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體育教學學生鍛煉習慣培養分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國家為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而提出的極具遠見的戰略性決策。作為學校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體育教學,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該通過有效的體育教學,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
關鍵詞:體育教學;鍛煉習慣;學生
一、教育者的有效定位
體育教學要達到教育效果,必須要讓我們的體育課程真正有效。體育教學能否達到效果,一方面取決于客觀的標準判斷,另一方面也和老師的教學價值觀和目標相關。老師的教學目標不一樣,教學效果就不同。我們以往的體育教學,體育教師主要關注的是學生的運動技術和運動技能的掌握,但學生的真實想法老師卻完全不清楚。新課程對學習目標有明確的規定:學校目標包括運動參與目標、身心健康目標以及心理健康目標。我們的體育教學必須要讓這幾個目標都有充分的發展。體育教學要實現有效性,就必須制定一個合適的體系,教學目標明確而且讓學生愛學。體育教學要真正有效,首先要解決學生的問題,讓學生在體育學習中體能得到提升,習慣得到培養。教育的所有教都是為了學生的學,這樣就要求我們的體育老師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體育教育的效益主要體現為教學效果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滿足個人、家庭與社會的需求。要想提高體育教學的效益,必須進行改革。貫徹落實好新課程標準,就必須要讓體育老師培養學生的自覺意識,讓學生自我反思。只有這樣,體育教學才能真正有效、高效。
二、教學目標要堅持“長效”
我們的體育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教學效果的時斷時續,經常會在一段時間內有效,而且還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學生的各種運動習慣都能很好地保持。但可能過一段時間后,又會恢復原樣。有些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缺少鏈接,這就涉及到“長效”問題。顧名思義,“長效”是指“可長時間內發揮效力”。教學中的“長效”應是指我們的教學要求要讓學生得到“內化”,真正使學生形成動力,養成品格。學生需要在體育學習中做到自我反思、自我感悟、自我升華,知識的梳理、現象的總結、規律的把握等都是學生自己需要做的事,我們的老師應該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三、培養孩子的鍛煉習慣
我們以往的教學體系、教學目標,都是比較重視體育知識、運動技能的傳授,而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特別是運動和鍛煉習慣的重視不夠,甚至有的老師根本就不在乎學生是否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而實際上,學生的學習態度、興趣以及學習能力、學習習慣才是決定教學效果的最重要的幾個因素,如果沒有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難以掌握體育的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如果學生對個人的身體狀況有足夠的重視,并且堅持一定的運動鍛煉,他們會更積極地參加運動鍛煉。例如,現在有不少體型偏胖的孩子,不愛運動,當老師跟他們談到跑步,甚至只是散步,他們都會反對和排斥,又何談運動能力、運動素質,更不用談耐心教育和團隊配合了。我們在教學中發現,現在的孩子都比較喜歡投籃和玩一些小游戲,老師可以把籃球教學和捉迷藏等小游戲結合起來,孩子們一旦玩起來就不會覺得枯燥、乏味。這時候,老師再對教學內容進行認真設計,分別進行投籃、運球及傳球的訓練,這樣孩子們不自覺地進行了有效的鍛煉,也培養了自己的運動興趣,教學效果必然就不會差。因此,體育老師必須轉變觀念,讓學生在體育教學里邊玩邊學,主動地培養鍛煉習慣。
四、嚴格執行體育教學計劃
(一)科學的教學方法
體育老師指導學生進行體育運動,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年齡段和不同體質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體育方式,而且精心設計能提高孩子身體素質的運動。體育老師要教會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提高鍛煉的效率,讓學生在平時的運動中也能運用到這些方法。
(二)良好的鍛煉習慣
良好的鍛煉習慣,不是自然形成的,需要加強相關的訓練。良好的運動習慣,是意志與毅力的結合,只有經過系統的、有規律的訓練才能養成。教學計劃要結合學生的年齡、體能、技能、健康狀況和心理素質等具體的情況,然后按照計劃嚴格執行,堅持不懈,反復訓練。體育教師應該經常督促檢查學生,鼓勵學生不灰心,不急躁,不盲目,并且持之以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逐漸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習慣主要都是后天養成的,需要外在力量的干預。體育老師應該從小處著手,嚴格按照教學計劃培養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參考文獻:
[1]鄒小英.淺談培養小學生的體育興趣[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4(9):97.DOI:10.16681/j.cnki.wcqe.201601081
作者:唐永豐 單位:福建省上杭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