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學生消極情緒下體育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1.自卑自棄心理
學生自卑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對自身運動能力和潛力認識不足,對掌握技術缺少自信心、虛榮心強要面子、怕丟臉。因為低能、運動能力差、易失敗,在要面子怕丟人的虛榮心作用下很少參加練習,流露出情緒低落,不與他人或很少與別人語言交流等悲觀情緒,這種學生對于體育練習中提出的挑戰,一般都沒有能力做出正確的反應,他們不是去想方設法去尋找應付遇到的困難,而常常試圖避免面對現實,甚至制造種種借口躲避或否認困難的存在。如借口有病、有意犯規、中途退場等。這些行為是一種自棄行為,教學時要特別注意。
2.驚慌恐懼心理
產生驚慌恐懼心理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對勝敗的擔心,學生總是怕輸這種擔心是有原因的。學生認為失敗有損于自己的形象,失敗可能使學生回憶起過去因為做錯事而被處罰的情景,從而害怕自己在教師和同學們面前難堪和令人失望。有許多學生之所以害怕失敗僅僅是他們對自己形成一種心態,他們永遠是不敗的人,這種情況下失敗會嚴重破壞其良好形象,驚慌是恐懼失敗的一種表現。其次是害怕受傷,如果有受傷的經歷則往往擔心類似的情況發生。運動恐懼癥是由于一種強烈刺激引起的焦慮反應,每當遇到相同的情境或類似的情境則不由地產生恐懼,例如在拳擊教學,游泳教學,體操教學中就容易產生驚慌恐懼心理。總之,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消極情緒需要教師在日常生活和體育教學中認真觀察,及時發現和調節學生在體育教學中的消極情緒,轉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變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
二、對學生消極情緒進行心理調節遵循的原則
1.接受性原則
對于具有消極情緒的學生可暫時接受他們的言行舉止,不急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爭取得到學生的信任。
2.疏導性原則
對學生情緒的調節要以勸慰開導為主,以減輕學生的壓力,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3.個別對待原則
對學生消極情緒的調節,要因人而異采用特殊的方法實行個別對待。要研究和分析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尊重學生的人格,經常和學生進行思想交流,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激勵學生的自信心和上進心,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三、對學生消極情緒的心理調節措施
1.對厭惡厭練情緒的調節
對體育課產生厭惡、厭練的原因是對體育鍛煉的認識不足和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因此,調節厭惡、厭練情緒首先要加強學生對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結合教學特點向學生進行遠大目標理想的教育,激發他們對未來生活和事業的向往、對加強體魄的追求。其次教學方法要講科學性、體現教育性,其效能不僅在于有效的提高學生自身素質,還在于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在運用靈活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的同時,還要注意教材的選擇和課程的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的興趣特點,這樣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呆板單調的教學方法,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練情緒。
2.對自卑自棄心理的調節
對自卑自棄心理首先要使學生能夠正確評價自己,幫助學生建立“自我良好”信念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要樹立信心,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巧妙運用鼓勵方式,逐步克服自我心理。學生受老師表揚可以引起喜悅、快樂、得意等情感,促進掌握技術動作,反之會造成不安、緊張、煩惱等情緒,會阻礙技術掌握。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和發現學生的進步,尤其是關注那些身體素質比較差、技術動作掌握比較慢的同學,當他們努力獲得進步時,要不失時機地給予表揚、鼓勵。在教學中,要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施教的內容不同,逐漸的消除學生的消極心理暗示。比如在教學中根據學生體質狀況對學生進行分組,對各組的技術、規范有所區別,誘導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體會掌握基本技術改善課堂教學氣氛,消減學生的心理壓力。
3.對驚慌恐懼的心理調節
對驚慌恐懼的心理調節可采用系統脫敏的方法,即有目的、有計劃、一步一步鼓勵和指導學生親自去接觸那些使他們發生恐懼驚慌情緒的事物和情境。既是學生暫時產生恐懼或焦慮,也要鼓勵他們以最大的勇氣和毅力去忍受、習慣和適應,直至把驚慌恐懼情緒全部消除為止。在教學中可通過比賽和測驗,來培養學生克服驚慌恐懼心理能力,運用比賽具有激烈對抗特點,培養學生斗智斗勇的能力。要求學生必須適應勝利與失敗的考驗,樹立拼搏進取的堅強理念。既能享受勝利的喜悅又能承受失敗的磨練。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該善于識別學生緊張狀態的征兆。可采用個別談話,小組討論的形式分析認識驚慌恐懼心理產生的原因。重要的是讓學生恰當地對待將要面臨的場合,必須有決心控制自己的驚慌恐懼情緒而不能回避。因為產生驚慌恐懼的人一旦避開了恐怖指向的事物或情境,再次遇到時,又往往會繞過它,結果反而使驚慌恐懼情緒發展和加重起來。
四、結語
培養良好的心理因素,是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消極情緒有呈現單一性質表現,有時卻是綜合情緒反映,教師未雨稠繆,及時診斷加強調控,要調節好教學節奏、變換教學環境、改善教學氣氛。讓學生在良好情緒狀況中提高學習效率,從而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作者:張羅克 單位:西安理工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