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出版業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提要:出版業發展情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國家的軟實力,在世界經濟一體化發展的過程中,將會影響國家整體的競爭力,因此在當下需要關注出版業的發展,盡可能地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增加我國的軟實力。但是當前出版業面臨誠信危機這一問題嚴重拖慢企業現代化建設速度,所以當下出版業必須考慮到行業需要完成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還應該根據自身在市場中的運行情況以及發展目標,建立市場誠信體系,以此解決當前發展遇到的危機,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使其可以在當前階段獲得好的發展活力,在提升其市場競爭力的同時,增加國家軟實力。
關鍵詞:新形勢;出版業;誠信體系;構建方式
當前出版業涉及圖書、電子、網絡出版物等產品,對此類產品通過流通、創作、傳播、生產、消費等方式構建閉環產業鏈,但是通過研究發現出版業閉環產業鏈的多個環節都存在無序競爭,這將嚴重影響到行業的發展,破壞行業生態環境,同時由于出版業并沒能及時處理此方面問題,使得出版業發展受阻。在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下,出版業為了能在新經濟時代中擺脫以往發展的瓶頸,應該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在市場化程度提升的今天,加強產業內各環節的管控力度,發現市場主體經濟與信用間的聯系,意識到誠信對于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性,需要扮演好誠信體系建設實踐者以及參與者的角色,出版業還需要結合自身發展需要,構建屬于出版業自身特征的誠信體系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我國出版業市場中存在的誠信危機問題
誠信危機將會對產業發展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雖然在我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各行各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誠信危機的問題,但是因為出版業其專業屬性與其它產業不同,作為具有意識形態屬性的產業,在經濟轉型期間因為誠信危機,其邊緣化程度非常嚴重,在這種情況下使得企業發展受阻。
(一)內容失信。出版業主要通過出版的刊物獲得受眾,出版業誠信在內容方面的體現較為明顯,一旦內容失信,讀者對于出版業的產品也失去了興趣。另外,出版物內容存在大量引用數據的情況,抄襲、資料內容邏輯混亂、資料內容數據過于陳舊并不具備研究與使用的價值,這些問題的出現,直接拉低了出版業在公眾中的形象。雖然在最近一段時間中,跟風出書與抄襲嚴重的情況得到良好的處理,同時大部分出版人并沒有為了利益胡亂地拼湊內容出版圖書,但是仍有部分出版人受到金錢的誘惑,放棄了職業道德,沒有按照行業規范與出版的要求審核圖書的內容,致使出版行業出現內容失信的事件。還有部分出版人為了增加圖書的銷量,使用違規的方式,比如偽造作者、偽造圖書銷量吸引公眾眼球等方式,嚴重損毀了中國出版業的名聲,并在社會中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
(二)回款失信。回款失信也是出版業出現信任危機的主要原因,出版業在發行階段采用直銷的方式將結算與銷售捆綁在一起,在印刷環節上采用先貨后款的方式,采用此類方式讓分銷商、讀者、印刷廠、出版社、紙廠形成閉環的產業鏈,在出版產業鏈內雖然信息流、物流以及資金流都非常重要,但是資金流在三者中更為突出,因為確保資金流可持續供應,是產業鏈可以獲得良好運行的前提。另外,回款是保證資金流充裕的關鍵所在,在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版行業的競爭也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而回款在產業鏈運行中也逐漸成為遏制行業發展的關鍵,由于商戶沒能按照約定的時間回款,從而導致閉環產業鏈因為資金流不足的問題,使得產業鏈斷裂。除此之外,發行商與出版商在產業鏈中互相不信任,發行商與出版商不能按照規定履行相應的義務,會使得整個產業鏈發展受阻,如果不能快速解決此類問題,會嚴重影響到出版行業的發展。通過了解發現出現回款失信問題不解決,拖欠出版商收款,也可能是行業產業鏈下游零售商拖欠自己所致,讀者與零售商采用現金交易,所以現在資金雖然到達零售商手中,但是如果其沒有按照規定要求及時放款,產業鏈將會面臨極大的風險。
