少年自覺并積極的參加到體育鍛煉活動中去,媒介傳遞的體育信息,促使了他們形成良好的品質和體育意識[5]。基于體育真人秀節目的娛樂性、趣味性和觀賞性,青少年愿意接受節目傳遞給他們的體育信息,并在觀看過程中接受其影響。體育真人秀節目能夠促進青少年培養正確的體育認知,他們參與運動的熱情由體育認知程度決定,在運動過程中,培養體育意識和正確的體育價值觀,體育意識和體育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能夠促進青少年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和自覺性,這種相輔相成的作用是青少年形成正確的體育態度的重要因素。體育真人秀節目中體育文化、比賽、游戲、娛樂等內容的廣泛傳播能夠促進青少年對體育運動的關注和了解,充分認識其意義,逐漸愛上體育活動,形成積極的體育態度和正確的體育價值觀,為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各種題材和類型的體育真人秀節目充斥屏幕,節目制作也良莠不齊,部分出現過度崇拜明星、崇尚物質、模仿暴力等不和諧的情況,青少年這個年齡階段處于辨別能力低學習能力強的階段,不和諧的信息容易引導他們產生錯誤的體育價值觀,阻礙良性體育態度的形成。
3.3體育消費方面
全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提高導致消費提升,體育消費也成為居民體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青少年這一社會群體在體育消費市場占有了較大的比重,需要對他們進行體育消費的引導和教育,合理進行體育消費,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體育資金投入。體育真人秀節目在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上對青少年體育消費有一定的引導,如參與者的服裝、運動項目使用的器械、游戲過程中的道具等“明星同款”,或者看完節目對某一項運動特別感興趣于是產生相應的消費:齊全的裝備、一場比賽的門票、深入學習的培訓費用……影響青少年體育消費的因素中家庭收入水平占主要部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體育消費除了包含消費意愿,還包括對體育產品的消費能力,體育消費作為精神層面的活動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青少年本身沒有收入能力,所以他們通過各種媒介觀看體育真人秀節目后產生的體育消費意愿是需要根據自身家庭實際收入情況來決定的,不能盲目的追求名牌,產生攀比心理,曲解體育消費的本來意思。體育真人秀節目應該為青少年體育消費創造正確的媒體環境,引導他們理性和合理消費,追求體質和精神層面的提高。
4通過體育真人秀節目優化青少年參與體育的策略
4.1打造精品節目,提高市場競爭力
國家要加強媒體管理,出臺具有針對性的法律法規來約束媒體從業者,對低俗、暴力、違背體育道德的節目給予相應的處罰,提高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意識,加強從業者的社會責任感,堅持走誠實、客觀、真實的體育文化信息傳播途徑,凈化青少年的媒體環境,引導青少年了解真正的體育精神,把握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對于體育真人秀節目來說,娛樂性不可缺失,但也不能過度娛樂化,根據需求制定相應的策略達到增強市場競爭力的目的,打造真正的體育文化精品。
4.2加強新運動傳播,吸引青少年參與
體育新運動自歐美傳入中國后,在體育用品經銷商的推動下得到了一定的傳播,比較常見的有:蛙式車、活力車、活力板、雙龍板等,較之我們傳統的籃、排、足在運動形式上有著顯著的區別,不需要專業的運動場,易于開展,娛樂性較強。但是新運動的普及率不高,即使知道也并不了解其背后的產品價值,認識不夠全面。體育真人秀節目可以適當的選取一部分新運動產品進行節目創新,加大對體育新運動的宣傳和相關文化的傳播,吸引青少年了解參與,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4.3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升青少年自我控制能力
媒介素養是經過后天學習通過媒介教育獲得,應該是一項終身教育,它決定了受眾是否能夠主動選擇并利用大眾媒介所傳播的信息,不是被動受大眾媒介內容的影響,而是對內容做出一定的批判性評價[6]。青少年自我約束能力差,在通過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獲得海量體育信息的同時容易在誘惑下迷失自我,這就需要他們具備自我控制能力。青少年應該在學校接受相關的媒介教育,引導他們學習傳統體育文化,樹立體育教師的良好形象,發揮表率作用,善于利用體育事件加以宣傳,激發學生的參與體育熱情。體育真人秀節目是青少年獲得體育相關信息的主要媒介,從中可以獲得相應的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等。他們偏好娛樂性、競技性強的運動項目,可以說體育真人秀節目對青少年的體育活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會出現一定的消極影響,主要表現在偶像崇拜、體育暴力等方面。加強青少年健康運動的傳播,促進正確體育價值觀的形成,需要正確健康的體育真人秀節目傳播,打造特有的體育傳媒品牌。
參考文獻:
[1]黃司瑩.我國體育真人秀節目對全民健身影響的SWOT分析[D].吉林:吉林體育學院,2017.
[2]謝耕耘,陳虹.真人秀節目理論、形態和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32-105.
[3]呂樹庭,盧元鎮.體育社會學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92-126.
[4]王軍偉.傳播學視域下電視體育娛樂節目對體育價值的影響探析———以“奔跑吧兄弟”為例[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5]王桂華,肖煥禹.影響青少年體育價值觀形成因素的分析[J].體育科學研究,2004,25(2):62-64.
[6]孫妍.體育賽事媒介傳播對青少年體育態度、體育行為的影響[D].上海:上海體育學院,2016.
作者:丁衛衛 單位:江蘇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