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新課程課堂教學論文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一、課堂教學的四個轉變
(一)變“教課本”為“用課本”
普通初中語文新課程的設置多樣化,給我們的教學有較大的迂回空間,每個模塊和每一章節的內容知識呈現都為我們的教學創新提供了一個堅定的平臺,最大的特點是知識的呈現不是陳述性的,而是問題性的;不是現成擺賣的,而是需要探究、分析、綜合概括才能獲得的。因此,我們在執行新課程教材時,備課就不能像過去一樣,建立在個人經驗的基礎上,不考慮學生實際,不為學生的學習問題產生預設。如何運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有基于模塊的整體設計和基于模塊的章和節的設計,這里要談的是基于模塊的課時教學設計。設計方案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教什么和學什么,針對解決學習的問題;二是如何教和如何學,針對解決教學過程和教學策略問題;三是教得怎么樣和學得怎么樣,針對解決教學評價問題。“教課本”是重視解決第一問題,忽視了“以學定教”的策略和預設以及教后的反思、評價問題。新課程的教學建議“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挖掘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教學資料,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基礎上,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用教材教就應基于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對教學目標、教學策略、教學媒體、教學評價四大方面進行設計。分三步進行,首先是對學習對象和學習內容進行分析把握。對學生的分析主要是學習起點、能力,生活概念、認知方式等方面;對教材的分析主要是知識類型、知識之間的相互關系,重點、難點和關鍵點。其次是完成上述四大方面的設計。安排好教學程序,形成教學實施方案。最后是對方案進行評價與修訂,確保教學設計方案的可行性和最優化。教學設計的主線是閱讀文本——弄清實驗原理——把握操作方法、步驟——師生走進實驗動手做——教師指導、評價、總結。真正做到用課本教。讓學生在體驗中學習。
(二)改變傳統的語文教學觀
尋找讀者與作者的心靈契合點,陶冶學生情操。進入中學階段,語文學習的目標不能簡單定位在識字、閱讀與分析課文的基礎上,而應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學這個藝術領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嫻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閱讀和學習這些文章,要注重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尋找與作者心靈的契合點。英國作家王爾德曾說過“作者完成了書的一半,讀者完成了另一半”。這種完成就暗含作者與讀者的雙向交互作用。文學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現在學生面前時,這種外在的形式所構建的虛擬空間,本身就召喚著學生運用自己已有的心理體驗去充分發揮想象進行再構建、再創造。而學生在閱讀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種期待視野,即其閱讀習慣、趣味、心理、預期目的等等,當學生帶著期待走進作品空間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豐富的心理體驗,而當這種體驗與作者產生共鳴時,就會達到一種至純至美的審美境界。這種境界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心靈愉悅感。對于中學生來說,在這一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沈復筆下的那一片童稚之情;背影中的濃濃舐犢之情;曹孟德東臨碣石的壯志豪情;“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的一腔報國之情;“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的一縷悠悠思鄉之情;還有羚羊木雕上交織著的濃濃親情和真摯友情,再加一股難言的委曲情,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積極創設情境,做一個忠實的引路人和點撥者,讓學生打開心扉,盡情感悟,去做主動的探究者而最終得到愉悅的心理體驗。這樣才能陶冶其情操,培養其審美能力。
(三)變“主宰”為“主持”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語文教學方式出現兩種情況:一種重教學、輕練習,重知識輕能力,以“滿堂灌”為主的傳授式,教師講授、演示,學生接受、傾聽、觀看,這是我們否定的教學方法,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場;另一種采用新課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即學生圍繞學習問題,在教師的幫助或支持下,自主尋求答案的學習方式,其表現形式是學生提出問題、小組合作討論,辯論等,變單向提問為師生共同研究問題、探索新知。目前,許多課堂教學有問有答,很是熱鬧,但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并沒有根本改變,究其原因,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的問答雙方位置錯誤,往往都是教師問,學生答,學生跟著教師的問題轉。實際上,在教學中,經常遇到困難,產生疑問的是學生,因此,課堂教學中提出問題的主體應該是學生,我們應該把這一權利交還給學生,讓他們有機會去發現、去研究,而教師主要工作應該是誘發學生思維,引導他們質疑問難,共同探究,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要解決的是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轉變,關鍵又是教師的觀念轉變和角色的調整。不少人認為課堂是屬于老師的,這不完全錯,課堂離不開老師,但不專屬老師,應該同屬于師生。教師專橫課堂,學習處于被動學習,學生占滿課堂,成為一盤散沙。由于教師的理解偏差和指導能力的缺陷,有的課堂出現了“放羊”的情況,使課堂教學走進新的誤區。有些教師機械地運用發現式教學,完全否定接受式教學方式,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在實施新課程的課堂教學中,作為教師要注重調整自己的角色,擺正自己的心態和位置,摒棄權力和服從觀念,從過去的主宰課堂到主持課堂,從過去傳話到現在的對話。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做到以學生為中心,降低身段跟學生平等交流對話。通過對話誘發學生產生學習需要和興趣,點燃學生心中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通過對話營造民主而和諧的學習氛圍;通過對話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從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通過對話啟發學生創造、想象,啟迪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楊福家院士認為:不要一味地往學生頭腦里灌輸知識,應該把火點燃,讓他自己燃燒。傳統的語文教學,多數都是一言堂,滿堂灌。老師在唱獨角戲,學生沒有話語權。教師能否調整角色,最大的特征就是在課堂教學中能否是一個主持的身份出現,放棄權威地位,持相互平等的態度。但平等并非對等,教師是平等對話的首席發言人。
(四)營造和諧的課堂教學氣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信息傳遞的過程,情感交流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離不開和諧的課堂氣氛。為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把激情帶進課堂,以飽滿、高昂的激情和良好的心境上好每一節課,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的情感;我們可以把微笑帶進課堂,以愉快的心情看待每一位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可以把微笑帶入課堂,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我們可以把趣味帶入課堂,通過多種方式,變枯燥為鮮活,增強學生的學習愿望。同時在課堂的教學評價上,多用一些激勵的語言,少一些責問,盡量減少對學生思維的限制,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學生在教師的賞識中學習、創造、成長。
二、結語
總之,要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就要更新課堂教學觀念,把握課堂教學規律,講究課堂教學方法,創新課堂教學設計思路,還課堂教學的特色與本真。
作者:費瓊芳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