(三)定價失信。出版業在當前存在定價與實際不符的情況,以致定價失信于廣大受眾,目前我國出版物定價方面,由于部分出版人并沒有遵循職業道德,同時我國在出版物定價方面存在不規范、內容不健全的弊病,使得出版物定價存在諸多不合規的行為,低折扣、高定價的情況較為凸顯,部分詞典、文學名著的定價在上千元、數百元的價格層級上,與正常定價存在較大出入,出版人采用低折扣的方式賺取高額利潤,這種做法造成受眾不再信任出版業,對圖書售賣造成極大的影響。通過數據調研發現此類圖書的質量低下,基本通過粗制濫造的方式完成,給圖書市場發展帶來惡劣的影響。我國正規行業無法快速獲得盈利,但是部分出版人為了能夠憑借圖書售賣獲得豐厚的利益,所以采用隨意定價的方式,以高定價低折扣的方法蒙騙消費者,雖然此種做法可以在短期內獲得一定的收益,但是無疑會對出版業發展帶來極大的信用危機,從而引起消費者對出版物定價市場的錯誤認知,使得出版行業無法取信于廣大受眾。如何構建井然有序的市場秩序,需要軟實力的加持以及法律保障措施,但是目前社會在市場經濟發展下,存在誠信意識不足的情況,同時我國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處于初期階段,誠信體系缺失、配置資源稀缺,對我國經濟健康發展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這也是目前出版業出現誠信危機的根源所在。
二、出版業市場誠信體系構建策略
出版業需要在當下構建健全的誠信體系,在信息化時代下采用政府監管手段,完善與出版業相關的法律文件內容,同時構建交易運行制衡機制,完善制度方面出現的漏洞,考慮到出版業誠信體系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因此推進此項工作的過程中必須保有充足的耐心,企業、行業以及政府需要在出版業誠信體系構建期間提供一定的幫助,加快我國出版業市場誠信體制構建的速度。
(一)企業、政府、協會共同參與誠信體系構建。企業、政府、協會需要在當下發揮其在出版業市場誠信體系建設方面的優勢,做好行業誠信體系構建的捍衛者,同時還應該構建誠信、公平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明確出版業誠信體系構建需要完成的任務,同時需要在當下積極地推進誠信市場環境構建工作,參與體系構建的各單位應該明確自身在體系建設期間的責任以及工作義務,政府可以根據體系構建的情況,發揮職能優勢,但是需要保證權力的行使擁有科學性、公正性、有序性等特征,讓政府可以在保護準則下,保障出版業可以按照設想的方向,快速推進市場誠信體系構建工作。
(二)誠信體系制度的構建。誠信體系制度的構建是保障出版業可以按照行業發展鏈順利推進相關工作的保護手段,在制度建設作用下保障出版業在發展期間,公共權力機構可以發揮其作用,在強制性管控模式下,規避以往出版業存在的違規行為,解決以往出版業存在的誠信問題。在承襲體系制度完善相關內容,引入準入制度,對進入出版業的法人以及工作者進行嚴格審查,同時根據行業發展要求以及相關工作者需要具備的職業素養,確定職業準入、市場準入、崗位準入以及企業準入等內容,健全相關內容。實施責任懲戒制度,對出版業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明確的界定,并給出懲處標準以及懲罰措施,在懲戒制度施行后可以有效打擊出版業存在的違規行為。最后,還需要快速構建誠信檔案,在信息網絡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可以憑借信息網絡完成出版業信用信息化體系,做好出版行業外部與內部信用共享與信用評估工作。政府還應該在當下逐漸完善與出版業相關的法律文獻內容,同時采用動態管理視角,針對不同時段出版業發生的問題進行分析,不斷完善該領域的保障措施,借此為出版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法律手段保障下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運行。
三、結論
誠信文化是出版業市場誠信體系構建的前提,其需要結合自身運行狀態,抓緊法律這個武器,將其作為其誠信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在體系運行期間做好制度建設,保障市場誠信體系,按照出版業發展需求推進。除此之外,還應該聯合協會、政府、企業三大主體共同推進市場誠信體系建設,讓三者成為出版業在誠信體系建設推進期間的捍衛者,以此保證出版業可以在新經濟時代下,完成誠信體系的構建,獲得用戶的信賴,以此解決其面臨的發展危機。
參考文獻:
[1]徐晶,張新穎.新時代加強社會誠信體系建設探析[J].法制與社會,2020(24):116-117.
[2]羅馨巖.市場經濟建設誠信體系的核心要素——契約精神[J].當代經濟,2017(23):148-149.
[3]孫華山.積極作為真抓實干全面推進安全生產誠信體系建設[J].中國信用,2017(07):8-11.
[4]韓家平.加強市場信用機制建設是推進社會誠信重要手段[J].中國信用,2017(05):102-103.
[5]胡曉峰.我國出版業市場的誠信體系建設[J].企業家天地,2008(12):106-107.
作者:張礫 單位:南京河海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