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教育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體育教育專業本身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強調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體育人才,想要保證專業教學效果,不僅需要做好校內教學工作,還應該重視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推動理論教學與實際教學的相互結合.但是從目前來看,許多高校對于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并沒有真正重視起來,導致在實際落實環節存在許多問題,影響了專業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體育教育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路徑
1體育教育專業概述
體育教育專業是為了適應基礎教育改革以及現代化建設需求,推動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培養具備良好專業道德、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復合型人才而設置的專業,專業課程包括了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體育心理學、體育概論、體育統計學等學科內容,對于學生的核心能力要求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是掌握基本的體育教學理論方法.二是掌握心理科學、教育科學和人體科學的基礎知識和理論.三是掌握體育鍛煉、體育訓練以及體育競技的基本方法.四是具備一定的學校體育科研能力.五是了解體育改革發展動態.六是熟悉國家體育教育相關的政策法規.體育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從事學校體育教學和相應的教學管理工作,也可以從事群眾體育指導、體育運動訓練以及體育科學研究等工作[1].
2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定位
校外實踐教學與校內理論教學存在非常密切的關聯,可以將其看作是學生能力的孵化器,強調以校內教學和校外實踐為主體,以學生為客體,以能力為內容,開展相應的教學實踐活動,通過與校內體育教學的相互配合,保證體育教學效果.在體育教學中,校內教學工作主要集中在理論講解方面,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體育教育理論,了解課本知識,其定位在于基礎知識學習,因此強調以課堂教學為核心,通過教師與學生的互通,實現知識與技巧傳授.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通過問題引導、小組討論等方式,考查學生是否熟練掌握了體育理論知識[2],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取得較為顯著的效果,尤其是在新知識講解方面作用明顯,但是并沒有能夠發揮學生的主動個性,課堂參與度相對較低.校外實踐教學與校內教學不同,其本身更加強調對學生實踐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來對理論知識進行檢驗,其更多地定位在培養能力方面,學生可以通過在校外實踐基地的實習,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經驗,在實踐中對理論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檢驗,明確體育理論在實踐中的適應性[3].
3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現狀
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對于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而言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能夠為學生的實習活動提供平臺支撐,對其專業能力進行培養.體育教育專業本身強調對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學生的畢業后可以擔任體育教師,也可以到體育俱樂部任職.但是從目前來看,體育專業教學中過分強調校內教學,存在著校內教學與校外實踐嚴重脫節的問題,無法對學生的專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也影響了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發展[4].當前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作為核心的問題之一,是學生主體性缺失.在校企合作環節,實習基地關注的是自身利益而非學生發展,實習成了一種表面形式,缺乏針對性,學生的專業能力無法在實習中得到提升.主體性缺失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3.1需求分析不足
所謂需求分析,指在為學生安排實習基地時,必須明確學生的實際需求,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保證實習分配合理.但是從目前來看,許多高校并沒有重視需求分析,在沒有開展意愿調查的情況下,隨意分配實習基地,無法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甚至于部分高校不知道該從哪個方向來對實習單位進行選擇,嚴重影響了校外實踐教學的效果,也阻礙了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5].
3.2實習規則不合理
學生本身是實踐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和受益者,應該具備參與實習規則制定的資格,維護自身權益.但是在實踐中,很多時候都是由學校和實習單位來決定實習規則,將學生排除在外,認為學生雖然數量眾多,但是想法難以統一,如果讓其參與到實習規則制定中,存在很大的操作難度.
3.3企業動力缺乏
新時期,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推動了市場競爭的激烈化,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更多的關注經濟效益,而高校學生進入企業實習不僅成本高、創造價值少,還可能對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一定負面影響.高等教育體制的改革,使得高校規模迅速擴大,學生人數也在持續增長,校外實踐基地面臨超負荷運轉的情況,無法對所有學生進行安排,企業缺乏校企合作的動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進程[6].
3.4學生態度懈怠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關鍵時期,各種思想文化的交織,使得部分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功利化思想,認為教學實踐對于自身將來的就業沒有很大幫助,缺乏主動參與熱情,導致學校安排的時間教學活動很難得到有效落實.相關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多數高校都將實踐教學安排在大四進行,此時校內教學基本結束,一些有考研打算的同學進入了緊張的備考階段,實踐教學淪為一種表面形式,很多學生會在實踐結束后,托關系在實習單位開個證明,就算是完成了實踐任務;對于沒有考研打算的學生,這個時期則是求職的關鍵時期,希望能夠為就業做好準備,對于校外實踐教學同樣不夠重視[7].
4高校體育教育專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路徑
4.1尊重學生主體性
一是應該及時轉變觀念和認識,在構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需求,做好必要的調查工作,針對學生需求來選擇合作企業,這樣不僅能夠提升實踐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也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確保學生能夠在實踐中完成理論知識內化,促進自身能力和素養的提高[8].
4.2完善保障體系
體育教育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因此,學生安全是高校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關心的首要問題,需要做好風險因素分析,制定完善的安全保障體系,對校外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進行有效預防和處理.從高校角度分析,需要重視對校內指導教師的教育和培訓,提升其責任意識和安全意識,確保其能夠對學生的實習動態進行全程管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高校還應該做好與保險公司的溝通,針對每一個參與校外實踐活動的學生,購買短期保險.不僅如此,高校還應該重視與校外實踐基地的協調與配合,保證溝通順暢,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防止其因為社會不良風氣等因素遭遇勞務糾紛等問題,而如果已經出現了上述情況,實習教師需要做好必要的心理疏導,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校外實踐.
4.3關注專業特色
高校在進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時,應該關注專業特色,確保實踐教學基地必須能夠滿足一定專業標準的要求,能夠對專業特色進行突顯,關注實訓教學基地的品質,不應該單純強調數量.通俗易懂,應該充分考慮時展要求,了解體育教育專業畢業生所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從專業本身多元化培養目標出發,對邊緣領域和交叉領域進行開發,確保實踐教學能夠滿足不同行業對于體育教育專業人才的需求.
4.4強化政策支持
雖然當前我國教育部提出了“本科教學工程”,針對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但是能夠從中獲益的僅為少數高校,更多的高校在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過程中,僅能夠依照自身,無法得到政府補助,同時,企業在承擔為高校學生提供實踐崗位的職責時,也沒有得到相應的鼓勵和優惠,因此在很多時候企業雖然具備提供實踐崗位的條件,但是從自身利益著想,并不愿意與高校合作.
4.5注重開放辦學
想要確保校企合作的長遠實施,需要強調三方共贏,對于高校,應該認識到建設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重要性,從學生需求考慮,對專業培養方案進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為社會提供高素質專業化復合型人才;對于學生,應該認識到實習對于自身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正確處于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將校外實踐活動看作是就業的一個重要籌碼;對于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可以充分利用高校所具備的人才優勢和技術優勢,利用先進的科研水平來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促進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完善人才儲備.
5結語
總而言之,從高校的角度分析,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對于提升專業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意義重大,體育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通過校外實踐教學,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素養,積累工作經驗,為將來的就業奠定良好基礎.無論是政府部門、高校學生還是全社會,都需要重視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及時轉變思想認識,為體育教育專業的發展提供可靠支撐.
作者:林育建 單位:莆田學院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