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談水資源保護與生態安全屏障建設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社會經濟的發展方式直接決定著資源利用方式,資源利用方式會對社會經濟發展方式帶來影響。在社會的長期發展中,水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影響著社會經濟的持續發展,本文對水資源保護與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水資源保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
引言
在水資源保護過程中,水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實施需要從水資源管理制度進行,在強化相關制度的基礎上,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同時,相關部門將生態環境保護、改善民生作為工作目標,遵循“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類指導、分區防治”的原則,大力實施水土保持和水生態修復工作,以此為基礎構筑生態安全屏障?;诖耍疚年U述了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生態安全屏障構建的主要內容,研究了水資源保護與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優化措施。
1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意義分析
在生態系統運行過程中,水資源是其中比較活躍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我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引導下,相關部門需要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現代化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水資源保護部門應對水資源的使用問題進行分析,如水資源污染問題、水資源浪費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及時地根據這些問題制定相應的措施,實現水資源保護的預期目標。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生態危機越來越嚴重,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不斷突顯出來,水資源保護和管理工作在生態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生產活動、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下,我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之后,生態問題更加突出,環境污染問題不斷增多,嚴重阻礙了城市建設和生態發展,為了有效地改善這一現狀,相關部門利用生態資源基礎推動著經濟發展,但產生的生態問題比較嚴重,對生態循環帶來更大干擾,無法確保飲水安全、耕地用水的有效性。因此,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水資源保護工作發揮著重要作用,人民群眾需要樹立水資源保護意識,社會各界都需要加強對水資源保護的重視,為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支持。
2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主要內容
2.1生態建設
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需要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域的定位發展,對生態保護紅線進行合理地規劃,并加強管理和控制工作力度,構建完善的生態安全格局,及時地治理水土流失問題、保護河湖和濕地,強化鳥青山等自然保護區管理力度,限制自然保護區的開發建設活動,為動物提供跨境通道和生態廊道。另外,相關部門需要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野生動植物重點保護工程,建設疫源疫病監督、管理、防護、控制體系。另外,相關部門需要建立水資源協作保護制度,強化水資源治理力度,建立完善的生態保護補償制度,做好森林資源保護工作。
2.2環境保護
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相關部門需要注重環境監管工作,落實并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強化治污減排力度,還需要大力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建立完善的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能力,還需要注重生態保護、流域水資源保護和水污染防治問題。另外,在大氣污染防治過程中,需要淘汰其中的燃煤小鍋爐,在各個鎮、村集中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2.3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為了實現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目標,相關部門需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針對園區進行循環化改造,實現水資源的充分利用。同時,需要貫徹落實水資源管理制度,強化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剛性約束,強化農業、工業、服務業和城鎮生活節水,從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領域進行節能、降碳,鼓勵廢棄物集中回收處理再利用。
3水資源保護現狀
3.1水資源短缺
在新時期的發展中,水資源短缺問題逐漸成為生態、生活和生產中的關鍵問題,地球上97.5%的水資源屬于海水資源,真正能夠使用的淡水資源所占比例很低。在人口數量不斷增長的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社會各界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這就需要有效地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為生產、生活的發展提供便利。
3.2水資源污染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水資源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尤其是COD污染物排放量不斷增加,嚴重超出了水資源的耐受范圍,在很大程度上破壞并污染了水資源,且河流污染對水資源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污水排放量也有所增加,相關部門需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遏制水資源污染問題,為水循環的快速發展提供支持,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更好地保護水環境。
3.3水資源浪費
目前,國家越來越注重水資源保護問題,社會各界也在大力宣傳水資源保護的重要性,人民群眾的水資源保護意識在不斷增強,但水資源浪費問題還未在全民范圍內進行普及,如農業生產灌溉、工業生產和生活用水過程中的水資源浪費問題很嚴重,導致局部地區的水資源惡化問題日益嚴重,消耗了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資源,引發了嚴重的水資源浪費問題。
4水資源保護與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的對策
4.1強化節能減排和環境執法監管
在水資源保護和生態安全屏障建設過程中,相關部門需要大力引進新型的節能環保技術、工藝、設備和材料,推廣并應用清潔能源,積極推進節能、節水、節地和節材工作。同時,還需要強化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強對重點區域環境的綜合整治、企業污染治理工作,合理地處理醫療廢物和危險廢物等,減少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地保護飲用水水源地,做好重金屬、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并強化輻射環境管理[1]。另外,相關部門需要加強對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的監督和管理,做好建設項目規劃和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從生態環境、產業政策、資源消耗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重大環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
4.2強化生態環境監測
相關部門需要建設標準化的環境監測網絡,進一步加強對江河、重點區域水質和控制質量的監測,建立完善的環境應急系統,提高環境應急響應能力,并建立生物多樣性監測、評價和預警制度,建設功能齊全、布局合理的水文和水資源監測體系。另外,相關部門還要優化氣象觀測站網布局,優化氣象觀測設施,監測并預警極端天氣、氣候事件,提高氣候變化的監測能力和服務能力。
4.3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各界對生態環境建設的關注度不斷提高,相關部門需要嚴格按照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政策開展工作,進一步提高公益林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并建立完善的草原生態保護獎勵制度,大力推進濕地、水土保持和水資源保護相關的生態效益補償和資源開發生態補償試點,還需要扶持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儲備礦產資源區等,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4加強水資源保護
相關部門需要注重水資源的保護工作,有效地處理城鎮附近受到污染的河流、湖泊、水庫等,有效地保護城市水源地,強化水質監測網站建設,加強對河流、水庫污水出口的監督和管理,鼓勵鎮政府部門建立污水處理廠,在農村地區設置集中垃圾收集點,集中收集垃圾,并將其轉運到垃圾發電站進行集中處理,實現農村環境的綜合整治,有效地處理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進而建設農村污水處理站。另外,相關部門還需要注重水源地、水源保護區的建設,嚴禁在水庫、水源地、水源保護區內開展各種旅游活動。
結語
綜上所述,在生態環境建設日益推進的背景下,國家大力支持水資源保護、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等工作,并開展了天然林保護、植樹造林、建設生態公益林等工程,改善了區域的生態環境,很多區域的生態系統結構越來越穩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生態質量,使得區域內的水、氣、土壤和生態環境質量都處于良好狀態。
參考文獻
[1]韓傳京.生態環境建設與水資源的保護探究[J].中國資源綜合利用,2019(5).
作者:王濤 單位:內蒙古呼和浩特水資源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