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職業能力提升下的體育教育課程研究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該文從廣西高職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入手,以突破現有的瓶頸與束縛,旨在切實提升高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以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及教學現狀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本文前期研究內容的實際需求,筆者特此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數據庫、中國期刊網等文獻檢索途徑,進而查閱國內外關于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研究文獻、專著、論文等資料,為本文研究奠定理論基礎。
2.歸納總結法。通過筆者的實地走訪和調查研究,對廣西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教學及課程設置現狀進行分析,并針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出本文研究相關的方案及建議。3.邏輯分析法。在本文的撰寫及研究過程中,運用比較分析法、數理統計法等方式,對已搜集及記錄的信息數據進行分類及邏輯分析處理,為最終的對策提供科學支持。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廣西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培養目標。長期以來,在傳統職業教育管理體制的影響下,筆者所在的(以下簡稱廣西體專)一直以培養中小學及學前教育體育教師為人才培養目的。但是,面對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發展的競爭壓力,高職院校在忽視實際辦學環境的前提下,直接引用了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訓模式,也在客觀上導致了人才培養較為單一、教學課程配置不科學、理實難以有效結合等一系列的問題。為此,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廣西高職院校逐漸轉變現有教學思維,從學生實際需求的視角方面上,搭建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工作活動合二為一的培養模式。但就目前實際情況而言,受體育教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及校本教材缺乏等諸多限制,致使人才培養目標長期得不到有效實踐。近幾年來培養出來的應屆畢業生往往局限于體育教師,在就業與實際崗位需求的錯位背景下,更加不能符合復合型全方位人才的實際需求。
2.課程設置現狀。實際上,就廣西大多數的開設體育教育專業的高職院校課程設置而言,基本上已經初步實現了向“以就業能力為指導”“以社會實際需求為導向”“編寫崗位核心能力校本教材”等課程改革目標的基本轉變。同樣,筆者所在的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在設置課程時,雖然考慮到職業能力方面的因素,但仍然還是以增強學生體質和理論知識為核心。一些實踐性較強的課程,但都是以選修課的形式出現,不僅缺乏專業教師的引導教學,還不被師生所廣泛重視,進而淪為“樣板課程”的存在。
(二)企業體育文化及實際需求現狀在國內外部分高科技及大型企業中,體育能力及文化均被高級管理者所一致重視,并認為是企業文化建設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之一。為此,筆者通過實地走訪的方式,對廣西數家大型企業進行體育文化建設的調查,結果發現有近80%的企業會采用運動會及比賽集訓的載體方式,來切實提升員工團隊內部凝聚力。另外,出于體育專業人才缺少的實際緣故,導致企業開展內部體育活動項目的數量及范圍有限,以至于實際效果并不能滿足企業員工的實際精神需求。與此同時,企業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為提升內部體育活動的質量及員工參與性,被迫只能臨時聘請專業的體育人才。基于此,企業管理人員在招聘崗位人才時,也會將部分就業較為寬松的崗位,從而給予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機會。
(三)基于職業能力提升的廣西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與教學改革的建議
1.教學課程內容設置方面。首先,在現有的體育教育專業教學改革方面上,應當強化對學生自身身體素質及實踐能力的教學課程和課時比例。可以說,除基本的核心專業課之外,還應當適當地提升選修課的比例。根據“終身體育健康意識”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訓原則,為更好地將職業能力貫穿到實際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在具體教學中融入實際案例教學,還需要例如足球隊比賽之類的第二課堂方式,提升學生們的實際團隊協作能力及集體意識,以此來更好地養成鍛煉習慣。同時,由于高職院校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相對較短,為避免過度進行理論教學導致學校體育能力下降,還需培養其良好的體育習慣,從而帶入到具體工作中,并轉換成實際的工作業績。
2.明確人才培養專業目標定位。科學高效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定位是實現課程及教學改革的重要基礎,也是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的保障。準確地說,教研人員要根據學生未來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向,從而判定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潛力及提升途徑,具體包括層次、類型及人才培養目標等不同,制定相應的模式構建。例如,為綜合提升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水平,便需要利用網絡選修課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理論知識學習途徑,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實現學生們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此外,部分高職院校還應當采用“1+1+1”的培養目標,即在校第一學年為理論學習階段;第二學年為實踐結合階段,由校外導師帶領進行綜合實訓;第三學年為完全的校外實習階段。也正是如此,才能有效地實現學生們全方位的提升。
3.轉變現有的體育教育教學方法。教師要不斷的學習新的專業理論知識,不斷的加強業務能力素養,從而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發現和創造出適合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新方法。讓學生學會學習、思考、創新。實踐證明,教師要把重“教法”的立足點轉移到重“學法”的軌道上來。應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生進行學法的傳授和輔導,使學生掌握科學的正確的學習方法,并且能實際運用于自己的鍛煉中,逐步提高自學、自練、自選、自評、自管的能力。教師可以有意識地設置一定的運動情境,使學生通過學習能力和學習精神的培養實現回報。
4.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層面上,必須要做到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專業特點相匹配,并且體現出前瞻性、長遠性及可操作性。為此,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還應當以社會企業需求為實際指導,積極與體育產業企業與中小學等教育機構展開校企聯合辦學。通過崗位實際鍛煉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向業務能力的有效轉換,教師還可以在校外指導的過程中,進一步豐富其自身經驗,并體現在在校教學過程中。此外,人才培養方案還應當徹底打破專業課與選修課之間的“張力”,通過學分制度與職業能力測評的方式,實現外部形式方面的有效轉變,并積極投入到教學實踐的過程中。
5.注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綜合素質提升。體育課程的價值主要體現在學生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以及增強體質方面。為更好地調動師生之間的積極性,要根據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前景,適當地開展校本課程和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課程。重視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方面的作用。因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注重情商的教育。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情感的波動和閃光點,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提高他們克服生活中的困難、挫折的能力和勇氣,滿懷熱情地鼓勵學生用樂觀的情緒去戰勝消極的情感,在積極的生活學習體驗的基礎上,形成自我引導的能力和人際交往的本領,從而形成較高的情商。
三、結論
現代的體育教育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做到因材施教,積極地的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有個性、有特色地發揮。學校也要不斷豐富教學的內容,開展各種各樣的體力與腦力結合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從而加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以職業能力為目標,與專業建設相結合,體現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特點,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楊楊.試論職業教育為先導的高職體育教育創新[J].現代職業教育,2017,(03):64-65.
[2]多斯江•加那提汗.基于就業導向的高職體育教學探索[J].考試周刊,2017,(58):126-128.
[3]吳婧怡.對高職院校體育教育個性化課程體系的構建探討[J].時代教育,2017,(17):54-56.
作者:經建坤 單位:廣西體育高等專科學校 體育與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