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引人入勝的文章?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探析范文,希望能給你帶來靈感和參考,敬請閱讀。
摘要:烏魯木齊縣南郊作為烏魯木齊市重要的生態涵養區,保護好這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建好烏魯木齊市的生態屏障和“大花園”,不僅關系全縣的跨越式發展,更直接關系到烏魯木齊市的發展。根據收集的資料,分析研判了烏魯木齊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關鍵詞:烏魯木齊縣;河流水系;水資源量;用水量
0引言
烏魯木齊縣位于天山山脈中段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歐亞大陸腹地,地理坐標為東經86°37′~88°58′,北緯43°01′~44°06′;東與達坂城城區接壤,南以天山吐格塔格達坂為界,與托克遜縣、和靜縣相依,西以頭屯河為界,與昌吉市相鄰,北與米東區毗連,縣直轄面積4261km2,縣委縣政府所在地位于烏魯木齊縣的板房溝鄉,距離烏魯木齊市中心城區約40km。烏魯木齊縣南依天山支脈喀拉烏成山,中間為低陷沖積平原,向南北延展與準格爾盆地相連。喀拉烏成山的天格爾峰海拔4487.4m,為南部最高點;北部青格達湖水面海拔504m,為烏魯木齊縣境內最低點[1]。
1河流水系
烏魯木齊縣區域內的河流均系內陸河,所有河流均發源于山區,從源頭到尾閭經歷徑流形成區和徑流散失區兩個區及山區、平原、湖泊、沙漠等地貌單元。徑流形成區占有整個山區部分,其主要特點是地勢高寒,降水較多,河川徑流量隨集水面積的增加而增大,出山口達最高值;徑流散失區大致占有平原部分,具有與徑流形成區截然不同的特點,河川徑流隨集水面積的增加而減少,最終消失在湖泊、戈壁和沙漠中[1]。烏魯木齊縣境內主要有15條河流,跨縣域河流為烏魯木齊河和頭屯河。縣境內的河流有板房溝河、小東溝河、烏什城溝、甘溝、小渠子、黑家溝、西白楊溝、東白楊溝、廟兒溝、羊圈溝、沙溝、東南溝、謝家溝和滑石頭溝。境內大河為烏魯木齊河、頭屯河和板房溝河,其中,烏魯木齊河發源于烏魯木齊市南部山區的天格爾Ⅱ峰附近Ⅰ號冰川,源頭海拔4500m以上,全長214km,流域總面積4684km2;頭屯河發源于天格爾峰北坡的烏魯特達坂一帶,是烏魯木齊市與昌吉州的界河,全長190km,流域面積2885km2;板房溝山區部分叫梯匈溝,為該河的徑流形成區,出山口以下叫板房溝。板房溝發源于天山北麓的維昆達坂,源頭高程為4380m,全長41.7km,河道平均坡降7.04%,它是烏魯木齊縣匯流面積最大、流程最長的河,也是該區域內年徑流量最大的河流[2]。
2水資源量
烏魯木齊縣的水資源特點是:年際變化小、年內變化顯著,夏季6—8月的徑流量約占全年徑流量的70%,而春季3—5月的徑流量僅占全年徑流量的15%,水資源時空不均勻,全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5817×108m3。
3烏魯木齊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烏魯木齊縣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4.5817×108m3,全縣實際多年平均可利用水資源量約為1.85×108m3。現階段,烏魯木齊縣各行業年用水量合計為1.53×108m3,占可利用水資源量的82.7%,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3073×108m3,地下水用水量0.2122×108m3,其他水源用水量0.011×108m3,生產用水量1.4984×108m3,生活用水量0.0211×108m3,生態環境用水量0.0110×108m3。2014年,烏魯木齊縣各行業用水量合計為1.43×108m3,其中,地表水用水量1.16×108m3,地下水用水量0.26×108m3,其他水源用水量0.011×108m3,農業用水量1.36×108m3,生活用水量0.026×108m3,旅游用水0.002×108m3,牲畜用水量0.022×108m3,工業用水量0.024×108m3。
4存在的主要問題
4.1現用水量超過用水總量控制指標
2013年,新疆烏魯木齊縣的國民經濟用水量為1.3130×108m3。與烏魯木齊市分配給烏魯木齊縣“三條紅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即2015年1.1675×108m3、2020年9.425×107m3、2030年8.500×107m3相比,分別超出1.455×107m3、3.705×107m3、4.630×1011m3。2014年,烏魯木齊縣國民經濟用水量為1.429201×108m3。與烏魯木齊市分配給烏魯木齊縣“三條紅線”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即2015年1.1675×108m3、2020年9.425×107m3、2030年8.500×107m3相比,分別超出2.617×107m3、4.867×107m3、5.792×1011m3。
4.2用水結構不合理
烏魯木齊縣現總用水量為1.429201×108m3,其中,農業用水量為1.3553×108m3,工業用水量為2.3674×106m3,生活用水量為2.6202×106m3,旅游用水量為2.155×105m3,牲畜用水量為2.1869×106m3。由相關數據可知,農業用水量占烏魯木齊縣總用水量的94.83%。近年來,隨著天山大峽谷等風景旅游區的開發,旅游業已漸漸成為烏魯木齊縣的重要產業之一。隨著烏魯木齊縣經濟的發展,旅游文化的發展步伐加快,烏魯木齊縣旅游文化產業的大力推進與農業產業化的經營建設之間存在一定的用水矛盾。目前,用水效益高、能大力帶動地方經濟的旅游文化產業尚未大力開發,其發展用水得不到有效保證。當前,如何有效保障烏魯木齊縣旅游文化產業用水問題是新時期水利工作的一項緊迫任務。
4.3供水能力不足
供水管網建設標準低現階段,管網建設標準較低,部分管線老化、滲水情況嚴重,不能滿足下游用水需求;再加上獨立水源修建年限較早,水源地大口井或截潛工程濾料被細顆粒完全淤堵,供水不能保證。經過一系列分析可知,供水工程主要存在的問題有:a)水源來水量受季節制約的問題,具體表現為4—10月為豐水期,11月至次年4月為枯水期。近年來,大河天然來水量小和不穩定時有發生,很容易在枯水期出現無水可供的尷尬局面。b)生產用水與生活用水無法區分,部分農業用水直接從供水管道取水。c)部分邊緣村莊仍然采用分散供水方式,供水安全性較差。
4.4灌區灌溉和工程管理技術水平落后
烏魯木齊縣水利工程始建于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干渠渠道襯砌方式主要為干砌卵石灌漿,斗、農兩級渠道基本為土渠。修建時,由于資金不足、設計標準低、工程不配套、施工質量差等原因,目前灌區內渠道塌岸、漫堤、灌漿剝落現象十分普遍,渠系建筑物破損嚴重,渠系水利用系數僅為0.44~0.51。
5結語
烏魯木齊縣位于天山綠洲的核心,境內的水資源相對豐富,但由于該地地處烏魯木齊市上游,縣域內多數水資源需分配給城市作為生產和生活用水。隨著烏魯木齊縣經濟的發展和旅游文化發展步伐的加快,現用水總量已超過下達的用水總量控制指標,用水結構不合理,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不足,灌區灌溉和工程管理技術水平落后、效率低,這些問題對旅游業發展、生態文明建設需求保障構成制約。
參考文獻:
[1]李偉.烏魯木齊縣年鑒[M].烏魯木齊: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2014.
[2]王世江.中國新疆河湖全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0:211.
作者:張亮單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文局